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液态料饲喂比干料饲喂有优势 符合循环生态发展

                                                            注:文章分析感谢瑞昂畜牧,头条首发转载!

  14年是养猪业发展低迷的一年,回顾这一年行情,养猪业经过一年的洗牌,已逐渐进入微利和靠价值竞争、成本控制的时代,剖析养猪成本构成,饲料成本超过整个成本的70%;但不少猪场存在严重的饲料浪费情况,浪费量一般能占到饲料总用量的8%~10%,严重时可达到20%。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有效措施。对于可以从哪些方面降低猪场饲料成本,笔者从管理、营养、环境等方面寻找饲料浪费的原因并分别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养殖场(户)参考。

  1 饲料选择不当

  生猪各个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仔猪阶段正是发育肠道及拉伸骨架的关键时期,对营养需求较高,但因目前行情较差,很多猪场在保育阶段过早地使用育肥料,这样表面看成本会降低,但营养无法满足猪的生长需求,骨架无法拉开,出现长肥肉而不长瘦肉的代偿性生长,导致饲养后期的料肉比偏高,反而拉长了出栏时间,变相地浪费了饲料。

  由于当前行情较差,有些猪场在育肥猪出栏前才挑选体型较好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有些猪场在母猪配种后才将育肥料更换为母猪料,这样往往会造成所留后备母猪迟迟不发情,甚至最终饲喂到300日龄后仍不发情,只能当成肥猪淘汰,白白地浪费人工和饲料。

  母猪在体重达到75 kg后,生殖系统开始发育,对维生素A、E及叶酸等特殊营养素的需求量较高;另外,母猪在怀孕期间将承载很大的重量,为了强壮骨骼和肢蹄,提高利用年限,母猪料中Ca、P等矿物质的含量比育肥料高,且育肥料的能量较高,会导致后备猪偏肥,既不利于发情,也会造成后备母猪乳房发育不良,过多的脂肪渗入乳腺泡,将限制乳腺的血液循环,影响泌乳量,进而影响仔猪的生长成绩。综上所述,建议在后备母猪体重达到75 kg后饲喂专门的后备母猪料直至配种,以促使其正常发情并提高利用年限。

  一些猪场因公猪头数较少,就给公猪饲喂母猪料。一方面,母猪料能量较高,易导致公猪过肥,出现性欲差的情况;另一方面,母猪料缺乏公猪生成精液及提高精子活力所需要的足量的有机硒、特殊氨基酸、ω-3脂肪酸等。因此给公猪饲喂母猪料不仅会降低公猪的性欲及利用年限,还会造成猪场产仔数降低及弱仔数增加,影响猪场的综合生产成绩,变相地浪费了饲料。

  2 饲料配方不随季节更换

  对母猪而言,夏季温度较高,采食量会降低,这时需提高饲料养分浓度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要;而在冬季,温度较低,猪只采食量增大,过高的蛋白浓度也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在做好防暑防冻、控制适宜生长环境的同时,猪场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配方,以做到饲料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如笔者所在公司在做好猪场环境管控的同时,就采取四季配方的先进理念,最大限度地做到饲料利用效率最大化。

  3 工人责任心不强

  造成饲料物理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饲喂方式不当,包括饲料溢出槽外,饲料漏到漏缝地板之下以及饲料被污染、变质等,这些都由于工人的责任心不强所致。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对哺乳仔猪,应避免教槽料因饲喂方式不当而造成的浪费。教槽是一个利用仔猪的嗅觉及好奇心使其认识、熟悉和接受饲料的过程,因此教槽开始时需勤添少喂以达到较好的诱食效果。目前一些产房工人为省事,一次性添加两三天都吃不完的教槽料;如此操作,一方面教槽料的香味会散失,诱食效果大为下降;另一方面,教槽料含有奶粉、鱼粉等高营养物质,而产房环境高温高湿,教槽料易受潮和孳生细菌,进而产生酸败气味,营养成分降低,最后为防止仔猪腹泻,酸败的教槽料又不得不弃掉,结果导致教槽料的浪费。有鉴于此,笔者所在公司提出了色牌教槽法,即7~12日龄,每次添加一点点(5~20 g),每天添加六次;13~18日龄,每次添加一小捏(20~60 g),每天添加六次;19日龄~断奶,每次添加一小把(60~100g),每天添加四次。

