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解《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这个话我从反面来说,我们总希望自己长寿,希望自己幸福,希望自己老不死,希望自己的钱不要花完,希望自己的印把子不要丢了,但问题是从古到今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佛教说人有“生老病死”,天地有“成住坏空”,没有一个东西是可以恒久的。如果说非要有一个东西是恒久的,《涅槃经》讲的“常乐我净”是恒久的。如果我们中国人认为有一个东西是恒久的,那就是“道”,道是恒久的。

如果想要恒久,修身治国,以道为准绳,并深入体悟道的"清虚"状态,如《黄帝四经》所阐述的道的初始状态。

从文本来讲,“天生天杀”就是大道。春天就发芽了,到了秋天就收割了,到了冬天就隐藏了。如果用在人身上,人得病和死亡是天经地义的。再往深的讲,要求我们要看破生死,生和死就是手心和手背。

你说我不愿意生死,其实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就在新陈代谢,我们每一个念头的变化就是生灭、生灭……,就在生灭。

因此我们悟了道以后,如果想长生的话,那就是《道德经》里说的“外其身,而身存”。你忘掉自己,反而会长久。你忘掉自己做的好事,那是天大的好事。如果想给自己树碑立传,你立了这个碑,“文化大革命”也会给你砸掉,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恒久。所以说问道、求道和修道对于人来说极其重要。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我在前面跟大家说“盗”就是巧妙的利用,不是偷盗的盗。有偷盗的意思在这里,但是不能用偷盗的盗,是巧妙的利用。

“天地,万物之盗”。天地缊育了万物,以“天生天杀”,周而复始的状态存在。养育了万物,到最后它把万物也收走了。

“万物,人之盗”。人死了以后变成肥料,万物都可以得到滋养。表面上看,是人在利用万物,但是,由于人之"欲","知不足",而自我消耗,以致于实质上是被万物利用。欲,知不足是生命的缝隙。

“人,万物之盗”。动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都据为己有,利用万物让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纵观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都是在以机心巧妙的利用自然。近五百年或者近百年,因为科学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兴起,人类与自然渐行渐远,已经接近白热化的状态。

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人类能否在大自然面前突然"顿悟"。

这三者是互相在利用,而这个利用是一种现象,不是贬义的,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就是这样。有利可用,因此我才允许你存在。如果无利可用,我当然不允许你存在了。

如果你们家都是火,不行吧?你们家都是水,不行吧?你们家堆满了家具,也不行吧?你们家住在矿坑里头,也不行吧?所以说“既宜”,要保持自然的平衡。也即是道法自然的状态,也是中庸的哲学。

从物理上就是自然界的平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的心灵和肉体,我们的能力和社会需要,都要达到“既宜”的状态,一种平衡的状态。因此我们就要去问道、去学道、去修道。

只有问道、学道和修道的人,他的生命才会调到最佳的状态。你不要跟我说“我是练气功的”,你也不要跟我说“我是信佛的,我是辟谷的,我是练瑜伽的”。我就看你这张脸,你的精神是否充沛?你的气血是否丰盈?你的言谈举止是否祥和?

任何一种物理的、政治的、宗教的东西,最终都要落实在我们的心身上面,让我们的生命处在一种自然而然的道的状态。

如果你不自然了,我就认为你有病了。要么是因为相信某种哲学,心里出问题了;要么就是因为贪恋钱财,丧失了自己的心灵。总而言之生命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食其时”,通俗的解释就是一年四季要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拿我们现在人的话说要吃“时令产品”,不要吃反季节的瓜果蔬菜,不要吃添加剂,不要吃过期的食物。

比如说以北方人吃的香椿为例。香椿发芽的时候正是人去除陈疴,往外生发的时候。你这时候适合天时,吃了香椿,吃了韭菜之后,人身上的寒湿之气就被排除了。如果你冬天吃这个东西,不该发芽的时候你发芽了,你们在家里养过花就知道,如果温度太高,你给它浇水它就发芽了,不该它长的季节它长出来,它死得快,所以很多人养花会养死,养生也会养死,就是因为你没有按照《黄帝内经》的四季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和饮食养生去调理自己。

