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是06年发现的毛主席读书时的学籍档案,它为我们揭开了哪些秘密

谁能料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原始“学籍档案”竟会完好无损地保存于湘西边陲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呢?

这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档案,是如何在这座饱经沧桑的小城幸存下来,并于被撩去神秘面纱浮出水面的呢?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教员学生一览表及同学录(内有毛主席的名字)

“国宝”惊现芷江

2006年初,按照省、市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要申报省一级档案馆,晋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编写出版《档案馆指南》,将馆藏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特色及珍品如实反映出来。档案馆书记唐召军承担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指南》的编写已接近尾声。但在编写“馆藏资料”篇时,他发现初稿未能全面而详实地展示该馆数千卷(件)民国档案资料的内容与特色。他决意再进库房详查一次,希望有重大发现。

2006年12月18日,唐召军又像以往一样沉浸在卷轶浩繁的档案中,当翻阅到民国资料教育类第83卷时,卷壳封面上的内容摘要第五项标注着“省师范职员学生一览表施行细则”,其中“省师范”几个字如磁铁一样牢牢地将他的目光粘住了,他想起开国领袖毛主席青年时期曾在湖南一师求学,其中会不会有惊人发现呢?

他怀着期盼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翻找着,卷内目录第七号文件标题栏里赫然出现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立表”,文件上的日期为“1915年8月”。看到这里,他精神一振。

案卷里,封面上印有《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民国四年八月》(以下简称《学籍档案》)的小册子映入眼帘。

这册《学籍档案》写于民国四年八月,长26厘米,宽15.5厘米;为右侧线装,从右至左表格式竖排,对折式双面印刷,每页22行,连封面、封底在内共28页;纸张已发黄,四边稍有磨损,封面上部左边沿有锯齿状破损,下部中间位置有长约10厘米的不规则通底裂缝,右侧靠装订线处中下方有“胡临川”三个毛笔书写的大字。

所有文字均为繁写体,字迹十分清晰,保存十分完好,确实是一册十分罕见的原始学籍档案。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教员学生一览表及同学录封面

翻看档案,第一页第一行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一览表”,第二行为“职员一”。

“职员一”的第一行为“职掌(即职务)、姓名、别甫(即旧时文人的字、号)、籍贯、住址(即家庭住址)、通问处(即通信、问询地址)”;

第二行开始依次为“校长、学监、庶务、管仪器、管印刷品图书?校医、书记”等十三名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表;

第十五行为“职员二”,实际上是教学第一线的任课教员花名册,至第三页止,共有46名教师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担任“修身、国文兼讲经、教育兼实习、心理、伦理、国文?习字、英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农业博物、物理、经济、图画手工、图画、几何画、乐歌、体操、拳术”等21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花名册中,唐召军惊喜地搜寻到“ 徐特立”、“方维夏”的名字。

众所周知,徐特立是毛主席一生最敬重的老师,当时他是“教育兼实习”课程教员;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革命活动家方维夏,时任一师“农业博物”课程教员。

教员名册的下一页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一览表”,第二行为当年该校的最高年级“四级一班”,第三行为“姓名、别甫、籍贯、住址、距校(即距离学校的路程)、通问处”的设定表格内容。

与教职员花名册的内容相比,学生花名册少了“职掌”一栏,多了“年龄”和“距校”两栏;第四行开始为该班学生花名册。然后依次为“四级二班,二级一班至五班,一级一班、二班,预科一班、二班”的学生花名册。

终于在第九页“二级三班”和第十一行中,“毛泽东、润之、二一、湘潭、清宁镇韶山、百九十里、湘潭银田市长庆和号”等一溜大字蓦然呈现

通过上面的这些字,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在湖南一师就读时有21岁,家住湘潭县清宁镇韶山冲,与一师的距离有190里,通信地址是湘潭县银田市(“市”应为集市之意)长庆和号。

抱着激动的心情,唐召军反反复复将小册子看了三遍,才确信无疑——这就是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时的“学籍档案”!

档案中共有四个年级,十一个班,474名学生,加上13名学校行管人员和46名教师,全校当时实有师生533人。

他强抑着内心的激动随即把这一重大喜讯告诉了全馆工作人员,迅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青年毛泽东

“学籍档案”重见天日

毛泽东“学籍档案”是如何在战火的夹缝中得以幸存的呢?

芷江,是湖南西部通往祖国大西南要道上的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辛亥革命以来,各路军阀就走马灯似的在此混战。抗日战争时期,因这儿有占地5000亩的大型军用机场,境内驻军云集,各种军队及军事单位多达220个,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县城远近闻名,有“小南京”之称。也因为有机场,芷江又成为饱受战火蹂躏、留下累累创痕的苦难之城。从1938年10月机场修成以后,芷江就成了日机的重点轰炸目标。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设立于此,并成功指挥了“湘西会战”,最终以日本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遣他的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飞抵芷江请降,为南京受降奠定了基础。

同时芷江又是匪患猖獗之地,1949年10月2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40师曾用了一年零4个月的时间才将匪患肃清。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学籍档案”竟得以幸存,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学籍档案封面上的“胡临川”是何许人呢?经过众人的分析,大家推断他应该是该学籍档案的原始拥有者。

随后在学生一览表第十二页的二年级五班第九行中得到了印证:

胡临川,别甫“登瀛”,年龄22岁,住址为芷江县西乡便水智字团温乐人,通信联系处为芷江县城北街胡氏祠堂。

毫无疑问,学籍档案是芷江籍学生胡临川从湖南一师带回的。但胡临川到底是谁,却无人知道他的具体情况,遍查芷江史料,均无记载。

最后,该件“学籍表”又是如何由“寻常百姓家”进入芷江档案馆并得以妥善保管的呢?

带着这一疑问,唐召军经过调查后认为,不排除有下列几种可能:

一是胡临川本人或其子孙曾在国民党政府机构或教育界任职,也可能是地方上有钱有权有势的地主乡绅,家族或家庭的所有财产,包括书刊报纸在内,在解放初期被没收充公了;

二是该县档案馆建立后,这些书刊报纸就被当成国民党资料成堆成捆地移交到档案馆,没有详细登记,更没有细看其中内容;

三是由于当时负责接收整理这批档案资料的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因文化程度不高,以前

从未接触过档案,经过过简单的培训就“速成”上岗了,对于什么是“档案”,什么是“资料”分得不是很清楚;

四是可能时间仓促,建档时只看封面标题或落款,将接收进馆的档案资料按机构名称进行分类,因而将该件档案当成民国教育资料混装成卷编号后就入库了,以至于数十年过去才得以“拂去泥沙始见金”。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

唐召军说,因为编撰《指南》,这册珍贵的毛主席“学籍档案”才得以重见天日,否则,不知还要在那浩瀚的档海里沉睡多少年。

这件堪称“国宝”的毛泽东学籍档案,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毛主席的求学之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谁能想到,这位踌躇满志的青年日后竟成为了世纪伟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的学历到底是中专还是本科?答案出乎你意料!
花名册(上)
花名册【58P】
往届毕业生补办档案的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查找补充问答
档案走进你我他——学生档案问答(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