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日本父母敢让孩子独自上学?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作为一名家长,你会让自己6岁的孩子单独乘坐交通工具吗?

会让3岁左右的孩子帮你去附近的商店跑腿吗?

在日本,让年幼的孩子独自上学或去商店买东西,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地铁上经常可以看到单独或成群的孩子穿梭于车厢里,年纪最小的也就6、7岁左右,他们穿着整洁的校服,带着学生帽,书包上还挂着乘车的票卡,身边没有一个大人陪同着。

日本播出一档超过25年的人气电视节目叫《 我的第一个差事》(My First Errand),主打就是让2、3岁的孩子离家出门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去便利店买小东西,去邮局投递信件等。

 

 通过隐藏摄像机跟踪拍摄,录制孩子们做任务时最真实的情况,而孩子们对此完全不知情。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SBS电视台在2015年拍摄了一部小型纪录片--《自立的日本孩子》,通过对比澳大利亚和日本两个家庭孩子上学情况,以此探讨不同国家的孩子自立性特点。

片中首先展示的是日本的一家三口,女儿叫Noe Ando,7岁年纪,从起床开始就自己穿衣服、洗漱、梳头发,吃完早餐就自己出门步行前往地铁站,然后搭乘地铁上学。

她的路线是:乘山手线到新宿站,然后转线中央线,最后在国分寺下车。

其中转站的新宿站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乘客最多的地铁站,尤其在出行早高峰,穿过这个站就费时费力,更别说是一个小孩子了。

Noe Ando母亲对此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一直在身边陪同,她就永远无法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要是她迷路了,或是上错了车,她就必须自己找出原因。

"如果她找不出来,也就回不了家了。"她笑着说道。

再来看一下来自澳大利亚的Fraser一家,10岁的女儿艾米丽每天要爸爸给她扎头发,上学都是专车接送。

当听到日本比自己小4岁的孩子就能自己上学了,艾米丽很诧异,觉得"那挺酷"。

并表示也希望尝试自己从学校走回家,但只能寄希望于上高中了。

为什么两国的孩子表现有如此不同?

究其原因,日本父母之所以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行,不止是对孩子非常信任,更有对整个社会群体的信赖感。

日本的犯罪率极低,日本有澳大利亚五倍的人口总数,但凶杀犯罪率却不及澳大利亚的四分之一。

日本孩子遇到了麻烦就会向陌生人,尤其会向长者去求助。而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其它国家孩子则完全相反,他们会被告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保持警惕。

美国的人类学家Dwayne Dixon曾表示,"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灌输一种观念:集体中的任何人要服务或帮助他人。"这种观念让他们在理想情况下,可以放心地求助于陌生人。

主观上来说,日本年轻人不婚不育现象越来越严重,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生养孩子,这也就减少了拐卖儿童的几率。

再机上日本户籍制度极其严格,如果家里多了一个小孩,户口、看病、入学都是大问题。即使在最偏远的山村,也会有警察定期来拜访,查看每家是否有异常。

客观上来说,日本的公共空间规划得非常科学,控制了人流和速度。开车的人是要无条件给人让路的,即使是路人违反交通规则;学校附近的车辆都要求慢速前行。

这些措施都极大地降低了交通意外的发生,让父母安心让孩子独自出门。

然而在澳大利亚,这些都不太可能实现。

研究表明,大部分澳大利亚孩子是希望走路去上学的,但是他们的父母首先是不会且无法允许。

跟片中艾米丽的爸爸一样,大部分澳大利亚父母们不会放任年幼的孩子独自一个人出门,"十岁之前孩子是无法安全过马路的。"

即使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道,学校附近区域都限速驾驶,也无法减少家长们的担忧。

就连在日本呆了多年的美国新闻调查记者 Jake Adelstein都坦言道,当他得知四岁女儿想自己走路去上学时,这位父亲也是担忧不已。

澳洲行人委员会(Australian Pedestrian Council)主席Harold Scruby在片中接受采访称,"让孩子们自己出去闯,这让我们的社会有种不安全感。"

他同时表示,这其中也有国情文化的因素。

"如果你去注意一下澳大利亚人的行为习惯,当抵达学校附近区域时,他们大多数不会过多去关注他人,可能只想着自己或自己的事情。"

那么,日本孩子为什么拥有赶超其它国家的高度自主性呢?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这是日本的一个口号,可见日本注重教育的程度之深。

通过每天频繁的穿衣换衣,还有到校后自己放好书包、挂手绢等行动,从小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

就算孩子因此感冒,但日本妈妈觉得只有慢慢地让孩子锻炼出抗寒的身体,以后才会少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

骑独轮车也是日本鼓励小学生自立文化的一部分。

一些小学生会通过自学或从伙伴那里学习骑独轮车,很少有人戴头盔或护膝,大人和老师也不会怎么管。

一家日本学校的一名护士曾透露,在学校工作三年,只治疗过一两个因骑独轮车受伤的孩子。

此外,日本学校也会在各个方面提供锻炼学生的机会。

学生们需要轮流负责打扫卫生、收作业、清扫厕所,就连午餐也需要自己摆盘、分工、饭后清理等工作。

这种意识也被贯彻到更大的公共场所,不难看出为什么日本是全球垃圾分类最严格的国家,日本的街道总是干净得很。

在片中结尾处,Jake Adelstein也总结了一句:"如果父母们将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当做一种责任,那么日本的社会和工作文化将被彻底打乱。"

在日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大人们因为社会信任感而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索世界,而孩子们则通过自我学习和经历加深这种社会安全感的代入。

"认识了这一点,或许我们能够改善一些什么,至少让我们的孩子能在高中前能够独自去上学。"弗雷迪说道。

如同片中的一句日本谚语"Kawaii ko ni wa tabi o saseyo(将爱子送上旅途/路途)",它的隐含之意是,孩子们应该勇于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编辑:凡闻  (FJ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全
开学综合症困扰我国多数学生 盘点外国如何应对
国外的“残酷”育儿法,让人感到惊讶!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
日本孩子是怎么去上学的?
Danny's Web-大前研一教子
10岁小男孩高调呼吁“不去上学”,父母居然还超支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