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朴子:道的本质
“常朴子先生,你们中国有一个叫老子的古人,曾提出了关于宇宙的概念叫做‘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两千年来,你们中国的学者不断地对《老子》这部书进行研究,但至今仍无人能充分说明‘道’是什么东西。如今这一概念也开始折磨西方的学者。在你们中国古代的一部叫《周易》的书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的本质是否就是阴阳?”卡罗琳博士的声音,回荡在我的大脑之中:“常先生,你是否研究过《老子》这部书,是否对‘道’提出过你自己的见解?我希望你能在这里谈一谈你对‘道’的认识。”卡罗琳博士,关于道的本质问题,我原打算在我向你陈述了我所提的中国宇宙模型之后,来说明道的本质问题,那样更容易理解,你既然在这里提出了这个问题,也不妨在此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也是我在山中常常思考的问题,也写过一部叫做《常氏老子正诂》的书。我首先肯定,老子对宇宙的本体和本质的认识是正确的,他之所以把宇宙的这种本质和本体的东西称作“道”,是因为他不知道它们叫做什么,所以给其冠以“道”的名称。《周易》中的阴阳为道的思想,源于自然现象的日月的轮回,昼夜的交替,冷暖的往复等,是老子所谓的道的形式显现,与老子的思想有相同之处,但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我在写《常氏老子正诂》的时候,还不敢确定我的认识是否正确,现在你问我道是什么,我便直言不讳地告诉你,道是OYS,而且还可以十分自信地说,在今天,在明天,即就是永远,除了OYS,再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把道解释的令人深信不疑。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必须领你走进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段话的大意是:道,作为一个名字,是可以命名事物的,但它却所指的不是一般性的事物。所以,这个作为道的名称,也不是一个一般性的名称。无,形容于天地的开始。有,形容于万物的母体。似乎,老子在两千年前,已感知到了宇宙是由有和无构成,有就是我们所谓的物质世界,而无则是我们无法认识的非物质世界。《老子》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段话的意思是:道虚而用之或者用之不尽,它的渊源深远,难以追究,且察而黯不可见,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但却感到它像天地的祖先,老子在这里再次强调了道是一种广大无际,源远流长,察而不见的存在。他之所以不知道这种存在由谁而创生,但它却像是天帝的祖先。这无疑又是对非物质世界的无可奈何的描述,但老子却肯定了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老子》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段话的意思是:道有一种不朽生育的本性。即谷神,谷神不死,就是所谓的这种本性的神奇。这种本性的功能是天地产生的根源。冥冥难以察觉,但却始终如一,作用不尽。这里,老子提出了道的一种特殊的属性,即能量的属性,育化的属性和永恒的属性。这种属性类似于我们所谓的物质的本性,即能性,动性,继性。《老子》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冥冥不可言之形状,复归于无物,是说无所谓状态的状态,是说无所谓形象的形象,也是说这种东西没有形状相貌可言,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看不见头绪,也看不见结束。执于这种原始的道,可以驾驭国家。能认识这种道的原始本性,是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老子在这里又给我们描述了一次道这种非具体的东西,它不属于我们可以通过感官能够感知的世界。而是一个超出了人类认知能力的范畴。这无疑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听不到的非物质形态的世界。《老子》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这段话的意思是:具有大的作用的动静惟道是从。道作为物质,我们虽然不能把握它的形状和貌相,但这种物质却具有真实的能量和作用,这种能量和作用是真实可信的,从今及古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它的本质或者说本性。