  对断奶母猪,我们一直要求其采食量在3.5 kg左右,但有些母猪在断奶后的前两天涨奶,也有些母猪断奶后3~4天开始陆续发情,采食量均会降低,若按规定量饲喂就会造成浪费。因此建议,一是断奶后根据母猪的采食量饲喂,先按一般量饲喂一遍,若在30分钟采食完则其饲喂量为正常料量(3.5 kg),若采食不完,下次饲喂调整饲喂量,同时应留意是否有发情母猪;二是饲喂完半小时后,将仍未采食完的饲料回收后饲喂其他母猪,以减少因母猪踩踏而造成的饲料浪费。

  饲喂产房母猪主要需注意及时清理饲喂后半小时仍未采食完的饲料,避免饲料因产房温度较高、湿料腐败而造成的浪费,也避免母猪腹泻等不良情况发生。

以上饲养管理工作均需员工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每一个细节的精细化管理。

  4 饲喂无效猪

  猪场饲喂过多的无效猪也是一只无形地偷走饲料的手,对猪场而言无效猪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无效种猪,如超过300日龄仍未发情的后备母猪,超过两个情期不发情的经产母猪,六胎以上且连续两胎产仔数不超过8头的母猪,有肢蹄疾病、习惯性流产的母猪以及精液质量差、利用率低的公猪等;二类是生产性能不良的商品猪,如产下的弱仔、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僵猪、连续治疗10天以上无效的病猪等。以上两类猪均消耗饲料但不能创造应有的价值,应果断地及时淘汰。

  5 压栏

  对于三元猪,最佳料肉比在体重115 kg以内,超出115 kg后饲料主要用于生长脂肪,猪肉品质变差的同时饲料转化率降低,会造成严重的饲料浪费,所以无论行情怎样,适时出栏都是比较合适的。

  6 鼠害

  猪场内的老鼠不仅会传播疾病,还会造成饲料的浪费,有研究表明,老鼠的日均采食量约为其体重的8% ~15%,即1只体重约250 g的老鼠日均采食量约为20~37.5 g,一年的采食量则为7~13 kg;假设一个猪场内存在1 000只老鼠,则一年消耗的饲料可达7~13吨,所以需加强灭鼠工作。一些规模化猪场与专门的灭鼠队配合,每年进行灭鼠工作,或通过硬化地面、猪场外铺半米卵石地面及放置灭鼠药等方式灭鼠,一方面降低疾病风险,另一方面减少饲料浪费。

 综上所述,饲料浪费存在于猪场管理的各个细节,养猪业已逐渐从过去的周期性涨跌进入到微利时代,2015年将是养猪业转型的关键一年,这也要求猪场管理要从过去的相对粗放向精细化过渡,抓好每一个细节以提高养殖成绩、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减少饲料浪费只是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猪场还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环境控制来实现养猪效益的最大化。

     和玉米价格低迷的行情相反,2016年,国内生猪价格涨的时候多于跌的时候。据农业部1月19日公布的数据,猪肉价格在连续四个月下跌后回升,上月达到每公斤28.21元。

  看来生猪赚钱,那可不可以适当扩大养殖规模?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猪的产能。2016年受国家环保政策(各地加快划定禁养区,拆除不达环保标准的养猪场)和夏季洪水的影响,养殖规模缩减,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下滑。近日,农业部发布2016年12月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从去年7月开始,5个月的时间从3752万头降到12月的3669万头,减少了83万头,创下历史新低。12月生猪存栏已经下降到3.81亿头,一个月减少800万头,减少的幅度创造了2016年的新高。

  农业部预期,今年1月猪肉价格稳中上涨,但春节过后,在无利好因素的情况下,猪价预期稳中趋降,受生猪产能未能恢复影响,猪价降幅不大。业内专家也预计,今年生猪养殖规模还会下降,产能仍然处于低位,这将继续对生猪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不过,业内专家也认为,目前生猪价格已接近顶点,预计不会再出现大幅上涨,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国家投放储备肉、增加猪肉进口等等,也将掣肘猪价持续过快上涨。毕竟,生猪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拉高猪肉价格,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政府不会不适当干预。因此可以预计,2017年二季度,生猪价格总体将会呈现缓慢回落,当然,不会出现以往周期性的快速大跌。而到了夏季,猪价保持涨势的概率比较大。

