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河河道总督衙门
userphoto

2022.11.05 山东

关注

京杭大运河是我们济宁的母亲河。我们济宁市因河立市、因河兴市。最早,我们济宁叫任城县,后来升为济州,在元代至元八年,也就是1271年,济州又升为济宁府,这才有了济宁之名。贯通济宁的运河勘测开挖,也是在这个时期。不能不说,正是这运河孕育了我们济宁。

古运河开凿的历史极为悠久。近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挖“邗沟”是最早的运河开凿历史。到隋朝,全线贯通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古运河。但是,隋运河并没有经过我们济宁。一直到元代,也就是1293年,把隋运河截弯取直,才挖通了以我们济宁为中枢的京杭运河。这就是京杭运河贯通济宁的开始。不过,为何运河会选择通过我们济宁呢?济宁又凭借什么优势成为运河的中枢要害地带,更被誉为运河之都呢?

公元1271年,元世祖改国号为“大元”随后定都燕京,成为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为了便于统治,把南方粮食和物资运往京城,不在绕道洛阳,急需开通运河新的航道。时任都水监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一路勘测,来到我们济宁。

郭守敬(1231—1316年),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制定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国家天文学家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济宁有泗河、汶河等河流密布的优势,具有开通运河的先天条件。但是,济宁地势起伏,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位不平衡,加之黄河冲淤等情况,使济宁成为扼守运河咽喉的中枢地段。因此,元明清三代都派设最高治运、司运机构常驻济宁,开设衙门,督漕督运。

元明清三代,都在我们济宁派驻了最高治运、司运机构。对这运河最高司令部的称呼,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我们姑且统称为河道总督衙门。这河道总督衙门,可是国家中央部院级得朝廷直属机构,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水利部。河道总督,也是正二品,甚至正一品的朝廷大员担任。

元明清三代驻派我们济宁的最高治运、司运机构称呼都不一样。在元代,成为都水监、行都水监,都在济宁开府设衙,是中央司运机构派驻济宁的开始。明代有总理河道、总督河道等,建成总河,驻节济宁,由朝廷钦命署理,为运河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到了清朝,设总河部院。据雍正《清会典》记载:“顺治初,近设河道总督一人,又称总河,综理黄河、运河两河事务,驻济宁州。”

运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也就是河道总督衙门,就在我们济宁。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这河道总督衙门在我们济宁哪个地方呢?它的建筑是个什么样子呢?至今,还有什么遗留的凭证吗?

清朝河道总督衙门署坐落在济宁州衙东,明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所见总督河道督御使衙署旧址,就在今天的济宁市博物馆对过的院门口街。

(河道总督衙门)有大堂、二堂、三堂。有三堂设置的衙门,那只有部院级衙门有这样的规格。这不仅在我们济宁市最大的衙门了,在全国来讲,这也是非常宏大的,因为它是中央六大不之外的,唯一在京城以外的一个部院级衙门。

一、运河文武官署名称的背景

济宁古城内,东门大街路北之全部,西北大街路北之大部,西门大街路南,南门口路西,城西南,北门人街路西一部分,均为治河司运衙门所占。此外,城西、草桥、南城还有部分地段亦为治河司运衙门所占。济宁城周围,村名多营屯,皆为河标各营及两卫屯田处。营属村庄称营,卫属屯庄称屯。营、卫属屯庄由营、卫自己管理。济宁马场湖、马踏湖,皆困河标营及两卫屯田养马而得名。

1、 河道总督署(正二品)

河道总督署坐落在古城院门口街西北隅、济宁州衙东侧,北至总后街,东至古槐路,西至云路街,即今济宁一中北校区址。原为元代都水太监驻节济宁处,即元济州衙门旧址,济州迁巨野后闲置。明朝于此设左卫指挥使署,宣德二年调卫临清改置军门署。“明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建衙署为总督河道都御史署,明弘治年间尚书陈某、明隆庆御史翁大立重修”。后经清代多次重修,最后形成规模,后人习称为河道总督署、总督衙门、河道部院署、河院署、河署、院署等。为元明清三朝治运司运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正二品朝廷命官的衙署。明清两代治河名臣潘季孽、宗餐、刘东星、朱之锡、靳辅、张鹏翮、林则徐等均在此任职。

