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翰墨人生|走进刘炳森的书法世界


人物简介

刘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祖籍天津武清。


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等。


出版有《刘炳森隶书杜诗》、《刘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刘炳森楷书滕王阁序》等多部字帖,深受书界看重和社会欢迎,发行量达三百余万册。


结缘书法 名扬乡里


刘炳森对书法的喜爱由来已久。童年时代,他就开始学习和临摹书法。先后学习了华世奎的颜体楷书《南皮张氏双烈女庙碑》,以“照影”法摹写潘龄皋书写的石印本《胡大川幻想诗》。


在读小学期间,他得到了校长朱俊儒先生所赠隶书《西岳华山庙碑》临本,从这时起他就对隶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72年刘学思在美术馆留影


一点一滴的观摩学习,日积月累的临帖练习,使其11岁时便能将接触过的历代名家法帖烂熟于心,应用起来得心应手,从此他便以书法神童的美誉名扬乡里。


痴迷书法 自成一派


随着年纪的增长,刘炳森对书法的喜爱程度更进一步,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1980年于故宫宿舍进行书法创作


“蚊帐利偷读,熄灯写肚皮。庶乎三百草,梦里复依稀。”是刘炳森在回忆自己下放干校劳动偷临《草字汇》时所作的打油诗,酷爱书法的他当时连做梦都在临帖练字,正是这种痴迷,才有了现如今的成就和功力。


1979年在故宫宿舍书写简体隶书字模本

1971年书法创作


在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后,他更是有幸接触到更多的古代书法作品,这为他的书法研究与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深厚的传统功力,日复一日的学习,书艺日渐精进,不但隶、楷著称于世,在行、草方面也有所突破。


在隶书方面,刘炳森将行草融入其中,熔《乙碑》《礼器》《石门颂》等汉碑于一炉,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刘体隶书”。


传中国书法 写中国气派


1973年,刘炳森应邀出席了一个为欢迎日本书法代表团来访的笔会,日本书家当场命笔,站悬挥毫,甚是厉害。而当时我国书法只是文人、学者、画家的业余技法,皆为伏案作字,这使刘炳森很受刺激。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就徒臂凌空的过硬功夫,写出中国人的气派。


1974年刘炳森首次访日


在以后的书法写作中,他坚持右手执笔,左手反扣背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不间断。此后每去日本访问,挥书必是左扣右挥,得心应手,日本书家无不感叹叫好。


多年来,为使中国书法艺术广泛传播于世界,刘炳森虽身兼数职,还是一直承担着为一批来京求学的日本友人上书法课的任务。


当代隶书一书家


千百年来,中国书法史上不乏名人异士,但自称书体之人却少之又少。自钟繇起,二王书法大放异彩,其后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以及徽宗等书法艺术大家的出现,着实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90年代中期与启功先生合影


而纵观当代,自成一体之书法家也只有启功的“启功体”而已,刘炳森的“刘体隶书”无疑是中国当代书法史上灿烂的一笔。只要提到当代书法,启功和刘炳森都是不可忽略或跳过的当代书法界关键性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炳森隶书《岳阳楼记》欣赏:方正疏朗、凝厚稳健,好字雅俗共赏
刘炳森隶书《岳阳楼记》
《太上感应篇》书法家刘炳森隶书字帖,学习隶书刘体的福音
刘炳森隶书【1】 ==《岳阳楼记》
刘炳森隶书字帖《岳阳楼记》
刘炳森隶书《岳阳楼记》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