《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段话的意思是:有物质混然形成,先于天地而产生,虽然我们看不见它的形体,但它却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母亲,之所以我不知道是什么,叫什么,我才给它起了个“道”的名字。老子把非物质世界称之道。这种道就是宇宙形成的原始物质。《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段话的意思是:道产生了一,一产生了二。二产生了三,三产生了万物,万物负阴抱阳,阴阳以气的形式,湧荡而产生了和的状态。老子告诉了我们,是道产生了一,一产生了二,二产生了三,而三又生成了万物,但他却没有说明,这一、二、三是什么东西。显然,老子所谓的道,是一种广大无际,运动不息,永恒不灭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却有其真实的形质,这正是这种物质形成了宇宙的本体和质量,以及宇宙的最为原始的动力。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然,道生出了一,道就不是一;一是万有的总合,也就是道的总合。我们知道,宇宙原始奇点爆炸之后,形成了混沌和喷弥物,这种混沌和喷弥物是由宇宙黑洞的回归力粉碎了阴性粒子和阳性粒子的混合物,是一种阴阳不分的气化现象。喷弥在引力的作用下团缩自旋,并形成了我们宇宙总系的核心混沌系核,这便是一的产生;混沌系分离出了河母系,这便是二的产生;河母系分离出了类河系,这便是三的产生;类河系分离了恒星,恒星又分离出了行星,行星孕生了万物,这便是三生万物的原由。所以,我们认为道是包孕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我们把这种物质称之为混沌,混沌物质是一种具有基本属性的,这一基本属性就是阴阳。这种属性也是宇宙的基本属性。它是一个非物质形态的世界。我们也称其为非物质和非物质世界。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所负之阴而所抱之阳,是从宇宙本质那里携带而来的。万物之所以能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明了万物是由非物质转化而来的。也就是说万物自带的阴阳二性冲荡下产生了和谐的万物之貌。如果我们对宇宙的这种原生性进行抽象,O便是阴性的抽象原式,Y则是阳性的抽象原式,S则是阴阳交和下二相形态的抽象原式。从宇宙的本性上看,老子所谓的道,完全可以用OYS这三个符号给以辩证的说明。老子所谓的道,是运动不息的。这是由于宇宙的本性所致,宇宙中的阴性物质所产生的力是由外向内的力,我称之向心力;宇宙中的阳性物质所产生的力是由内向外的力,我称之为内驱力,两种力的冲荡交会,形成了反映二力关系的运动形态。O是向心力的抽象,Y是内驱力的抽象,S是运动形态的抽象。这样以来,我们所谓的运动规律OYS,无疑也是道的代名词。老子所谓的道的本质是德,这个德就是我们所谓的物质的本性,即能性,动性,继性。你知道,O是能性的抽象,Y是动性的抽象,S是继性的抽象,从物质本性上来看,老子所谓的德,我们完全可以用物质本性的OYS抽象原式加以说明。老子所谓的道,是一种具体的东西,这种具体东西有两种,一种是粒子态,一种是原子态,两种东西都是我们无法用感官察知的东西。既然是具体的东西,就必然存在着结构的力学关系。物质的结构力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把自身向内团聚的力,我们称之向心结构力,一种是物质把自身向外拓开的力,我们称之为內驱结构力,在二力的统一下,便有了物质在结构上的二相形态。O是向心力的抽象,Y是内驱力的抽象,S是二相形态的抽象,从物质结构的规律上来看,老子所谓的道,我们完全可以通过OYS这样三个抽象符号给予说明。人的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成思维的规律自然是物质运动的规律,它和宇宙的本质抽象没有异样的区别。我们知道,思维的规律是由三种形式构成的,即反映具体和膨胀的O型形式,反映抽象和运动的Y型形式,反映对称和对立的S型形式。老子的思维也不外乎反映了思维的这一规律。《老子》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这里他所提的道这个概念是可以作为一个名称,但却并非是一般的那种道理和道路的名称;在这里他提出的这个概念是可以作为一个名称,但却并非是一般的针对具体事务的名称。第一句话,老子向我们表述的是一种非具体性概念,它是Y型的思维,第二句话老子向我们表述的是一个具体性的概念,它是一个O型思维。两句话里展现出了O和Y的两种思维,随后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和无在这里形成对立和统一,这便见出了S型思维。