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乡村慢道建设为抓手的大都市乡村腹地全域旅游发展策略-常州天宁区

大都市郊区的乡村腹地有着良好的休闲市场依托,却常常呈现出与其所依托的繁荣大都市并不相称的发展态势,严重影响着大都市的整体发展品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大都市乡村腹地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乡村慢道建设,能够在较短时间和有限投入的前提下,将大都市庞大的郊区休闲需求较为便捷地导入乡村腹地,从而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促进乡村腹地振兴提供重要动力。由于大都市乡村腹地通常承担着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任,可以腾挪的建设用地资源非常有限,决定了乡村慢道的建设必须在符合各项规定的前提下,探寻实施的可行性。同时,以线性开发带动面域发展,还要充分考虑整体推进的持续性。本文结合常州天宁区案例,探讨了乡村慢道的选线依据、建设方式,以及结合建设推动乡村风貌改善和统筹沿线零星乡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的策略。

 1天宁近郊全域旅游面临问题解析

天宁区乡村地区具有江南水乡的风貌本底,空间格局为“五田二水三村社”,镇域内河网水面密布。但是由于都市近郊建设混杂,特别是现状主要道路两侧建设活动密集且连续,大部分道路两侧的田园风光被连片工厂厂房、村庄等建筑物遮蔽,并且城镇道路宽路面、宽绿化带削弱了乡村风貌体验。此外,乡村地区内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且时间跨度大,但是单一资源在区域中稀缺性不足,且分布分散。近年来乡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如何让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大价值,带动乡村全面提升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在现有模式下,田、水、路、设施等投入条线较多,但单一整治难以整合形成亮点。

 2天宁乡村慢道的核心破题思路

天宁区以乡村慢道为抓手,在乡村腹地打造一圈乡村慢行游廊环线,采用线性开发带动面状发展的模式,形成近域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破题思路。

2.1  契需求、聚人气、连资源

天宁区通过乡村慢道的供给来契合这一需求,通过慢道连接城市与近郊乡村,为都市人提供一条在城边乡间休闲漫步的便捷通道,形成近郊乡村休闲旅游的新亮点。

2.2  低投入、少干预、强带动

天宁区通过乡村慢道的建设,改变传统的景点景区化投入,通过公共线性开发凸显原先深埋腹地的优质稀缺资源,从而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沿线村庄找到可聚焦、可操作、能承受的有效抓手。慢道的建设不采用普通道路的建设方式,而是以整治提升现有乡间小道为主,既降低建设投入,又保留两侧原汁原味的乡村体验。

2.3  塑文化、重体验、铸题材

乡村慢道在规划过程中,注重对于当地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凝聚和展现,分段赋予不同的文化题材。此外,慢道注重其乡村体验,对于路面形式、路旁植被、路侧景观等要素保留乡村化的感官体验,尽可能减少城镇景观的干扰,增加对都市人的吸引力。

 3慢道选线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规划在郑陆镇形成环通成网的乡村慢道总体结构,其中环通路径全长36 km,此外设有多条联系支路。乡村慢道连接天宁城区慢道,与郑陆镇已规划的风景大道形成快慢双系统,风景大道满足机动车快速到达核心景区景点的要求,而乡村慢道则满足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体验式游览。乡村慢道的选线主要基于对乡村景观、通路条件、历史脉络、串联带动4大方面因素的考虑。

3.1  乡村景观:避开城镇深入乡村

现有主要道路两侧基本被城镇界面所遮蔽且快速机动车交通量大,故天宁乡村慢道在选线时不使用现有的主要道路,而是循着乡村小道深入乡村腹地,沿途不受城镇界面与快速机动车交通的干扰而影响乡村体验感。

3.2  通路条件:循迹原味乡村小路

乡村慢道追求原汁原味的乡村感受,以对现状乡村小路进行整治提升为主,所涉及的路面宽度不超过4 m,路侧不进行过度人工绿化。在现状无可利用的乡村小路地区,选用田埂、塘坝等作为通道进行改造提升,不建议进行路面硬化,而是采用硬土作为路面,既保留了当地传统的乡村肌理特点,同时也增添了慢道的乡村味。

3.3  历史脉络:寻找古道空间线路

慢道北线在选线时,循着古籍《高山志》所描述的地名,由舜山脚下塘铁桥起,经查家村、舜南村、翟家湾村、横沟村、新沟桥村、黄天荡村、羌家村、徐家头村,全长12 km,串联起这条古道当时所经过的主要地点,重新塑造了这条文献记载中的入城要道。

