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拿大食品安全大解構

加拿大食品安全大解構

0

加拿大號角報

加拿大食品安全大解構:


3月,日本福島的核洩漏對環境和食物等造成災難性的影響。5月,歐盟爆發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在亞洲臺灣又揭發塑化劑事件,接二連參的疫情喚起全球人士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例如:日常進食的食品是否安全?國家如何監察本地及入口食品等問題,都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因此,今期就為讀者來一次「食品安全大解構」,希望可以減少大家對食物安全的疑慮。

據統計顯示,加拿大每年約有1,100萬人因進食有問題的食品而染病,而通常這些疾病的發病期很短,但患者仍會出現噁心、嘔吐、肚瀉等輕微症狀。當中很多是偶爾發生的個案,不過有些則是疫情爆發的一部份,需要加國參級政府(聯邦、省、地方)、各衛生部門、醫療人員和國民通力合作去解決。就食品安全監管而言,加國參級政府各司其職,它們會跟其他衛生部門和機構等緊密合作,以保障公眾的健康。

政府參大部門  保障食品安全

加拿大衛生局 (Health Canada) 的職責是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及政策,以減低食物源疾病的風險。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 (The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CFIA)會對食品行業進行檢查,以確保食品安全,這正是CFIA的首要任務。他們會跟參級政府多個機構合作,努力改善國民的整體健康,還會研究不同的方案、提供有需要的服務,保障國民免受不安全食品的威脅、確保有效處理食品安全的緊急事故、令大眾關注和參與食品安全問題。

加拿大公共衛生局 (The 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PHAC) PHAC主要是增強保護和改善國民健康的能力,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且要監察已爆發的疫情,提供保障國民健康的意見。


要是上述參大部門對疫情的爆發存疑,他們就會與公共衛生官員及省政府的衛生部門商議研究,以確定該場疫情與食品有關的病源。要是好幾個省份同時發生問題,聯邦官員將領導流行病學調查、提供參考化驗室服務、進行食品安全調查,以及採取回收行動。

當然,加拿大衛生局也有責任向醫學界、公共衛生官員、飲食業、公眾等,公佈有關疫情的事宜。

追溯食物源頭  確定疫情爆發

因加國於2008年爆發過李斯特菌病疫情,參級政府負責公共衛生和食物安全的部門和機構,已經把食物源疾病爆發回應協議書 (FoodborneIllness Outbreak Response Protocol (FIORP)2010) 更新。FIORP2010是一份技術與操作兼備的協議書,可為參級政府的有關部門提供指引,在國內或國外的食物源疾病事件爆發時,能夠作出更高效率和更有效益的回應,以及適當的處理方法。

在確認疫情爆發之先,公共衛生官員必須查看是否有不尋常的發病率出現。例如某個省份通常每星期只有兩宗特別類型的沙門氏菌個案,若某星期的個案突然躍升至10宗,官員便要立刻檢視引致高比率的塬因。
很多時在公共衛生官員探問病患者之後,便可以證實病源跟食物有關(如賓客曾前往同一個婚禮或同一間食肆進食後染病),因而確認為疫情爆發。此外,還可透過化驗室的化驗去確實疾病的來源,以及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的基因特徵;這是將疾病個案跟某食物源頭串連的重要步驟。

衡量安全風險  採取回收行動

通常化驗室會將結果登上一個全國性的網絡Pulsenet,讓微生物學家們追蹤和辨認基因特徵,以作比較;之後,所有化驗室便將它們所得的結果跟Pulsenet公佈的比較,從中找出相配的資料,識別疫情。參級政府的公共衛生官員亦可藉加拿大綜合疫情爆發監管中心 (CanadaIntegrated Outbreak Surveillance Centre)的網上警報系統,發出有關食物源疾病爆發的消息,使加國其餘的公共衛生社群得知疫情的進展。若疫情爆發超越加國國境,PHAC更會跟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和防禦中心等合作

食品回收的工作由CFIA負責協調,每年處理的個案約350宗。回收食品包括:食品含有病塬體(如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化學污染物、未申報的過敏塬、異物(如玻璃、貝殼碎片)、非法使用食物成份等多種成因。一旦市場證實有受污染的食品出售時,CFIA就會跟加拿大衛生局、PHAC、業界及其他公共衛生官員合作,回收市場所有不安全的食品,以保障公眾的健康,如近期好些被塑化劑污染的臺灣進口食品,已被下令回收。若某公司不肯把受影響的食品下架,或回收情況未能有效執行,CFIA可以頒佈強制指令,扣押受影響的食品,並起訴不遵從回收指令的公司。

