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读后札记



(一)

初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相信你也和我一样感到十分的好奇。


一切得从重庆青木关公路旁的一个十分简陋的店铺招牌说起。没错,这家店铺就是《娟娟发屋》。而题目中的与古为徒则指的是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里高悬的吴昌硕书写的一块“与古为徒”篆书牌匾。了解了含义之后,我不经想起了大学时期校门口的嫦娥理发店,区别是当时我压根啥反应也没有。




在看到“娟娟发屋”这块招牌之前,作者白谦慎先生就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的收集这类在他看来有意趣的普通人的书写。和其他诸如:“施工场地,严禁入内”、“公共厕所,在弄堂,走30米”等有意趣的书写一起,白先生在附录中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称为“素人之书”,它们的特点是“不规整、有意趣”、“无古无今”。结合作者在国外教授外国人书法的经历,作者在这些素人之书的身上看到了古代那些在历代名家书法体系之外的书法经典的影子,尤其是清代碑学兴起之后人们推崇的各种碑刻书法。作者在书中论述了那些碑帖经典,很可能是古代的素人之书,因为有了历史的光环,人们便将它们奉为圭臬。那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当代的素人之书呢?由此作者展开了一系列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例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经典化与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


(二)

作者在文中写道:“所谓无古无今的书写,指的是这样一种书迹,如果不看它们的纸张、墨色等物质属性,仅仅根据书写本身的笔势和结字的形式特点,我们无法判断它们大致写于什么时期。”作者甚至编了一个“王小二”的故事,讲述原本是一名面店小二的他如何凭借一手素人之书最后走上成功道路的故事。故事虽然有些戏谑,但作者通过它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的素人之书在本质上和当今普通人有意趣的书写并无二致。


上世纪末,一种以丑、拙为美的风尚开始席卷书坛,许多人都投身其中,研究古代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稚拙的、甚至是刚出土的文字,并投入到类似风格的创作当中。后来有了一个“民间书法”的称呼,沃兴华先生将其定义为那些在历史上被人遗忘的、形式上不成熟的、非主流的古代书法。




这类“民间书法”兴起的肇源,可以追述到傅山。正是傅山,明确的记载了自己对当代文化水准不高、书法造诣不深的非名家的“不规整,有意趣”的书写表示激赏。他称文化水准不高的武人猛参将的字“奇奥不可言”,称“学童初写仿时,都不成字,中而忽出奇古。”傅山只是这么一提,而把这类字纳入经典范畴的,康有为可谓做出了巨大的推动。当时推崇碑学的思潮下,康有为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与此同时,他又在《广艺舟双楫》大力鼓吹碑学可宗,例举其十美,至此,社会风气转为对碑学的狂热,唐宋以降的帖学在此时衰落到最低点。


碑学的兴起,是历史的选择。传统的帖学以二王体系为主体,追求的是点画的精致遒美。帖学发展到清,因刻帖损坏的缘故,也因馆阁体的出现使得书坛极度昏沉,帖学的弊端在这里最极端的暴露了。而此时以刀代笔,雄强恣肆的碑学一经康有为等人的鼓吹便迅速席卷书坛。




帖学和碑学的争野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事实上,“自碑学兴起以来,帖与碑这两大传统之间固有竞争,但两者互相磨合与消融的关系一直是主流。”没有纯粹的碑学、抑或帖学书法家,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即使偏向某一方面,也莫不是经受过另一个阵营的浸淫的。例如何绍基就是一个碑帖兼容的例子。在我看来,本无所谓碑帖之争,所谓碑学,也只是在书丹的基础上附加上了刻手的镌刻,风雨和历史的侵袭,还有摹拓的效果等。碑学可以说是帖学基础上的历史产物,也由于此,它具备了帖学不具备的魅力。


如今有了先进的影印技术,古时候刻帖难得且摹拓多了后字口不清晰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人们有了更精确的探求帖学玄妙的机会,同时,碑学风气仍在盛行,这为人们走上碑帖融合的道路提供了门径。碑之雄强,帖之精致,在这里有了融合的更好的土壤。正如孟会祥先生在《论新帖学》这篇文章中说的那样:“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与清末民国那样的“英雄时代”,名家辈出。而前一个黄金时代是碑学旗帜下的兼融碑帖,而将来的黄金时代是帖学旗帜下的碑帖兼融。”


(三)

作者虽未明说,但我总觉得文中所说的“无古无今”的素人之书在一定层度上是在说如今书坛盛行的所谓“丑书”。这类字,以楷行草居多,追求的正是“不规整,有意趣”。


然而作者并没有明确表示自己对当今此种书坛现象的态度,而是表现的有些暧昧。一方面在说明这种书体中蕴含的天真烂漫让自己欲罢不能,甚至有去临摹的冲动;另一方面又表明这类书体未经训练,是游离于经典体系之外的。也许作者要做的正是这样,不明说,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去思考。




我们不否认所谓“丑书”蕴含的艺术价值,只是这类艺术家的追求是稚拙与意趣,与几千年的帖学传统在普通人心目中的书法就该精巧,就该整齐的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冲突而不被多数人理解。事实上当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这类书家,都是具有十分深厚的传统功底的,他们的探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帖学范畴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渴望开拓的思潮。


不否认也不代表我个人的欣赏态度,而且人的态度是会随着自己视野学识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


(四)

话题回到题目中的与古为徒上。


尊古是中国人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杜甫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人们理想中的古代,总是一个风雅诗情多过不和谐因素的时代,因此人们在孜孜以求着古风古韵。古,包含着历史的久远和心灵的向往。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自然会对古代的东西都包上一层暧昧的颜色,有了古的加持,那时候的东西仿佛都蕴含在一道看不见的光芒之中。尤其是专门研究古字的书法家来说,凝聚了千百年智慧的“与古为徒”变成了书家潜意识的一个部分。这也是“娟娟发屋”不被人们关注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古。




中国书法是十分讲究传承的一门艺术,人们对它的欣赏和创作,是建立在对经典的认识之上的。经典的含义,在每一个时代被不断的扩充。历史需要对每一种试图进入经典序列的事物进行筛选和考验,因此同时代的人并不能提前窥见。而当人们去学习同时代那些有名的书家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是在学习经典,只是这是一种不那么纯粹的经典。像“娟娟发屋”这样的当代的有意趣的书写,在千百年之后若有幸被识见,是不是也有被奉为经典的一天呢?


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显然不够深刻。暂且记录下这些当下的想法,作为一个留存吧。

本平台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书法的经典?
会写字的都算书法家?
“娟娟发屋”与当代普通人的意趣书写
孙伯翔@肖慧 | 与古为新 正大气象
荒木经惟不只会拍裸照,书法写得更风骚
暄桐教室的50本必读书 | 44《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