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新疆的“铁二代” 孙建民 (0762)
userphoto

2022.08.25 天津

关注

(文内摄影均为李育新)

    我是1960年出生在乌鲁木齐的“铁二代”。当时铁路职工医院还没建好,所以我就出生在一个铁路卫生所,现在的铁路运输学校那里。巧合的是30年后,我又从地方调入了我的出生所在地铁路运输学校,又成为了“铁二代”。

    新疆的“铁二代”大部分是在修筑宝天铁路、天兰铁路和兰新铁路期间养育的铁路子女。他们出生在共和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时代。他们的名字也具有铁路特色:男孩有宝亮、宝生、甘生、兰生、兰州、兰新、大疆、建国、援朝、超英、国庆,女孩有宝兰、天蓝、新兰、雪莲等等。

   他们从出生以后,受到铁路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自然就带有一种特殊气质,特别是在铁路局机关所在地又是干部的子弟,有点像北京人说的“大院子弟”,有一种特殊的自豪感。这些铁二代们长大参加工作以后,只要在铁路单位,不管离家多远都觉得心里踏实,要是铁路以外工作离家再近心里也空空落落。

    铁路单位、铁路大院是“铁二代”出生、成长、工作、成家、养育后代的地方,它就是“铁二代”的故乡。大概只有“铁二代”才有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因为他们的上一代人都生长在祖籍,下一代人许多都上学工作在路外,还有调入和分配进入铁路的人,他们都没有像“铁二代”那样把完整的把一生都依附了铁路。

    身为“铁二代”,生在铁路边、长在铁路旁,听着汽笛入眠、看着列车成长,从生理到心理都对铁路有一种依恋。最初随着兰新铁路来到新疆的第一代铁路职工,老家在内陆的各个省份,他们心里的故乡是祖籍所在地。

    而我们这些“铁二代”,是在新疆出生长大的,祖籍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我们的故乡是新疆铁路,新疆铁路地区就是我们落叶归根的地方。

    我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地方单位,虽然是在本市离家又不远,但是总觉得像个游子,回到铁路地区总感觉是个外人,后来调回铁路心里就踏实了。

    有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决定了他的生理基因。所以在新疆出生的孩子,体貌特征都与父母有很大差别。还研究发现;一个人6岁之前形成的口味,将影响他一生。

   新疆的“铁二代”只要离开新疆久了,都会想念新疆的美食。回到新疆后必须吃遍新疆美食(烤羊肉、过油肉拌面、大盘鸡、烤包子等等)才能解馋。即便是到了内陆只要有新疆饭馆,也常常去光临。老一辈却很少有这样的习惯,但是他们固有的是内陆家乡的饮食习惯。他们来自大江南北,家家都是按照家乡的口味习俗做饭,所以每到饭点儿,铁路地区的街坊、大院总能闻到各地菜肴的味道。然而,当“铁二代”成为户主之后,菜肴的味道基本就统一为本地特色了。

   新疆的“铁二代”不但从饮食上改变了祖籍的习惯,口音更是脱离了祖籍的乡音,口音都很标准,(很少受当地口音的影响),因此地方广播电视系统都愿意从铁路子女中招聘播音主持人。

    这或许要归功于当时铁路自己完备的教育体系。铁路地区从幼儿园、小学、高中到中专院校都有。教师队伍素质高、能力强,所以子女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由于铁路教育体系和文体设施设备完备,所以”铁二代”能文能武的子女很多。再加上铁路当年有自己的专业文工团,各单位都有职工球队,各种体育比赛活跃,直接影响着”铁二代”的成长。因此,在新疆文艺、体育专业团体中都有着“铁二代”的身影。

    新疆的“铁二代”还有一个特征:在家与父母说乡音唠家常,在外用普通话社交谈工作。这是新疆第一代和第三代铁路人都不具备的。“铁二代”成长在物资短缺年代,父辈工资低、孩子多,但是在他们的穿戴上总能看到铁路人的特征。身上多少都有父母节省下来的劳保服装;皮大衣、大头鞋、棉手套、棉帽子,以及用线手套的线织成的线衣线裤。

