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这是初学者的入门,由浅入深慢慢体会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的学科。它是从基本理论课到临床学科的桥梁,是学习临床各科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包括四诊的理论和技能、辨证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病案书写的一般知识。

以四诊为手段,收集反映疾病客观实际的临床资料,进而运用八纲、脏腑辨证等原则进行分析、归纳、判断;从而抓住疾病的本质和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些都是中医诊断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

1、审察内外:从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相应这些观点出发,在认识疾病的时候,便不能只见到员部或只注意个体。这种观点,在诊断学中成为“审察内外”的原则。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与外在体表、四肢、五官是统一的,而整个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统一的。

人体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通连内外。身体一旦发生疾病,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病变也可以反映在机体的某一个局部;外部有病,可以内传入里,内脏有病也可以显现于外;精神情志的变化,可以影响内腑功能失调;内脏有病也可导致精神活动出现异常。由此可见,人体每一病症的产生,无不体现整体的失调。因此既要诊察局部,更要诊察整体。

同时,人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当外界环境起急剧变化或人体机能对外界不能适应经络脏腑功能就会失调而发生疾病。要正确诊断疾病就必须审察患者所处的外界环境。

总之,诊察疾病时,要把疾病看成是病人整体的反映,既观其外,又察其内; 同时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审察。内外结合,综合考虑,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2、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因”字的涵义是广泛的,除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通常的致病原因以外,还包括了疾病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症结,而为辨证论治作为主要依据的因素在内。比如气郁、瘀血、痰饮、虫积之类,在辨证方面,也常规为导致当前证候的主要原因,而作为治疗的重要依据。

辨证求因,是根据病人临床表现的具体证候,加以分析、综合,确定病因、病位、病程发展、病理等,从而求得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作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只有辨证求因,在治疗上方可以达到审因论治的较高境界。

通过“辨证”来了解病情,求得“病因”也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3、四诊合参,四诊,就是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它是从不同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不能相互取代。

四诊在临床上的密切配合运用,称四诊合参。它是中医的学术特点整体现念在诊断学方面的体现。临床上绝不可偏重,不可单凭一、二种诊察方法所获得的片面材料作诊断的依据,必须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由此可见,症状是辨证的基础,四诊合参是正确地进行辨证施治的前提和条件。中医学加微信 jaszs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学--原理原则
夏季补阳:40不补50受苦
中医诊断之辨证与病案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与原则
辨证
中医内科疾病诊治的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