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学课堂?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更多的还是关注如何释“惑”、怎么样解“惑”。学生从疑惑中启动解惑的过程,属于学习过程;教师从释惑的思考中启发学生发问、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过程,即是教学过程。而这样的学与教的过程,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中要完成好几个来回,朴素、平凡的过程中,无不显现出教师对课程、教材深入的理解和精心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针对自己的学生,在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解构了传统课堂结构与模式,也逐渐融合的地方、学校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合成了各自不同的课堂文化,新式的课堂文化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然而,从目前观察和关注的国内中小学课堂文化建构来看,完整或成体系的新型课堂文化似乎没有真正的形成。各地各相关学校,多数对课程改革以来的教育教学课堂模式仍然在探索、实践与初步总结阶段。

当然,这与传统教学课堂结构一贯延续是分不开的。教材的统一、教学内容相对一致,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两个要素成了课堂模式变革的命门,虽然大多数的县域没有统一学校的教学课堂模式,教学课堂也没有呈现一种固定的形态,唯“材”是异,因生而变。但鼓励教师们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征,在教学实践中自主构建和创新的号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如福建省前几年中小学“先学后教”“五学”“三环六步““学·导·用”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无不昭示着课堂教学结构的重新构建,教师们的期盼、探索与实践。

总结教学课堂改革之路上的探索,教师们较为认同的,都有哪一些变化呢?

其一,扩大学习空间,自学能力提升。传统课堂结构过于重视严谨严密的组织,教与学的路径相对狭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受到挤压,自主总结和发展的机会常常被老师或个别优秀学生代替。教学课堂新模式探索课中,我也发现,教师以“学“定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以学生学之疑惑为着眼,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安排学习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分配学生讨论与展示时间,然后推进学习过程,强调突出教师“教”与学生“学”中,教师“穿针引线”的总结,点破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质疑能力,让全体学生收获了传统教学课堂所不具备的能力。

其二,内容有效裁剪,学生获得实在。统一教材虽然会让教师减少发挥的空间,但探索实践中,探索实践教师们“化繁为简”,强调“少教多学”,力求以相对少的教材内容辅助,组织实施较多的优质学习活动。同时,施行“为我所用”策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裁剪,重新组织,择取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盲点和教学目标重点,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点带面,实现以少胜多的教学效果。另外,做到有所放弃,即一堂教学课,不做面面俱到,但求生生“一课一得”。

其三,教师巧妙“留白”,学生举一反三。图画山水,喜留空白,让观者发挥想象,进行欣赏的二次创作。课堂教学探索者们强调“留白”,在学生能够创造性发挥的地“隐伏”知道和方法。给学生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归纳和总结,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在思、解、议、练、比中,让课堂呈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其四,教学路径“多维”,主体地位稳定。与其他的工作一样,课堂教学也有其程序,且有一定的模范格式。但教师教学对象是活体学生,就需要有灵动性。探索者教师们更倾向于把课堂中教学内容设计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板块(小模式),板块间不强求环环相扣,教师却可以进行随机灵活组合。可联想式、自助式、选择式,学生按“需”所“取”,因“趣”而“学”,各得其所。教师要做的就是课前的大量准备工作,课堂上承担着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角色,服务学生学习主体。

教学课堂模式,本来就没有模式。这不过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关键还要看学校教学课堂要营造什么样的文化,学生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和思考,实践体验收获到了什么,有没有偏离教学大纲的要求。至于如何具体重构,见仁见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个人以为,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以实践进行检验标准。只有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出重构教学课堂的真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体会
初中英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余映潮老师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也谈职业学校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