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点推介:偏旁位移与行书连写




|书法、艺术、家|

书法改变生活



近几日与赵毅颖兄聊及在书法时空发布学术文章之事,赵兄给予很大支持。作为辽沈地区在书法理论上颇有建树的书法学者,他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书法理论方面进行着深刻地探索和思考本文是其在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的入选论文,现全文推出,以飨读者。


内容提要:本文从形式美角度,探讨书法结构中,偏旁对角位移现象的原理及其与行书偏旁间连写的关系。

对于行书出现的前提条件,除艺术自觉即书法本体的笔法、结构。笔法自不待说,书法结构与行书产生的关系前人却少有论及。本文分析了“左小齐上、右小齐下”(本文称偏旁对角位移)这种普遍存在于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原理。偏旁对角位移拉近了两偏旁间,前一偏旁收笔与后一偏旁起笔距离,即拉近了相邻偏旁的连写距离,顺应了行书的连写,是行书产生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偏旁 位移 行书 连写

左小齐上 右小齐下——偏旁对角位移形式解析

偏旁位移是指书法结构发展历史过程中,一字中相邻偏旁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现象。“左小齐上、右小齐下”是偏旁位移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因其位移方向表现在左上角与右下角,本文称之为偏旁对角位移。历代书论中对这种结构现象的描述不尽相同:

宋蔡襄论结字指出:“须结体巧,常使左方高。”①意为,一字中,左右结构的偏旁多应左旁高。 传唐欧阳询《三十六法》相让:“如‘鸣’、‘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宋姜夔《续书谱》位置:“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须与上齐,‘鸣’、‘呼’、‘喉’、‘咙’等字是也,在右者皆须与下齐,‘和’、‘扣’等是也”。③上二说非常相近,是举例说明“口”旁与其它相邻偏旁组合结字时的上下位置关系。一种可能是姜夔抄录《三十六法》,姜夔健在时《续书谱》已刊,以其学品,当然不会抄袭,那便为证伪《三十六法》加一论据。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有:“上平、下平”④举例说明了几个偏旁,在左与上平,在右与下平的位置关系。清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左旁小者齐其上,右边少者齐其下。”⑤将此论发展为,左旁小应齐上,右旁小应齐下,说明了这种位置关系的普遍性。

比较以上各家之说,最简明概括的为蔡襄,因为左小齐上是左方高,右小齐下也是左方高,一句概括:“常使左方高”,且一个“常”字说明了“左方高”是书法结构中常见现象和普遍规律。从年代上看,若确定《三十六法》为伪,蔡襄为最早提出此论者(蔡襄卒年1067,姜夔生年1163),不愧为一代大家。

下面解析“常使左方高”亦即“左小齐上、右小齐下” 现象的原理。“常使左方高”本文亦称“偏旁对角位移”。

先看横画——是斜的。“横平竖直”是泛说,真正的横平很少见,一些篆书横画较平,楷书、行书横画多是斜的。楷书横画向右上斜角一般在10—20度之间(就某一件作品主笔而言)。楷书横画为何右上斜?这是因为无论悬肘,悬腕、贴腕执笔,腕、肘、臂支点均位于书写面的右下方,简单运动即是以这个支点为圆心的一段圆弧形,书写面位于圆弧的左上段,所以横画右上斜(楷书相对篆隶书写速度较快,是一种便捷书体,书写时多为简单运动,所以横画斜度较篆隶大。)见图1。

图1

图2


图3

横画右上斜对单字结构体势的影响至关重要。

再看字的对角——是缺的。我们用四边形简图表示字的外廓,其中上下边右上斜15度,四边长相等,见图2。因为横画右上斜,图中对角线长短不同,左上角至右下角短于右上角至左下角。有读者会说,差不多吗,差这点会影响结字?不比不知道,测量后发现,两条对角线长度相差近四分之一,15度还不是最斜的,体势更斜的字对角相差更大。怎么办?

有方法——补。对角之差,会使字形扁长,即向左下、右上两个方向拉长,而左上、右下两角短缺。缺哪补哪,古人的方法很直接,独体字、合体字都要补。

独体时,拉长位于右下的笔画,见图3。其中,“山”字右竖收笔拉长向右下,“入”字捺收笔拉长向右下,“日”字右竖收笔拉长向右下,“史”字捺收笔拉长向右下(也有拉长左上笔画的,但要比拉长右下的少,因为左上比右下显眼,这是古人的含蓄)。

合体左右结构时,左旁小向上提,补左上角;右旁小向下移,补右下角。这就是“常使左方高”及“左小齐上、右小齐下”的原理,⑥见图4。其中“呜”字“口”旁,“增”字“土”旁向上提;“动”字“力”旁,“孰”字“丸”旁向下移。

以此推理,上下结构时,上小应左移,下小应右移,也是补左上、右下对角。以此论点验之古代书迹甚合,见图5。其中,“思”字“田”旁,“当”字“小”旁左移;“导”字“寸”旁,“香”字“日”旁右移。


