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群人竟然敢这样回应老师的点评!秘笈书法群再次沸腾了,吐槽进行中

“书法秘笈”同题大赛获奖名单已经揭晓,特邀评委、《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协会员孟会祥老师,对部分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今天,被点评的书友在群内开了一个习作交流会,一起学习孟老师的点评,并对创作过程、成败得失进行了自解。


【评委、点评嘉宾】


孟会祥

别署竹堂,1965年生,河南省襄城县人。书法家,书法评论家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书学讨论会,以及名家邀请展等活动。著有“竹堂文丛”十种:《笔法琐谈》《竹堂笔记》《书法直言》《襄城》《曾经》《读白蕉》《二王名帖札记》《〈书谱〉译注》《竹堂闲话》《竹堂诗词》。

孟会祥老师的书法创作溯流求源,远法二王晋唐,近师云间白蕉,风格萧散脱俗,随缘超逸,隽秀清朗中饱蕴文人气息。他的书法评论通古博今,敢于针砭,颇具锋芒,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中碰撞出的真知卓见,读来如沐春风他的散文接续中古以来笔记体文风,注重白描,精于炼字,字里行间真情质朴性淡如菊,文清似水,书雅如兰,具大家风范。







【佳作奖】

 (排名不分先后)




康  哲(广东)

评语:

形式有匠心,收拾妥当。

字有元人气息。元人康里子山、杨维桢皆生峭,而用笔刚佷,点画间张力大。

此幅写得很好,但要防备写花哨了。


【作者自解】

首先感谢我景仰已久的孟先生精心点评。

《与朱元思书》文字本身非常优美,雅致悦耳,让人忍不住想用笔抄录下来的欲望,这种感染力也许便是创作冲动了。

书法成品意识于我而言是一薄弱环节,本身非书道中人,一直多在笔法字法中打转,以复印机式练帖为乐,偶尔朱批书间聊以娱目而己。所以确定书法作品的呈现形式便是这次创作我第一个问题。

与文字意象相应,我章法选择以尺牍 书谱排布为特征,求其雅致。字体选择上,因精力时间有限,无力去一一查证各字各家变化,逐以楷行草相间随机应用。笔法上自然是二王一系,从二王书札下到书谱、欧虞灵飞、两蔡米苏、元人一直是我取法练习的对象。在结体处理上我追求的理想状态是主体能作正局,抒情处又能出奇,正处追求蔡京庙堂气格,欹处如二王飞动飘逸,狂处能似米颠放。当然这只是我一厢理想愿景,笔下有鬼,龙种跳蚤,尽在一线间。

前后写了二遍,首次漏句,第二次写完之后,我对自己作品并不满意,一是章法处理上,字组构成、片块聚结并没有处理好,笔法上太拘以一丝一毫,缺乏挥洒感,太注重精巧小才情,气息上太过拘谨,少山林萧散放达意味。

孟老师评语一眼看穿我追求元人复古精致的小心思,也指出要防花俏的问题,意见很中肯。胸怀大章法、大格局,下笔放胆、学会汪洋恣肆,是我当下需要学习的东西。





陈  松(四川)

评语:

沉稳有古意,不染时俗。

得王宠妙。文字无错。

波画、戈画等,未得平势、隶意。

结字略紧了,心态也要放松。


【作者自解】

平日里,书法秘笈群最热闹、干货最多,这次组织同题书写,帮主还请来孟会祥老师为大家把脉,真是数百群友之福!

我那幅小字幸得孟老师错爱,给评了个佳作奖,我感到十分惊喜十分意外,当然也倍受鼓舞。我感觉群里经常交流作品的老师90%都比我写得好,此话绝不违心。大家读过的书一半以上我都没有读过,哎,真没文化,群里几位高手老师常说自己临帖才2-3年,我真想打个地洞钻进去。说来丢人,我写硬笔有10几年了,最近4-5年常摸毛笔,但感觉太愚钝太愚钝。

群里提出同题书写活动,响应者众,我也是不想被踢啊,勉强为之。1号下午,一张毛边对折就写,由于是小楷所以也无需腹稿,能尽量能做出点趣味就行,单字把握好结构,时而参差欹侧,时而变换重心,字与字关系上注意上下收放对比。但始终招数有限,写罢还是感觉无味。加之毛笔掌控能力弱,书写时较为拘谨,不够舒朗畅达,孟老师所言结字紧、不放松是也。

平时在群内学习,大家交流行草动态书体较多,但我感到大家总结的书法干货均能通用,静态书体同样适合,运用合理更能表现出静态书体变化之美。




钱冠达 (云南)

