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为他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先生亲笔题写碑文,拨款修建坟墓

在一师读书时的毛主席

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

毛主席的老师袁吉六

1951年,湖南省委领导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亲笔信,请他们帮助寻找袁吉六夫人戴常贞女士的下落。

那么这个袁吉六是谁?毛主席为什么要找他的夫人呢?

这还要从毛主席在湖南读师范学校的旧事说起。

看过《恰同学少年》电视剧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毛主席在湖南韶山冲上完小学后,就到了长沙求学。但找了好几所学校,都没有坚持读下来,因为有的学校教的内容毛主席不想学,有的学校又因为学费太贵。

这是一部好电电视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主席家里虽然比较富裕也有雇工,但毕竟是农村家庭,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并不是很宽裕,所以在长沙时的毛主席经常是囊中羞涩,甚至有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这时候,恰好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招生,不要学费,管吃住,还有一点点津贴,这让毛主席很高兴,他觉得这很适合自己的,毕业后可以当一个小学老师,自己的以后的前途也有了,于是就报了名,因为作文写的好就以第一名被录取了。

考上四师,是毛主席人生中绝对重要的事件,因为毛主席在这里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以及才华横溢的同学。半年后四师并入了一师,更是给了青年毛主席一个更大的舞台,让他日后走上了中国革命的最前沿。

毛主席就是在这里读了5年半的书

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

黎锦熙的书法

杨昌济老师

杨昌济书法

在四师(一师)的这些老师中,就有袁吉六、黎锦熙、杨昌济等人。

袁吉六是毛主席的国文老师,他生于清同治7年(1868年),于民国21年(1932年)4月2日逝世,享年64岁。

袁吉六老师三岁丧母,父亲袁家绩是清光绪甲午科秀才,不事耕作,因此袁家一贫如洗,主要靠卖豆腐为生。

但袁吉六并未因家庭生活极度艰苦而放弃学业,他从小立下“囊萤、映雪,虽贫不辍”的志向,凭自己的聪明资质,发奋读书,终于学有所成。

清光绪年间,袁吉六赴县城考试,考出最好的成绩,获得府试资格(就是取得了考秀才的资格)。

接着袁吉六去参加府试,因袁吉六家贫,沿途寄宿不食客餐,仅以苞谷粉和锅粑充饥。

府试考试那天早晨,袁吉六事先将几块锅粑塞进左手衣袖内,准备在考试期间饥饿时食用。进入考场应试不久,被监考官察觉,怀疑是“夹带”弄假,便责令其站起来接受检查。袁吉六毫无惧色地主动站起,将衣袖筒往桌上一抖,考官们一看,原来是几块苞谷锅粑。

考试结束,袁吉六成绩优异,考中秀才,家乡人无不为之欣喜,都称他为“锅粑秀才”。

清光绪23年(1897年8月),袁吉六赴省院参加乡试,考中了丁酉科举人。与袁吉六同科中举的人,还有湖南名流胡元倓、谭延闿、陈润霖等。

胡元倓,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谭延闿,湖南督军兼省长

第二年本应上京参加会试,后因病未能前往。

袁吉六中举后,不入仕途,矢志从教,造就了不少人才。

湖南省长兼督军谭延闿曾请袁吉六出任省政府机要秘书,被袁吉六婉言谢绝。谭延闿督军见袁吉六是个以不入仕途为荣的人,便请他任国史馆总编修,也被袁吉六推脱。

1913年,袁吉六的同乡陈润霖任湖南省第四师范校长,见袁吉六生活太清贫无以为继,就请袁吉六去四师任教,担任了毛主席的国文老师。

1914年3月起,四师并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袁吉六也进入一师,继续担任毛泽东所在的一年级八班国文课。

袁吉六先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他发现毛泽东勤奋好学,是个有特别才华的学生,就对毛主席特别关心。

当时毛泽东摹仿康有为、梁启超的文体,爱写“半文半白”的文章。

袁吉六先生为此就找毛泽东个别谈话,指出“作文之道,首应务本,完全摹仿康、梁,实非所宜。”他要求毛泽东苦读、多练。还给他开列了一份“必读之书”的书单,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书是《照明文选》,嘱他好好钻研。

以后袁先生又给毛泽东详细讲解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说“文章抄来无过熟”,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还特别嘱毛泽东要多读韩愈等人的文章,从中吸取营养。

有一次毛泽东买来一部《韩昌黎全集》,却见错字很多。袁吉六先生便把自己圈点、批注过的版本借给毛泽东。毛泽东认真校对,一一订正。

在学习过程中,毛泽东坚持袁吉六先生传授的“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观点,除了在书上密加圈点和写眉批外,还经常写读书笔记,凡有心得见解,都及时记载,不断积累。他在一师五年半的学习时间内,所写的《课堂录》、《随感录》、《日记》等就有几大篮子。