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老子所谓的道,只有我们从宇宙本质那里抽象的三个符号——OYS,才能得以合情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再无他解。所以,我们说道是OYS,是OYS所抽象的一切宇宙的本质。自然的比例在这一章里,我要揭示“黄金比例”的奥秘。你知道,有史以来,黄金分割这一几何比例,一直被看作是解开艺术奥秘的一把钥匙。早在古希腊,人们已意识到这是一种美学规律,并把它运用到了雕塑中去。在当时黄金比例被看作是一种确定性的东西,因为艺术是和谐的,而和谐是合乎于比例的。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确定了女性人体美的标准为,头与身长之比是1:8,由于8是3加5之和,这就可以分割成1:3:5的整数比,其结果便是黄金比例。《米洛岛的维纳斯》正是体现了这一规律的典范。十九世纪以来,人们对黄金比例分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相关论文为数不少,但却无人能揭开其中之谜。为什么黄金比例给人以美感?人的直觉是如何认识这种东西的?作为一种美的规律,人们已拿到了这把钥匙,但却无法找到那扇自然之门。黄金比例常被用于确定门窗、画框、书页、杂志版面等矩形的长宽比例。据说小提琴的每一部分都是按这一比例来分割的。埃及的金字塔和哥特式教堂也是按这一比例建造的。艺术家和建筑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了黄金比例,并不是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美学规律的本质问题,而是他们对形式产生的直觉结果。人的这一直觉里必然存在着某种自然的东西,但我们却无法解开这个自然的秘密。20岁前,我就开始关注这一规律。在山中隐居的时候,黄金比例和三体特性也是我研究的课题。当时我认为黄金比例的形成与万有引力有关。以下,我用三体特性的形式对此加以说明。我们知道,在地球和月亮的引力交叉点上是一个三体特性的平动点,物体在此点上只做平行摆动,而不会游离,这就是所谓的双重引力下形成的稳定点。如果这一稳定点的前方,出现了另一个天体,那么这个平动点上的物体就受于另一种引力的吸引,并向在引力的作用下游离,当物体游离到了三重引力平衡的位置上,便呈于自然的状态,在这个点上重新找到了稳定性。这个新的自然点位就是黄金分割比例点。根据理论推测,黄金比例分割是物体在多重引力作用下的自然点。我称其为自然的比例。我们的地球处于宇宙的引力环境中,必然受于多重引力的作用。黄金比例分割的这一规律,首先反映在我们人体的结构中,比如古希腊的人体比例为1:3:5;再如人体的重心点的比例为3:5;又如人的双肩点和伸直的手臂的手点比例也是3:5.这说明,人是一个运动体,在宇宙中的多重引力作用下,通过运动进化,拥有了这一反映宇宙形态规律的宜于运动的形式,也只有这一形式,才符合人的运动要求,这便是黄金比例作为美学规律的原因。人类是地球上最为高级的生命,人体形式反映出了诸多的黄金比例分割,充分地说明人类是一种最具有自然性的美学特征的生物。我们知道,针对于人类来说,地球自身的引力远大于外来的引力,这种引力是指太阳和月亮,以及宇宙中的其他天体的引力。多重引力反映在人类的形体的进化上,就见出了黄金比例的分割,地球自身引力占所有引力的0.618,而外在的引力仅占所有引力的0.382,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8,8:13,13:21,21:34等比例。这一规律来自于自然,就必然反映于自然,它是人类美学上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原则。存在于地球上的所有具体的东西,都受于这种规律的作用。比如一座高楼,它的高度为21层,那么这座高楼的13层,就是黄金比例的自然点;如果这座高楼是34层,那么21层就是黄金比例的自然点;生活在黄金比例点上的人们会显得自然和舒适。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好风水。这并不是说这座高楼的其他楼层就不宜于人居住,只是处于自然点上的楼层从作用力上来说要相对更为自然而已。在自然界中,美的基本原则有九个,它们分别是OYS、F(自然比例)、△(和谐形式)、Z(振动)、8(双核心轨道)、9(回归力)、6(创生力)。这些原式在构成了人类审美的直觉标准。艺术家如果把握住了这些原则,便能创造出更符合人性和自然原创的伟大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宇宙万物到底由什么所支配?
《道德经心解》唯物之道
老子2000年前提出的思想,科学家认为能解释宇宙的起源!
《道德经》中的“道”到底是什么?运用哲科思维来讲解“道”
曾仕强:人从道中来,终回道中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