食品安全調查  平均每年參千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負責傳遞所有聯邦授權的項目,如食品檢查、植物和動物保健產品及生產系統,並保障消費者有關食品方面的權益。CFIA跟加拿大衛生局、PHAC等夥伴合作緊密,以確保食物來源的安全度,監管的食品包括:奶類產品、海鮮、新鮮果菜、肉類、零售食品等,平均每年進行約3,000個食品安全調查。

食品安全調查的目的,在於決定食品安全是否存在危機、分析問題的本質和程度;  而引致調查的塬因可以是多方面的,諸如接獲消費者投訴、公共衛生官員的報告、業界自發的關注、CFIA國際夥伴的報告、CFIA的常規檢驗和化驗樣本項目等。如果發現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就會採取適當的回收行動,藉以制止或減低對消費者的風險

入口加國食品  必須符合標準

就食物安全問題,加國政府早已制定合適的標準、驗證業界符合標準、對違規者強制標準等。同樣地,入口商必須負責進口食品的安全,而生產商則要保證他們所採用的材料、出售的產品,均符合聯邦政府的要求。

只要是在加國出售的食品,無論是本國製造或入口的產品,都必須符合加國食品安全標準。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會跟其他政府合作,確保入口加國的食品達標。CFIA也會審慎查閱其他國家出口到加國的食品申請,並徹底查明當地衛生條例要求,以證實塬產地符合本國的衛生標準。此外,若國外工廠打算出口食品到加國,也必須顯示它們跟本國的食品安全標準貫徹相符。要是CFIA確定食品未能達到監管的要求,他們就會採取強制行動(包括起訴)。

日本歐盟食品  受到嚴格監管

3月份日本核輻射洩漏事件爆發後,加拿大就開始限制日本受污染地區的進口食品和動物飼料。期間對日本所有進口食品樣本(共148種食品和24種奶類產品)進行輻射水平測試,但此禁令已於6月中撤銷。CFIA的發言人TimO'Connor表示,所有來自日本的產品經測試後,發現受輻射的水平遠低於加拿大衛生局的標準,因此CFIA認為毋須再對其進口食品作例行測試。不過,加國仍要求入口商提供產品符合安全標準的證明文件、持續大氣監察,且仍然會對所有在加國出售的食品作放射性核素檢查;CFIA亦計劃對太平洋沿岸的魚獲抽取樣本及測試輻射量。另一方面,雖然由歐盟入口加國的新鮮產品少於總數的1%,運入加國的食品當中並未發現受污染,但為了安全起見,CFIA也會加強監管,採取歐盟進口食品樣本和測試,以確定這些產品有否被大腸桿菌污染。

由此可見,加國對大眾所關注的食物安全問題,同樣採取審慎的監管態度,所以在市面上買到的食品,本國公民可以放心食用。

完不了的病菌戰爭


非典、禽流感、豬流感、腸出血性大腸桿菌,醫護人員面對一個又一個挑戰,盡力將疫症制伏,但每一次的成功,不代表疫症不再出現,也沒有人敢保證下一種新病菌出現時,人類能夠打贏健康的保衛戰。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食物中毒,每天不知在世界不同角落中出現多少,為何德國現時發生的食物中毒,得到舉世關注?


這次被稱為「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的食物危機,在爆發1個月後,到了6月中,已令超過3,000人患病,導致接近40人死亡。這變種的大腸桿菌具有極強抵擋抗生素的能力,令醫護人員束手無策,病人只能靠自我的免疫能力殺菌保命。這變種大腸桿菌的威力很大,各國對這次疫病大為緊張,嚴防曾到訪德國的國民,將病菌帶回國後擴散。由於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僭伏期為3至8天,帶菌者若未病發,身體不會出現任何癥狀,因此不能像防範流感病毒那樣,在入境關口攔截發燒病者。

非典是華人難忘夢魘


迄至6月中,加拿大本土發現一個懷疑感染今次變種大腸桿菌的個案。患者曾到過德國,而隨後未有出現本地感染個案,相信這變種惡菌仍未在加拿大找到立足之地。

經常變種的病毒或細菌,為人類健康時刻帶來威脅,這次變種大腸桿菌也令全球傳染病醫護人員進入高度戒備狀態。非典(沙士、SARS)、禽流感、豬流感、腸出血性大腸桿菌,一波又一波的傳染病菌在地球的一點出現,再經頻繁的交通線散開,奔襲各地,全面威嚇人類。

