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2年,周希汉汇报“718工程”受阻,叶帅拍板:你挺起腰杆干

前言

1952年3月,周希汉任海军参谋长,不久就任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周希汉工作兢兢业业,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党委分工给他的任务。因此,常委们开会讨论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听周希汉的意见,他的意见大都被肖劲光、苏振华采纳。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又或是动荡岁月,周希汉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总能得到战友们、领导们的认可和称赞。

周总理听了周希汉定稿的海军“五年规划”后,称其为海军专家

我国的海军和空军刚组建不久,海军司令肖劲光和空军司令刘亚楼都想要周希汉。陈赓将军一面向肖劲光热情推荐周希汉,一面又力促周希汉去海军工作。周希汉早在“小诸葛”白崇禧坐军舰逃走去海南时便有心干海军了,所以,他极其爽快地接受了陈赓的建议。

当时,周希汉的爱人周璇倒是希望丈夫去空军工作,用她的话讲,就是“我对空军印象好,是因为我喜欢飞机和天空。”周希汉听后,便耐心地对爱人说:“海军也有航空兵,还有潜水艇、岸防兵,是个多兵种的综合军种,学问更大。我们国家的海岸线很长,领海很大,百年来,帝国主义欺负我们,差不多都是从海上来的。再说,还有解放台湾的任务,海军光荣得很呢!”

图 | 周希汉中将

就这样,周希汉接替了罗舜初将军的职位,正式进入了海军。在移交工作时,罗舜初对周希汉诚恳地说:“无论是红4方面军、第386旅还是第13军,你过去熟悉的、擅长的那一套大部分已经用不上了。你现在面临的新知识实在是太多了,特别需要勤奋、刻苦的学习。”

接下来的日子,周希汉挑灯恶补。几年后,他对苏联海军和我国海军已装备,比如,何种军舰可执行何种任务,其吨位、动力、武备情况及特点等,都能如数家珍地讲出来了。他,已经完成了个人由陆军向海军的转变。

周希汉记得,近些年,摆在海军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装备”,为此,海军的党委常委们经常是接二连三地开会,有时会开到夜里一两点。

自从在白门楼用红缨枪换了盒子炮和汉阳造,20多年的战争生涯,周希汉和他统领的部队,不论是枪械、大炮,还是车马,甚至吃穿,大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建国后,特别是到海军后,周希汉发现这问题变得不那么简单了,海军获取大量装备的唯一途径只有买。

建国之初,我们的钱少,但还不是一个大子儿没有,落后的、旧的还是买得起的。但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美国、英国他们的东西有的是,就是不管好坏贵贱,统统不卖给我们。不但不卖,从1950年的下半年起,他们便开始了对新中国的封锁和遏制,这个时期,我们不得不被迫只同苏联老大哥及少数东欧国家开展贸易。

1952年,经过几轮磋商,苏联同我国签订了关于海军装备的3年供货协定。其中包括各型舰艇81艘,飞机148架和24各岸炮连的海岸炮兵装备。这个协定从1953年开始实施。由于西方大力扶持日本等当时与我们不友好的邻国,还慷慨地向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这就导致我们的海防甚为紧张。

为此,海军党委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出一个3年协定的基础上,再追加一个2年订货计划,合成一个“5年规划”。对此,常委们的意见完全一致。但这个计划能不能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呢?

周希汉在常委会上发表了他的看法,会后,他又向肖劲光司令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周希汉说:“1953年,我们新中国刚刚进入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资金奇缺,短期内恐怕会将注意力及重点放在工业生产的发展上,拿不出更多的钱给海军买装备。”

肖劲光也考虑到了这一层,但他还是想让喜欢动脑筋的参谋长试一试:“希汉同志,推敲斟酌这个报告,最后定稿的工作由你来抓。将来国务院和军委讨论我们的报告的时候,也由你做详细说明,你要认真地准备一下。”

1954年4月,在国务院小会议室,周总理就海军上报的“五年规划”召集了一次小型专题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彭德怀、李富春、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还有海军司令肖劲光、副司令罗舜初、方强和参谋长周希汉。

图 | 肖劲光

会上,周希汉令人信服地阐述了海军对各型舰艇、辅助船只、各型飞机等的最低限度的需要,说明上报的项目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最急需的。另外,周希汉还对总共需要追加13亿卢布,折合旧币12.6万亿元的经费逐一做了解释,并提出可以在今后的海军建设经费中逐年扣除。

