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的“官心病”


春节前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人转了一条微信,一看乐了:这几天,写字楼里的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挤上火车,陆陆续续回到铁岭、回到福建、回到河南、回到广西,名字又变成了桂芳、翠花、秀兰、大强、二饼、狗蛋;这几天,北京各大部委格子间里的小李、小张、小王、小赵、小钱挤上火车,陆陆续续回到家乡,名字又变成了李处、张处、王处、赵处……

 

不只是每逢佳节,平日餐桌上推杯换盏的热闹时刻,也是官帽大批发的最佳节点,咱们没有级别创造级别也要喊:明明是办公室主任,往往喊局长;明明是副局长,自然喊局长,正常喊厅长……反正又不需要兑现工资待遇,喊吧、喊吧,乐吧、乐吧。中国人的“官念”,基本上已经严重渗漏到日常生活的字里行间、唇齿之间。念由心生,早有一句粗俗的俚语,道出了活生生的现实: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媒体记者、主持人的基本功,应该涉及许多方面。在我看来,其中一条可能摆不上台面,但是最见功力,一大桌陌生人坐下来吃饭,你能迅速脑洞大开,记住每一位的姓名、职务。如果只是按性别或年龄划分,称呼对方为先生或女士、小姐,那也不会太复杂。问题是,咱们的思维模式,习惯在每一位客人的姓名之后加上职务或职业、职称的信息后缀,以示尊重?以显隆重?譬如,赵局、钱总、孙书记……我的临场经验是,先尽可能准确记住对方的姓,然后,尽可能模糊地喊:x老师、x主任、x书记。你没发现吗?这些标签,最是省事,并没有严格的股级、科级、处级区隔,省级或省级以上,也有“主任”。“组长”,有时可能是级别最高的。

 

称呼是小事,不过有些场合也会酿出糗事,生出趣事。

 

朋友的一位同事,前些年获得正高职称,并被聘为总工程师。年轻的同事并没有那么敏感,他又不是提拔做了什么总监、副总监,大家还是沿用以往一贯的称呼,喊他“x工”、“x工”。有一天,有人找他请教技术问题,“x工”脸色一沉,一本正经给他讲了“称呼问题”:哎,你怎么也喊我“x工”啊?我是正高职称,我是唯一的总工程师啊!循循善诱的样子,惊得那位同事无言以对,连连喊“x总”,告退。据说,“x总”以此为主题,训导过多位他的同事。后来有人发现,“x总”的名片也很特别,是那种折叠式的,头衔多得转了下页。——这样的“x总”,不谈大有人在,也是“小”有人在吧。

 

我的一位年轻同行,和一帮同事去基层采访拍摄专题。他的名字看上去并无特别之处:x矗。同事在编辑部办公室喊了多年,也没觉得什么异样,可是到了地方教育部门,吃饭的时候,主人听同事一声一声的“x矗”,坚持将他请上主宾的位子,人家以为他是“x处”了。——基层的朋友很可爱,他们何时见过亲自扛摄像机的“处长”?见过一直跟着记者身后的“处长”?

 

称呼背后有故事,越位乃至错位的称呼背后则有着宾主双方顽固生长的“官念”。自入职以来,与我相伴的称呼不断与时俱进,有人喊x工;有人喊x记者、x干事、x站长;有人喊x主任、x总编、 x台长,而我一直怀念的是,最初在乡镇建筑公司,同事们没心没肺地呼唤我:“眼镜儿”、“周大学”(底层对大中专学生的笼统称呼)。其实,人的称呼,一旦被连升两三级,大家就知道那是纯属调侃了,譬如,喊“x科长”为“x厅长”,哈哈一乐,并不犯忌。严重的问题是,称呼仅仅升了一级或半级,你懂的。当然,一定有人很享受那种舌尖上的“虚胖”。亲耳听官场上一个小科长自我解嘲,不管是不是部长,让一部分人先“喊”起来。

 

敬佩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有一套,林青霞尊称他为“才子”,汪涵做愧不敢当状,而他有另类的解读:“才子”,不要想太多,“才生孩子”嘛。依此思路,“总编”,“总在编辑”嘛;“总监”,“总想监视”嘛;“台长”,“台里年长”嘛……“总裁”,“总是在裁人”嘛;“老板”,“老是板着脸”嘛。——与其不愿接受越位的称呼,不如学会幽默地享受,哈哈。

 

其实,称呼什么,都是浮云。那些“处”啊“厅”的,最后能被人喊上一声“同志”,也可能就感激涕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机关里的N种危险
称呼礼仪
客人,俺该如何称呼您?
厦门这个区没有一例确诊,卫健局长却累到晕倒!
职场中不宜称呼“X工”的前10大“姓”排名,有你的没?第一名真不敢叫
称谓[好网角文章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