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铺就富民小康路 ——临汾市“四好农村路”建设记略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省委、省政府将“四好农村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的交通支撑,精准把脉全省文旅产业发展,研究部署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将其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部分。
       喊破嗓子,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近年来,临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尤其是2019年市政府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列为重点惠民实事。一年间,市政府先后召开3次推进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建立了“一周一例会、半月一总结、一月一通报”制度,交通部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文旅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众志成城,全力攻坚,强力推进,取得了累累硕果。2019年,临汾市“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共完成4017公里,完成投资43.05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9%,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44%。其中,“四好农村路”完成3940公里,完成投资29.25亿元;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完成83.6公里,新开工234公里,完成投资13.8亿元。令人鼓舞的是,蒲县被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这是继临汾市的隰县、尧都区被授予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为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市政府在蒲县组织召开了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推进会,并在全市组织评出了大宁县、襄汾县、永和县3家“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县,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好”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建管养运协调,才能最大化地服务发展。临汾盆地“东西两山夹一川”的地形,全市农村地理结构复杂,“四好农村路”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按照“对标一流、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完善机制、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要求,临汾市正在全面推行“路长制”,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全覆盖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推动客运站点向旅游景点延伸。按照“县级中转、镇级分拨、村级配送”的布局,实现特色农产品和大宗货物集约高效运输。推广“互联网+出行+物流”模式,发展“交通+快递、电商、邮政”,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运输网络。
修一条好路,富一方百姓。临汾市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坚持廉政监督与质量监督同步进行、廉政合同与工程合同同步签订、廉政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验收,规范权力运行,大力推行“三同时”和“七公开”制度,发扬“工匠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确保建一条公路,受益一方群众,努力打造一批“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路。目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正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攻坚克难的韧劲魄力,苦干实干巧干加油干,高质量高标准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到2020年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蒲县:示范先行样板路

      蒲县素有“晋西锁钥”之称,是临汾通往西山各县及吕梁的门户,神奇的东岳庙闻名遐迩,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优美。蒲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资源县,地形梁峁起伏、沟壑纵横,80%以上为山地丘陵,全县11万人口散居在1510.61平方公里的大山之间,但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却走在了全市前列,将短板变成了优势。在2019年8月,蒲县被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19年12月6日,临汾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蒲县召开,蒲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并鼓励在全市借鉴和推广。
      要脱贫先修路,要惠民修好路。近年来,蒲县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目标,按照致力“打通断头路、形成网络路、发展旅游路、支持产业路、建设扶贫路、提升县乡路”的规划,初步形成了“公铁立交、十字出境、干支互通、乡村循环、边境开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2018年,蒲县投资2.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实现了剩余18个建制村道路具备通客车条件,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交通扶贫“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双通任务”,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双通”全覆盖。2019年,蒲县再投资8000余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8公里,连通了主要自然村,推动了产业路发展。据统计,2014年以来,蒲县累计投入5.7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95.4公里。截至目前,全县通车里程1039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达到68.7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网覆盖,智慧监管。蒲县依托“智慧城乡”指挥中心,建起了“智慧路长”信息平台,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路长,主管交通副县长任副总路长,包联乡镇县级领导任县级路长,乡镇长任乡级路长,村委会主任任村级路长,交警大队片区负责人任警务路长,各乡镇农村公路管护站负责人任巡查路长的责任体系,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线下监管全覆盖、线上管控全流程、沿线管理全动员,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管理格局。量身定制的蒲县“智慧路长”APP,开启公路巡查、路况上报、障碍处置等“掌上管理”新模式,实现农村公路管理的动态化、可视化、智能化,这是蒲县乃至临汾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的一大亮点和创新。
      公路先导,民生优先。蒲县立足于“建管护运用”五字工作法,成立了由县长亲自挂帅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机构,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近3年来,每年养护经费都在800万元以上,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出行环境,真正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兴产业、助脱贫、促振兴”的民心工程和精品工程。

