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读书日|《古琴丛谈》:拾起古人的思绪

“古”,其实就是一种时间尺度。对于艺术习惯、审美时尚、对美的理解和观念,这个时间尺度一直鲜明地作出界定,因而对于时间久远的艺术作品,古人发明了“古”这样一种泛化而又独特的审美标准。“古”到底是什么?高小康先生在一本《丑的艺术》中曾说,“古”是由老丑转化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当远古的某种审美愉悦和享受离开了它的时代,人们便以一种超越的情感,将有限的生命状态投入到客观时空而产生的一种历史感。从而这种范畴里就包含了苍老、质朴、粗糙、生拙甚至丑陋,但这种丑陋毋宁说是在挑战我们世代对美的感知。

在《古琴丛谈》中,郭平先生也表现出一种莫可名之的对“古”的执著与迷恋,似乎是传统中不绝如缕的“复古”热忱的延续。也许正因为此,这本书才会成为目前我所看到写古琴中最道地切肤的作品。无怪乎它四年来加印了四五次,新近又加印到了近两万册,让古琴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呢。

回头来说,是否真的是“老丑”呢?却也未必。商周的雅乐之于新兴的郑卫之音必定是老丑,更为生新活泼的审美形式,就如天真烂漫的青年人,不管怎样,这鲜活的年龄所对应的一定是美的。审美习惯的变迁一点点淘洗着“古”的艺术,中国古代音乐中本来就不断接受和融合着新鲜的血液,汉代乐府中的鼓角横吹曲、唐代乐府中的龟兹乐、使宋词“皮之不存”的金元胡乐等,无不如此。但也有例外:轻灵跳脱的《梅花三弄》,从六朝的竖笛即箫到后来的横笛、琴、筝,到今天的交响乐,它的魅力却仿佛从来未打折扣。

当我们撇开近代以来的民乐,和黄霑、顾嘉辉的“淡淡幽情”,真正去触碰这些古乐时,我们是否会像好龙的叶公一样被揭开脸前罩着的面纱呢?只是笃定信了这“老丑”的艺术中自有一份异样的美时,你才能超越你的时代去聆听它。还应该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当“古”成为一种艺术追求的理想时,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将又一次获得它的现世生命。就像明清书画与篆刻中的那些古拙、生硬抑或苍老、瘦瘠的奇景,其中又容纳了多少令人悸动、喟叹与伤感的深沉情感。

当我们超越我们的审美局限,真正欣赏和领略到这远古以来鲜活的声音时,我们又将是一种何等幸运和愉悦的心情呢?这不就是辛丰年先生一直渴望的古典音乐中的“史感”么?

今天的人去古远矣,想要躬身拾起那片古人曾经抛扬散落的思绪,让古琴音乐再度打动我们的心灵,只有重新安顿躁动的心,在山水情怀和清寂澄澈的心灵境界中寻求和谐的鸣弦之音!从水墨画的笔墨晕染中,从古琴的吟揉往复中,我们也许会依稀记忆起祖先心灵深处那层温和的质地。陶渊明蔬酒灌园,无弦亦韵;今天要亲近自然,弥合人天,恐怕却真的要伐毛洗髓不可了。幸好我们还有古琴。

不过也要做好知识上的必要储备。比如要听《龙朔操》,就要知道王昭君的故事和历来诗词歌赋中被吟咏的昭君形象;要听《秋水》,对道家玄寂的思想和《庄子》的寓言需多一份了解。琴弦上流动的乐章,有枯寂,也有滋润;有愉悦,也有伤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闷家第7天:精选100篇艺术美学文章提升自己
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琴音里的中国文化
回顾 | 钧天大讲堂第二期:王鹏【古琴斫制与修复】
琴与琴知丨古琴的八美(之八)—古、深、雅、健、瑰、奇、精、宏
习琴入境十二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