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承公路文化,铸就公路丰碑――甘肃公路博物馆


197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十工道班”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


197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十工道班”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1


20世纪50-60年代甘肃公路职工使用的毛驴刮路车


20世纪50-60年代甘肃公路职工居住的地窝子场景


甘肃博物馆外景


甘肃公路博物馆开馆仪式


序厅主题雕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是中原连系西北乃至中亚的咽喉和纽带,自古以来甘肃交通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就十分突出,它是中国交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记载的古道达30余条,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穿省而过,堪称中西方商贸往来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历史如何变迁,甘肃道路的延伸都与甘肃发展息息相关。甘肃公路在经历了丝绸古道沧桑变迁后,在新中国的摇篮里蹒跚起步,在改革开放中飞速发展。如今,一座公路专题博物馆将于2016年9月23日在甘肃酒泉震撼开馆。甘肃公路博物馆集收藏、保护、展示、宣传等多功能为一体,既传承着古代文明和公路文化,又全面展示了甘肃公路的发展历程和公路建设成果,为公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留下珍贵记忆;为怀有梦想的公路人铸就了美好的精神家园。

  独树一帜铸路魂

  --甘肃公路博物馆总体概况

  甘肃公路博物馆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是全国首家公路专题博物馆,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1月的酒泉公路总段“十工陈列馆”。新建成的博物馆占地面积1644平方米,建筑面积4271.25平方米,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

  甘肃公路博物馆展出各类实物展品228件,文献资料190件,照片1816张。馆藏197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酒泉公路总段十工道班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是甘肃公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甘肃公路博物馆为主体二层、局部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造型采用轴对称布局,建筑以古朴风格为主,整体气魄宏伟,色调简洁明快,线条庄重朴素。位于中心位置的陈列大厅集中展示公路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左右两边的学术厅和技术厅,充分体现了甘肃公路“以人为本、科技兴路”的发展理念。整体建筑体现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的深刻内涵。外墙四组浮雕,分别以艰苦奋斗、跨越发展、丝绸古道、丝路新姿为主题,展现了甘肃道路发展的历史变迁、公路建设的丰硕成果和甘肃公路人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

  因陋就简奠基石

  --甘肃公路博物馆建设背景

   甘肃道路建设较早,历史悠久。周人开辟贡道,秦朝的驰道和直道,汉唐的丝绸之路,三国时期的阴平栈道,宋、元的驿道和栈道,明代的“九边防守”驿道,清代的官马大道和兰州官道等,都在中国交通历史上光芒璀璨。清末,整修“陕甘新大驿道”和新建“兰州黄河铁桥”,是近代甘肃兴修公路的开始。

  甘肃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沙漠、戈壁、河谷、平川等交错分布。河西走廊绿洲与戈壁相间分布,陇中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陇南山区重峦叠嶂,甘南高原地势高耸,复杂的地形地貌给甘肃公路建设和养护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公路事业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广大公路职工和各族群众克服异常薄弱的经济基础和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依靠简陋的生产工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恢复干线公路,新修通县公路和专用公路,为甘肃公路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艰苦的环境,锻造了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酒泉公路总段安西公路段十工道班,仅有16名工人养护着39公里公路,他们在无牲畜、无农具的条件下顶风冒雪、艰苦创业,在精心养好公路的同时,又积极开荒种地、发展养殖,取得了养路、种地双丰收。1971年4月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十工道班被评为先进集体,班长张富贵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周总理了解到甘肃公路职工艰苦奋斗的情况后,亲自赠送给十工道班一台东方红推土机。而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多年来一直激励着甘肃公路人不断前进。十工道班创业精神作为甘肃公路人艰苦创业的典型代代相传。

  改革开放后,甘肃省公路里程迅速增加,路网结构不断优化,路况质量逐年提高,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机械设备日益现代化,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四通八达的现代公路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高效完备的公路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公路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公路职工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偏远艰苦的道班已经陆续撤销合并,但甘肃公路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代代相传。1994年1月,为弘扬“十工”精神,酒泉公路总段在瓜州公路段十工道班小院内,修建了一个简陋而朴素的陈列馆,1996年被酒泉地委命名为“酒泉地区九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9月随着安敦公路的改建,陈列馆搬迁至酒泉公路总段双塔农场,更名为“酒泉公路陈列馆”。馆内收藏着不同时期养路工人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实物60多件、图片172幅,反映了20世纪50、60年代公路养护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甘肃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十三五”公路发展规划等的实施,甘肃公路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召开,更是为甘肃公路建设增添了活力。酒泉公路陈列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陈旧、陈展方式简单,展馆房屋已成危房。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将“十工精神”发扬传承。2015年11月,甘肃公路管理局审时度势,通过调查论证、精心谋划,确定建设甘肃公路博物馆。 众志成城建精品

