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塘窝茶亭
破塘窝茶亭,亦叫万年龙茶亭,位于通山县城东一公里的破塘窝湾,居县城、沙堤、衢潭之中,且是三路行人相会处。这里是通往畈泥、西坑、大畈的必经之地,是沙堤、衢潭,通羊交叉路口。据茶亭碑文记载,茶亭始建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复修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从模糊的碑文上看,茶亭可能还有一个“龙岚亭”的雅号
茶亭属于无益公会组织兴建,无益是相对有益公会而言。有益公会拥有一些公田公地,有一定经济收入;而无益公会没有什么资产,从事无偿性的公益事业,资金来源靠捐赠。茶亭的创建资金来源:一是来自于过往此处的村民集资,范围主要是畈泥、西坑、通羊、大路等地;二是一些社会乐善好施之人的捐赠。
整个建筑近200平方米。分别有茶亭、烧茶房、住宿房、客房等。
茶亭是主体建筑,呈东西向,与大路平行,有五米余高,六米长,四米宽。上有大木横梁,下有石墩石柱,布瓦青砖。青砖是“三六九”(三寸厚,六寸宽,九寸长)的青火砖。整个建筑结构严密、大方结实。附属建筑错落有致、协调得体。
茶亭进出处各有园形大门,侧面有通风墙体,远远望去,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茶亭内是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摆设:两旁是一排两尺宽、六寸厚的大石板,北侧石板上是一排五米多长的长凳,是用七寸宽、两寸半厚的松板嵌成,长凳用四个石墩连接;南侧中间是通往烧茶房的大门,两旁石板上各是一条与北侧同样质量的木凳,每条木凳两端同样是石墩连固。在茶亭的进出处各放置一口茶缸,上用木板作盖,放有五、六个竹筒,茶缸备有竹吊,在南侧墙面上有块石碑,记载着建亭始末和捐资名录。
在解放前的动乱年代,茶亭不仅是人们喝茶、憩息的场所,也是无家可归之人的避难地。黄洵十二师(畈泥朱家桥土匪)、日本、国民党、苏维埃,重伤半活的伤员,无依无靠、无处安身,只得避于茶亭。或讨点茶水止渴,或讨点食物止饿,最后在茶亭结束了一生。有一年十二月,大畈有个汉子艰难地来到茶亭,自言是上街购年货的,因曾当兵得了病,今上街路经这里,病发作实在走不动了,只好投宿于茶亭。善良的烧茶人、茶亭邻里人,供他吃喝,时间达一星期之久,最后病死于茶亭里。雪桃老人至今记得,是范志雄、阮长春两位好心人冒几十里行程之苦,用竹轿将他送回其故里,使他安息于九泉。
和平年代,来自各地的人们,在喝茶、纳凉之际,或谈论年成 ;或探听商机;或谈古论今;或共拉家常。既是传递信息的联络站;也是交流友谊的桥梁。
七十年代,每当盛夏,太阳如火,农人挑着一担水果抑或是一担粮食赶集,艰难跋涉了几十里,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对这熟悉的凉亭已是迫不及待,对亭子里的清茶更是垂涎三尺。进得亭来,将担子一甩,端起竹筒“鼓咚、鼓咚”,就是一、两筒,然后坐向那早已磨得锃亮的石板上,一边用草帽扇着风,一边连连说:“好舒服、好舒服!”接着又去自舀自喝起来……离县城只有一公里之遥,可知道在这又干又累的条件下要冲刺这一公里是多么的艰难,再说到了一公里后的县城,不说是喝茶,就是喝泉水也得掏钱啊!
烧茶的老人过了好几个,名字多不记得。只模模糊糊记得一些法号或奶名:如法慧、俞大、虎子平等。但有一位老人,人们的印象较深,他是畈泥人,时年七十多岁,人们都叫他毛细哥。他是吃斋的,膝下有子女。他是自愿来烧茶的,茶具自已带,柴火是自已砍,盐自已垫。清明后就将茶会上的茶叶采摘起来,茶叶只有几小块地,不到一亩,茶叶不够再捡摘一些散野茶叶。端午临近的时候,毛细哥就开始劳作了,他烧茶很勤奋,每天一大早就去前面的井里担水,这井里的水清凉纯净,烧制出的茶有醇甜可口。平常烧两大锅,有时人多就烧三大锅,毛细哥很替人着想,为了弥补行人流汗失钙,特地在茶里放些食盐。他做事细心而负责,时不时来茶缸看看,见茶水折了就又添上一桶,见人们赞美这茶好喝,也不吭声,只是面带笑容,看得出他心里是乐滋滋的。茶会的两亩多田地给烧茶的人耕种,毛细哥吃的粮食和蔬菜,多来自于自已的劳作,不够部分儿女们提供一些。烧茶完全是无偿的,他的心愿是乐善助人。
本文据方声坚(75岁)、乐永汉(68岁)、卓雪桃(80岁)口述整理
参与:李幸福
整理:吴世湖
2014年5月5日
附:碑文刊录
(龙岚)亭在县治北罗阜麓,位于万年龙徐家墩,为前贤范道平诸人所创修,落成于前清光绪十九年。地当通衢,行人如织,夏暑天炎,赖以[栖]息,其嘉惠于行旅者博且厚矣。后贤之继起,乐成以其后者,固不乏人。而因时局变化,此亭倒塌几成废墟,复赖善士万世开暨城绅徐永泰诸人建议重修,慕捐[筹]工,不日竟成,[较]前之规模尤为阔大。是斯,亭之不朽,即前贤之不朽,亦即继起守成者同为不朽,安得不勒石以纪其芳名也乎?是为序。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岁次壬午孟秋月谷旦吉日立
(括号内的字系笔者所加,以便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泡茶
严陵河畔故乡的桥
​品读 | 父亲的茶缸
政和廊桥茶文化“烧茶桥”
打谷石板和禾绞
串在古道上的珍珠——路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