评语:

用笔甚沉稳,行气、章法畅达,有异趣,对形式敏感。

中后段章法有雷同感。个别字法,似可商榷。有落字,特别是落了末字“日”,不该。


【作者自解】

我的创作感受是,我想把山水意境融于书法创作中。山,可以用行书,楷书来形容,把他们写的厚重一些,我是找智永千字文那种厚重的感觉。水, 我是找怀素草书的感觉。但是要化成自己的笔法写出来,不然一看就是不和谐,故意集字创作。线条要流畅简洁。然后在单字上用减法,突出单字里点画的连带关系。章法用加法,突出字与字的粗细,大小,呼应,聚散等对比关系。最终一幅作品就是块面和线。

我觉得章法很难,远看整体要和谐统一,近看又有阴阳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想着矛盾又不和谐,和谐了又没变化,这个把握我觉得很难。而且制造阴阳变化,怎么变才不是瞎变,不是让人看出来是为了变而变,自然的感觉最难找,可能需要平时日久的有意识的训练和创作中的灵感结合在一起才会出现好的效果。

老师点评很认真,自己在创作中犯了低级错误,落了字。应该吸取教训,创作完认认真真检查,创作经验还是欠缺,日后也要多临创结合,不断提高。

图中,红笔圈的粗细对比,蓝笔圈的连笔,绿笔圈的单字留白聚散对比




沈伟立 (香港)

评语:

得米字形神。

用笔上,古人不怎么讲提按,用笔轻重,自然而然,不论轻重,都一以贯之地去写。

整体上还有集字临帖的感觉。


【作者自解】

命题创作那晚,我先是读了两三遍,发现有几个字从来未曾写过便查了下书法字典,这一查就是孟老师说的集字临摹的感觉!

挑选某些单字练习了一下就开刷了,第一遍下来端详一番似乎问题太多!稍息片刻又抠出单字练练,到晚上11点又开刷,这次下来感觉还好,心想也就这样吧!于是盖章。完了收拾工具,这会不小心毛笔掉作品上了,一塌糊涂欲哭无泪!第二天早上未上课前补写一遍完成拍图。整个过程没有想过太多,能得到孟老师的肯定令我又惊又喜!

整体上还有集字临帖的感觉,感恩老师点评,虽食老米但没嚼烂,虽正常书写而未到自然!今后定当悉力攻打碑帖,汲古汇今。



徐建平(江苏)

评语:

小字经得起放大,甚佳。

稍有排布之感,注意行气以及行与行之间的变化。


【作者自解】

我平常写小字居多,当看到题目时,就想用小楷创作。小楷字虽小,但要力求精致。我选了仿绢扇面,整体以方为主,改变扇面常规写法,力争作品能让观者先入眼再细看。

很多高手投展时,都会分析研究别人会用什么招数,选纸、配色、形式等,这样的有备而来,成功率就高很多。为了提高成功率,我也努力试验了各种纸张。

我先写了张小的绿色蜡染纸,因为内容少,分量不够,压不住,就没选这个,最后用亮一点的扇面,能够把字少的内容衬托出来。在写好之后,发现印章印泥放单位了,就找了以前的章将就了下,显大了。如果是正式投稿,大家一定要慎重用章。字好,没章都行,字不佳,章就不要再减分了。

没想到二马老师找了大腕来点评,孟老师对于我的剖析很精准,说到实质上了。小字要经得起放大看,这是评价小字很关键的一招,如果放大都挑不出笔法、字法问题,那就很牛了。我的细节还是很多问题的,点画之间关联不够,气息不畅,往往照顾单字,就疏忽与周围字的联系,需要不断向古帖学习,认真临读,争取小字也写得宽绰有余,不失灵动。



王元国 (安徽)

评语:

庶几有挥运之趣,难得。

“滁州阳明书院”六字,若再沉一些,当更能融入苏体。


【作者自解】

当初拿到这个命题时,根据这个文字内容多少和自己平时临帖中字的大小,确定作品格式是一个小品。

最先的我尝试的是做一个大的信笺的格式。自己打了格子,当时选的纸比较生,写出来效果不好。第二次创作时我做了一个短的手卷,带乌丝栏格式,发现用笔结字问题太多。第三次写的时候用了两张毛边纸,心态比较放松,写完快截稿了,就简单盖章拍照上传了。