  --甘肃公路博物馆建设情况

  甘肃公路博物馆建设项目自2015年11月正式立项以来,在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公路管理局、酒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着精简、节约、高效的原则,按照专家点头、社会满意、行业认可的建设思路,通过强化工程管理,紧抓时间节点,采用平行作业的方式,全面推进工程建设进程。

  甘肃公路博物馆的建设,凝聚了全省公路职工的心血和智慧,大到布展大纲、设计方案,小到每个荣誉、单张照片,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的修改从没间断。建设初期,先后4次邀请甘肃省内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对建设项目进行反复调查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选址。建筑设计方案自2015年11月开始设计至2016年3月15日省公路局会议审定,共设计了6种不同建筑风格,经过了大大小小十几次修改。布展大纲从2016年初起草至8月底最终定稿,大规模修改6次,一般性修改则有几十次。同时省公路局加强了对展品的审核把关,特别是对荣誉和领导视察调研照片仔细筛选、反复斟酌。

  展品是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做好博物馆展品征集工作,丰富展品种类和数量,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全面倡导、广泛动员,全省各公路管理局积极响应、鼎力支持,深入发掘独具特色的展品资源,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实物展品、图片、文献资料。经过广泛的宣传动员,深入走访干部职工家庭,征集到了《中华民国卷宗》、《西北公路管理处碎石路面施工规范》、甘肃公路史志手稿以及《创修兰州黄河铁桥记》、《唐代驿制考》影印件等一大批珍贵的文献资料,填补了馆藏资料空白。石碾子、溜索滑轮挂钩、经纬仪等实物,充分见证了甘肃公路发展历史……甘肃公路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各类实物展品584件,文献资料645件,照片2318张,视频资料86件。根据布展设计方案和布展要求对展品进行清理、修复和整理,挑选其中精品入馆展出。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都见证着甘肃公路发展的沧桑历程,凝结着甘肃公路人的心血与汗水。 甘肃公路博物馆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加快推进建设进程,承担建设任务的酒泉公路管理局成立了甘肃公路博物馆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日汇报、周例会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办公,积极做好各方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酒泉公路管理局坚持质量、进度两手抓,以严格的工程管理促进项目建设,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积极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博物馆建设工程5月12日奠基,5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参建人员秉承公路人扎根戈壁、艰苦创业的精神,经过32天的昼夜奋战、紧张施工,6月28日主体工程封顶。7月18日完成一层水、电、暖、消防管道铺设,布展装修单位进驻现场,组织场景制作、雕塑加工、多媒体等各个系统制作单位进行了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期和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平行作业、同步开展,目前布展装修及附属工程建设正在加紧施工,预计9月20日全部完工。

  匠心独具谱华章

  --甘肃公路博物馆布展情况

  甘肃公路博物馆展览陈列运用宏大的场景、翔实的资料、艺术的构思、高科技的手段,在布展形式上突出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和艺术性。通过大量实物展品、文献资料、图片影像、大型沙盘、场景复原等,全方位展示甘肃公路发展历史、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未来美好蓝图。利用先进的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数字化技术,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带领参观者步入精彩纷呈的空间,使历经数千年砥砺侵蚀的沧桑印记可以身临其境、触手可及。

  甘肃公路博物馆共有八个展厅。进入序厅,映入眼帘就是本馆的主题雕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它以写实的手法,通过错落有致的人物造型,再现了甘肃公路人修路架桥的场景,充分反映出甘肃公路人不怕艰难困苦,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精神。

