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建社会时期的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豫史


在压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州郡官吏和地方豪强乘机发展武装,扩大力量,形成割据势力。因此,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兵燹遍地,河南人民饱受了战祸之苦。公元190年,曹操、寰等进据溶阳一带讨伐董卓,董卓则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并强迫洛阳一带百姓随行。董卓离开洛阳时,纵火焚烧,使落阳及其周围200余里变成一片废墟。


经过一段混战、兼并,割据势力剩下孙策、曹操、袁绍、刘表、刘璋、韩遂、马腾、公孙度等六七股,其中势力最强的是盘踞在中原地区的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为了战胜对手,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夺取政治上的主动权。又“唯才是举”,广招贤才;还采纳谋士枣衹等人的建议,在许昌大兴屯田,恢复了北方的农业生产,有力地支援了统一战争。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绍,为统一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攻打刘备,企图乘胜统一全国,但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弱胜强,打败曹操。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在繁阳(今河南临颍县繁阳镇)逼汉献退帝让位,称帝建魏,定都洛阳。不久,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形成。


曹丕统治时,继续在中原地区推行屯田,安置流民,又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仅淮颖地区,就“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准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三万余顷”,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阀混战造成的北方荒凉残破的局面开始得到改变。但到魏明帝执政后,统治渐趋腐败,他在洛阳、许昌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在荥阳广设猎场,方圆千余里,严重破坏了生产。公元249 (正始十年),手握重兵的温县人司马懿,发动政变,独掌魏国权柄。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重演了一场曹丕代汉的故事,自称皇帝,建立西晋,仍都洛阳。


西晋建国伊始,统始集团就荒淫腐朽。晋武帝司马炎虽是开国之君,但不理朝政,昏庸无能,其他大臣更是骄奢淫逸,纵情声色。太傅何曾(今河南太康人)生活奢侈,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其子何劭,日食2万钱,仍不满足。石崇与王恺在洛阳斗富,王恺用糖水洗锅,石崇用白腊当柴;王恺作紫丝布障40里,石崇用绵缎作障50里;王恺涂墙用赤石腊,石崇就用香椒泥。司马炎暗中支持王恺,赐他一株2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拿到石崇面前夸耀,石崇顺手将它打碎,然后叫人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六七株,任他挑选。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无动于衷。290年,司马炎病死,惠帝司马衷即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此时,北方少数民族也乘虚而入,蹂躏中原。匈奴贵族刘渊、刘曜先后攻占洛阳,虏晋怀帝、晋愍帝,西晋灭亡。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称帝,建立起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北部中国则陷入匈奴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地主建立的16个割据政权的统治之下,中原人民倍受灾难。这一时期,爱国志士祖逖曾击楫长江,誓师北伐,并进军太丘(今永城)、谯城(今亳县)、雍丘(今杞县)等地,收复了黄河以南大部分土地。大将桓温也曾三次北伐,收复了洛阳、枋头(今浚县)一带,但因权贵们掣制,祖逖忧愤成疾,赍志以殁,桓温迄无成就,北伐失败。

4世纪后期,氏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383年(太元八年)前秦国王坚统率87万大军大举伐晋。东晋名相、河南太康人谢安临危不惧,从容若定,派其弟谢石、侄谢玄、子谢琰统做北府兵8万迎战。结果,晋军出奇制胜,大败前秦,这场战役莫定了以后南北对峙的基础。


从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南朝,是指在江南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北朝是指在北方建立的北魏、从北魏分裂出来的东魏、西魏和从东魏、西魏演变而来的北齐、北周。北魏孝文帝时,为了摆脱鲜卑贵族的影响,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以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他把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命令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话、姓汉姓、与汉人通婚,命令迁洛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并采用汉族地主阶级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改革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沟通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洛阳成为北方政治、经济中心之后,特别是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改革之后,中原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农业已普遍开始精耕细作,洛阳附近的农民开始用水力加工粮食。洛阳城及某周围一带聚居了许多按行业分居的手工业者,城内城外兴建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商业市场。城内的“四夷馆”是外商荟萃之地,江南人纷纷到这里贩卖水产,当时有“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谚语。据《洛阳伽蓝记》记载:自葱岭以西至大秦的商人有很多住在洛阳。由于北魏统治者笃信佛教,因而佛教寺院遍及各地,仅洛阳一地就有寺院1300余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也比较发达。三国时著名哲学家王弼,是魏国山阳(今河南修武县)人、玄学家何晏,是南阳宛县(今南阳)人,他们研究《老》、《庄》,为封建伦理纲常辩护,企图以玄学代替逐渐失势的汉儒经学。针对佛教散布的神鬼迷信思想泛滥的局面,杰出的思想家、南阳舞阴(今泌阳)人范缜,写《神灭论》-一书,以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思想同佛教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文学方面,“建安七子”中的应玚是汝南人、阮瑀是陈留尉氏人,他们的作品清新、质朴,在文学史上至今还有很大影响。正始文学的创始人阮籍,系陈留尉氏(今开封市尉氏县)人,他崇尚自然,反对名教,用大量的诗文抨击礼教,指责时弊、揭露苛政,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作家开拓了一条抒情述怀的道路,发展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与阮籍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向秀(武陟县人)、山涛(武陟县人)、阮咸(尉氏县人),他们与稽康、王戎、刘伶等一起,被称为“竹林七贤”。著名诗人谢灵运、谢朓,均是河南太康人,他们冲破玄言诗的羁绊,以“芙蓉出水”般清新的山水诗开创了诗歌创作的一代新风,为后来伟大诗人李白所仰慕,后人将二谢并称,名曰“大、小谢”。河南新蔡人干宝写的《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他写的《诗品》,是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开拓性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和医学方面,杰出的天文学家张子信,是北朝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发现了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探索出了日食、月食、太阳、月亮的运行速度和轨道方面的规律性,对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河南渑池出生的著名医学家皇甫谧,既精医、又善文,他写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被后人称为“针灸之祖”。


摘自:《河南乡土历史》,责任编辑:晓东;

问题建议,QQ/微信:860055692;

豫史 微信公众号(ID: Henan-lish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下五千年]本书大事年表
中原文化
洛阳,为何是中国最“高开低走”的古都?
三国时期的农业
为什么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此人辅佐曹氏三代,一生忠义,但他的儿子却反其道而行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