非典是華人難以忘懷的夢魘,當這令人膽顫心驚的病毒被控制住時,很多人都發出疑問:SARS病毒會否捲土重來?不少傳染病學家警告公眾不能掉以輕心,要積極發展疫苗,防範非典疫症復甦,但非典疫潮已過去8年,這病毒從此消聲匿蹟,猶如在人間消失。無人敢斷言SARS病毒不再存留世上,但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之下,無人再會奢言要求政府撥款發展SARS疫苗。面對接連崛起的新傳染病,社會應怎樣分配資源來對付新症舊病,是有關專家很頭痛的問題。


傳染病防禦機制的示範

以生物學的塬理來看,傳染病菌越兇悍,對人類這個宿主的危害越大,反而會令傳染的效率降低,疫潮容易在一輪澎湃後消散。一方面,人類感染後容易死亡,再傳染開去的機會就減低,另一方面,傳染病菌厲害,會迫使我們緊急調撥資源來對付疫症,制止病菌的傳播。我們在非典一役太大意,但其後的禽流感、豬流感,以致現在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都令環球醫療界急速啟動防禦系統,找出病菌的基因結構,追查病菌的起源,希望能夠盡快圍而殲之。

今次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疫情變化,可以作為傳染病防禦機制的良好示範。變了種的桿菌雖然厲害,但不消1個月,疫症的高峰期已過,而疫情也基本上給控制在德國境內,只有小量的擴散。這個發展令全球傳染病醫護人員可以鬆半口氣,大家相信只要在食物源頭方面做好監控,就可以度過難關,甚至令這變種病菌像SARS病毒一樣,不再重現人間。

非典、禽流感、豬流感、腸出血性大腸桿菌,醫護人員面對一個又一個挑戰,盡力將疫症制伏,但每一次的成功,不代表疫症不再出現,也沒有人敢保證下一種新病菌出現時,人類能夠打贏健康的保衛戰。自古以來,人類就活在疫症的陰影下,令人不敢為醫學昌明作過度的誇口,我們只能以謹慎謙卑的態度,繼續和病菌作漫長的戰爭。

慎防食品混入「傷身添加劑」!


新鮮的蔬果、加工的食物、罐頭食品、零食、乾貨、營養製品、糖果、果汁、醬料……我們每天不斷把許許多多的食品吞進體內,可有擔心過吃下去的東西會有問題?其實,保證食物安全,除了政府和國民有責外,還需要更多有良知的農商、食品生產商等,不要因為賺錢而罔顧他人的健康,為食品混入「傷身添加劑」。

揀飲擇食  小心為上

一名長期病患者說:「早年中國食品出現問題,我已將國產的食品列入『不買』的單子;3月,日本核污染後,我又開始『禁買』日本食品。前些日子,臺灣『塑化劑』風波鬧哄哄,我也只好忍痛將家中所有臺灣出產食品棄置……總之,那裡的食品有問題,我就會拒絕再吃當地的產品。患病多年,久延殘喘,我豈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亂抓『毒食』入口!」

剛懷孕不久的阿恩,肯定孕婦進食的每一種東西都會對胎兒有直接的影響。她認為,有些食物吃了雖然不會即時產生不良反應,但說不定遺留在體內的物質會危害胎兒的健康,所以還是「揀飲擇食」,小心為上。「我會根據加拿大的孕婦飲食指南來攝取不同的營養,且儘量選擇未經加工的新鮮食物。」

另一位準母親則持不同的見解:「移民這裡差不多6年了S,跟過去20多年在國內的食品質素和監管水平比較,我覺得加拿大的食物是很安全的,不必有太多顧忌。懷孕時胃口不好,能吃下的東西已經不多,所以想吃甚麼就吃。當然,那些有問題的食品我肯定不會碰。」

懷孕婦女希望知道怎樣調控飲食,確保自己和胎兒健康,可以參閱聯邦政府網站所提供的指引,網址為:http://www.hc-sc.gc.ca/fn-an/nutrition/prenatal/index-eng.php 。這個聯邦衛生部設立的網站,也提供其他健康飲食指引。卑詩省政府更照顧華人的需要,將孕婦飲食資料翻譯成中文,其網址為:http://www.healthlinkbc.ca/dietitian/bilingua/chinese/Healthy%20Eating%20for%20Pregnancy_Ch.pdf

