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始于2400年前,由孔子学生曾子开启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曾被录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歌颂的是爱情坚贞,谴责的是秦始皇暴政。

艺术源于生活,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也不能脱离生活,那么这一则故事有何原型,又如何演变为如此离奇的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最初原型始于《左传》,非常朴素,完全没有后世那么感人。

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吕光攻打卫国,一度夺取了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第二年,齐庄公班师回朝,但没有直接回都城临终,而是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突然袭击了莒国(今山东莒县),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春秋时期,山东不是只有齐鲁两个大国,实际还有一个莒国,史书记载“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楚、吴”,是一根带刺的硬骨头,齐国突袭莒国失败,并付出巨大代价也很正常。突袭失败后,齐国就与莒国讲和,双方罢兵,齐人带着杞梁尸体回临淄。

齐庄公在临淄郊外,正好遇到杞梁妻子在迎丈夫灵柩,于是齐庄公派人吊唁,原文这么说“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但杞梁妻认为自己丈夫有功于国,国王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齐庄公没有亲至),又仓促草率不够正式,这就显得对烈士不够尊重。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

《左传》的这一段记载,主要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没有“哭夫”、“城崩”、“投水”等狗血情节。

战国时期,古人觉得“杞梁妻”不哭一下不够感人,似乎也不合情理,于是就安排“杞梁妻”大哭一场。《礼记·檀弓》里曾子(孔子晚年弟子)说, “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这是孟姜女故事演变中第一次出现了“哭”,属于“哀之哭”。后来,“杞梁妻”又哭出了新花样,齐国淳于髡说“善哭其夫而变国俗”,《韩诗外传》说“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也就是说,战国时期这则故事的重心已经改变,不再是“杞梁妻”大义凛然,而在于她的“哭”。

汉朝《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诗云:“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可见,在人们心目中,“杞梁妻”已经等同于“哭”,是“哭界”的代表与典型,就如同猪八戒在很多人心目中等同于“吃”一样。

但“杞梁妻”无论怎么哭,都还属于人间之“哭”,不够惊天动地,不够夺人眼球,于是汉初文人给“杞梁妻之哭”升华了一下,增加了一个“崩城”的情节。

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篇》记载:“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阨(è)。”这是文献中第一次说杞梁妻哭到“城崩”。如此开创性的新奇设定,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接下来文人编造的更是活灵活现。

《列女传》中记载:“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左传》中本来只是一件寻常小事,结果这里编出了“枕其夫尸而哭”,“路人无不挥泪”,“十日城为之崩”,“投水而死”等,活灵活现,塑造了一位忠于爱情的伟大女性形象。当然,《列女传》又增添了一个“投水殉夫”的桥段。

东汉时期,王充等人进一步演绎,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哭崩了五丈。西晋时期,崔豹《古今注》继续夸大,说整个杞城“感之而颓”。

总之,从汉初到西晋时期,杞梁妻之哭导致的后果越来越夸张、越来越具体,基本是“大哭十日,将杞城哭崩十丈或哭崩整座杞城”。显然,这时“杞梁妻”传奇故事已经初具规模,哭夫、崩城、投水三大感人的爱情狗血桥段全部出现。

不过,“杞梁妻哭倒杞城”虽然感人,却还缺少一定辨识度的时代,知道杞梁、杞梁妻、齐庄公、杞城的毕竟是少数读书人,于是唐朝人又进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造。

首先,将春秋时代变为秦始皇时代,将齐国临淄城移到秦始皇的长城。由于普通老百姓都可能知道秦始皇与长城,于是这则故事的辨识度就顿时高了起来。

其次,杞梁是齐国贵族,战死沙场,杞梁妻是贵族夫人,与普通百姓难以形成共鸣。于是,唐朝人将杞梁改名为杞良,燕国人,身份是役夫,因为修长城逃役而被打死,尸体筑入长城;杞梁妻变成了有姓有名的孟仲姿,寻找丈夫尸体时哭塌长城。

唐朝《琱玉集》记载,其大意是:“杞良,在秦始皇时筑长城,逃走,入孟超后园。超女仲姿浴于池中,见杞梁惊而唤之,答说:“我叫杞良,燕国人,服役筑长城,因不堪其苦而逃此。”仲姿说:“女人之体,不可视,君视我体,即为君妻。”告其父母,遂结为夫妻。杞良俄而被追埔、打死,筑入城墙。仲姿寻夫,哭倒长城而认夫尸。”

大诗人李白想象力更丰富,《东海有勇妇篇》诗云:“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杞梁妻不仅哭倒了城,还哭崩了梁山,堪称古今中外第一哭。

至此,“杞梁妻哭长城”的故事基本形成,但还存在一个瑕疵,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名称不够响亮,不够朗朗上口。于是在唐末宋初时,文人给“杞梁妻”取了一个崭新的名称叫“孟姜女”。

孟姜女这三个字不是随便取的,而是有一定的内涵,“孟”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是姓氏,“孟姜女”本意是“姜家的大女儿”。《毛传》中说“孟姜,齐之长女”,即齐国国君的长女。又有文献记载“孟姜,世族之妻”,即齐国公室贵族妇女的通称,就像今天喊女人都叫“美女”一样。由于“杞梁妻”与“孟姜女”音韵相近,而孟姜女又基本符合杞梁妻身份的通称,所以就改为孟姜女了。

唐宋期间,孟姜女传播范围较小,流传是“杞良妻哭长城”的故事。元朝时期戏曲发达,自然不会放过孟姜女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作空间的故事,于是“孟姜女哭长城”正式登场,杞梁、杞良也演变为范喜良(梁)、万喜良等朗朗上口的名字。为了增加故事的可读性与吸引力,元明清文人又增添了不少情节,如招亲、夫妻恩爱、千里送寒衣、万喜良母亲等,故事日渐丰满,情节被铺陈得一波三折,催人泪下。至于细节方面各地各有版本,比如有的说万喜良与孟姜女青梅竹马,有的说万喜良是书生遇见孟姜女等,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总之,自2400年前的曾子开始,到元明时期经过将近2000年的时间改编,“杞梁妻迎夫尸”一事彻底变了样,最终元明时期变成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明朝中期之后,从南方到齐长城到山海关,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孟姜女祠(现在秦皇岛的孟姜女祠,香火依然很盛),以至于还出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处”(见下图)。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无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经过2000年来的不断打扮,最终打扮出这么一个传奇故事。

更为重要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历史传说中的一些问题,最典型的是上古神话,或许与“孟姜女哭长城”有着相似的演变过程,历代人不停的删减增添最终慢慢形成了上古神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历史上孟姜女确有其人,而且她还真的哭倒了长城?
《孟姜女》欺骗了几代中国人的故事(图)
春秋孟姜女怎么跑秦朝哭长城
孟姜女一个女子真的能哭倒万里长城?
孟姜女哭倒长城,秦始皇是如何背黑锅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