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脉里灵动的音律

(张爱国摄于2006年,大路乡坳上焦村,老鼓匠焦寒恩击鼓助兴垦荒,右一为山鼓传人焦明台)


(2011,张大乐、张坤锋摄于九宫山风景区中港村,周家大屋村民在竹林劳动时享受山鼓佳肴。)


(通羊镇衢潭村农民有自己的山鼓传承基地与山鼓节,这是三八节,也是山民开怀娱乐的节日。陈明、谢志当摄。)



 
(山鼓传人张善育击鼓山地)
 (质朴的山鼓)

(资料由通山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化馆提供)

山脉里灵动的音律-----通山山鼓

孔帆升

    通山位于古吴楚交界,古时有士兵屯边,士兵垦荒时,常击鼓以催工。通山山鼓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击木而歌至击鼓而歌,由击战鼓号令军队至击鼓劳作,再到如今的纯属击鼓娱乐庆贺,历经三千余年。无论时代怎么衍变,它的影响,它的渗透力,始终借了这片丰厚的土地,迸发着勃勃生机。

    据当地专业人士考证,它经历了春秋至三国的形成期,晋至唐宋的成熟期,明清至民国的普及期,建国至“文革”的转折期,改革后的秉承期。清同治年《通山县志》中“思龚石记”载:“山壁晴光,桥沟夜月,渔歌樵唱,田鼓寺钟”,这里的田鼓即栽田鼓。它分布于通山各地,影响周边的崇阳、咸安、阳新及江西修水武宁等县。2007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争取申请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通山山鼓·喜耘禾》参加1988年湖北省民间歌舞电视大奖赛获银奖,该节目由省电视台拍摄选送至中央电视台作为建国40周年大庆的优秀节目展播。1998年以来,湖北省、咸宁市每年联合通山举办“九宫避暑节”,“通山山鼓”更是作为必演的“主打节目”向社会推介。2004年,韩国民众采风团专程赴通山采录“通山山鼓”,使通山山鼓走出了国门。山鼓舞《竹山情》参加2004年中国第四届竹文化艺术节,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一致好评。2004年,韩国民俗代表团赴通山采录了“通山山鼓”,让这个独特的民间艺术传到了异国他乡。2010年,以山歌山鼓为形式的民俗歌舞<<白云深处>>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赴新加坡演出,在异国展尽风采。2006年3月份,我省著名民间文艺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守华到通山调研时说:“通山山鼓与春秋战国时的战鼓有关系,古通山属吴楚交界处,战事颇繁,常以击鼓进兵、退兵,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文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山山鼓是小圆柱体,较大的鼓腰直径20厘米,高31厘米,鼓面直径16厘米;较小的鼓腰直径15厘米、鼓面直径10厘米,高33厘米。均由杉木板拼制。双面鼓类,鼓面由牛皮蒙制,用钢钉按品字型密密钉固,鼓面有阴阳八卦图。鼓捶一般取楠竹为材,捶头有的讲究到包装有麂角,当地老农口头禅有“一根鼓捶七寸长”之说。小的鼓,鼓内装有簧弦,敲击时声音振荡,有回声。鼓腰两面相对安有圆环,以便唱时拎在手上击打。山鼓在山地上用,叫“挖山鼓”,在水田劳作叫“栽田鼓”,在旱地锄草叫“薅草鼓”等。有歌郞答歌,劳动者和歌,劳动者更多的是在繁重的农活中享受歌鼓传达的韵味。

   通山山鼓因劳动场面的大小,分为单鼓,双鼓,多个鼓(俗称穿茅厮窖)。演奏者主要有鼓匠和歌郎,击鼓者被称为鼓匠,接唱者被称为歌郎。鼓匠在其中起督活催工的作用。演奏形式一般为20多人一面鼓,鼓匠边击边唱,一唱众和,能起到指挥生产、鼓舞干劲的作用。鼓匠演奏时将鼓悬于腰部,右手拿棰击鼓,左手托住鼓的底部,配合着用手指调节,击出“打”、“的”、“咚”三个不同的音。鼓点经常变化,节奏较慢的叫“长号”,有“单五棰、”“双五棰”、“双马过桥”等;节奏较快的称“短号”,包括“小五棰”、“小三棰”、“鸡啄米”等。通山山鼓唱词及唱法有固定格式,一般一天要唱五支号子,即五个不同的方言音韵所组成的歌。歌词有成套的唱本,也可即兴编唱。上午唱了“请歌郎”、“来”、“中”韵后,由鼓匠掌握唱些“散歌崽”。中午唱“送茶”、“歇中”,为“消”、“西”韵的号子,其中“郎”韵号子又叫“乱插花”,可以串唱其他韵,如:“花”、“高”、“连”、“英”等韵。下午唱“历史古人”。到收工时,鼓匠领唱“收工号子”,众人和唱,结束一天的劳动。通山山鼓鼓音清脆,唱腔丰富,旋律高亢婉转,使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中,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故而当地有“一鼓催三工”之说。