  为此,业内专家提醒养猪户,要把握好生猪价格稳健的大好机会,合理规划,该出手时就出手。小型养猪户和散养户,如有能力有条件,可以适当扩大养殖规模。当然,首先要达到环保要求,不能违反政府的清拆政策;还要保持谨慎,逢高出栏,卖大留小,做好长远打算,千万不要惜售。比如,不少养殖户看到大体重猪走俏,就推迟出栏时间,猪越养越大,有可能错过了高价,又赶上了出栏高峰,结果得不偿失。所以,无论猪价是涨是跌,都不要盲目跟风,以往卖跌不卖涨让不少养猪户损失惨重。养猪业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行业,调整存栏结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定要保持理性,具有前瞻性。

  养猪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外,还需要严格精细的管理、切实的防疫措施、合格的饲料原料等,而猪场的建设又是前面几项的基础,往大里说,猪场建设关系到猪场的成败,往小里说,又影响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本文简单介绍猪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一味追求规模,缺乏通盘考虑

  (1)猪场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不是做摆设、做样子的,要遵循实用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2)要符合生物安全的规定,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既要防止疾病传人、传出猪场,更重要的是防止疾病在猪场内传播。

  (3)不能只追求规模,并不是规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同样的管理水平,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4)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生产。

  二、选址不合理

  (1)离居民太近:毕竟养猪可以造成空气(臭味)和噪声的污染,要避免与当地居民造成冲突,也要避免人员繁杂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2)离公路太近:道路上的运输车辆繁杂,其中不乏运猪,特别是运输病、死猪的车辆,还有运输粪便的车辆,这些车辆都是潜在的传播疾病的媒介。

  (3)离其他畜牧场太近:疾病的传播途径复杂,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苍蝇、蚊子、鼠类、猫传播,有时传播途径不明。若猪场间距离太近,疾病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传进猪场。

  (4)要远离屠宰场,屠宰场是疫病的集散地,携带各种病原体的猪集中于此,运输车辆的污染也很严重,空气、污水中的病原很容易造成疾病向外扩散。

  (5)要远离化工厂及其他污染源,道理是一样的,但化工厂可以造成空气和饮水的严重污染。

  (6)要选择水源好的地方,饮水是猪最重要的营养,没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保障,很难养出合格的猪。

  (7)要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电力通讯配套齐全、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利于猪群的保温、通风和污水的排放,并能绝对防止污水倒灌进猪舍,利于清洁和猪舍内部的干燥。

  (8)避免占用农保地,最好周边有渔塘、果林或耕地。一方面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化一部分猪场的排泄物,减轻环保的压力。

  三、猪场布局不合理

  (1)很多猪场用围墙圈起来,在里面就见缝插针,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建猪舍,不同猪舍混杂在一起。其实猪场的布局对疾病防控、生产管理影响很大。因此在设计、施工要充分考虑到。根据生产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也可以采用两地点饲养。

  ①两地点饲养:两地点饲养是指种猪繁育一个地点,保育和育肥在另一个相对远的猪舍的数量,原则上产房、保育和育肥猪舍要做到全进全出。配种舍、怀孕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要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排列。本人建议尽量缩小猪舍的规模,做到小群饲养,以利于降低猪的发病率。以一栋保育或育肥猪舍饲养不超过500头为宜。

  ②各种猪舍的数量不配套:最重要的原则一产房、保育舍按生产节律分单元全进全出设计;猪栏规格与数量的计算,产房两栏对应保育一栏,保育与育肥栏一一对应;先设计好生产指标、生产流程,然后再设计猪舍、猪栏。

  ③没有按全进全出设计:现代养猪业疾病越来越复杂,原因之一是没有严格地做到地点;或者种猪繁育区和保育在一个地点,而育肥猪在另一个地点。这种饲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容易控制疾病。