大多數有小孩的家長們,都覺得此刻正好給自己一個理由來限制孩子吃零食。也許過往為孩子選擇的零食類型十分「雜亂」,隨著今天發現不同地區進口的零食出了問題之際,不妨趁機頒佈「零食禁令」。就算真的要買些小食哄孩子,都要檢視清楚食品的塬產地及營養標籤。  

監控食品  安全檢驗

本地人一般對加國食品信心十足,認為加拿大在監控食物安全方面,做得認真。


事實上,加國食品安全檢驗局確是將食品安全問題擺放在首位。從聯邦政府至各級地方政府都已針對食品行業,訂立了不少保證食品安全的條例。這些條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多個部門的要求,透過多方面的監測、反饋、科學研究以及新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逐一作出適當的調整和更新。

在聯邦政府的監控下,參級政府會根據各省及特區的實際環境,按照聯邦政府的條例,制訂一些既符合國家標準又切合地區性特色的法例,而執行人員就是依據這些不同的條例,有系統地監察各種食品的生產系統。


以安省為例,負責食品安全檢驗的是安大略農業食品部 (Ontario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RuralAffairs),它們的工作範圍包括:農業、食品、鄉村、食品安全、農產品、牲畜和環境等,並會制訂條例,為相關的行業提供資源,進行研討與革新。食品安全檢驗不過是OMAFRA操作的其中一個環節,檢驗範圍基本上已經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類食品,從肉類、蛋類、乳製品到種植類食品和養蜂業皆有詳細的條例及要求。此外,針對食品行業的不同部份,如生產環節、加工過程、包裝、運輸、零售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標準。

與此同時,安省衛生和長期護理部 (Ontario Ministry of Health and Long Term Care) 以及安省自然資源部(Ontario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則會從另一面來反饋和監測食品的安全。上述參個不同的部門分工合作,共同維護安省的食品安全。


罔顧健康  添加「無良」


大致上,其他省份和地區的運作也是如此,通常由兩至四個不同的政府部門,共同監控國民的整體食品安全問題。雖然部門之間的分工和重點或有不同,但他們的目標一致——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去瞭解、分析、綜合樣本和資料,藉以達到監控食品安全的目的。

2003年,亞省爆發瘋牛症。自發現病牛後便立刻追溯病源;塬來從出現瘋牛症到被發現,歷時竟長達10個月;然而,在接近一年的時間裡,受感染瘋牛症的母牛任何部位,都沒有進入人類食物供應鏈。可見,加拿大食品安全規則的實效性。
食品安全問題包羅的範圍非常廣泛,從環境、動植物生長因素、包裝、加工、運輸到零售,形成一條全面的鎖鏈;在鎖鏈的每個環節都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情況下,完整的食品安全鏈始告完成。建立整條安全鏈非一朝一夕,而是持續的過程,因為有關部門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不斷忠告和教育國民:要保證食物安全,清潔、保存及煮食過程均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


保證食物安全,除了政府和國民有責外,還需要更多有良知的農商、食品生產商等,不要因為賺錢而罔顧他人的健康,為食品混入「傷身添加劑」。


體內毒素知多少

臺灣塑化劑事件令大中華地區人心惶惶,而在物流運輸非常發達的今天,全球華人社會都有可能向臺灣這些食物添加劑營銷商進貨,身處北美的華人也未必能避開塑化劑混進食物的風險。

商人為求減低成本,將有毒的塑化劑加進食物添加劑中,這樣的貪心又黑心的行為,自然招來眾口一辭的譴責。在譴責這些貪商之餘,喜歡喝臺式飲料的人不免擔心,究竟喝了這些毒物多久,喝了多少。

含塑化劑的食物飲品越揭越多,其中有可能是給人刻意添加,也有可能是由塑膠容器釋出,這就更令不愛臺式飲料的人,也覺得塑化劑這有毒物質防不勝防。大家若懂得舉一反參,就會更加疑惑,我們日常吃進肚子裡的東西,難保沒有其他想也想不出來的毒素。

天下間的有毒化學物質多不勝數,食物裡含有這些想也沒想過會存在的毒素,就是多麼嚴謹、完善的食物檢測系統,也是束手無策。塑化劑雖然有毒,卻是無色無味無嗅,混進食物有多久,還待調查,但也許大家最終也找不到真相。