   原通山县音协主席陈友生多年从事民间音乐创研工作,他说山鼓鼓音清脆,唱腔丰厚,旋律高亢婉转,是比较古老的歌腔类别,有明显的以三音为主的行腔痕迹,最常见的音调是561、612,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过去,每逢农忙时节,村民以换工协作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劳动。为了提高工效,热闹劳动场面,劳动时常以打山鼓、唱山鼓来消除疲劳、鼓劲提神。如果参与劳动者多,劳动场面大,甚至隔着一个小山岭,那么就有两至三个鼓师,在劳动者的前头敲鼓唱歌。

   伴着鼓声悠扬的是山歌,如《勤俭不饿苦耕人》:“奉请歌友帮我音,半年春,门前早谷也要耘,勤俭人带担粪,懒惰之人空手行,粪养谷,谷养人,勤俭不饿苦耕人”。有《唱古人》的:“盘古君,根从开蒂天下分,尧帝舜帝有禹帝,三皇五帝定乾坤。伏羲王,伏羲八卦定阴阳,伏羲神农尝百草,尝起百草制药方。商纣王,女娲庙内来敬香,女娲庙内题诗句,心想女娲做皇娘。秦始皇,魔王下界造城墙,造起城墙有万里,苦了百姓民遭殃……”唱妲己、唱孔圣人、唱三国、唱唐臣、唱杨家将、唱包拯……历史事件与人物,无所不包。现任县音协主席乐鹏程多年收集山歌,出版了20万字的精装版山歌集。一天的劳动当中,大体上是上午唱杂歌,下午唱古人,开工收工均有若干固定歌词彩词,由鼓匠灵活启动。

    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当今开放搞活年代,有了蓬勃生机,通山县近几年成立山歌山鼓协会50多个,成员达1500余人。他们不仅有自已的组织与章程,还有歌谱、词曲、乐队、基地,许多有歌舞爱好的人走到一起,把平常日子过得如过节一样热闹,欢喜。大路乡山口村山鼓分会是支25人组成的山鼓队,以普法和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走村串户表演。节目有《六个老头赞普法》、《老俩口挖塘》、《少生快富》、《反邪教》、《不赌博》等,以山鼓为主打戏,辅以二胡、快板、歌舞。笔者仔细听了他们的唱词,一个深刻印象是:山人在鼓的鼓动之下,大胆地说古道今,或曰借“鼓”说今。

大路乡坳上焦村的焦明台,今年50多岁,是焦氏山鼓的第四代传承人。他16岁即师从当地有名的鼓师,学到了不少唱本和演奏技巧。如今,他能唱300余首山鼓歌,向百余名上门求教的人传授过山鼓击唱技巧与内容,还兴致极高地受邀到当地政府举行的歌舞活动中频频亮相。在许多乡镇,你随便找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农,让他唱山歌,他会唱个十多首。今年初夏,笔者来到通羊镇德船村,上百村民又歌又舞,欢娱了一整天,那天是夏氏族人为商议做宗祠而举办的聚会。有个六十来岁的农妇没被安排到上午唱,心里十分不悦,她见我们采风者要走,便诉苦:“我一清早就上山摘野菜,半夜起来磨豆腐,你们说走就走咋行?至少要等到下午5点半!”你看,农民那种释放热情的心情是多么的迫切!

   在通山县通羊城关,你可在街头看到许多卖当地山歌碟子的,在门店里悠闲听山歌带子的。每个夜晚,你在夜市还可看到一伙一伙的人,在那里听人唱山歌,在一些农家乐或旅游景点,你还可见到打鼓说书的。黄沙铺镇2010年举办打鼓说书大赛,获奖的十几名选手都是地道的农民。大幕山的曾繁德就是其中的优秀者,他当过十几年村党支部书记,退职后在家里开了个曾家山土菜馆,做得一手纯正的土菜,吸引着大都市的客人慕名而往,而且他还很儒雅地会打鼓说书!客人边吃饭,边听着遥远而亲切的乡音,在打鼓说书当中把心情彻底交给旷野,是人生何等赏心悦目的要事!

  山鼓伴着人们生活的步伐前行,它走过的路恰如深山溪流,始则激越跌宕,继而林间千环九转,村舍间盘桓缠绵,再缓缓地流入城市的江湖。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它始终会活在山民的精神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业的空间 ;美丽神秘的通山
田歌
【音乐百科】中国民歌知多少
[非遗]南溪号子
镇巴民歌
巫溪“五句子”山歌的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