  缺点在于管理相对费事,运输成本提高。

  (2)三阶段饲养:三阶段饲养是指在一个环境中分三个区域饲养,分别是种猪和产房区、保育区以及育肥区。

  ①围墙:猪场要建立围墙,明确猪场的范围,防止员工随意进出猪场,也能防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出,还可以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猪场。生活区和生产区要有围墙,或者以各种房屋隔开,以防止员工随意进出生产区。生产区和生活区只能有一个通道,而且要设立消毒池,员工只能从这一通道经过消毒池进出,以防止将疾病传入猪场。

  ②布局:根据猪场计划的规模确定各阶段全进全出。虽然有些猪场按全进全出设计,但由于猪舍不配套,真正饲养时则很难做到。整栋猪舍全进全出,可提高生产性能21%-25%;而整个猪场全进全出,可提高生产性能30%(美国大豆协会朱汉守)。

  四、猪舍规模过大

  一般情况下,一栋猪舍饲养的猪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除非能够很好地控制猪舍的环境,特别是空气,否则不建议超过500头猪。

  目前的趋势是猪越养越大,因此在育肥舍的时间可能会延长3-4周,因此,育肥舍的数量可能需要增加,而且育肥猪在100千克以上时的占地面积要相应增加。

  五、猪舍的建筑的质量

  有的猪场很豪华,用琉璃瓦,铝合金门窗等,但大部分猪场比较寒酸,能省则省,结果是要经常维修,建设维修成本更高。猪舍要适合养猪,要考虑的是保温、通风和降温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各种阶段的猪感到舒适。

  (1)定位栏的硬件不好,造成损伤和生产力下降:配种舍和怀孕舍主要是降温和通风。配种舍顶都要有保温层,墙面最好也有保温层,并在一端安装湿帘,水帘的厚度一般在12厘米以上,另一端安装风机,湿帘的面积和风机的容量需要根据猪舍的面积计算。

  另外,降温的能力与猪舍的密闭性能有关,四处漏风的猪舍不容易降温。定位栏要够宽,以利于粪尿的泄漏,保持后躯的洁净。现实情况下,很多母猪躺卧在污水中,造成严重的不适。定位栏的焊接一定要认真,不应留下太多的锐利的边角,防止肢蹄的损伤。

  饮水器太高可造成饮水喷到地面上,若位置低于中间,则影响母猪采食,因此建议不安装饮水器,而将水放在料槽内。以保证充足的饮水。

  (2)公猪舍的栏位面积太小,不利于公猪的运动:公猪需要运动,因此建议至少每头公猪有10平方米的面积。保温和通风与母猪舍一样。采精栏要安装人员的逃生区,即建立隔栏,只允许人员迅速撤离,而公猪过不去,防止公猪对人的攻击。人工授精实验室应利于清洁,否则可造成精液污染,影响配种。

  (3)产房过于潮湿,而且容易损伤仔猪。产床最好高架,以降低猪舍的温度,而湿度高是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另外,产床的毛刺和锐利的边角更容易损伤仔猪,特别是在吃奶的时候,仔猪前指关节处的皮肤往往有损伤,就容易感染细菌。所以最好用圆滑的、没有毛刺的漏缝板,或者普通漏缝板安装后用钢制刷子充分打磨,去除毛刺,使之不能造成仔猪的损伤。

  (4)保育舍保温不理想。寒冷季节,保育舍保温是重点,保温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热风炉和地暖,也有室内生火炉的,其中最理想的是地暖。但若锅炉太小,不足以将地板加热,特别是夜间,烧锅炉可能不及时,造成白昼的温差增大,对仔猪应激反应比较大。

  六、料槽设计不利于猪的采食或易造成浪费

  无论是保育还是育肥猪舍的料槽在大部分猪场都存在问题,料位不足,而且小猪容易钻人,或者容易溢出,造成饲料浪费。这些损失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这也是猪场最大的损失。

  根据每栏的饲养数量确定料位,一个料位有3-4头猪采食,若料位不足,容易造成栏内均匀度不理想。料槽太浅或者太窄是饲料溢出的主要原因,料槽出料口不能高出料槽的外沿,否则漏出饲料就容易溢出。

