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0人工气道的机械通病管内吸痰指南(二)

ETS6.0 适应症

6.1需要维持人工气道的开放及完整性。

6.2需要去除蓄积的肺分泌物,有如下证据之一的:

6.2.1呼吸机显示器上流量容积环呈锯齿状波形并且/或者气管内存在粗糙的肺泡音,这些都是肺分泌物存在的强有力的指征。

6.2.2VC模式下吸气峰压增加或者PC模式下潮气量降低。

6.2.3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且/或者动脉血气值恶化

6.2.4气道内可见的分泌物

6.2.5病人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咳痰

6.2.6急性呼吸窘迫

6.2.7怀疑有胃内容物或者上呼吸道分泌物误吸

6.3需要获得痰标本排除或者确定肺炎或其他肺部感染,或者进行痰液细胞学检查。

ETS7.0 禁忌症

气管内吸痰是对人工气道患者的一项必要操作。大部分禁忌症与病人发生不良反应或者加重临床状况的风险有关。必要时,对于气管内吸痰并没有据对的禁忌症,因为为了预防一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而不进行吸痰,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ETS8.0 危害/并发症

8.1肺顺应性及功能残气量下降

8.2肺不张

8.3缺氧/低氧血症

8.4气管组织和/或支气管粘膜创伤

8.5支气管狭窄/支气管痉挛

8.6增加下呼吸道细菌定植

8.7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颅内压增高

8.8高血压

8.9低血压

8.10心律不齐

8.11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滴入可能导致如下不良反应:

8.11.1过度咳嗽

8.11.2氧饱和下降

8.11.3支气管痉挛

8.11.4定植于气管内导管的细菌生物膜移动至下呼吸道

8.11.5疼痛,焦虑,呼吸困难

8.11.6心动过速

8.11.7颅内压增高

ETS9.0 方法的限制

气管内吸痰并不是一项温和的操作,操作者应该注意可能的危害和并发症,并且采取所有可能的预防措施来保证病人的安全。外周气道分泌物不能也不应该通过气管内吸痰直接吸除。

ETS10.0 需求的评估

合格人员应该对气管内吸痰的需求进行评估,这应该作为病人/呼吸机系统评估的一个常规部分,就像第六部分适应症里表述的那样。

ETS11.0 结果的评估

11.1呼吸机监测图形及呼吸音的改善。

11.2吸气峰压下降,同时吸气峰压与平台压间距缩短;气道阻力下降或者动态顺应性增加;PLV模式中潮气量增加。

11.3动脉血气结值或者脉搏血氧仪反映的氧饱和度改善。

11.4肺分泌物的清除

ETS 12.0 资源

12.1 必要的设备

12.1.1真空源

12.1.2有刻度的,可调的调节器

12.1.3收集瓶和连接管

12.1.4一次性手套

12.1.4.1无菌的(开放式吸痰)

12.1.4.1清洁的(封闭式吸痰)

12.1.5无菌吸痰管

12.1.5.1对于选择性主支气管吸痰,曲头导管可能更有帮助。通过转头进行选择性吸痰,与其有效性并不确定。

12.1.6灭菌水和无菌杯(开放式吸痰)

12.1.7护目镜,面具和其他适宜的标准预防设备

12.1.8配有标准计量设备的氧源

12.1.9动脉血氧检测仪

12.1.10装备有富氧设备的人工复苏球囊,以备紧急使用

12.1.11听诊器

12.2补充设备

12.2.1心电图仪

12.2.2用于痰培养的无菌培养杯

12.3医务人员,持有执照或证书的呼吸治疗师,或者其他参加过必要的培训,拥有相关技能,可以正确评估吸痰需求,进行吸痰操作,并能在操作后充分评估病人状况的个人,例如医师及注册护士。

ETS 13.0 监测

在吸痰操作前中后,以下几点需要进行监测:

13.1呼吸音

13.2氧合程度

13.2.1皮肤颜色

13.2.2动脉血氧检测仪

13.3呼吸频率及模式

13.4血流动力学指标

13.4.1脉率

13.4.2血压,视病人病情及可操作性而定

13.4.3心电图,视病人病情及可操作性而定

13.5痰液特点

13.5.1颜色

13.5.2痰液量

13.5.3粘稠度

13.5.4气味

13.6咳嗽特点

13.7颅内压,视病人病情及可操作性而定

13.8呼吸机参数

13.8.1吸气峰压和平台压

13.8.2潮气量

13.8.3压力,流量和容积波形(如果可以)

13.8.4吸入氧浓度

ETS 14.0频率

尽管气管导管内径会在插管后几天内因为生物膜的形成而缩小,吸痰操作也只能在有明确的临床指征,为了保持人工气道的开放时才能进行。我们应该对于吸痰引起的潜在并发症予以特殊考虑。

ETS 15.0 感染控制

15.1遵守疾控中心标准化防护的指南

15.1.1手动通气时,必须注意不要污染气道

15.1.2鼓励在吸痰过程中应用无菌技术

15.2所有设备及用品都应进行处理或者灭菌

ETS 16.0推荐规范

以下的推荐规范是依据等级推荐,判定,发展和评价(GRADE)标准完成的:

16.1推荐只在分泌物存在时进行吸痰,并不进行常规吸痰。(1C

16.2如果病人在吸痰时有显著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建议应考虑预先氧和储备。(2B)

16.3建议吸痰时不断开呼吸机管路。(2B)

16.4基于婴幼儿研究的相关证据,推荐实施浅层吸痰而不是深层吸痰。(2B)

16.5不推荐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实施生理盐水滴注。(2C)

16.6对于需要高吸入氧浓度、高PEEP、肺不张及婴儿患者来说,建议使用封闭式吸痰。(2C)

16.7建议婴儿实施不断开连接的气管内吸痰(封闭系统)。(2B)

16.8ALI患者因吸痰诱发的肺不张时,建议避免管路断开连接同时进行肺复张。(2B)

16.9建议儿童和成人使用的吸痰管粗细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50%,婴儿不超过70%(2C)

16.10建议吸痰过程不超过15秒。(2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气道的机械通病管内吸痰指南
【华西RT】AARC临床操作指南|2010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指南
吸痰,你真的会吸?
干货来了!人工气道的固定、湿化以及痰液吸引
氧饱和度下降,是不是一定要插管?
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