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悟生活
每个人都常常有属于自己个人独守的时刻,每个人也都会时时遭遇回首审视自我的机遇,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这样的时候和机遇,因为面对一个人的天空,你可以平静安宁地思考和遐想,也就会产生一些对生活的感悟。
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平静安宁地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可以细细品味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和书籍,可以像整理自己宝贵的收藏品一样地回忆属于自己的童年时光和大学校园的记忆,当然也可以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散文,并且随笔拈来一些属于心情的文字和诗句......。从中感悟生活,为某些文章和声音而感动,萌发出记录自己心情的冲动,似乎不写出来就无法释怀自己的情感。
面对当今这样一种快速旋转、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当今这种时尚与堕落并存、钱权与荣誉共依的社会现实,也只有在这极其宁静的时刻,也才能从心灵的深处感悟到自己真的还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纯真、美好和期冀,希望自己远离喧嚣和浮华,还能够为生活赋予我们的东西而感动,哪怕引发自己感动的仅仅只是一片洁白的雪花,只是一朵蓝天的浮云,只是一滴晶莹的露珠,只是一片绿意葱葱或片片金黄的白桦树林;四季的轮回更迭,风霜雪雨的飘落,音乐文字的倾诉和人类真善美的再现,都可以给我以发自心灵最深处的震撼和感悟,荡涤着我原本有些困惑的感觉和心灵!而在这些震撼和感动之后,总能够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总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又经历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心灵的升华之后,也时常感到茫然和空寂,似乎记忆当中的真善美离我们越来越远,面对人世间人性的暴虐、自私、残酷、豪取这些淋漓尽致的表演,我真希望自己永远漫步在属于自己的圣殿,我愿相信,也许还有那么一小块干净的天地,那才是我心灵的寄托![作者:白头翁 日记本:品味人生 修改]
2006年9月19日,09:18  星期二  晴    
心的感动
在今天这个崇尚现实的世界里,心存感动的人常常被认为是多愁善感的,甚至是无病呻吟的。其实,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能够为一首音乐、一轮明月、一穹繁星、一片叶子、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缕炊烟、一种精神...所感动的人,他(她)的心中必定充满着美好的向往,洋溢着纯洁的气息;有着对自然、对生活、对事物的敏感的悟性;
感动源于生活,感动存于心灵。
只要你有一颗易于被感动的心,只要你存有追求真善美的本性,你就会从春风吹融冰封大地、拂绿岸边垂柳和春雨过后那破土而出的嫩绿中品味到生命的顽强和价值;就会在淅沥的秋雨中漫步山间小径,在纷飞的雪花中独步林间雪道中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深刻寓意和联想;就会为《梁祝》的音符与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而陶醉;就会为漫天的繁星和静夜中的月圆月缺而遐想、感慨。
人没有了感动,心也就成了一架机器,生活也就变的麻木、无味!遐想也就不会再飞,思考也就不会再深,情感也就不会再升华!
不是生活中没有真善美,而是我们是否有一双能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是否还有一棵能够被感动的心![作者:白头翁 日记本:品味人生 修改]
2006年9月18日,10:16  星期一  晴    
也谈幸福
日前,闹着玩儿网友发了"幸福是什么?"一帖,他用生动形象的图解形式,谈了对幸福的理解,其他网友也就此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对此我很受启发。幸福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看似平常实际上又未必真正完全理解的一个话题,它涉及到所有人,因而,弄清其内涵及外延具有非常重要的普遍意义。为配合闹着玩儿网友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讨论,这里也简要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幸福。
幸福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关于它的定义,辞典中一般概括为使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界和生活,而伦理学中,它又被认为是人生的目的和道德的标准。在思想史上,传统的幸福论有两种形式,一是快乐论,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幸福;二是完全论,认为人的幸福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使人所具有的一切性能完全发挥出来,达到个人的完成。
