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玩手机,家长该如何应对?

孩子玩手机,家长该如何应对?

原创 2017-04-28 左伊,霜晴 爱的教养

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玩手机而烦恼:不管吧,担心孩子玩物丧志,误入歧途;管吧,往往又会遭遇孩子的反抗,甚至爆发严重的冲突——最近有中学生因为父亲扔掉手机而跳楼,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参看《中学生因手机被扔而跳楼:到底该由谁负责》一文)。可以肯定的是,玩手机的问题,并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那么,面对此类问题,家长到底该如何应对呢?我们特邀几位咨询师,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展开了讨论。

全文共1795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本文根据讨论内容整合而成。感谢参与此次讨论的咨询师:恳谈李、丹医李医生、蚂蚁蜜蜂、君逸、天天、莲花、简单、小雨。


案 


小薇今年上高二,高一曾因身体原因休学一年。高一之前,父母给她玩手机有约定时间,她能遵循;但高一时,经常到约定时间不肯交还手机,还闹脾气。高二上半学期状态挺好,下半学期开始经常不去学校,近两周不想上学的情况已经间断出现两三次。在家就要求父母给手机玩,父母担心她闹情绪出问题,只能妥协;但即便给她玩手机,她还是经常生气,关上门,不和父母沟通。



怎么理解这个孩子的表现?

 

爱玩手机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单调、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有关。

 

孩子躲在门内,是要保证自己小范围内的自由;因为门外就是父母管着的。整个社会文化、家庭文化,都在迫使孩子尽可能缩小自己的自由,来满足父母和社会的需要。孩子不关上门,就无法保有这一方自由的小天地。

 

对于孩子玩手机,要不要定规则?

 

一种观点强调了建立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则,遇到问题就无从处理。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规则并不重要;包括在这个案例里,其实也是有规则约定的,比如玩手机的时间;但问题在于无法让规则更好地实施。

 

其实规则属于自动化管理的程序,比较适宜机械化操作的领域;而人是有反馈的,感受不好时就不能够落实规则、不能合作。而且重要的是,孩子关门是个问题,还是没有办法开她的门是个问题?孩子的情绪是个问题,还是因为什么事情造成了孩子的情绪是这个问题?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才能谈规则。

 

咨询师们也分享了各自的做法,大体分为两类:

 

1、不订规则,信任孩子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例:孩子喜欢玩什么、玩多久,都自由,信任他会根据自己的状况进行调整。眼睛看累了、游戏玩烦了,他自然会停下来。而且,除了玩手机,孩子还有其他很多爱好。并不需要针对玩手机的规则。 

 

2、与孩子约定规则,共同遵守。

 

例:让孩子自己提出来每天玩多长时间,形成约定;到时间提醒一下他,他就不玩了。孩子乐于遵从;这样的方式也不会影响到他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为什么家长普遍担忧孩子玩手机?

 

到底是在担忧孩子,还是担忧自己?

 

与其说担忧孩子出问题,还不如说,担忧自己无力应对孩子发起的挑战。而且根本没有必要把玩手机跟其他的业余爱好分别开来看,它们本身就是一体的。普遍地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要担心的是自己:知识跟上来了没有,技能掌握了没有?“孩子冲到我们前面,我们管不住了,拼命担心他;实际上我们要跟上去,比他发展得快,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据说,大陆的家长带孩子过来咨询,往往说的是,“孩子这么不听话,怎么变得听话,按我的意思来”;而台湾的家长去咨询时,通常会说,“我怎么这么不会跟孩子沟通,我要怎么改进?”立足点非常不一样。

 

事实上,要求孩子听话,就意味着不自觉地成了孩子发展的天花板或者绊脚石。

 

你要孩子听话,永远是你的下属,没有拨乱反正的过程,孩子的成就不会高过你。这样的孩子是你真正想要的吗?

 

根本的问题解决之道在哪里?

 

孩子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文化、家庭整个影响的系统问题;而其中,孩子和家庭的关系问题是更为重要的;孩子和主要监护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又是重中之重。解决之道,自然要从这里着手。

 

1、淡化规则,让家庭恢复正常秩序。

 

就这个案例而言,已经高二的学生,快成年了,规则越多只会导致逆反心理越厉害。反抗越大,关系越糟,家庭越混乱。另外,长期被压制、被管制的孩子,一定要把以前失去的自由补回来;越管得严,孩子的这种补偿心理更厉害。这时恰恰要淡化规则,才有可能让家庭恢复秩序。现在不是实施国营制,集体制,而是股份制,孩子要参与进来;一切都需要基于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

 

2、站定自己,迎接孩子探底行为带来的挑战。

 

孩子都有探底心理,这是孩子自我成长潜能的表现。他会不断地去探索和大人之间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他自己的自由度到底有多少;最终找到一个自己的自由度最大、又被环境所允许的那个点。我们需要做到又温柔、又坚定地对这样的挑战做回应。在社会公德、人品、法律知识、生命危险的常识等方面,我们提供保护性的设置;在这一前提下,孩子爱怎么探索就探索。这样会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由感,也会有更多自律。

 

3、支持孩子,鼓励他们从经验中学习。

 

父母做好孩子的后方基地,在孩子探索时,父母站在孩子的侧后方;顶多跟孩子站在并排,而不是挡在孩子和探索的事情当中。父母信任、尊重孩子自己的探索;孩子拿不定主意时可以来请教父母,但父母不是决定者。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调整;在直觉、本能的引导下,会让他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 


封面图:《不高兴的长颈鹿》(小汪,8岁)

整理、编辑:左伊  霜晴


相关文章


中学生因手机就被而跳楼:到底该由谁负责?

关于青少年自杀的一些想法

一切为了孩子(好)


爱的教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是孩子没规矩,是父母在亲手破坏规矩!
家庭中,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家长怎样建立规则,如何统一战线?
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家长怎么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晨思夜想一百一十一——我们给这位考6分的同学和他的家长布置的暑假作业
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失败家长的9个坏习惯,一条没中的都是好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