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拂尘录 七、八

     七、'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两句话大气磅礴、脍炙人口,是太极功夫的最佳写照。然而不知作者'察'四两拨千斤的句子是察的哪本书?而作者'观'亦即看到的古稀老人痛殴一大群人的情形,又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他是谁?他教训的又是什么人?

       先生可有文证或耳闻?

     答:'四两拨千斤'这一句话,源出少林武术,句在《少林拳法》的《避趋诀》。如果我记得不太错的话,原文大致是'避趋眼宜明,左右见机行。虚从实中起,实向虚处生。迎风(锋)勾搂进,隙开势莫停。力猛君休怕,四两拨千斤'。

     四两拨千斤是古今中外所有类别的武术共同追求的技艺,并非太极拳的专利。

    耄耋是古时称呼八十岁老人之词。八十岁老人痛击一大群人的情节,作者并没有亲眼看到,他当时绝对不在现场。因为那段故事据说发生在宋代,生于清代康乾年间的这位作者,不太可能穿越时空回到宋代。

    能御众的耄耋老人,是宋代的张三丰。他御的众,是众贼。而这众贼的身份,在不同的版本中略有不同。一说是阻道劫财的强人,一说是血洗中原的金兵。

    至于众的数目,各版本不尽相同,有数十人、百余人、五百人等等说法,反正是非常多。

     耄耋老人的原型,源自《内家拳意旨心传》一书中的《张三丰自叙》,自叙说自己'耄耋之年'受宋徽宗诏见。

    其'御众贼'的事迹,《自叙》中没有提到,张先生当年好像并未遇贼。太极拳谱书上所说的张三丰御众贼的故事,很可能是《张三丰自叙》和《王征南墓志铭》的剪接。

     《王征南墓志铭》叙述王征南的事迹时说:'数十人追之,皆踣地匍匐不能起'。'守望者又以为贼也,聚众围之。征南所向、众无不受伤者'。

      这两篇文章,大概就是'耄耋能御众'的原始素材。至于是谁完成了后期加工并载之于太极拳谱,他日另行考证。

    那么,这'耄耋能御众'的御众技术是什么呢?

    是《内家拳法》。

     那么《内家拳法》又是怎样做到'显非力胜'的呢?黄宗羲说,是'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

     综合文字资料,可知作者'察'的是《少林拳法》,'观'的是《内家拳法》。'显非力胜'的意思是'以巧取胜','快何能为'的意思是'以静制动'。

     八、请问'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两句,九曲珠作何解释?何云无微不到?到珠内?到珠外?句中的百炼钢不会是钢块吧?好像应该是刀剑之类的武器吧?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作'百炼刀'或'百炼剑',偏偏写作'百炼钢'呢?

        答:何为'九曲珠',何为'无微不到',《太极拳论》自己已作过了解释,那就是'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何为九曲珠?就是肢体的九大节。九大节从下往上依次排列,那就是下三节、中三节、上三节。下三节是:足、胫、股,也就是脚、小腿、大腿。中三节是:胯、腰、肩。上三节是:大臂、小臂、手。

    行气的行,做贯注讲。行气的气,实指劲力。'行气如九曲珠',就是劲力的贯注要象丝绳串珠串一样,一节一节地向末端延伸。劲力的贯注要均匀,即'无使有凸凹处'。贯通之后劲力要保持恒在不失,即'无使有断续时。'

     '无微不到'即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气力贯注,不能有空白点或者说盲区。'微'主要指哪些部位呢?我个人的看法,主要是手指和脊椎。那两个环节中小节众多,各个小节都要贯串都要劲力到位才行。

        周身节节贯串的劲力是内在的,《太极拳论》自己说它'不在外边',从外形上看不出来。这是站过紧桩的人的经验之谈。因为同一个桩架,周身节节放松的松桩和周身节节贯串的紧桩,从表面看是没有差别的,是松是紧只有自己最清楚。

      周身是不是节节贯串了,可以用外力作为检验,稍微以小力击其手臂甚至手指,一动全身无不动、一静全身无不静、桩架原形不变形的桩架,就是周身节节贯串的桩架。手臂随手而落或故意局部对抗的桩架就是没有做到节节贯串的桩架。

       可以用大力击其手臂,桩架不散如击弹簧就是已经节节贯串,间架应手垮塌散架,就是没做到节节贯串。

    通过正确的科学的桩功练习,很快就可以达到节节贯通状态。太极十年不出门,是它没有得到桩功真传!

      作者所谓的运劲,事实上就是发力。他之所以用百炼钢而不用百炼剑,是担心读者误解他的意思。作者的本意是解释太极拳的发力模式,而不是描述太极拳的发力外观。他不要读者专注剑的锋利,而是要读者留意钢的百炼!

       百炼亦即反复地折叠锻打,是百炼钢之所以刚柔兼备的原因。龙泉剑之所以柔可以折弯,刚可以截铁,它的锋利来源于钢质的精良。百炼钢的精良是层层锻打造成的,而不是一工而就。同样的道理,太极拳的发力也出于层层强化,而不是单一的局部运动或者脚动身不动的撞车似的低层次的整体发力!

      力的叠加源于势的传导,而势的产生源于肢体运动。太极拳的基本运动是园运动,因此,太极拳的发力只能是园运动的层层互动、层层叠加。

     关于这种发力模式,《九要论》已经讲得很清楚,就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摧'。这种发力简称为'锤击式发力'。以拳头击打为例,这种发力是拳头接触目标,手臂提供支持,躯干发力撞击手臂,力通过手臂作用于拳头冲击目标。形象地说,身体是锤子,臂和手是钉子,发力就是用锤子砸钉子。

     这种层层叠加、层层强化的发力技术自古就有。陇西古拳就有,心意古拳就有,少林拳法也有,太极拳自然也有。但是在《轨迹拳学》问世之前,并没有一个人一本书把这种发力的物理原理和具体练法讲清楚,详细地教人如何一步步地实际操作。

     《轨迹拳学》对这种发力的原理和物理模式讲得非常清楚,具体练法也一步接一步讲得非常明白。想当高手的朋友照着做就是,大家必将如愿以偿!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傅振云——探奥“太极功夫”精髓之奥秘
太极推手之我见/陈庆雷
理技相合、太极真谛
四两拨千斤的真正含义
太极拳理“戏说”不得
太极拳内功修为真谛:舍己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