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唐宋元明清,历代都会抹黑前朝!为何《明史》却更让人反感?

历朝历代新建时,往往都会编修前朝历史,用以总结得失、警示后人。但既然是“修”史,就不可能100%的还原真相,而是会根据编修者的思想意识进行内容的取舍,通常也会有意制造一些“冤假错案”,最终实现证实前朝该亡、本朝该兴的政治目的。

可以说,汉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都曾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抹黑过前朝,但现代人对于历代抹黑前朝却有不同的情绪,对汉朝抹黑秦朝、唐朝抹黑隋朝等似乎都抱有宽容的心态,却对对清朝抹黑明朝的《明史》极为反感!

那么,既然历代都会抹黑前朝,为何大家对清朝抹黑明朝更为反感呢?其实,这件事还真不是因为清朝是满人政权的原因,而是《明史》自身的原因,比如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编修《明史》的动机不纯,将《明史》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

清军入关第二年,南明还未灭亡,明清争夺天下非常激烈时,清朝远不具备编修明史的条件,但清朝却迫不及待地编修明史,以此宣告明朝已经灭亡,不承认南明政权的存在。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编修明史可以笼络一部分明朝遗臣,具有一定瓦解抵抗势力的作用。总的来说,当时用意在于政治而不在于修史,所以这一阶段修史成果约等于零!

吴三桂杀了永历皇帝后,康熙再次重开明史馆,当时编修明史的奇才很多,比如万斯同、朱彝尊、尤侗、毛奇龄等等,尤其是万斯同,先后编写和审定两种《明史稿》,各有三百和四百多卷,基本已经完成《明史》初稿,史学界称之为《明史稿》。万斯同死于1702年,康熙死于1722年,但直到康熙去世,《明史》还是没能定稿!究其原因在于,康熙只是把编修明史当成一种政治手段,目的是对明朝残余势力一边打压一边拉拢,所以康熙用了50年也没有修好明史。

直到乾隆四年时,经过张廷玉的修修改改,将不利于清朝的史料删除,将不利于明朝的史料大幅度增加,最终形成了武英殿版《明史》,之后才正式刊行,前后历时九十四年,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例。

历代修史时,一般将之视为对前朝的总结,探讨前朝治国的得失,但清朝却将之视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这是历代修史时前所未有的。

需要注意的是,明史有四个版本,即313卷的万氏《明史稿》、416卷的万氏《明史稿》、310卷的王氏(王鸿绪)《明史稿》、336卷的武英殿《明史稿》。明朝皇帝昏庸无道与否,关键看你看的是哪一个版本的《明史》!

其次,明史编修94年,耗时为历代第一,说是力求尽善尽美,实际是“既当又立”。

按照清朝说法,明史编修力求尽善尽美,但实际上花了这么长时间修史,不是因为万斯同等人将真实的明朝历史编修得不好,而是康熙雍正乾隆觉得不好。

万斯同编修的《明史稿》,初衷是“藉手以报先朝”,本着“不隐恶、不饰美”的原则,力求真实反映明朝历史,但康熙、雍正、乾隆不满意,于是才有王鸿绪、张廷玉大幅度的篡改,最终才让乾隆满意。但在篡改过程中,却让《明史》缺点显著。

除了尽删不利于女真的史料之外,最为显著的两点是:其一是隐藏了建州女真与明朝的臣属关系,将之视为平等的关系;其二是清军入关之后的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政权,全部都被明史隐而不谈,所以后来近代顾城才会撰写《南明史》。可以说,在其他正史之中,“一隐没而遂及一代史之全部”的情况,绝无仅有,非常恶劣。

想要研究满洲历史,以及清军入关之后的历史,只能借助于其他史书,单看明史根本无法搞清楚其中的历史。比如近代吴晗,想写一本建州历史,只能从朝鲜的《李朝实录》中寻找资料,感慨地说“清修明史,把它自己祖先这三百年间的历史都隐没了,窜改了,歪曲了,为的是好证明清朝的祖先从来没有臣属于明朝,没有受过明朝的封号,进一步强调建州地区从来不属于明朝的版图等等政治企图。

可以说,历代修史都没有像《明史》这样,如此肆意地刻意隐瞒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导致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时,甚至只能非常憋屈地去查阅外国史料。

第三,最为恶劣的是,清朝将很多原始史料付之一炬,比秦始皇还秦始皇,导致无数原始资料的彻底消失。

武英殿版《明史》编好之后,乾隆又开始编修《四库全书》,但在此过程中,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高达15万册。可以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乾隆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

鲜为人知的是,明代近300年的积累,官方档案有数千万件,但乾隆几乎将之付之一炬,最后只剩下3000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

这里有一公案,即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是谁烧的?一般认为是明朝弘治年间的刘大夏,但问题在于:嘉靖年间茅坤《武备志》中,记载他查阅过《郑和出使水程》,还留下《郑和航海图》;万氏《明史稿》中存在郑和下西洋舰队规模、线路、以及技术装备等的描述,但武英殿版中却没有了;乾隆年间的《敕封天后志》一书,记载了1424年郑和率船队出使苏门答腊旧港,但如今正规史书中却说郑和这一年没有出去,而如今考古证实郑和这一年的确去了苏门答腊旧港。如此种种表明,郑和档案不是毁于刘大夏,而是毁于乾隆之手!

也就是说,明史、四库全书被精心编好之后,乾隆将原始文献付之一炬,导致后人无法辨别真伪,只能相信清修明史、四库全书。因此与其说《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瑰宝,不如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浩劫!所谓“欲灭其国先灭其史”,乾隆深得其中精髓。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几千年,但乾隆的所作所为远甚秦始皇,历代修史也从未这么做过,也不敢这么做。这样情况下的明史,即便格式、文笔、遣词等如何不凡,其内容自然也很难让人相信。

历朝历代编修前朝历史时,即便抹黑前朝,也总得有个限度、有个底线,但清朝编修《明史》,却可谓毫无底线可言,自然就会让人反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斯同著作考证
[转帖]周氏兄弟说四库全书
清朝历史年表大全,清朝历代朝代时间表?
《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5册)
北京故宫馆藏藏书赏析【图文】
让“数字清史”还原历史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