3.4  串联带动:串联主要景点与村口

在慢道选线过程中,注重与现状旅游资源点的便捷连接,以及与黄天荡、舜山、焦溪古镇、寺墩遗址等未来重点开发板块的衔接串联,连接这些重点板块中的重要出入口、景点景区、接待设施等,形成亦行亦游的完整体系。

 4慢道文化主题塑造

结合慢道两侧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慢道被分为3大文化主题路段,每个文化主题路段有着不同的历史看点及与之相契合的旅游看点。慢道北线全长12 km,该段主题为“青山门古道”,主打圣贤农耕文化。慢道西线全长6 km,该段主题为“滨河长廊”,主打明清水乡文化。慢道东线全长12 km,该段主题为“良渚觅踪”,主打史前原生态文化。

 5慢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

沿线乡村风貌的整治提升是落实上述核心思路的重要措施,具体可分为沿线村庄形象面打造、不利形象面整治两大方面。

5.1  村庄形象面打造

根据对慢道北线的实地走访,研究选取12处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乡村景观进行节点打造,并且在设计中选取了12处村口整治、12处形象立面整治、5个整村整治。通过村口和形象立面的整治,聚焦于村庄能够承受的小投入项目,为村庄自身形象带来巨大提升,提高村庄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村口是慢道连接沿线村庄的重要节点,重点对村口的场地以及村宅建筑立面进行整治。对于形象立面的整治,由于有慢道对于游客的引导,因此重点聚焦于主要可视面的立面整治,可制定灰白色调等适应当地特色的风貌引导,按照统一引导来打造富于乡村特色的形象立面。

5.2  不利形象面整治

慢道沿线的不利形象面主要包括城镇高层建筑、乡村工厂厂房、环境品质较差的地区等。慢道沿线的一些城镇高层建筑进入乡村视阈中,不免会破坏原有乡村感官的体验,可以根据高层建筑的不同位置和不同影响,采用不同的遮挡措施。对于乡村地区存在的诸多工厂,慢道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采用沿厂房密集种植乔木与灌木的方式进行遮挡,同时种植高度较高的草本和花丛,点缀灌木,减弱封闭感。

 6设施完善与零星用地利用

 慢道沿线通过设置乡村驿站的方式,来满足慢道游客对服务设施的需求,并在设置慢道的过程中,加强与乡村土地整理的结合,通过乡村驿站的设置推动乡村零星用地的整理利用。

6.1  乡村驿站设置

慢道沿线构建“一级驿站、二级驿站、休憩点”3级乡村驿站系统,满足不同服务需求。重要驿站按照统一的指引进行设计,体现郑陆镇自然人文特色。在驿站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上,以公共投入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6.2  零星用地利用

对于一级驿站,慢道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其总体布局,选取周边可利用的土地,或是现状为小型工厂而未来建议整治的用地。对于二级驿站,建议可探索由村集体提供村内闲置的小块集体土地进行设置。对于休憩点,由于其无独立占地设施,可以以附属设施的形式,设置于村内的公共场地上。

 7道路改造及标识系统设置

7.1  路面及路侧改造

慢道路面改造以对现有道路的整治提升为主,局部新辟道路。结合慢道近远期开发时序,近期以改造提升现有乡村小道为主,远期进一步完善打通慢道线路。路侧改造上,不设置人工绿化带,而是顺应现有路侧的作物种植。

7.2  标识系统

慢道标识系统采用墨绿色为主色调,但必须采用符合要求的地面标识,位置设置于慢道正中间位置。其他标识系统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解说类、命名类、禁止警示类、指示类、引导类5大类

 8总结

天宁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后,获得了以郑陆镇为主的新近郊乡村空间,其总体思路采用以线性开发带动面域发展的模式,以慢道为核心抓手,探索适应近郊乡村的开发方式,通过较小的投入来激活发展。其特点可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强调抓手,注重各项措施的可操作性,要求所采取的措施投入成本低,责任主体易于落实,长期自我维持能力强,同时带动能力强,通过一项抓手的实施可带动各项开发整治的推进;二是注重近期,各项措施均可在近期快速推进实施,在短期内见到成效,使得项目可进一步深化实施;三是减少干预,道路以对现状的整治修复为主,需新辟的路段少;四是多方参与,形成“一项投入、各方带动、多个亮点”的格局。

(本文为《天宁区全域旅游总体策划及主要片区策划》(2017年)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合作单位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布泊驿站
乡村驿站
这里是海宴!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安吉三凤驿站声活博物馆馆长阿域给大家拜年
全域旅游视角下休闲驿站规划设计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