   在“壮美山川、陇原变迁”这个U型展厅里,墙面上以大幅长卷的形式展示了甘肃从东到西绚丽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复杂多样地形地貌特征,展板画面与中部的地形地貌实体沙盘遥相呼应,让参观者能深入了解甘肃各地的地理状况。通过错落排列不同时期的疆域图版造型墙,展示自商周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甘肃的行政建制和历史沿革,让人仿佛置身于久远的时光隧道,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穿行。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集中反映了甘肃道路发展的历史脉络。“丝绸古道、亚欧陆桥”展厅截取丝绸之路上的驿站概念为空间表达元素,从丝绸之路历史的发展脉络,展示了甘肃道路发展历程,通过图版、沙盘模型、实物等,讲述了丝绸路上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公路事业经历了积极恢复、重点发展、调整巩固、曲折前进的过程。“栉风沐雨、创业维艰”展厅通过场景复原和木轮车、胶轮马车等大量简陋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反映了广大养公路职工在漫长的公路战线上,冒酷暑、战严寒,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动人故事。在这个展厅里陈列着本馆的“镇馆之宝”--周总理赠送给十工道班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她向人们述说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甘肃公路发展的支持和对甘肃公路职工的关怀。展厅还生动再现了甘肃公路职工在巍巍祁连山的映衬下赶着毛驴刮路车刮路场景和养路工居住的地窝子,大量的实物展品讲述了上世纪50-70年代艰苦奋斗的鎏金岁月。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公路事业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改革的良好机遇。“通衢大道、日新月异”展厅展示了甘肃公路建设和养护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了公路建设养护从肩扛手抬到实现机械化、迈向信息化的进程。炒盘拌料场景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公路养护职工在盛夏时节,头顶炎炎烈日,脚下烈火熏烤,在炒盘上拌制沥青混合料的艰苦劳动场面。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型机械设备投入到公路建设、养护中,加快了公路建设进程。公路建设、养护微缩景观生动直观的将机械化施工和机械化养护的场景真实展现在大家的面前,结合背景投影,参观者可以更形象的了解公路建设和养路作业中的每一道工序。

  在“凝铸辉煌、砥砺前行”展厅,以甘肃省公路建设成果大型沙盘模型、高精度LED屏幕以及舞台灯光效果“三位一体”,紧扣甘肃地域文化特色、公路事业发展成果和“十三五”规划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描绘了甘肃公路的发展愿景。长13米宽7米的大型沙盘,通过色彩、线条变化,立体展示了甘肃公路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呈现了甘肃大道如网纵横交错、陇原长路似虹车流若织的壮观景象。

  “春风化雨、繁英吐芬”这一展厅则展示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涌现的先进代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甘肃公路事业发展,各级领导时刻牵挂着公路职工的冷暖,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和调研慰问,在甘肃公路事业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闪光的足迹,给予公路人极大的关怀和鼓舞。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深山荒野还是戈壁雪原,无论是日常养护还是抢险救灾,甘肃公路人始终坚守在路上,冲锋在前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铸就了甘肃公路事业的丰碑,涌现出了以酒泉十工道班和道班班长张富贵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

  尾厅是对甘肃公路发展的总结和展望。回顾过去,甘肃公路事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坎坷跋涉,奋勇前进。面向未来,甘肃公路人将续写甘肃公路事业持续发展的壮丽篇章,开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丝绸之路新的辉煌!

  流光溢彩露真容

  --甘肃公路博物馆震撼开馆

  甘肃公路博物馆计划于9月23日开馆,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正值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期间,各国政要齐聚、全国人民关注。

  甘肃公路博物馆犹如一个大课堂,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都是一部丰富的、生动的甘肃公路历史教材,其强烈的冲击力、震撼人心的效果,对引领参观者走进甘肃公路、感悟公路文化,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公路博物馆是面向省内外开放的知识型、信息型博物馆,将对甘肃公路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只有铭记走过的路,才能走好未来的路。建立甘肃公路博物馆,旨在展示甘肃公路建设成果,普及公路行业知识,传承甘肃公路文化,弘扬甘肃公路精神。它既是公路发展、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公路人拼搏奉献、艰苦创业的见证。甘肃公路博物馆将以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缩影点滴,唤起对甘肃公路辉煌历程的回顾,激发我们重振丝绸之路雄风的昂扬斗志。

  走进甘肃公路博物馆,我们更加坚信:路,让人离的更近;路,也让人走得更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原创】走进甘肃公路博物馆
丝绸之路上的琉璃
考古专家张朋川,丁家闸晋墓探壁画(连载29)
甘肃“首腐”的不归路
中国国家能源局2020年4月3日下发《2020年度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将甘肃风电投资由之前的红色区域预警,转为橙色区域预警管理,被“叫停”四年的中国第一个千万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将获得重生
eo封面 | 央地博弈升级:风电基地的狂热与失控——风电大基地病例报告(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