图4


图5

“常使左方高”现象又推理扩展于上下结构,二者同理,所以,“常使左方高”须换一个上下、左右结构均适用的名称,我们称做“偏旁对角位移”。

是横画的右上斜决定了偏旁对角位移。

偏旁对角位移的原理是,调节因横画右上斜形成的对角短缺,以使字形近方。

偏旁对角位移现象,不仅限定左旁小或右旁小时,它是无论偏旁大小或相当时都存在的普遍规律。

偏旁对角位移出现于隶书。因隶书横画右上斜角度小于楷书,所以,隶书偏旁对角位移现象没有楷书明显。

偏旁对角位移成熟在魏晋,并具承续性,即在此之后,就某一字而言,各时代、各家作品都这样写。偏旁对角位移对汉字结构定型具有重要意义。偏旁对角位移是书法艺术对形式美的丰富。

偏旁对角位移——行书产生的前提条件

对于行书的出现,在书法本体里,人们一直关注于笔法笔势而忽视了结构。偏旁对角位移之于行书的出现至关重要。

一个美妙的顺合

偏旁对角位移存在于字中相邻两偏旁间。汉字书写笔顺为由上至下,由左到右。那么就单个偏旁说,起笔多数在左上,收笔多数在右下。这样,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偏旁对角位移拉近了一字中相邻两偏旁间,前一偏旁收笔与后一偏旁起笔的距离,即拉近了两旁的连写距离,顺应了行书偏旁间的连写(作为同样是便捷书体的行书,其结构形式与楷书当然是紧密相接,一脉相承),见图6。

这是一个美妙的顺合

这个顺合并非巧合,它是古代书家智慧的选择……


王羲之传本墨迹


图6


横画右下行之弊

相对于写平横画,右上斜和右下斜都是简易便捷的(横画右下行同于楷书中的捺或长点法)。我们现在习惯了横画右上斜,可对于古人(战国到秦汉)这确是一种选择。从现有资料看,横画右下斜的书迹有,秦睡虎地、里耶简书等等,至汉银雀山汉墓简书、金塔简书(见图7)等等,仍有横画右下斜的。

那么,横画向右下斜最后为何未被历史选择?这又关系到偏旁的位移和连写。因为横画向右下斜时,拉长了左上角至右下角,同样存在字形扁长需要调整的问题;这与横画右上斜时,偏旁对角位移道理相同而形式正相反。如此发展,最终势必要采取补右上角和左下角,即左右结构时左旁下移,右旁上移;上下结构时,上旁右移,下旁左移。其结果是,拉长了相邻偏旁收笔、起笔的距离,而不便于偏旁间连写,与便捷书体相悖,见图8。正是这个原因,历史淘汰了横画右下行笔。

可以说,偏旁对角位移和横画右上斜是行书偏旁间连写的两个前提条件。




图7


图8


楚简书的疑问

楚简书的横画是向右上斜的,见图9,其斜度甚至大于楷书,体势灵动,书写速度较快。然而,楚简之风为何至秦而衰,并且历秦至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没有延续其风而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书?问题的关键就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上。


图9

偏旁间的连写在于相邻偏旁间前一偏旁收笔与后一偏旁起笔距离的拉近,即偏旁对角位移能否形成。

楚简书不具备形成偏旁对角位移的条件。因为在小篆之前,大篆的偏旁形态丰富,自然完备,不像小篆偏旁趋于规整。大篆偏旁间的结构是以插空、咬合为主,以紧结不散为能势。楚简保持着大篆中偏旁间的紧密对位,虽横画右上斜度很大,仍不能实现偏旁的对角位移。只有在小篆之后,随着偏旁趋于规整,偏旁间的咬合关系被打破,而后隶书出现偏旁的展促,完成了偏旁间的重新对位组合,偏旁间的对角位移才得以实现。

偏旁间咬合紧密,不能实现对角位移,是楚简书之后相当长时期没有产生行书的真正原因,也是楚简书风衰断的原因。结构影响了楚简书这种“超前”便捷书体的发展。

以上面观点验之书史,真正意义的行书应在偏旁对角位移成熟后产生。偏旁对角位移成熟在魏晋楷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创作正于此发展起来。

须要指出,汉末的汉简章草(见图10)只是文字意义上的简省笔画,偏旁间有意控制笔画之间的牵连映带,因而在此期间,虽有出现偏旁对角位移,却未能出现行书。


居延汉简

图10

楚简书的限制在结构,汉简章草的限制在艺术自觉。

章草出现在前,为行书打下基础;行书产生在后,可从容借用章草符号。以这个角度理解,行书出现是艺术的,是艺术的自觉,所谓“魏晋风度”!


参考文献:

①《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p278。

②《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p100。

③ 同上,p392。

④⑤《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p72。

⑥ 这一论点和图示在《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3期p58,本人《虚实均衡对位—偏旁结构位置关系解析》一文中作为关联问题提出。《书法结构规律》一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p27复合结构一节,观点、图示与本人这一论点相同,未见注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硬笔书法行书·偏旁部首写法
硬笔行书书法教学(三)
写字入门歌诀(乙)
最容易翻车的偏旁,让人写到抓狂都写不好的走之底,遍字楷书行书
【书法指南】《硬笔书法行书·偏旁部首写法》让你书法出类拔萃!
27个楷书偏旁部首的书写规律,总结的非常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