作品中的问题:对用笔的“起行收”没有把握好,总是记不住,造成起笔随意,行笔草草,收笔草率,太过于尖。所以我最近的重点是把倚侧和平衡比例作为重点练习。

在创作方面,虽然我学习书法也有两年半了左右,对用笔结字章法也有简单了解,但是不太会运用,想作一个大的块面,表现出大小,倚侧,聚散,轻重的效果,却总是顾此失彼,没有把握好。平时在单项矛盾处理方面训练的不够,所以在创作时候就不能运用自如。把这些对矛盾的处理的东西形成自己的下意识,可能得需要一个过程。

每次看别人的作品里面有各种丰富的艺术元素,但是自己却无法在创作中表现出来。后面需要着重解决笔法,还有作品的形式的把握,章法的处理。

老师给我的点评的前一句,可能是说我写的比较随意、放松,不知道理解对不。老师指出的“滁州阳明书院”六字的问题,让我很佩服老师的眼力,确实跟整篇非常的不搭。

最后非常感谢群里面这个氛围!感谢冯老师的辛勤的付出!很多人都缺少这样一种“自觉自发且不需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群的这种活动非常好,让大家有一种被裹挟着前进的感觉。 



兰  图(四川)

评语:

整体感觉不错,用笔也基本合乎规范,只是尚不纯熟,偶尔顾此失彼。集久为功,必有成就。


【作者自解】

居然有奖,意料之外。谢谢孟老师的点评。我是大家没写前鬼画了一稿,但群主指出错了n字,遂准备放弃,但当大家交稿后,群友们喊写,就拉了张平时少用的仿古纸,又鬼画了一张。

写的时候其实没啥想法,就担心不要写错,可能和平时爱串背有关,平时写字思考较少,爱信笔一二,停驻不够,太多尖,厚重不足。自己毛病自己略知晓,因此,写时也尽量克服呗。

由于以前主要学米黻,总体取法还是米为主,但感觉写得不对味,但考虑米是米,图是图,也就懒去计较了。

章法方面,主要研究的宋人尺牍手札,最近兼读了点点二王和藤原的细笔,但感觉力不从心,画虎成犬。



冯  华 (河南)

评语:

笔墨都好。第一幅作品中,第一、二块畅达,第三块较匀,第四块嫌碎。后一幅稍嫌刻意。 能看出书写时的经心,如果经心之后,让人看起来若不经意,则妙极矣。


【作者自解】

第一个作品有5块单张,一次书写完成。书写前自己希望能在浓淡枯湿、笔墨对比上呈现出一定的层次,由于平时对轻重虚实、大小长短等方面,刻意做过一些训练,所以这次写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体会:如何在大量书写当中,把这种流畅感、新鲜感保持到底,确保没有懈笔,一气呵成,这是我下一步要攻克的。

当我去写第二个小品时,问题来了。因为我已经写过第一遍了,对于哪个地方要怎么处理我形成了一些想法,所以后面写这个小品的时候,我就刻意的想把这些个想法表现出来。事情就是这样,越刻意,往往越做不好,越显得不自然。

孟老师点评要求若不经意,直击要害。解决的办法,我想,一是大量的实践,有量的积累,二是有神的统领,即以后要把自己对技法方面的体会藏起来,用一种更超迈的东西去统领它。

学书之路,大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2014年开始学书临帖至今,陆陆续续临过一些东西:初期学过几个月的圣教序和书谱,不得其门而入,米芾专心写了一两年,从他老人家那里得实惠不少,琢磨过半年的苏轼,现在比较欣赏董其昌的风格,前后就在二王的徒子徒孙这里打转转,对于文雅和书卷气的东西,始终比较沉醉。今后的任务,依然是努力入古,希望从古人那里溯流而上,看些风景,给平淡的人生找些趣味和乐子,庶几不负岁月。





【优秀奖】

 (排名不分先后)




夏方遒 (浙江)

评语:

整体感觉好,书写性也好。

露尖和侧锋较多,注意要铺毫逆顶。


【作者自解】

书法要和文字内容相融合,这篇文章意境非常优美,适合用比较漂亮的书法风格去表现,我写的风格以二王和米芾的为主,真好适合。这幅作品写的时候总体感觉还可以,也表达出了平静,流美,流畅,温文尔雅的风格。

作品缺点和下一步需要改进的,一是露锋太多,导致厚重不够。

二是整篇感觉平了点,字和字粗细,浓枯对比不够,章法上不够跌宕起伏。

三是缺少字眼,也就是没有给人看了心跳的地方。



顾虹 (山西)

评语:

学米,法意俱好。

用笔尖笔稍多了点,行笔不够绵劲。

集字功力颇深,行气尚需在自然书写中体会。有落字。


【作者自解】

本来,我是怀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参加这次竞赛的,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因为平时自己临帖多,创作少。