周希汉讲得条理清楚,入情入理。与会者看上去像是被他说服了,周总理望着他若有所思地点头。当他讲到可以在今后的经费中扣除的时候,邓小平打趣说:“很会讲价钱喽!”这时,领导们对周希汉海军业务情况烂熟于心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很感兴趣,但回归“五年计划”问题上,显然是不过关的。

邓小平说:“主席指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国家机构经费最后要做到不超过国家支出的30%。根据这一原则,军费今后只能每年递增4万亿元,不管你想干什么,钱就是这些。否则只有改变30%的比例。”

其他的领导同志们都主张集中主要财力发展重工业,各特种兵的建设经费要尽可能压缩。就这样,报告被否决了。虽然周希汉事先有所预料,但总还有些遗憾。

周总理笑着走到周希汉的跟前说:“周希汉,你都成了海军专家了嘛。我记得,你是1952年才到海军工作的吧,上苏联去过吗?”

周希汉一时有些拘束,张嘴笑笑,却没有马上回答。肖劲光将军代答道:“没有。他是我们的大总管,工作很辛苦,也很刻苦,很善于动脑筋。”

周总理赞许地说:“没有去专门学过,那就更难得了。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呀!进城都好几年了,怎么也没见你胖一点呢?”

这下子,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周希汉也笑了。

图 | 周希汉的全家福

周总理继续问周希汉:“你好像讲过你已经是4个孩子了吧?”

“乌国燎(五个了)。”周希汉操着浓重的口音说道。

话音一落,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这次会议后,周总理非常关注周希汉。后来,但凡由周总理召集的涉及海军装备的专题会议,哪怕席间坐着许多诸如钱学森等的著名科学家,他也会兴致勃勃地向与会者介绍周希汉:“我给你们特地请来了我们海军的专家,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尽管向他提吧!”

周总理的信任和支持,让周希汉感觉到无比地温暖。

叶剑英看过周希汉策划的海军演习后,奖赏他一个特殊礼物

1954年11月的一天,在旅顺街头,周希汉的汽车抛了锚。司机下车排除故障的时候,周希汉见路边有个修鞋摊,便邀请与他同车的另一名军官走过去,边修鞋边等候。那军官是一名海军上校,而周希汉佩戴的肩章上则是两颗耀眼的金星——海军中将。

这次来旅顺,周希汉是来参与策划总参组织的一次以原子战争为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抗登陆大演习的。演习的总指挥是叶剑英元帅。海军参演兵力共有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扫雷舰等各型舰艇65艘,飞机63架,还有14个岸炮连,8个高炮连和1个探照灯连等,6500多人。肖劲光任海军参演部队的司令员,周希汉是他的助手。

此时,人民解放军刚刚正式实行军衔制。以前,旧军队和外国军队旅顺人见得多了,对军衔并不稀罕,但哪叫大,哪叫小,真正分得清是咋回事的并不多。所以,他们对解放军也扛上了这东西还是感到新鲜。

修鞋老汉便好奇地问:“您二位谁大?”

周希汉明知他问的是什么意思,却故意摸着下巴说:“当然是我大了。我大他七八岁呢!”话落,三人都忍不住笑了。

说着说着,修好鞋了。临走时,那位上校对老汉说:“您老是不是看着我的星多?您细瞅瞅,星和星可不一样,那是位将军!”

话说,演习前还要搞预演。检查验收不是听汇报,而是要出海,去基层。机关的战友们看周希汉太辛苦了,便劝他不要同他们一起出海了,周希汉总是不经意地摆摆手说:“我不去,你们难道要让肖司令同你们去?什么都推给最高指挥员,要我这个参谋长做什么!”

第2天就要正式演习了。刘少奇、邓小平等许多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还有苏联、朝鲜、越南等国的军事代表团将要到现场观摩。

夜深了,周希汉在灯下审阅着各参演部队和部门的决心书和保证书。军事演习是要动用武器的,确保安全是首要的。所以,保证书是总指挥部要求写的。看来看去,就是没有负责航空兵布雷工作的苏联顾问团的保证书。

周希汉直接叫来了作战部马辛春处长。他问:“明天'杜-2’投雷的事核查过没有。”

马辛春回答:“苏联专家讲,都核查过了,不会出问题,”

周希汉对马辛春的回答不太满意,说:“所有参加演习的部队都写了保证书,苏联专家也不能例外。你去问问他们,明天'杜-2’海上投雷是否做到万无一失了?请他们做出书面保证,要签字画押。”

马辛春熟悉和钦佩周希汉的工作作风,二话没说便起身去找苏联专家。到了后半夜,马辛春终于将苏联专家的保证书俄中译本,一起交到了周希汉的手中。

图 | 马辛春

这时,周希汉见马辛春毫无睡意,便看看表说:“还有几个小时就开始了。实在睡不着的话,我们一起再过一遍吧。”

这次演习空前成功,观摩者满意地离去。转过天,部队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演出。 按照礼节,周希汉似乎不能不出席,可一阵阵困倦向他袭来。正难受着,电话响了,叶帅有请!