  另外,每个猪栏最好安装两个饮水器,一高一低,有利于不同大小的猪饮水,饮水器高度与站立的猪肩齐平即可。

  七、病猪舍和病猪栏的设计不合理

  病猪是传播疾病的最重要源头,大部分情况下,病猪可以通过嘴鼻的直接接触传播疾病,也可通过污染的粪尿以及飞沫传播。因此,建议将病猪舍建在远离健康猪舍的位置,并由专人管理。

  每栋保育和育肥猪舍要设立病猪栏,病猪栏需要与健康猪栏完全隔开,不留空隙,以免病猪与健康猪隔栏发生直接接触。康复后的病猪不能回到健康猪栏。

  八、病猪解剖台位置不当

  有的猪场有解剖室或解剖台,有的猪场没有。其实病死猪一旦被打开,就容易将病原微生物暴露,污染环境,从而造成疾病的扩散。

  解剖台或解剖室不能离猪舍太近,设计应利于清洁和消毒,剖检后的尸体不能随意丢弃,最好有尸体掩埋或焚烧场所。

  九、装猪台的设计不利于生物安全

  装猪台应该是生产区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然而这一区域也最容易被污染,成为疾病传人猪场的重要通道。

  (1)装猪台应该设计成单向通道,到装猪台的猪不能再返回到猪舍。

  (2)应该有利于清洗、消毒,而且污水和粪尿需要有专门的管道流入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倒流进入猪场生产区。

  (3)应该有利于禁止猪场人员与外来装猪人员的接触,要安装门,划定界限,杜绝猪场人员上到装猪台上。

  以上几点都是小编收集在我国养猪建设中朋友们常常未经过深思熟虑的的一些基本要求。小编相信只要大家认真的考虑好以上几点,一定可以为广大投资朋友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我国养猪场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饲养过程中的封闭管理、超高的劳动强度加上猪舍内恶劣工作环境导致许多饲养员很难在猪场长期安心工作,人员极不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就业机会的增多,饲养员对其工作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猪场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幅度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是解决养猪场用工困难的有效途径和现实出路,特别是采用高效率的自动输料与喂料系统的省工效果最为显著。干料饲喂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人员用工难的窘境,但是所带来的浪费不容忽视,如何更高的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猪群发病率,提高料肉比,是中国每一个养猪人都很关心的问题。液态饲喂系统的出现,可以很好的弥补了干料自动喂料的缺点。下面,笔者就以瑞昂畜牧研发生产的液态饲喂系统为例,介绍一下大家都很关心的效益分析。

一、液态饲喂系统与干料线的对比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以饲养200头母猪为例。一般干料饲喂情况下,猪场每饲养200头母猪,最少需要饲养人员3人。其主要工作包括装卸饲料、喂猪、查情、清粪、消毒、通风换气、辅助配种等作业内容。

1、节约人工开支

干料喂料系统饲养200头母猪需要2个人,那么安装液态自动饲喂系统设备后,因是液态饲喂系统独有的自动化操作,一键启动饲喂,2个人的工作1人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了,这样可以节约2名饲养员,聘用一个饲养员一年大概需要费用40000元左右,共节省4万元。一般情况下,猪场每减少10名饲养员,还能减少1名管理人员(含后勤人员),又平均节约人工费用4000元。

2、减少饲料浪费

      干料饲喂系统喂料量随意性和不准确性,无法实现准确饲喂,仅仅满足于按前期、后期、下床各个不同的猪群总量控制,而且饲料在装卸、传送、饲喂过程中还存在洒、漏、破等情况发生,因此造成饲料浪费现象严重。我们采样的瑞昂系列液态饲喂系统,因是纯液态管道密闭输送,整个输送过程无残留,不存在任何浪费。根据每日饲喂一头母猪最少浪费 0.01公斤饲料计算,那么每夭饲喂200头母猪日浪费2公斤,年浪费730公斤,按每公斤1.5元计,合人民币1095元。

3、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饲料边际成本

     干料饲喂相比,其他成本节省也很显著:节省饲料编织袋成本40元/吨;降低人工装、搬、拆劳动成本:10元/吨;减少鼠害的饲料损耗折合5元/吨。即饲料边际成本共节省55元/吨。干料模式下,200头母猪年用饲料至少200吨,利用液态饲喂系统,因液态料符合猪群的天然采食习惯,只需180吨即可,节约饲料20吨,按每吨饲料1500元计算,合人民币3万元。加上饲料的边际成本20×55=1100元,合计31100元。