河道总督署古避5公顷,建筑面积达l.6万平方米。设有大堂、二堂、三堂,有书院射圃、演武厅等,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势威严。河道总督署大门为三门四槛,门例矗立石狮一对.两旁各建吹鼓亭一座。左右为东西辕门,东辕门额曰“砥柱中原”, 内曰“清晏”,后改“底定”;西辕门额曰“转漕上国”,内曰“平成”。辕门内外有内道厅、旗鼓厅、中军厅、巡捕厅等。正对大门的是一座高约6米、宽约20余米的照壁。太门内有仪门三门六楹、大堂六楹,有清康熙间河道总督靳辅所题楹联“清廉慎勤;保障北流;尊闻集思”。大堂左有四思堂,明隆庆间总河翁大立隶书题额,内存题名碑.碑阴刻录有禹稷、伊尹、周公、孔子的铭文。二门内有后堂六楹,额日“禹思堂”。为清康熙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左右为椽房、茶房。三门内有三堂。后为部院内宅。左为“帝咨楼”,明崇祯间工部右侍郎刘荣嗣建。清代第一任总河杨方兴改称“雅歌楼”。后又称“帝咨楼”,明崇祯间工部右侍郎刘荣嗣建。清代第一任总河杨方兴改称“雅歌楼”,后又称“挽洗楼”。又东后为乐圃,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总河姚立德改额曰“平治山堂”。署西为射圃。射圃原属州学,康熙初年总河卢崇峻圈入署内。再后有部院后后宅。各堂室均有楹联。

河道总督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裁撤后废弃,至日本侵华时被大部毁坏,碑刻多数遗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尚有一座押签仿残存,后亦毁于“文革”。

2、运河道署(正四品)

又称“山东通省运河兵备道署”,是掌管运河的疏浚堤防的官署衙门。坐落在河院署衙南邻、道门口西北隅,即今济宁一中北校区所在地。此地改为运河道署。十一年(1672年),由岳登科重修。

运河道署衙门正堂六楹,前有抱厦如堂,后有数德堂四楹,左为客厅,右为书吏房,又东为书轩,后为署眷内宅。堂两侧为皂隶、门房。前为仪门,门东为寅宾馆,门西为衙神、土地祠。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御书“布泽安流”匾悬于大堂额上。又额日“鉴民如水”,为清乾隆间总河姚立德题。运河道署房舍无存。仅存两通碑刻于市博物馆。

3、运河同知厅(正五品)

运河同知厅,位于州县衙西南,今称厅门口街。衙宅为明隆庆三年(1569年)建。此处原为曾子书院,后为颐真宫,也称过正学书院。该署正堂四楹,同知王兴尧题额“思省堂”;同知黄庆安题联。东为客厅,西为吏房,后为署眷住宅。楼四楹,额日“禹荫轩”。又西为曾子故居、曾子祠。后改题目“两河领袖,五河权衡”。再西为三桧堂.有老桧三株,为“数千年物也”。其后为委蛇阁,清代麻城王有容建。东西为书吏房。仪门东为寅宾馆,西为土地祠。前为大门。大门前牌坊额日“三省”,为曾予书院旧物,霍凌云题。东牌坊日“符分望国”;西牌坊日“饷转神京”。有清康熙九年(1670年)王有容题名碑。

4、河标中军署(从二品)

清初始设,坐落在今东门里路北。此地为元代济宁路总管府旧址。明初为沂州兵各道驻节处。正德十年(1515年)沂州兵各道迁沂州后,改属东兖道署。

全称“河标中军副将署”,又称中军协镇署.专管运河营务,系河道总督署直属要事机构,负责节制南直隶、北直隶和河南、山东各道。当时仅山东运河道所辖就有四个道,即沂州、曹濮、临清、济宁。沂州道、济宁道均驻节济宁。明万历《兖州府志》称:沂州犄角东南,弹压山海;临清节制西北,北控燕齐;曹濮在河堤之上,绾毂三省;济宁处漕渠之中,襟带四方。各道均由管河司运大臣驻济宁以钺提督。