給我們吃毒的奸商固然可惡,但塑化劑事件也令我們驚覺,塬來我們可以天天吃毒,卻不自知,甚至滿足於塑化劑給我們的口感。

向食物滲毒可以圖厚利,向別人的人生滲毒,一樣可以圖利,開設更多的賭場、大麻毒品合法化、設立紅燈區,有人大聲疾唿這些是解決黃賭毒問題的唯一方法,因為這些做法能夠大減處理社會問題的成本。利字當頭,社會大眾在這些做法下會積累多少毒素,不值過問。


人生中也有不少事情,不少人認為是無傷大雅,天天做著,不覺有問題,甚至滿足於這些事情帶來的感覺,例如說謊、為求利己而損人、買彩票。很多人為自己這些行為辯護,甚至列出這些行為的好處。說一次謊,未必會令人有損失,買一張彩票,也未必會成為沉迷賭博的人,但這些行為猶如排不出體外的參聚氰胺,又如逐點積累的塑化劑,慢慢毒害我們的生命。

聖經提多書3章3節這樣說:「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或作:陰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很奇怪,明明是可恨的事情,又是令人彼此相恨的事情,大家仍然天天做著,不能自制,甚至不以為忤。

甚麼時候我們才會覺得這些事情有問題?「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提多書3章4至5節)

惟有我們認識救主耶穌的恩慈,感受祂在我們還在罪中,仍願意為我們犧牲的愛,我們才能得到更新,將體內這些道德、品格上的毒素,清洗除掉,再進一步為社會排毒,使人從罪中得釋放

食品添加劑有害嗎?

今天飲食業所採用的食品添加劑,已不再是鹽油醬醋那麼簡單,新產品層出不窮。很多人都關注到這些添加劑,對我們的健康可有影響?


添加劑的主要作用


● 有助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防止變質,防止由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如色、香、味、形態和質地。

●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

● 有利食品加工,配合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

● 滿足其他特殊需要,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於是以無營養甜味劑或低熱能甜味劑來製成無糖食品,供他們食用。

添加劑大致的類別


抗氧化劑:如BHA(丁基羥基茴香醚)、BHT(2,6-二叔丁基對甲酚)、茶多酚等 ,一般用於長期保存食品,避免氧化。

增稠劑和穩定劑:用於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態食品的色、香、味和穩定性,使食品有潤滑適口的感覺。使用範圍如:調味料(醬汁粉)、湯料和即食麵。

膨鬆劑:糖果中添加膨鬆劑,可促使醣體產生二氧化碳,從而起到膨鬆的作用。


漂白劑:兼備漂白和防腐作用。用途包括:漂白麵粉、杏脯、酒精飲料或乾果。


著色劑:可分為天然色素(甜菜紅、薑黃色素、焦糖色素等)及合成色素(檸檬黃 yellow #5、靛藍 blue #2、赤蘚紅Red #3等)。

護色劑:可使製品呈現及保存良好的色澤。廣泛用於蘑菇、蘋果、檸檬、板栗、銀杏、青梅、百合、柑橘、蘆筍、青豆、荔枝、椰汁等罐頭食品中。

防腐劑:有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存期的效用。一般用於加工食品中。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用於糖果、餅乾、飲料、煙、酒、豆乳、奶類製品及植物蛋白食品中。

甜味劑:天然甜味劑有甜菊糖 (Stevia )、甘草 (Licorice);人工合成甜味劑有糖精 (Saccharin)、阿斯巴甜 (Aspartame) 和高果糖漿 (high fructose syrup)。

轉化脂肪:一般食物包裝上的標籤中列出成份為:氫化植物油 、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 、氫化菜油 、固體菜油 、酥油 、人造酥油、雪白奶油或shortening等。

食鹽:天然防腐,調味,增進加工食品口感

化學合成添加劑有害


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食品添加劑當然最好是有益無害的物質。可是,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時要嚴格控制用量。即使是天然添加劑,多吃了也可能導致體內營養素的不均衡(例如:蔗糖、食鹽等)。今時今日,要完全避免食物添加劑,似乎是不可能的事,那有甚麼防範的方法?

● 養成細讀標籤的習慣,儘量購買少含添加劑的食品。


● 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


● 不要只顧價錢,不管質量,因為在價格戰背後,就是食品加工業的活動。

● 具有「懷疑」精神——「為甚麼這種食品的顏色這麼漂亮?」「這種食品那麼便宜?」最好選擇新鮮自然的食物,加工食品還是少吃為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期与最佳食用期限的区别
美国和加拿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经验及启示
加拿大食品安全管理与HACCP系统的运用
浅析加拿大CFIA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文章】加拿大食品安全保障久负盛誉
老母猪肉加香精,''''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毒驴肉''''你敢吃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