4.零粉尘饲喂,有效降低猪群用药量

     液态饲喂与干料喂养有着天然的优势。整个饲喂过程中,不产生任何粉尘,大大降低因粉尘带来的呼吸道疾病和发热疾病,按照平均每天最低节约用药和辅助器械10元计算,一年可节约用药成本3650元。

    综上所述,与干料饲喂模式相比,液态饲喂系统每年可节约成本4万元+4000元+1095元++31100元+3650元=76195元。

5、经济效益分析

    我们此次研究采用的瑞昂系列液态自动饲喂系统的设备在供电稳定等正常工作环境下,按规定操作方法使用,维护成本较低,该系统使用寿命20年以上,据实际使用经验,单头母猪一次性自动喂料系统设备投资约为400元/头。那么饲养200头母猪设备投资需要8万元,按使用20年计算,平均每年折旧费0.4万元,加上电费及维修费用0.5万元,合计0.9万元。这样自动喂料系统饲养200头母猪每年获得新增纯效益6.195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当然,我们这里是以200头母猪为例,按照经济学原理,规模越大,平均成本就越小,新增效益也就越大。

二、液态自动饲喂系统的其他效益和作用分析

     液态自动饲喂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动操作,减少饲养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可靠,故障率低,大大减少饲料浪费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良好特点。猪场自动送料系统不仅节省了人工费用,还具有普通干料饲喂无法比拟的优点,液态自动输送饲料系统应用产生的其他效益和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是整个饲喂过程中最大的成本,大大降低了饲料浪费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直接提升经济效益。

2、零粉尘饲喂,促进了猪群健康,降低了猪的应激性和疫病发生率,整个饲喂过程母猪安静、减少了应激、流产、器械损伤等。

3、促进防疫体系加强。整个喂料过程饲料无污染、新鲜饲料不受猪舍环境影响:稳定工作人员,减少饲养人员流动与更换;封闭式下料设计,有效减少老鼠、苍蝇等抢食和污染饲料。自动送料彻底避免饲料包装袋进猪舍后交叉感染猪群的危险。

4、保育猪及育成猪采用液态自动喂料可提前出栏10天以上,降低饲养成本、减少饲养人员工作量、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疾病伤亡发生。

三、液态自动喂料系统的使用效果

我们此次采用的瑞昂畜牧提供的液态自动饲喂系统主要由手机APP,饲料料塔、提升机,搅拌加水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输送料管,通体食槽等组成。通过料线将液态料密闭快速精确的输送到指定猪舍内,可以单独饲喂每头母猪和群养管理怀孕母猪,能够做到定时饲喂,同步饲喂,明显节省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和大幅度减少饲料浪费,而且大大方便了猪场管理。管理得当的情况下,1名饲养员可以饲养200头母猪,或者300头一500头妊娠母猪,或者5000头一10000头育肥猪。通过我瑞昂畜牧与多家养猪场实际合作的经验表明,采用液态自动输送喂料系统节省工资费用至少60%以上,一个年出栏万头猪场可以年增收50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使用液态自动饲喂系统既能有效解决招工用工难、饲料浪费严重等问题又能大幅度节省开支增加猪场效益,具有同时提高饲喂效率和效益的双重功效。所以国内规模化猪场投资引入液态饲喂系统,或者将干料线系统改造成液态饲喂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值得各地予以重视并积极推广实践。


