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平遥:堪称东方艺术宝库的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古名中都寺。据庙碑记载,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前,宋代重新修建,取释迦佛“双林入灭”之意,改额“双林寺”。金元之际,毁于战火,明代依旧址重建,始呈今日规模。坐北朝南,四周筑以城堡式高墙,寺院三进院落布局,由十座殿堂组成。禅院居东。各殿塑像满堂,多为明代所塑,少部分为清代补塑,堪称东方艺术宝库。寺内存壁画,宋、明、清、民国重修碑及明代铁钟。

 山门▼




 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

 天王殿——进入拱券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廊檐下塑四大金刚,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





 明间檐下挂清道光十年(1830)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




 护法力士具有人间武士的亲近感,同时又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魄。▼




 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帝释、梵天胁侍左右。▼




 南墙倒坐四大天王,北墙两侧为八大菩萨。殿中塑像风格都较写实,人物造型生动。▼







 穿过天王殿,北面坐落着释迦殿,同两厢罗汉殿、武圣殿、阎罗殿和土地殿组成第一进院落。

 释迦殿——是本寺主殿之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栏额普拍枋出头,檐下无斗拱。▼



 明间正中匾额书“灵鹫遗风”四字。▼



 殿内释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胁侍文殊、普贤,是本殿主要塑像。▼



 释迦摩尼像前二协侍菩萨,宋金风格犹存。▼



 殿内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盘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












 释迦殿影壁墙后塑一座渡海观音,是双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



 释迦殿两厢各为四间悬山式建筑,因在殿内隔墙,又分为罗汉、武圣、地藏、土地四个小殿。罗汉殿内塑十八罗汉,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他们略与真人等高,分塑于观音两侧。▼



 


 罗汉殿▼


 这些罗汉像比例适当,解剖准确,形体厚重,造型优美,一个个神采奕奕,颇具个性,古代艺术大师运用纯熟的传统彩塑技巧,使这些罗汉塑像达到了呼之欲出、若闻其声的艺术境界,被人们称之为“神品”。▼












 武圣殿——正中关羽坐像为清初所塑,气势威然,神态逼真。四壁满布悬塑,为关羽生前事迹。▼



 地藏殿▼















 土地殿▼



 释迦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东西相对,钟楼上现有明代嘉靖年间大铁钟一口,击之声闻数里,余音不绝。▼


 中轴线上第二进院落为正北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厢的千佛、菩萨二殿,布局较为宽敞。

 大雄宝殿——乃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



 设一步前廊,四周檐下五铺作斗拱一圈,柱头、补间铺作各一朵。明间正中挂清道光十年匾额“大雄宝殿”四字。▼



 殿内主像为“三身佛”,两侧是文殊、普贤坐像。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迎门而立。这些塑像经清代重新妆绘,较其他殿塑像略有逊色。▼









 东侧千佛殿,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



 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



 右侧塑的韦驮像极富个性特征,武中蕴文,颇具动势,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



 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窗台和门两侧还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这些塑像造型非常写实,他们的衣冠饰物是研究明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可贵资料。▼






 菩萨殿在中院西侧,正与千佛殿相对。▼



 殿内为千手千眼观音,结跏居中而坐,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



 千手千眼观音前二协侍▼



 四周悬塑四百多菩萨,皆脚登彩云,作行进状,大有衣纹飘动,满壁生风之感。这众多的形象,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构成了一座古代雕塑艺术的殿堂。▼






 千佛、菩萨二殿外檐墙上尚残留少量明代壁画,绘供养菩萨等,为明天顺五年(1461)的作品。 ▼





 娘娘殿为全寺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正德年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殿内“送子娘娘”塑像系根据民间传说所塑,清代曾重妆。▼



 






 娘娘殿东侧小殿为贞义祠,内塑“睡姑姑”和“药婆婆”塑像,乃民国年间重塑。娘娘殿和贞义祠内塑像、壁画制作年代较晚,艺术水平—般。▼






 宋以后,寺中曾住有尼姑,故有“姑姑之碑”及“贞义祠”等遗迹,盖与纪念尼姑有关。

 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的“姑姑之碑”。▼



 碑首额篆“大宋姑姑之碑”六字。▼



 碑文楷书,记述佛道二教并性发展,佛教“双林入灭”之意及双林寺创建之初的情况。▼



 寺内存明、清、民国重修碑。▼






 东部为禅院、经房等,明代时于寺庙外围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包砖围墙,上置箭垛,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






 山门外戏台,以加门窗改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遥之镇国寺、双林寺
平遥双林寺解说词
平遥古城导游词
双林寺彩塑的艺术特色
中国寺庙100座图文收录 双林寺
【山西】东方彩塑艺术的瑰宝——双林寺彩塑【2011陕晋豫中原行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