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基于四种情绪的教育

浅析基于四种情绪的教育

(威海三中  吴宾)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众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中,老师对学生情绪的干预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多数老师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性格,不失时机的干预学生情绪,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但同事,值得忧虑的是,有的老师不知道自己是通过对学生情绪的干预而进行的思想教育,有的老师对学生情绪的干预方式单一,而且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规范、不科学,使得所做的努力适得其反。例如:有的老师想根据师生之间的友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结果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虚情假意;有的老师想通过施压让学生努力学习,结果却激怒了学生。

为了让老师们能够科学的干预学生的情绪,笔者根据脑科学的理论,剖析一下基于恐惧、愤怒、悲伤、喜悦四种情绪的教育方式,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一、基于恐惧的教育

恐惧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大脑感应到恐惧之后,人的自发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并释放荷尔蒙。与此同时,杏仁核从丘脑得到信号,人体的应急和回应系统作出相应。例如,很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会出现急中生智的现象。在平时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相同的难度的题目做不出来,但是考试时能力突然提高了,能够迅速的把较难题目做出来。

如果在日常学习中,学生能体验到有关学习的恐惧情绪。学生在行为上,学生就表现为努力学习。学生努力学习的行为所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学生受刺激的程度以及大脑做出的反应的能力。

对学生恐惧情绪的干预是教师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以前老师通过体罚学生,给学生带来恐惧。学生由于害怕挨揍,从而努力学习。当然,我们都知道体罚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体罚的确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因为体罚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恐惧。

随着体罚被社会的反对,直接体罚学生的现象已逐渐消失,有的教师在不断的去寻找可以替代体罚的给学生带来恐惧的方式。

批评、写检查(写说明书)、告诉家长、处分等方式虽不如体罚简单直接,但同样让学生感到恐惧。其实,很多老师就是在不断地研究如何让学生产生持久的恐惧而努力学习、思考和创新。有的老师甚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书籍,用社会上人际交往的伎俩、用兵书中对付敌人的策略来对付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产生恐惧的情绪。

到这里,我其实一直没有说用恐惧来教育学生是不正确的。面对恐惧,适度的应激是有益于学生的学习的。人应该有敬畏之心,敬畏是做人的好的品德,学生恐惧的情绪也是在建立学生的敬畏之心之上。适当利用恐惧情绪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的。

但是,面对恐惧,学生感到的是苦恼和威胁,对学习则是不利的。科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要求过分严厉,学生受到老师的过度惊吓,则会出现皮质醇增高的现象,而皮质醇的释放会削弱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学生在处于害怕或受到威胁时不仅是认知能力下降,而且免疫系统也受到损害。学生会出现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以及溃疡等疾病。这实际上已经在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了。

所以,我们提倡要适当给学生一些压力,但是不能让压力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严厉一点的老师,但是反感苛刻、暴戾的老师。

其实,面对恐惧,学生通常有两种选择:勇敢面对或者逃避。多数学生在面对恐惧时,选择的是勇敢面对,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不想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努力也无法避免事情发生,久而久之就会选择逃避。当学生选择了逃避之后,就很难再让学生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

就学习而言,下列情况下,学生对恐惧的应激是有益的:

1)学生自信有能力通过努力能完成任务;

2)学生想得到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实现任务完成的自我肯定;

3)有完成任务的愿望;

4)觉察到完成任务的方法;

5)任务积累的满足感。

而下列情况,学生面对恐惧会产生苦恼。

1)遭遇不想解决的任务;

2)没有解决任务的办法;

3)缺乏解决任务的资源;

4)无法接受解决任务的冒险。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的老师让学生回家准备一样不容易买到或者价格昂贵的辅助学习的物品带到课堂,学生就会因为买不到或者买不起而感到苦恼。

有些恐惧不是教师施加给学生的,而是别的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恐惧的情绪。例如有的家长每次考试之后都要看孩子的成绩,如果考得不好就会有严厉的批评,并对学生进行惩罚,学生因此在考试前后的几天内心非常恐惧。这时班主任应该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和家长的教育工作。

还有一些恐惧来自于学生的内心,个别考生由于某种原因有强烈的考上大学的愿望,担心考不上大学而在内心产生恐惧。为了减缓恐惧的情绪,他们通过废寝忘食的学习来麻木自己,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不高,这时班主任也应该在心理上加以疏导,对学生的行为给与指导。

二、基于愤怒的教育

愤怒是人类第二种基本情绪。愤怒常和攻击相联系,当一个人愤怒使时常会有攻击行为的发生。但当学生成绩不如别的同学成绩好的时候,班主任可借机让学生产生的愤怒的情绪,从而通过努力学习来超过同学。这也就不难解释学校、班级为什么公示成绩榜,为什么用成绩来安排学生的座位,为什么用成绩排名来排列胸牌的次序。因为羞辱可以产生愤怒,愤怒可以让学生奋进。

除了学生个体的荣辱会导致愤怒之外,集体荣誉也会导致学生的愤怒。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分而导致班集体丧失荣誉时,没有犯错误的同学会产生愤怒。这种愤怒的情绪会帮助犯错误的同学纠正自己的行为,而不用班主任的去进行说服教育。