    在西欧,液态料饲喂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了许多年。在荷兰,60%的规模化猪场使用液态料饲喂技术,法国约有15%的猪场使用液态料饲喂,英国肉用家畜委员会下属有25%以上的猪场应用液态饲料饲喂。在越南,中小规模猪场普遍采用液态料饲喂技术。而在北美和其他国家,这项技术的使用相对有限。近些年来,由于传统干料成本高,而液态料副产品价格便宜且来源广泛,此外,液态料在生产性能和动物健康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这使得液态料在北美的使用逐渐流行起来。在加拿大安大略湖约有20%的生长育肥猪采用液态料系统饲喂。目前我国规模猪场液态料饲喂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荷兰,60%的规模化猪场使用液态料饲喂技术,法国约有15%的猪场使用液态料饲喂,英国肉用家畜委员会下属有25%以上的猪场应用液态饲料饲喂。在越南,中小规模猪场普遍采用液态料饲喂技术。而在北美和其他国家,这项技术的使用相对有限。近些年来,由于传统干料成本高,而液态料副产品价格便宜且来源广泛,此外,液态料在生产性能和动物健康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这使得液态料在北美的使用逐渐流行起来。在加拿大安大略湖约有20%的生长育肥猪采用液态料系统饲喂。目前我国规模猪场液态料饲喂已成为一种趋势。

液态料饲喂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空气压缩系统、储料塔、储水罐、混合罐和电子称重装置、饲料泵、PVC输送管道、阀门、下料口等。各部分通过传感器与中央计算机相连,由计算机控制各环节的运行

斯高德广东项目液态料制作车间及妊娠母猪舍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每个循环中下料口猪的数量、选择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曲线、料水比、日饲喂次数,利用计算机算出每个循环的每次用水量和干料量。将回水罐中的水注入混合罐,不足部分用清洗各循环后的冲洗水进行补充,根据饲料配方从各储料塔依次将粉碎后的原料定量输送入混合罐,混合均匀的液态料由饲料泵泵出,经饲料输送管道送到各个下料阀,每个阀门的下料量根据混合罐中液态料重量的降低,由置于混合罐支撑腿的高灵敏度的重量传感器采集数据,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同时回收输料管中冲洗水。每个工作周期即是一道完整的循环流程。

液态料工艺图

    液态料饲喂系统通过电脑准确的控制饲料生产与饲喂,因此能够成功的应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阶段。斯高德认为:成功的应用液态料系统的关键在于确保水料比和饲喂频率满足不同阶段猪的需求。

液态料VS干料

    在养猪生产中,液态料饲喂与干料饲喂相比有很多优点:

1)改善可利用的营养成分

经过充分浸泡使饲料中可溶性营养成分溶于水,饲料微粒吸水膨胀增加了表面积,变得松软,有利于猪采食和消化吸收,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有研究报道指出,因饲料营养素混合均匀,适口性好,液态料饲喂生长猪和育成猪,消化利用率可提高9.19%~12.08%。

2)灵活的饲喂控制程序

通过计算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能够灵活的对饲料配方、饲喂曲线、料水比和饲喂次数等进行控制。

3)廉价的食品工业副产品

在食品和生物燃料工厂中有很多液态副产品是液态料廉价的饲料原料,比如牛奶生产(甜乳清,酸乳清,黄油奶水),面包店废弃物(面包,饼干,咸饼干以及各种糖果),糖果(糖浆),布鲁尔湿酵母(啤酒生产的副产品),以及乙醇生产的副产品(玉米浸泡水)。

4)减少饲料对动物造成的环境应激

相比干料,液态料饲喂减少了空气中粉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菌通过粉尘进行传播,有效的降低了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

5)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肠道健康,减少药物的饲喂,改善动物健康

    发酵后的液态饲料可以改善保育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并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这是因为液态料经过发酵后提高了可利用的营养成分,乳酸菌和有机酸的产生抑制了致病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和脱落。此外,低pH环境提高了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蛋白的消化。发酵液态料中的乳酸菌和有机酸(乳酸和酪酸)对消化和免疫功能均有益处。

总结:

    国内有丰富的液态料副产品,经过适当的开发利用,将显著降低养猪饲料成本,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解决副产品的处理难题。另外液态料系统使供料更精确,饲料浪费率更低,猪的采食量及转化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鉴于丰富廉价的原材料和成熟的液态料饲喂技术支持,液态料系统的应用势必成为未来养猪的一种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猪场液态饲喂系统与干料饲喂系统的效益分析
人物访谈丨液态料饲喂系统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答疑|猪场教保料使用中常见问题
液态料比干料饲喂有优势
泛生态养猪模式的理念与实践(上)——关键技术要点
李宇晓:液态饲喂系统也要跟上时代潮流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