实际上,幸福的概念非常抽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概括起来,幸福有以下几个特征:1. 幸福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它是道德的基础,大多数人认同的幸福(即普遍性)即为道德标准,反之则是反道德的。2.幸福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涵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3.幸福属于精神范畴,但其对象又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人们经常说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4.个人幸福与大众幸福既是紧密联系的又是相互排斥的,有的人把大众幸福放在首位,有的人则为将个人幸福置于前列,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决定人生境界的高低。5.幸福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没有利益便没有幸福。6.幸福是人文关怀的终极,也是人生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道德与幸福的关系。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话题,凡是伦理思想都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讨论道德的内容非常丰富,而关于幸福及其与道德关系的内容却基本阙如。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曾由潘晓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引发了一场人生观大讨论,它对人们摆脱文革禁锢、解放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讨论的内容,实质上就是"道德与幸福"。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与人们的幸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于二者的关系是什么?不同的伦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两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一是经验主义幸福论,它认为道德的基础就在于人的感性经验和利益,幸福快乐是目的,道德则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工具和手段。爱尔维修说:"如果爱美德没有利益可得,那就决没有美德。"霍尔巴赫说:“人从本质上说就是爱自己,愿意保存自己,设法使自己生存幸福,所以利益或对于幸福的欲求就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唯一动力”;同时,它还认为幸福不仅是道德的基础和目的,而且一般来说,人们只要有道德就能够获得幸福。
二是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论。它极力反对经验主义幸福论,认为幸福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既不能从幸福推出道德,也无法由道德推出幸福。人们遵循道德,绝不是为了幸福快乐,而是“为义务而义务”。
这两种理论虽然有许多合理的思想,但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前者如果说把道德建立在个人利益和幸福的基础之上,那这种道德还具有普遍必然性吗?如果人们遵从道德只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道德还有崇高的价值吗?而后者如果否认道德与幸福的联系,人们不以客观利益和幸福为追求目的,那么还要道德干什么?人们还能激起对道德的热情吗?而道德发展的动力又何在呢?
我认为道德的基础是幸福,幸福的完善是道德,离开了利益关系,没了幸福的追求,任何道德都不可能产生。但这个幸福决不是直接抽象的个人幸福,由纯粹的个人情感、欲望、利益等幸福快乐形成的道德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有时甚至是反道德的。因为个人幸福是个别特殊的,而从本质上讲,道德是社会的,是大多数人共同承认的规范,它的根基不在于个人幸福,而在于社会大多数人的幸福。所以道德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共同幸福的主要手段。同时,没有道德,幸福就不可能完整,充其量只是动物般肉体的快感。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幸福快乐这一目的,就必然要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所规定,这便是道德要求,它是人们的社会责任,有了道德要求,人们的言行举止才有善恶是非标准。正是因为有了道德,才能有个人的自我牺牲。当然,这并不是说有了实现大众幸福的道德要求,就要否定追求个人幸福,因为大众幸福是由个人幸福共同组成的,没有个人幸福就不可能有大众幸福。关键是,个人幸福要服从于大众幸福,在追求大众幸福前提下,可以尽管实现个人的幸福。在过去的道德教育中,人们只谈集体主义,讳言个人幸福,以免有个人主义之嫌,这是极其错误的。[作者:白头翁 日记本:品味人生 修改]
2006年9月18日,10:13  星期一  晴    
生死一线牵
人生是一条单轨的线。
从呱呱落地,到悄然而去,任你如何的努力,你也找不到回头的路。有人打趣说,这或许正说明天堂里的生活果然诱人,景色别致,叫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可自古至今,上下成千上万年,几百上千亿的人中竟然没有一个回转,此话又如何能让人信服?实者,人人都知道,所谓人生就是一部“出生入死”,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一刻,也就踏上了死亡的路途。只是那时路途还遥远,一时感觉不到而已,但最终,人总是要死的,而且是人死如灯灭,万般俱灰。