周希汉打起精神去见叶帅。叶帅正在同肖劲光谈着什么,见周希汉进来,两人都站起身。叶帅说:“累坏了吧?”

周希汉回答:“没有。”

看着他耷拉的眼皮,叶帅笑着说:“没有?你们肖司令员刚才同我商量过,今晚的活动你不要参加了。我这儿有一份特殊的礼物给你。”

见周希汉满脸疑惑,叶帅说:“礼物,就是睡觉。我已经给你安排了房间。”

当周希汉被领到隔壁的房间,躺下之后,他的内心是充满感激的。叶帅的安排,让他感受到了深深地关怀。那一夜,周希汉的房里传出了雷鸣般的鼾声。

周希汉汇报“718”工程受阻,叶帅给予大力支持

1969年6月9日,周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宣布,国防工业成立航空、电讯、常规兵器和造船是个领导小组,分别由空军、总参、总后和海军直接领导。在谈到造船工业领导小组的成员时,周总理说:“造船领导小组,没有周希汉这个海军的内行参加不行。”

就这样,周希汉担任了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

图 | 周希汉(右二)

10月,造船工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布置任务的'誓师大会’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军队、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等600多名代表济济一堂。会议由周希汉主持,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出席了会议。

会议结束时,与会代表纷纷提出了请周总理接见的要求,周希汉当然也希望周总理能到会。但他知道,一个阶段以来,周总理除了日常工作,还到处接见各种各样的群众代表,实在是太忙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犹豫不决地向周总理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周总理竟爽快地答应了。

周希汉特别激动,忙说:“感谢总理的关怀和支持。”

周总理说:“你说错了嘛,周希汉同志。要讲到支持,是你们在支持我这个总理嘛!”顿了顿,周总理突然问:“周希汉同志,战争年代,你最多指挥过多少部队?”

周希汉回答:“两三万人。”

周总理说:“那像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那样的大会战,你只能是某个阶段在某个方向的指挥员吧。现在,你手里有几十万大军了。你要组织国家的造船工业,主要是你们海军现代化装备的科研和生产的大会战。”

临走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周希汉说:“这副担子很重啊,你要勇敢地把它挑起来。”

尔后,在周希汉的努力下,导弹驱逐舰项目如期完成了试航,“828工程”首批潜舰如期下水,“09工程”有重要突破。

时间一晃,来到了1972年。这年4月,叶剑英元帅主持中央军委办公会议,专门听取“718工程”工作情况汇报。一直在实际主持工程领导小组工作的副组长周希汉,率小组部分成员到会汇报。

周希汉强调说:“鉴于航天远洋测量船队的主要船只,以及船舶系统的重要设备大部分任务,过去已经安排在上海地区,且上海地区的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基础又较好,所以,我的建议时原计划不变。”

这时,会上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人说:“要搞,由上海承担有很大困难。”

叶剑英拍板:“现在下马不行,硬着头皮也要搞。”随即,李先念、钱学森等领导和科学家也支持叶剑英的观点。

也就在这次会议上,叶剑英代表中央军委宣布调整“718工程”领导小组的组成结构,周希汉为领导小组组长,钱学森为副组长。散会时,叶剑英鼓励周希汉,说:“你挺起腰杆干,我们支持你!”

叶帅的话,无疑给周希汉打了一针强心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4年召开海军会议,周希汉提出12.6亿军费,邓小平打趣:很会讲价
这是70年代,周总理和叶帅的合影,相信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们
1976年熊向晖接到叶选基电话后,吩咐妻子:把叶帅给的茅台拿出来
1949年张爱萍考察船舰,闲聊时肖劲光说道:李鸿章曾说出一句真话
76年,90岁朱德苦等他国总理1小时,被冷气冻病,10天后不幸离世|朱德|肖劲光
57年海军司令员办了件大事,让刘亚楼很羡慕:我们空军也要加把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