遵照袁先生的教导,毛泽东勤奋攻读,悉心领悟,奋笔写作,精练细改,写出了一篇又篇独具特色的好文章。

袁先生看后,非常高兴,夸他的文章有“孔融笔意”,常批给其它学生“传观”。

袁吉六

读书时的毛主席

毛泽东对这段学习经历津津乐道:“他(袁吉六)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由于袁吉六在当时一师的老师中年龄最大,又爱蓄胡须,所以人们一般都称袁吉六为“袁大胡子”。

从四师到一师期间,袁吉六先生前后教过毛泽东五年半的时间。

1915年,湖南省议会决定,每个师范生要多交10元学杂费,遭到一师全校学生的坚决反对。

学生们认为是校长张干为了往上爬,讨好上司所为,于是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毛泽东等17名学生因领导学潮将被除名。

袁吉六极力保护同学们,为了向张干等人施压,一气之下,就写下了辞呈,其中有这样的话:“毛泽东等皆杰出人才,挽天下于危亡者,必斯人也。如若开除,天理不容!”

徐特立、杨昌济等老师也极力劝阻张干,最终保住了毛主席等17人学籍。

袁吉六先生是一个思想开放又开明的人,他教书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所教的一师第八班,共有毛泽东等38位同学。

当时正是国内连年内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逐步暴露,以及国际上“协约”、“同盟”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大战时期,新文化运动正逐步兴起,毛泽东、周士钊、贺果、邹蕴真等同学,在袁吉六先生的教诲下,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热心社会活动,进行农村调查,组织新民学会,努力寻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袁吉六

所以在一师的五年中,毛主席与袁吉六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袁吉六先生一生酷爱教育,坚持走教育救国之路而矢志不移,潜心从教。离开湖南一师后,他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湖南第三女师、省立一中、湖南大学。

1930年从湖大辞教回家,仍念念不忘教育,并将生平教研成果加以整理,著成《文学史》、《文学源流》、《国文讲义》、《文学概要》等书,李大钊、郭沫若以“此老通古今文史”、“斯人教天下英雄”赞之。

1932年5月7日,袁先生在隆回老家病逝,葬于罗洪乡白莲村。

毛泽东从一师毕业之后,致力于革命事业,南征北战运筹帷幄之际,但他仍然挂念着自己的恩师袁吉六先生。

全国解放之后,毛主席缅怀先师的心情更为强烈,念念不忘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国文教师袁吉六先生的教诲之恩,多方询问袁先生的近况。

得知袁老先生早在1932年已在湖南省隆回县老家病逝,毛主席十分悲痛。

这就有了本文开头的毛主席给湖南省委写寻找袁吉六老师夫人戴常贞女士的一事,而湖南省委也很快就找到了袁吉六的夫人。

毛主席知道后很高兴,就派人接袁吉六的夫人戴氏来北京参加1950年的“五一”节观礼。

戴氏在北京期间,毛泽东曾三次单独会见她,并设家宴款待。为了解决戴常贞女士生活艰难的问题,毛泽东嘱长沙民政局,每月给戴氏生活费30元。

而当毛泽东了解到先师袁吉六先生墓葬还未曾修理时,慨然解囊,从自己的稿费中赠款400元为先师修墓。

1952年,毛泽东回湖南时,为纪念先师,亲笔书写碑文“袁吉六先生之墓”七字,并嘱地方政府为先生立碑。

毛主席赠款修建的袁吉六的墓

毛主席书写的碑文

1963年,戴氏老人患结石病住院并手术,湖南省委统战部按毛主席的要求派工作人员到医院探望病情,致送800元人民币作为医疗费用。

此期间毛泽东正好回湖南,还亲自去看望袁师母。

多年后获悉师母戴常贞女士逝世的消息,毛主席又着人送去安葬费。

毛泽东的尊师情结,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在今天我们听了,仍为之动容。

据现在掌握的史料,给袁吉六先生写碑文,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个人题写墓碑,也是自古至今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为他人、为老师“破例”题写墓碑的唯一一次。

一师,是一个好校园,当然不是向钱看的校园,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校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曾嘲讽毛主席的文章,毛主席却为他亲书碑文,并关照其遗孀20年
他嘲讽毛主席的文章,毛主席却为他亲书碑文,还照顾其遗孀20年
唯一一次!毛主席亲手题写墓碑,为谁破的例?
毛主席为老师袁吉六的故居题字
袁仲谦:给毛泽东的作文打四十分,去世后毛主席为其墓碑题字悼念
毛泽东看望恩师,塞给师母500元钱遭质问:你哪来那么多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