然死也并不可怕。纵横上下历史,现实左右,临死的人,其内心活动,虽不得知,然而表面看来,真的没有几个会惊恐过度。原因何在?只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走完人生路途的最后一站时,不是病入膏肓,就是风烛残年,体力和意志都已耗尽,世事的繁华,情欲和肉欲的诱惑,离他们也是越来越远。眼前只是一张床,一杯水而已。过往的一切,也支离破碎,连不成一串,只是零零散散的在心头,偶尔闪一下火化。曾经的豪气万丈,不尽的温柔,都消失在背后的黑暗之中,只有别人还能记得,还能看到,而于自己,就只剩下一片寂静。当心灵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时,也就无可奈何,安静地走了。
走的也就走了。悲凄却悄悄地留了下来,留给爱他们或者他们爱过的人。走的人并不想伤他们的心,但他们之间的爱,注定要将痛楚注入每一个人的心头,曾经爱的越深,注入的痛苦也就越多,越深。他们的痛苦,源于走的人留下的生活的空洞带来的寂寞。生者只想着,再也见不到已走的人了。殊不知,他们自己也正在往那条路走,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的。从现在往后看,该是多么长的一条你送我,我送你的不归路。
最痛苦的是那些突然走到死亡面前的人,他们的心思还在灯红酒绿的长街,或在红红活活的生意场;他们的痛苦,来自他们不愿放弃到手的金钱,权力和色的享受,虽然他们也知道这最终也不是他自己的,可不能这么早就放手。又或许他们身上还有沉重的负担,他知道他如果倒下了,他尚在年幼的孩子,或者已经衰老的双亲,或者体弱多病的 爱人,就会少了依靠,他的痛苦,是因为他对他们的责任和无私的爱。当然还有一些人,为了他自己未完成的工作,为还没有实现的信念而深受痛苦的煎熬。
而勇者在于直面人生,在他或她生命的顶峰时,能够视死如归。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能够自己走上断头台的,没有铮铮铁骨,是无能如何也迈不上去的。而那些为了信念,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甘愿赴死的英雄,其血之红,其心之坚,更不是我等所能揣测的;甚至连想像,都不能。这样的人相当来说很少,但毕竟出现过,算来也是无数。好在我们现时生活在文明发达的社会,我们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可以从容老去,不必遭遇面对生死关头而难决的绝境,而倍受煎熬。可惜的是,还是有好多人不时的叫苦叫屈,不是因为流点血,而只是多流一点汗而已。甚至有些鸡毛蒜皮的事,也能叫人放不下心,生出什么生不如死的感觉来。
也许,还真的有一些事情比死亡更让人觉得痛苦。[作者:白头翁 日记本:品味人生 修改]
2006年9月18日,10:11  星期一  晴    
闲者无为
无为,乃道之哲学,大知者所能为也。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从大知的角度来看,为上者是当然要闲的。但是,这种闲并不是什么任何为上者都可以为的。因为,为上者并非都具有大知的智慧。故大知之闲,实乃形闲而心不闲与其强之说闲,勿宁说是一种无为。
为上者,无非就是领导者,治一方行政,统一班人马。
虽然同为上者,但境界不同,方式不同,其结果也自然两样。而最高的境界,当是闲者;最高的方式,当属无为。
纵观中华历史,凡逢盛世,无不是无为而治的结果。而当时的统治者,又有谁不是深居高墙,纵横猎苑,赋诗饮酒,恣情享乐?这样的上者(当然是指皇上了)多么惬意,多么安闲!然而,他们真的安闲得了吗?大兵过后,必有凶年。经过连年战乱而建立起来的新的朝代,哪一个开初时不是国力衰弱倍受外夷欺辱。这时的上者,不采取休养生息、行无为而治的策略行吗?如此一来,表面上看,为上者是闲了,但只有天知道,他的心里比谁都急,思虑比谁都多。因为天下是他的,他能闲吗?至少思想上、精神上是永远也闲不住的。为了富国强兵,为上者也只好戒急用忍,无为而无不为了。其实,历朝历代的中兴时期,其历史原因和背景也莫过如此。
再具体到今天,如果一个领导真的要想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真的对自己和属下负责任的话,那就要学会放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具有贤者的风度。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一个闲者,去无为无不为。当然这要看这个领导有没有这种境界——能够为闲、为无为的境界。
老子说,知我者稀,则我者贵。闲者无为,并非就是指无所作为,而是:有为——无为——无不为。要怎样才能做一个闲者呢?
所谓闲者无为,无为,就是闲者所应为的行为。欲做闲者,先要得悟,即闲者必先修成大智,尔后方可得到无为之要领。这里,有一个秘诀,即上者,要学会充分利用和借用中者的智力和体力,中者要充分使用下者的体力。倘若如此,上者便可悠悠哉哉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这个所谓的秘诀,其实是管理学里的一个观点。试想,一个上者,如果真的练出了“秘诀功夫”,即使他一时离开了,那么他的思想、他的影响力,是仍然能够统驭其下的。这难道不是闲者无为的境界吗?这就是大道无形,这就是以无形胜有形道理啊。
时下多有上者闲不起来,有些是想闲而身不由己,而更多的是事必躬亲,对别人不放心,怕别人做不好。这样的结果,不须说,大家也知道是好不到哪去的。过去曾经批判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今天,谁能成为劳心的闲者,谁就会拥有事业和财富。
闲者,看似悠闲,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不然。即使他在游玩、在度假,谁敢说他的心里没有装着自己的事业、没想着该怎样发展、该怎样度过难关等等一系列问题呢?
