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的“前委”或“总前委”及其作用

作者 书屋主人

一、前敌委员会又叫“前方委员会”,是代表中央军委全权负责某战役前线指挥的机构。

二、1、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之首役辽沈战役因为解放军只有一个东北野战军,所以没有设总前委。但东北野战军的司令,政委,参谋长分别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林彪当时还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第一政委。辽沈战役的指挥也就是这三位,虽然没有明确前委书记,考虑到林彪东北党政军一把抓的地位,他实际上就起这个实际作用。

2、平津战役。

为了统一对平津战役的领导和指挥,党中央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平津战役是由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的军队联合作战,当时林彪担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担任政委,聂荣臻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

三人本来就是抗战时期115师分家的,聂荣臻率115师一部到晋察冀开辟新的根据地。这次老战友重逢,格外亲切。林彪、罗荣桓称聂荣臻为“聂总”,聂荣臻因为年长,又是林彪黄埔军校的教官,直呼现在统帅百万大军的林总为“林彪”,夸赞林彪:“毛主席说你林彪肥了,统兵百万了!”一向不会开玩笑的林总也开起了玩笑:“你看我这样子(瘦弱),像个肥的样子吗?”——三位老战友哈哈大笑。

平津战役的主力部队是东野,前委排名是林、罗、聂,从这次排名到建国后的中央军委委员排名,罗荣桓都排在聂荣臻之前,形成了1955年元帅授衔的排名序列。

3、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国共双方对这次战略决战都非常重视。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11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考虑到粟裕和谭震林都在部队第一线,总前委设常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中央军委明令:“情况紧急时,由刘、陈、邓临机决断一切,不必请示。”事实上司令部就是这三位。在中央命令中,总前委书记是邓小平,负总责,常委排名又是“刘、陈、邓”,说明了中央在军事指挥上还是把刘伯承作为中心的,刘伯承当时担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司令员,是人民军队著名的大军事家。陈毅担任中原军区、野战军第一司令员,同时仍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委,华野前线由华野副司令员粟裕以代司令员、代政委身份实际指挥。邓小平担任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政委,谭震林担任华野副政委。

4、太原战役。

比较有趣的是,太原战役的前委都设了两次。第一次设前委的时间是1948年10月15日,以徐向前为前委书记,周士第为副书记,陈漫远等为委员。1949年3月17日,由于中央军委调了新的部队参加攻城作战,所以,又重新成立了一个前委,以徐向前为书记,罗瑞卿和周士第为副书记,陈漫远、杨得志、杨尚武等为委员。

一场战役设了两次前委,在我军战役中这是唯一的。

三、战役设前委或总前委的作用是什么呢?前委或总前委可以代表中央指挥全局,包括当地的党政军所有人力物力。这样,有利于保证战役的胜利,比一般的司令部指挥作战作用要大,效果也很好,历史则证明了这一点。

(书屋主人,研究历史,文章原创,转载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饶漱石没进总前委,他对淮海战役贡献是什么?这两大功劳不可不提
东野四大巨头,两位元帅,一位大将,为何参谋长偏偏是上将?
东北民主联军成立,罗荣桓是第二政委,第一政委是谁?
罗荣桓元帅一生所担任的职务
「开国将帅」为什么说刘伯承是淮海战役军事总指挥?
淮海战役总共五个人的总前委,为何还分了书记、常委、委员三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