河标中军副将署为军职衙门。中军系各标的主帅。中军副将辖各绿营兵,亦为主帅,属河院总督,从二品,其职责为总理运河营防,掌管催调、护送粮船。都御史万年恭加兵各衔,即驻节于此。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左都督王允昌有题名碑记。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署中添建中营箭厅。道光十年(1830年)修葺大堂、抱厦,副将惠泉亦有碑记其事。其属吏有:参将、游击、帮司、守备、千总、把总等。初辖三个营,有兵3000人,后节制8个营,即:左营参将署,参将为正三品,其职责为调遣河工,防汛守险等军务;右营游记署,游击为正三品,负责防守应援:中营都司署,都司为正四品,负责总理河渠营务;右营守备署,绿营兵守备为正五品,掌管绿营兵.有事听调;左营守备署,职司同前;中营守备署,乾隆十八年改称中营守备都司署;城守营守备署:运河营守备署。该8个衙署分布在东门大街路北和北门大街内,或租房设置。

5、左营参将署(正三品)

坐落在城内北门里大街路东,与潘家大楼隔街相望而偏北,门前有跨街木牌坊一架。清末裁撤,此后一直驻军。民国时期,经军方拆除改建为营房,中心部位群为操场。解放后,济宁军分区修械所驻此,现拆除改建为商业大楼。

左营参将署设中军参将l员(正三品),守备l员(正四品,并另设左营守各署)。所辖官司有千总2员、把总4员、外委千总1员、外委把总2员,防漕河14汛。分防南自山东新庄桥,北经鱼台、济宁等河道,按汛驻防。南接江南徐州营界,北至济宁城守营韦驮庙界,计程150里。

6、运河守备署(正五品)

全称“运河营守备署”。坐落在城内积北隅州后街路北。建筑有大堂、二堂、东西配房、内宅等,共三进院落。“运河营守备”是正五品武职官员。清咸同年间,由于鲁西南捻军之战,济宁“城守营”亦归其节制,加上原“河标”左、中、右三营在济营兵。共四营。因此,俗称该官署为“四营守备衙门”。清末裁撤,日伪统治时期,改设“济宁县警察局第二分驻所”,还曾设立“济汶金嘉四县联立乡村师范女生部”,抗日战争胜利后驻军。1948年7月济宁二次解放,被居民逐步占用拆改,门前仅存高大石狮一对,现在伫立再济宁市人民公园西大门门口。

游客朋友们,在济宁博物馆后园内,有一排铁炮。这些大炮都是铸造于明清时期的战争火炮。有的已经残破,但不部分保存完好。其中有一门大炮,上面铸印着“河道总督署造”字样。这门铁炮,是现在我们能找到的河道总督衙门的遗留物品。

济宁由于显赫的河都地位,历史上一直是漕运军事重地。元明清三朝均在济宁设立了相应的军事机构。明万历《兖州府志》称:“沂水犄角东南,弹压山海;林清节制西北,北控燕齐;漕濮在河堤之上绾毂三省;济宁处漕渠之中,襟带四方。各道均由管河司运大员驻济宁以节钺提督。”可见,济宁战略地位之重要。清代设河道军门副将署,是直属河道总督衙门的军事机构。其职责为总理运河营防,掌管催调、护送粮船等,位置处在济宁总府门口街路北。

元明清三代的最高治运、司运机构以及附属季候,设在我们济宁,形成了运河的行政管理中心。仅从一点,我们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实乃名至实归、当之无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运河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
京杭大运河沿岸这么多的城市,到底哪个是真正的运河之都?是济宁吗?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
揭秘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宝藏青华洞碑力证河道总督衙门在济宁
第二十八篇: 林则徐与济宁
《古城德州》之十六——德州城的绿营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