闲者为上,为上者闲,实乃是为上者所应具有的一种闲品。这种闲品,便是圣人处无为之事,为无为,则无不殆。
闲者无为,无为是体,无为为是用。[作者:白头翁 日记本:品味人生 修改]
2006年9月18日,10:09  星期一  晴    
另一种珍爱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笼的树。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有独自穿行黑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画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自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在我们无房无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又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作者:白头翁 日记本:品味人生 修改]
2006年9月18日,09:56  星期一  晴    
希望
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无数的希望开始在人间诞生。每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无数的希望也开始破灭。茫茫人海,大千世界,其实有一种东西牵系着大家,那就是希望。
希望是什么?它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意识,是谁都不能放弃的生命伴侣。其实希望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思维中,控制着我们的一切。谁没有自己的希望呢?我连忙问自己:“我现在的希望是什么?现在为实现希望去努力了吗?它能变成现实吗?”。答案常常是自己不满意的。我知道自己一直在与自己斗争。我相信,只要战胜自己,哪怕时间再短,我的希望也能变成现实,我的希望也会给我带来成功的快乐。可是在这场没有结束,无法结束的内心战斗中,我却常常失败。失败后自己就会说对自己说,那有什么?不就是没有实现这次希望吗?下一次一定不会忘记,一定不能忘记。事物总是有两面性。借口往往耽误了我们许多,然而有时也要感谢它。借口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心灵慰藉。既然心灵需要,就让它去原谅自己吧!我知道这样做的结果非常糟糕,但是,在希望破灭之后,只能选择放弃,选择借口,因为它毕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衡,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宁静,为得是是有更好的心态去迎接下一场挑战,希望下一个希望得到实现,人生就是建立希望、努力去实现希望、希望成功或破灭、重新希望的过程。不过有人在希望中成功,有人在希望中迷惑,正确对待希望,时刻提醒自己,战胜自己,希望就会实现,希望就能实现。大部分的成功者是能战胜自己的高人。
人类理解和认知能力的不完善,常常使得自己被误导、欺骗乃至操纵。当自己的希望破灭时,便在不知不觉中滑入了失望、堕落的泥沼。无知,特别是对自己本身的无知,有更多的可能性造成不可避免的人类苦难。希望的破灭是正常的,这也算是借口吧。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公正且富有理性的,而是要受到强烈的主观愿望和个人感情的影响。事实上,奇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人们的诱惑,往注减弱或取代了人们的批判性思考;人们对于任何能够恐惧和失败都是一次残酷的自我考验。
希望是自己的心灵信仰,是自己的心灵支票。开过了头就会一无所获。希望虽然是那么美好,脱离实际往往也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痛苦和挫折感。希望往往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希望是这样,结果却那样,只要自己喜欢,达到目标,也算是希望实现了吧!
希望带来美好,美好的希望更是让激动,让人无限向慕。社会能进步几乎是希望的功劳,是它让会思考的生命去奋斗、拼搏,让社会天天在进步。
我们要时刻守住自己的希望,尤其在逆境中更要让希望的大旗时刻飘荡在自己的心中。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希望只是希望,只有用勤奋去浇灌,才能盛开希望之花,得到希望之果。
我们要时刻启发别人,自己一定要保留一个最小最下的希望。希望是无数的,破灭了一个希望不要紧,只要那个最小的希望保留了,俗话说,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留驻自己心中最小的希望,就会象星星之火一样让希望之火燎原你的人生,染遍社会和别人。
希望,我记住了。你记住了吗?
祝福大家希望成真,希望永存心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性的真、善、美
罗素的道德哲学探究,现代人很少关注,所以才心灵匮乏!
幸福的相遇,美好的回忆——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为什么这样的生活才是人们“向往的生活”?
少一分浮躁,上一层境界
浅论"真善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