从事少儿书法教学多年,只停留教学的临摹阶段,也追求惟妙惟肖的临摹古帖,还计划把自己所有喜欢的帖都临一遍,作为向家长和学生展示的资本,其实就是习惯性抄帖。遇到真正需要创作的时候,自己很发愁,又苦于内容的选择。这次参加统一命题创作,每一个字都认真进行查找,收集了米芾的字为我所用。但也只是单个独立组合起来此内容,没有用各种矛盾统一成一幅完美的作品。自己本来想再重新写的,但是时间紧张没能重写,今后继续努力。




吴春华 (广东)

评语:

《圣教》的底子,整体上雅宜。

但似乎学的东西较驳杂,尚未完全融会。

行笔稍快了些,要注意逆顶,也要注意节奏的变化。“戾”不知有此写法否。


【作者自解】

看到题目后,最初是想用手工毛边纸裁成斗方,按小品形式去写,打好稿,觉不妥,之后用四尺条,章法上准备左边故意留空,盖几个章,与右边形成对比,写后又觉散和平,此时已易数稿不成,心烦,怕完成不了任务。最后想到用蜡染复古纸,磨墨书写,并增加了字的险峻,章法参考山谷尺牍模式,书成觉蛮自然的,墨色也有变化,第二天细观之,发现墨太淡。继用浓墨书之,墨深了,然拘谨了好多。还想写,因事没时间了。匆忙交稿,能入展,纯属偶然。

看过孟老师的点评,真的是一针见血,点到要害。一直喜欢圣教,也常临帖,但不入帖。常换帖,在米,颜,苏,赵,智,八大中摇摆,形成了今天的杂乱。下步要吸取教训了。

 



刘伟明(陕西)

评语:

写魏碑,已有面目。

魏碑点画,尤其要注意书写性,不要陷于描头画尾,失去了逆顶书写的内在笔力。

结构上,即便是斜画紧结一路,也要骨气洞达,字要立起来。


【作者自解】

感谢群主的如此好的活动,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摹碑不到两年,且年龄尚浅,能获优秀奖实在令我非常开心,感谢孟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进行精彩点评。与朱元思书是我初中学的一篇文言文,四字一句,骈散结合,优美异常,言简意赅而短小精悍,我尽量不去刻意表现魏碑的刀斧痕迹,将帖的东西融合在魏碑里。此幅习作,将魏碑与小楷结合在一张纸里,表现取法的多元化,只是尚不成熟,多谢老师的悉心指导。




于  辉 (天津)

评语:

率意,自然书写的意味很浓,有情性。

苛细地看,用笔调锋换面,往往有点急,不太到位,所以有“信笔”。

行气要从整体着眼,顺承、摆动,要有把握。


【作者自解】

说实话我这篇作品,我自己认为写的超级烂,远不及我平时书写的状态。曾经群主冯华老师把我归到状态型的选手,确实。在状态好的时候我会超水平发挥,反之则写的很烂,像不会写字一样。

那这次我是没有状态的,但是要硬着头皮写,怎么办?

我就来一个跟我们群里的所有人不一样的想法,既然我没有状态,也就是说笔法我基本上舍弃了,那么没有笔法的基础上,我还能拼什么?

能拼的只有我平时的所谓的性情的书写、率意的书写,第二个,拼章法。我这次创作也就是这样的思路。

孟老师点评时也提到了有很多的地方调峰、换面不太到位,很快,有信笔的感觉。通过这次比赛,我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我这种状态型的选手,如何变成功力型的选手,否则创作会受到状态的影响。



张弘 (河南)

评语:

用笔大胆波辣,结字宽博雍容。

注意力多在字法,整体意识稍歉。


【作者自解】

孟老师的点评非常到位。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醉心于笔法的精微和结字的趣味,努力在这上面做功课,搞些加减乘除。因为一直沉浸在里面,所以也就没有走出来,这一方面反映出对个人此前问题认真改进的态度,同时却也显示对未来方向感和作品整体感的缺失。

好在,问题总要一点点改进,我自认是一个能坐得住的人,板凳要坐十年冷,倘再花十年功夫,当有进境。




吴时钧(江苏)

评语:

