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读《解剖列车》的人一些小建议

《解剖列车》一书中所说的筋膜特征为肢体的连贯与限制。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上,结构网络的特征是“滑移”,是深浅层网络间的滑移。


滑移造成深浅层间互相牵扯的张力增加,是肌肉变紧,活动角度变小,甚至是造成功能性疼痛的主因。要理解这种滑移变化,依靠的是手下感受到的张力变化,再多的解剖学知识也是无用。滑移,主要来自深浅层结构网络的不协调,浅层(长程)的网络变化来自足弓的变形或是骨盘的错位。深层(短程)的网络变化来自肌肉的受伤或过度使用,也会来自脏器的体积变化。解剖知识只是在寻找张力变化时较精准定位用。


就治疗上而言,张力的寻找像是眼睛看,解剖知识像地图。有眼睛没有地图,多找几次,慢慢累积经验还是找得到。有地图没有眼睛,像变形虫试误,根本不知道目的地是什么。


所以问题在怎么摸清楚不同层次的张力变化,知道变化的来源及前因后果,这是动态的变化,与原始解剖位置关系不大。要找的是原始位置的后续变化,所以读解剖的原始位置,不管多细腻的描述,都不可能知道病理变化的。


如只是依照病人症状描述,然后照解剖知识去处理,不管是所谓的局部筋膜松解,或是针刺刀切,都可能是把被代偿的地方弄的更紊乱而解消当下症状,其实很可能是诛伐无过,制造后续更多问题。甚至压痛都不能做为确切可处理的依据。


这是给读《解剖列车》的人一些小建议。非常感谢医师的分享。二年前有跟友人谈论到解剖列车这本书,主要以”非”活体来描述筋膜特征,而《活体》的筋膜也是这么一回事吗?可能不是,但很明显地都被一概而论了。《解剖列车》一书分享了筋膜的概念,而实际情况下,唯有《触诊》才能了解状况,而非猜测或是套用书上的答案。

当然,知识是一件事,摸不摸得到(做不做得到)又是一件事,能不能解决问题又是一回事。没有人没有盲点,持续学习及思辩。中医理论谈的'筋'与西方谈的'筋膜'不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湾林两传教授谈骨论筋
人体所有的肌肉只有一个起止点,而不是六百多个!
论针法在伤科上的运用原则与机转
林两传2018.06.09日记----开刀后的疤痕黏连
解剖列车精要分享
针法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