从养生的意义上来说,你就必须要“食其时,百骸理”。

“骸”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有若干层结构,有皮肉筋骨以及五脏六腑。

“百骸理”,符合天道就活得非常的健康,四肢百骸就非常的顺畅。

如果再给大家建议的话,我们学完整个《黄帝内经》以后就知道,人所有的疾病就是“一念心”,“一口气”。

“一念心”是非常微细的。但是“一念心”如果用错了地方,比如说嗔恨、嫉妒、傲慢、虚假、谎言等等负面的东西,阴性的物质,疾病就产生了。

“一口气”,如果理不通就气不顺,就看不开,看不开就澭塞,就是肿瘤的根本来源,肿瘤就是这么诞生的。所以说学习圣贤的东西很重要。

“动其机,万化安”。掌握内外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佛教叫观察时节因缘。虽然说"机在目",由目而出,由目而入,实则在心。所以,凡成大事者,必心宅仁厚,诚信为本。佛教叫戒心、定心、慧心,故以戒定慧三学教人。

“万化安”就是千变万化。天上有风雨雷电,地上有人事更迭,我们内心里头有贪嗔痴慢疑见,千变万化。但是安在哪里?安在道上面。你的想法和你的做法符合道,那你就是“万化安”,千变万化,但是你依然如如不动。并不是说要把自己修炼成一块石头,修炼成一个木头,肉身不烂,修炼成一个木乃伊就安了。不是,而是你当下就可以安,关键是你要顺应于天地万物,要顺应这个大道。这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一句带有惊醒的味道,是和我们大家平时所学的文化,信仰的宗教,修行的东西是截然相反的。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天下的人都知道奇妙的事情,神通变化的事情,炫人眼目的事情才是非常神奇的、非常神圣的。恰恰不知道空气、水,萝卜、白菜,平常心、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苍天赋予我们的正常的生活。

我们去学了传统文化或者我们信仰了一种宗教,我们总是想见到肉身不烂,总是想见到有神通的人,总是希望别人给我们抽一个签、打一个卦,让我们轻轻松松地成功。

纵观历史,从皇上到黎民百姓,凡是搞这些鬼名堂的全部都交了学费。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才活了50岁,炼丹炼死了,吃丹吃死了,被老道忽悠死了。

能怨这些人,能怨这些法术吗?我2007年在深圳讲经的时候有一句狠话,我说“骗子和被骗者有心灵契约关系”。你上当受骗一定是你这个鸡蛋有缝隙,你没有缝隙它不会叮你。所以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总而言之,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平常心是道”。

再往深了讲,佛在经里头告诉阿难说,你纵然有“五眼六通”,都不如证到清净法身。因为“五眼六通”是修道的副产品,就像我们酿酒酿出来的酒糟子,你要的是酒的精华,要的不是酒糟子。但是很多人在信仰宗教,修行佛法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往往把糟粕拿回家了,真正的精华的东西没有拿回家。

李筌注释:人皆有圣人之圣,不贵圣人之愚。

“不贵圣人之愚”就是“守拙抱一”。

道人特别主张“抱一”,“见素抱朴”。意思就是一个修行人不要走捷径,老老实实地念经,老老实实地打坐,老老实实地寻师访道,你本身就成功了。

儒家《中庸》里说,“诚者自成也”。

但是世间的人有投机心理,有功利心理,因为迷惑颠倒,他们往往是骑驴找驴,起一个大早赶一个晚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学了《阴符经》以后我们大家要猛然回首,不要在歧途上再往前走了。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后天八卦的妙用
《阴符经》要旨探究(十四)“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赏析邵雍《听天吟》,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了不起的道德经4——道生道杀乃道之理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中
老子一生所悟之道:即万物生成之理,治国之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