学生控制自己的怒气也是一种自然的行为,但是愤怒也会超出学生的自我控制,造成精神和身体的伤害。很多班主任都懂得应该不断的让学生释放愤怒的情绪,而他们却未曾考虑学生的愤怒的源头是否来自于班主任自身。当班主任不能掌控学生愤怒的情绪时,班级容易发生问题,甚至是恶性事件。

优秀的老师不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愤怒的情绪。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往往是一些细节,老师稍不注意,学生就会生老师的气,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早上或者下午第一节课前,学生在唱歌,上课铃响了学生还需要一分钟唱完,很多学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是科任老师应不应该进行干预。

如果是从纪律的角度,上课铃响了学生还在唱歌,当然是学生的错误,科任老师应该制止,以保证完整的课堂时间;但从情绪的角度,若制止学生,多数情况下学生会生气,由于学生的生气所导致耽误的时间绝不止一分钟。明智的老师不会制止,而是课后让文娱委员以后注意控制好唱歌的时间。

多数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课前几分钟准备好教材、笔记本、试卷等上课必需用品。但往往有的学生打铃了,还没有准备好。这原本是学生的错误,但老师却视之不见,进行授课,则那些没准备好的学生会因为前几句没有听清楚而影响整节课的情绪,甚至会对老师暗暗生气。其实,老师不妨等半分钟让学生把上课的资料准备充分,等临下课时再去强调下一节应该准备什么。

三、基于悲伤的教育

有的老师或许会问,还有基于悲伤的教育吗?答案是肯定的。当一个老师在利用学生的家长工作不容易,赚钱很辛苦的事实来教育学生时,会给学生带来悲伤,学生的内心会很感动。老师的行为就是在利用悲伤的情绪来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

悲伤会让人暂时超脱,然后进行事情的重组和重新规划。例如,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对他进行了关于“孝”的教育,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劳,产生悲伤的情绪,从而重新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有可能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老师借助悲伤的情绪对学生进行教育,还有很多方式。例如,利用某个人的感人事迹,利用某一个感人的事件,利用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情结等。这些悲伤的教育都是以高尚品德为基础,也是在帮助学生建立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也有一些老师基于悲伤的教育不恰当。例如有的老师利用学生的贫困的家庭或者身体的缺陷进行教育,就不恰当。“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就和你父母一样,一辈子受穷,被人看不起。”“你是个残疾人,你不努力学习,以后只能到路上乞讨。”这样的话,可以给学生带来悲伤,但是学生在短时间内又无法改变现状。同时,学生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

当一个学生内心封闭,不愿意与人交流时,他的左脑不再活跃,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悲伤的情绪还会导致杏仁核和额叶的连续、过度的活动,这会导致大脑的某些部分崩溃。优秀的老师在利用悲伤情绪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出发点是悲伤,教育的过程是悲伤,但最终结束时一定是一个愉悦的结尾。基于悲伤的教育应该教师把学生领进悲伤的情绪,最后更要带着学生走出悲伤的情绪。如果只带进而不带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让学生产生悲伤的情绪不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悲伤的情绪,痛改前非、振奋精神,从而努力学习才是利用悲伤的情绪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基于愉悦的教育

愉悦的体验就是你的身体和心理都感受到温暖和满足。愉悦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易疲劳且思维敏捷,有助于让学生对学生产生兴趣,而忽略学习中的一些障碍和困难。科学研究发现愉悦还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这是恐惧、愤怒、悲伤所不能比拟的。

奖励和表扬是让学生产生愉悦情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班主任找一个借口给每位学生买一件小礼物,东西虽少,但是效果确实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就产生愉悦的情绪。平时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表扬、赞美也会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

学生喜欢幽默的老师,当一堂课充满幽默的元素时,整堂课的气氛是愉悦的,课堂也很容易变得高效。因此,很多老师愿意让自己的变得很幽默,不管这个老师知不知道,你想让自己的变得幽默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

老师们要注意幽默和搞笑之间的区别。教师的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基于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的一种轻松的教学方式、方法。搞笑指的是教师的一些滑稽的行为、动作、表情、语言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而让学生发笑。搞笑的内容与授课内容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为了活跃一下沉闷的课堂而作出的无奈之举。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喜欢幽默的老师,而不喜欢经常搞笑的老师。

在课堂中,学生的愉悦心情也有一个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了。当愉悦变成了兴奋,甚至是亢奋,不容易控制的不仅仅是课堂纪律,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难以控制。愉悦的课堂要尽量避免哈哈大笑,当学生出现难以抑制住笑的情况时,学生的情绪已经超过了愉悦的度了。

校园里处处能找到让学生产生愉悦情绪的元素。上午、下午的第一节课前,惯例是让学生唱一支或者几支歌。唱歌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下午第一节不睡觉,而是让学生通过唱歌产生愉悦的情绪。吃饭的时候放几首歌也是同样的目的。宣传栏里有趣的文章,墙壁上、草坪上、甚至厕所里有趣的警示性的标语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绪。

很多老师“导入”环节非常精彩,既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又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