襄汾:大道通衢幸福路
      

      襄汾俗称丁陶,位于临汾市中南部,作为太原与西安两小时、运城一小时、临汾与侯马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支点,1034平方公里土地上早已形成了完整的立体交通网络。襄汾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04公里,被誉为“交通大县”。
      民心所向,惟道与义。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出行安全和扬尘污染等因素,襄汾农村公路成了群众关注的焦点。当“四好农村路”在全县开工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019年,襄汾县投资约4.3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674公里,创造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推进最快、受益群众最多的纪录。其中,建制村通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572公里,养护提质与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成102公里。
      民生工程卓有成效,主要源于“三个高三个抓”的好作法:书记县长高度重视,亲力亲为一线抓;交通部门高度负责,科学组织具体抓;干部群众高度认可,勠力同心合力。2019年,襄汾县把建设“四好农村路”列入十件实事之一,千方百计解决了2.5亿元资金缺口,县领导从工程的启动、建设、程序、质量、安全、环保、廉洁等环节,全过程指导参与,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尤其是县交通部门,坚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作风,针对工期短、任务重的情况,做到“五个强化”、把好“五道关口”:强化指挥调度,把好“进度关”;强化施工监理,把好“质量关”;强化作业管理,把好“环保关”;强化安全工作,把好“安全关”;强化监督检查,把好“廉洁关”。成立“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组,把全县分为河东、西北、西南3个片区,交通局三位副局长分别带队包片,分工负责;三个片区项目法人成立质量计量监督组,全程监督,努力将民生好事办成廉洁工程。

隰县:村寨通畅“连心路”

      隰县是“中国金梨之乡”,以梨闻名,地处临汾西北边缘,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有“三晋雄邦、河东重镇”之美誉。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修好路。近年来,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隰县把打赢交通扶贫攻坚战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围绕“一个重点”,坚持“四个结合”,完成“六条公路”:以全县行政村实现“双通”目标为重点,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脱贫摘帽任务结合、与梨果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相结合,确立了“建设主干路,完成扶贫路,发展旅游路,打通出境路,消灭断头路,连成循环路”的“四好农村路”工作思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打好基础。坚持全县一盘棋,科学设计,分年实施,梯次推进,总投资6.2亿元、完成22条274.728公里主干路,构建“五横六纵十一连”的县域公路网。结合“四好农村路”和行政村“双通”目标,投资1.3亿元完成15条82公里的扶贫路。作为梨果主导产业县,对梨果主产区、乡村旅游主干路等因地制宜,超前设计,精心施工,规划产业富民路313.86公里,让梨果产业搭上交通的“快车”。
      建管结合,养运并重。隰县围绕91个行政村实现“交通双通”脱贫攻坚目标,从2017年开始,实施66条336.9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同时,解决了10条42.3公里的农村产业扶贫路项目建设资金。3年总投资达到5.1亿元,打造了一大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建成了一批农村公路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建立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网络,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实现了全覆盖。县乡道优、良、中等路的比例达80%以上,村道优、良、中等路的比例达75%以上。全县91个建制村实现纯电动公交运营。8个乡镇物流覆盖率达100%,并通过客运班车代运全部延伸到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

永和:脱贫攻坚文旅路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永和县,位于黄河东岸,沟壑纵横,梁峁交错。12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沟壑有2500多条。
       路不通,千难万难。近年来,永和县把交通事业发展放在首位,克难攻坚,逆势而上,规划实施了霍永高速乾坤湾互通、沿黄旅游公路、“农村四好路”等重点民生项目,在全县掀起了修路高潮。2016年以来,投资2.06亿元,完成通村硬化路建设275公里;争取1.2亿元资金,建成霍永高速乾坤湾景区互通工程;2017年,永和县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省里提出“三大旅游板块”战略,总投资16.62亿元,规划并开建了沿黄一号公路的1条主线、7条支线,全长168.44公里,覆盖全县56%的村庄,60%的贫困人口。
      永和之困在于路。为了脱贫攻坚,永和修路铆足了劲得干。2017年,冬天特别冷。霍永高速是全省高速公路规划“三纵十二横”的第九横,为了打通乾坤湾景区互通出口,让永和西部四个乡镇3万多群众搭上致富“快车”,县领导亲自出马,交通局全力以赴,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十几天时间,240多亩土地、18户窑洞和46座坟茔,迅速完成签字、伐树、搬家、迁坟。补偿款分文未付先开工,原定18个月工期10个月提前完成。
      如果说沿黄旅游路是永和西部的大动脉,那么覆盖全县的“四好农村路”就是为百姓脱贫输送“营养”的毛细血管。早在2016年,永和就超前规划改造6个行政村42公里的农村路;2017年,改造17个行政村93公里的农村路;2018年,开工建设25个行政村33段农村路。目前,永和县列入规划的233个自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2019年,投资1.42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149公里,全县实现了79个建制村道路硬化和客运班车全覆盖。
      政通人和富路宽。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904.51公里,基本形成了“两横+两纵+两通+四好农村路”交通网络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汾市襄汾县财政局着力支持推动“三基”工作落地见效
开县:打造渝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依四公路建成通车
重庆:2012年农村公路通畅率将达75%
《民乐乡村公路赋》-来 鹏
农村公路建设系列报道·江西篇 铺设幸福路 老区展新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