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速上手指南: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而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推荐意见分级标准见下表。



气囊的作用


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 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 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气囊压超过30cmH2O(1cmH2O=0.098kPa)时,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当气囊压超过 50cmH2O 时,血流完全被阻断。气管黏膜压迫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如果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

推荐意见 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 级)。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cmH2O(推荐级别:D 级)。


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 级);无该装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H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推荐意见 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E 级)。

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气囊充气能否完全密闭气道,阻止气囊上滞留物下流,除了与气囊充气量和压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气囊在气管内的位置、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与患者气道的直径是否匹配、气囊的材质和形状、机械通气时的参数和模式以及吸痰、翻身等操作。

推荐意见 5: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细判断气囊所在位置。


当气囊压足够仍存在漏气时,应考虑改变人工气道位置或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E 级)。


推荐意见 6:宜采用聚氨酯制成的圆锥形气囊导管防止 VAP,尤其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推荐级别:A 级)。

推荐意见 7: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宜重新测量气囊压(推荐级别:E 级)。

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证实气囊上滞留物与早发VAP的相关性,使用带SSD的导管,无论是持续还是间断吸引,与不引流气囊上滞留物对比,均可降低 VAP 发生率。

推荐意见 8:为预防 VAP 发生,应定期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尤其是气囊放气前(推荐级别:A 级)。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采用带声门下吸引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A 级),宜进行间断吸引(推荐级别:D 级)。


气囊漏气试验评估上气道通畅度

气囊漏气试验,即将气囊充气状态时和气囊放气后的呼气量进行对比,以两者的差值作为结果进行判读,间接判断上气道狭窄的可能性。

推荐意见 9:气管插管拔出前宜采用气囊漏气试验评价上气道通畅度(推荐级别:A 级)。


阳性判断标准为:将气囊充气状态时和气囊放气后的呼气量进行对比,成人患者呼气量差值≤110 ml,或呼气量差值与气囊充气时呼气量的比值≤15 %(推荐级别:D 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专家视角|人工气道气囊如何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气囊测压表,你会用吗?
关于气囊压力监测的这个小知识,ICU护士你看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