爱是一种感情,爱也是让学生产生愉悦情绪的方式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喜欢,学生之间的友爱,可以逐渐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但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是学生谈恋爱。首先我们明确一个事实,两个互相喜欢的高中生,互相鼓励学习成绩比不谈恋爱时更好。但是,教师却不能坐视不管。如果发生身体接触或者感情伤害,则很容易出现难以弥补的严重问题。这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禁止学生谈恋爱的原因。用谈恋爱来产生愉悦情绪是有相当风险的。

表扬、鼓励、幽默可以让学生产生幽默的情绪,但是却很难实现让学生产生持续的幽默的情绪。因此,很多优秀的老师致力于研究如何让学生实现自我奖励,让学生自己变得很幽默。如果学生自己让自己产生的愉悦的情绪,则既让老师省心,又让学生受益。

五、科学的情绪驱动和情绪控制

1. 情绪驱动

情绪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理性的神经网络之中。情绪也不止在脑中,而是在整个身体中运动。在教室中,很难有大幅度的动作,但是小幅度的动作是可以的。鼓掌是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鼓掌不仅是对某一个同学或者小组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影响鼓掌者的情绪。

人的手上有六条经络: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和三焦经。还有许多穴位如劳宫、阳池、合谷等。每一次鼓掌,都会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西医的角度说,手是循环末端,容易发生循环障碍,鼓掌有利于促进循环,即利于手自身的健康。

除了鼓掌之外,举手、讨论、游戏等都可以在授课时影响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时,教师说:“做完的同学请举手”。那么,举手的同学会产生一种自我肯定的愉悦,没举手的同学会有紧张情绪,进而可能有恐惧(害怕)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教师不可能让所有坏情绪不出现。如果出现坏情绪,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改正、修正学生的负面情绪。如果是正面、积极的情绪,教师应该进行维持或者鼓励。

在情绪驱动中,情感也是教师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情感和情绪在脑中沿着不同的生物通道传播。情感传播得较慢,回路更多,而情绪传播得很快。教师如果是想通过情感来驱动学生情绪,则不能急于求成。例如:老师如果想通过爱这种情感,来驱动学生的愉悦情绪,一定不能着急,而是要循序渐进。

2.情绪控制

教师要想控制学生的情绪,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两个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想打架,班主任来调解,以平息两个学生愤怒的情绪。如果班主任知道是两个学生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了矛盾要打架,班主任自己先生气了。“这点小事值得打架吗?”班主任把两个学生批评了一顿,但是从改变学生的情绪角度来说,事情处理的不好。

“善战者不怒”。要想化解学生心里愤怒的情绪,教师自己内心不能有愤怒的情绪。若班主任以势压人,那么班主任改变的只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绪,而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学生之间的情绪。这种调解无疑是失败的。

一名教师若仅仅从校规、法律等行为规范上来达到平息学生愤怒的情绪是不会达到好的效果的。学生表面顺从,内心逆反,当学生无法控制内心的愤怒情绪时就会酿成恶性事件。通常情况下,老师应该从做人的角度、友谊的角度、正确的价值观的角度,从道德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处分、法律只是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军队里,尤其是新兵训练时,要让士兵明白一个原则,叫做“没有任何借口”。一个人做错了事,或者没有完成任务大多是有借口的,但对于士兵而言,士兵犯下的错误可能导致自己或者战友死亡。与死亡相比,借口就微不足道了。

在基础教育的中学、小学里,我们尽量不要使用“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学生完不成作业,可能真的是因为生病,学生生了病,还不如不做作业好好养病,等病好了,再努力学习。如果病重了还学习,结果病情更加重了,更耽误了学习。

控制学生的情绪,也要给学生的情绪发泄的出口,让学生自我调节情绪。

    教师的情绪驱动和情绪控制决不是仅仅靠语言,教师自身的品德,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积淀,教师动作、表情、眼神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情绪驱动和情绪控制。甚至是教师的“不作为”,也可以驱动和控制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少为”,甚至是“无为”才,若有效地驱动和控制学生的情绪,“少为”、“无为”无疑是最高效的。

    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情绪不是孤立的,有时候因为恐惧而产生悲伤的情绪,由于悲伤而产生愤怒的情绪。一名教师本来想利用悲伤的情绪来感动和教育学生,结果很多学生没有悲伤,而是产生愤怒的情绪,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例如某次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班里的平均成绩不好,在整个级部倒数,班主任开班会想让学生化悲愤为力量。一开始想让学生有悲伤的情绪,到最后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但是,在驱动悲伤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愤怒的情绪。他们觉得是班主任无能而导致班级整体成绩很差,这就是适得其反了。

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工作(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在使用情绪的种类,驱动情绪手段,控制情绪程度,都是不同的。老师们应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情绪,有效地控制情绪,向积极的方向驱动情绪,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精彩,让学生的未来更加美好。

12

喜欢

0

赠金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是老师】致优秀教师:这9大品质切莫丢掉!最后一个尤其重要!
班主任工作应注意的18个细节
班级管理“四部曲”:约规---动情---晓理---导行
我是教师我无能
做一名高情商的教师|读新刊
如何让教育走向轻松愉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