写苏,得其法。

放开胆子去写,宁肯不甚圆满,也不要过于早熟。

要有生气。“昼”字少一横,成了“书”。


【作者自解】

记得几个月前第一次创作有幸被冯老师点评指出我写得太杂纯粹那幅作品有孙过庭赵孟頫苏的影子更像是集字大杂烩。

此后专攻一家紧跟群主步伐临苏两个多月吸收了苏字的营养决心这次创作就写苏字采用怎样的风格进行创作首先制约于笔法的基本功。

学二马老师用硬笔打草稿。 时我临帖主攻笔法对章法没有强烈意识, 打草稿的时候有意加入大小组合、 侧对比、 聚散收放等等 ,创作的时候正如孟夫子所评胆子放不开, 够生动有趣, 够率性 ,够的地方太多了……通过这次创作, 获颇丰 ,鉴高手们的作品去感悟, 学习 断思考 会有进步的空间一副完整作品需要方方面面的整合。




方北 (福建)

评语:

能放手去写,整体感觉也不错。

用笔还有点飘,可再稳一些。


【作者自解】

这次参加同写活动,主要是想逼自己做一个创作练习,作品问题很多。首先,用笔欠精到,线条绵软、轻飘,书写缺乏节奏,书写性不够。其次,字法方面,字内空间琐碎,不够简洁,提按、正欹、收放、擒纵对比不够强烈,结字没能放开。再次,章法、墨法及形制方面,问题更大,虽然采用了条屏式处理,但总体上写平匀了,写平了,缺乏大的节奏和块面感,用墨没有层次感,少有阴阳对比的元素。由于初学创作,书写时更多地在回忆原帖字形,书写时遇到吃不准的字形,还不时停下来查字典,所以集字痕迹很重,行气方面是硬伤,努力改进。




王升升 (浙江)

评语:

有书胆,笔性也不错。

注意侧锋过多,交代要清楚。

还要在古帖中多找支撑,防习气。


【作者自解】

一开始,写了几张这样的。

后来这些进垃圾筒的进垃圾筒,垫桌脚的垫桌脚。不只是因为不满意,主要还是不想停留在原有的安乐区,感觉这样毫无新鲜感和创作乐趣。

最近在跟谦哥谈恋爱(可不是说相声那个谦哥),已经眉来眼去一月有余,却仅仅是亦步亦趋的临摹阶段,从未敢越雷池一步。心想何不借此活动机会公布一下我们的恋情呢,也让娘家人(群友们和评委老师)帮我把把关,看看这对象还能否处下去。于是拟之谦笔意创作此手札一通交稿。

由于本人以往写魏碑多些,行草写的甚少,所以有老师给我指了一条路,他说赵之谦乃是古往今来碑帖结合的典范。用魏碑的底子去写行草,必定会写出个人面貌,而区别于当代行草书风之千人一面。

非常感谢孟夫子的批评,可谓一语中的。我为求外形的“丰腴”,大量用了侧锋压笔,导致“脂肪过剩,骨感欠缺”。因此决定痛改前非,苦练肌肉。至于谦哥,我还是想继续爱恋下去,直到有个好结果。



张翔(陕西)

评语:

艺术感觉很好,有灵气。

还要进一步入古,增加字本身的内涵。


【作者自解】

我是陕西的一名老师,首先感谢陀主搭建平台让我们同题竞写,同时能得到孟老师点评十分荣幸。这次我写了三稿,一个是四尺整张小行书,一个是手卷,一个是小楷,均不满意,此幅小楷章法还凑合,但是单字不准,随意,入古不深,所以我下一步计划就是精准精准临摹,再临摹,再入古。



王建军 (山东)

评语:

立足唐人,不弄奇巧,有真本事。

然而展览时代,也需要借古人面貌,在某一方面,强调、强化出自己的面貌。

就纯粹书写来说,要注意点画间的联系,起承转合自然,就会不枯燥。


【作者自解】

感谢冯老师提供这个学习平台,在群里老师们交流学到了很多书法知识,开拓了视野。这次有幸参加群内活动,交作业那天晚上有聚会,我怕错过群主的叫号,特意设置好了晚8点的闹钟,酒也没心思喝了,挨到群主叫我号就硬着头皮发上了,昨天看到居然榜上有名,自己知道跟群内老师们的差距太大了。随后把孟老师的点评反复看了好几遍,将孟老师的建议牢记在心。下步将在群内多多吸取经验,临帖的同时注重创作意识,争取能紧跟老师们的背影前行!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有太多感悟无法表达,以上废话代表此刻部分心情,再次向群主及各位老师们表示感谢!!!



感谢书法秘笈群友文江波先生协助整理发言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池四问朱乒乓,如何写好《兰亭序》?
张建会:这幅隶书作品取法多样,风格独特。网友:离美术字不远了
欣赏书法
书法之要
赵孟頫《洛神赋》书法风格赏析
美院教授讲书法:趙孟頫书法用笔、结体与章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