    沿线小区职工的家,几乎都有用废旧枕木搭成的小房。铁路的孩子几乎都是爬火车的能手,从小就坐火车上学、看病、捎带东西,往内陆押运牛羊、瓜果。当年“铁二代”戴路徽、穿路服逛大街是一种时髦。几样能显示铁路特点的东西,都是不择手段要弄到手的。像车厢电风扇上的路徽、客运餐车的玻璃钢茶杯,检车员的小锤,列车门钥匙等等。

   作为新疆的“铁二代”我对铁路的最初认识,还是听父母讲述的。因为我生在铁路机关大院,乌鲁木齐局又是离铁路最远的局。所以我从小见不到火车、也听不见汽笛声、更不知道铁路工人是如何工作的。小时候跟父亲从家走到二工车站,坐火车去西站他工作的地方,才第一次见到铁路工人是如何工作生活的。记忆最深的就是西站地区食堂,看着工人们用脸盆一样的饭盆打饭,用筷子穿许多馒头发糕,十分惊奇。

    18岁第一次坐火车出疆,沿着父辈们修筑的铁路,穿天山、走戈壁、过河西、翻祁连。一路上,列车车窗就像电视屏幕一样,给我展示着父辈们的成就,那一幅幅画面震撼着我的内心。在那个人挑肩扛的艰苦年代,能修筑起这样的钢铁大道真是了不起,从那以后我对老一辈铁路人十分敬重。

直到我调回铁路运输学校后,对铁路运输主要行业有了系统的认识。这给我以后从事铁路宣传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1994年我开始从事铁路记者工作,足迹踏遍新疆铁路的所有小站、车间、工地、现场。用镜头记录下铁路各行业、各工种、“铁二代”的精神风采。从戈壁小站到高寒站区、从站段车间到列车旅途。感受过火洲的酷热,也经历过风口的严寒。采访过各个工种、各阶层的铁路职工、干部,因此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半军事化的管理,使得铁路职工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工作严谨、服从听令,他们耐得住寂寞孤独、经得住酷暑严寒。这些都是我在一个个抗洪抢险战场,在风灾雪害现场,在铁路建设工地,在大漠戈壁小站,在高寒站区岗位,亲眼看到体验到的。

    当年的铁路管理也有其独特的一面,有人总结为:说教式和吼叫式。作为记者,我参加机关的各种会议,听领导讲话都很讲究用词语调。但是在抢险工地、施工现场,负责人讲话就跟山寨王一样,吹胡子瞪眼,粗声粗气。一开始感觉很不入耳,时间长了就明白为什么了。在基层,长篇大论就是耽误工夫,不严厉一些就没有震慑力。

    但是这不影响干部和职工间的情分。工作以外干部职工就像亲兄弟一样,吃喝不分彼此,打情骂俏混在一起。干部想着职工的生活,职工想着安全生产。

    新疆的“铁二代”传承了老一辈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有人用戈壁大漠中顽强生长的红柳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铁二代”中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安全标兵”也是必然的。

    我从上学到工作离开铁路10年,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调回铁路之后就有了那种回到家乡的感觉。家乡是一个承载了亲情、爱情、友情的地方,它给你真情关怀、它为你修身养性、它使你牵肠挂肚。

   如今人到一定年纪,更有一种思乡情怀,因此对“家乡”的内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人在内陆买房置业,我也在海南买了房,但总是没有家乡的感觉。我这个“铁二代”让铁路拴住了心、牵住了魂,不管铁路伸向何方,只要身在铁路心就踏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车上的10种不文明行为,你最讨厌哪一种?
吉林市人民医院从东洋医院开始的110年历史变迁
汽车运输将全面取消?
大余铁警开展节前铁路沿线三保宣传
家乡也是故乡,他乡也是家乡!
铁路货运行业分析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