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隔多年后,李先念再谈中原突围:如果当时听张主任的话就好了
userphoto

2022.11.29 天津

关注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集中20多个师以及8个游击纵队,在中原地区抢占大规模城市以及交通要道,并逐步蚕食我中原解放区。

中原解放区的处境也更加艰难起来。

中原军区是成立于1945年11月,他的前身是鄂豫边区,抗战胜利后,为了加强中原地区军事力量,中央决定以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河南军区部队以及新四军第五师(原活跃在鄂豫边区的部队)组建中原军区。

自中原军区成立的那天开始,他就负担了最为繁重艰巨的任务,要在敌军环伺的区域内作战。

为了执行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策应华北部队以及进军东北部队进行战略展开,中原解放区部队主动发起了桐柏战役。尽管实现了预期歼敌的计划,但是却未能夺取桐柏山区,更为关键的是,即便处境艰难,但中原解放区的部队依然要执行牵制中原解放区敌军大部队的严酷任务。

时任中原军区政委的郑位三坦言:

“中原是孤立的,如果搞得好,是光荣的战略部队,搞得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事实上,如果中原军区的部队从那时撤离,就能够避免后来的中原突围,就连李先念也坦言:

“如果不是为了牵制敌人,当我们结束了桐柏战役后,部队一直向东走,最多5天就可以到达苏皖解放区。那时跟在我们后面的国民党部队只有一个军,打过去毫无问题。”

图|郑位三

尽管面对着触手可及的安全,但中原军区部队还是选择遵照中央的命令执行,为全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1946年6月,国民党军30万大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虽然国共双方那时已经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国民党当局毫无诚信,仍然大举进攻,中原军区部队为大局计,不得不退让,但国民党军变本加厉,中原军区在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前,事先截获了敌军的情报,因此决定部队必须主动突围。

经请示中央后,中央也同意了中原军区的决定,并在电文中强调:

“同意立即突围,并且是越快越好,不要有任何顾虑。”

“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以免贻误战机。”

除中原军区一纵一旅佯装主力向东突围外,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为左右两路突围,直至大部分部队跳出敌人包围圈以后,中原军区至此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一直到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经略中原地区,才在中原地区开辟了新的解放区。

大部分参与过中原突围的老干部战士,对当年往事依然印象深刻。

图|李先念

时隔多年后,李先念回忆中原突围时,曾谈到在抗战时期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向河南广大区域发展的战略行动,并曾有过感慨:

“我当时也非常欣赏张执一同志要求倾巢出动的那一炮,如果我们当时能够采纳他的意见,派出足够兵力经略河南的话,不仅能与华北根据地打通联系,还能近一步地壮大自己,后面也许就不需要进行中原突围那样的艰苦转战了。”

时间回到中原突围的前一年。

1944年2月,日军根据大本营的诉求,制定了《一号作战计划》,研究制定打通大陆纵贯平汉铁路沿线周边地区。

事实上,到这一年,日军早已经是穷途末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日军在太平洋上也迎来了惨败,为了抽调深陷在中国战区的部队,日军才企图打通纵贯中国大陆的交通线,也可以说是日军的垂死挣扎。

可惜的是,因国民党当局的无能,从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按照计划,先后发起三次战役,即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柳桂会战,国民党军是一败再败,丧权失地,豫湘桂的大溃败,也成为继抗战之初大溃败后,又一次大溃败。

从4月17日至5月26日,短短40多天时间里,中国军队虽然经过艰苦奋战,但未能成功阻挡敌人,郑州、洛阳、老河口等38座城镇及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都落入日军之手。

中原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豫湘桂会战

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在考虑到中原局势情况变化后,立即做出决策,抽调各个抗日根据地武装力量进入河南,经略中原,其中八路军太岳、太行军区以及晋冀鲁豫军区各自抽调一部分兵力南下;新四军第四师挥师西进,重新恢复之前被国民党顽军占领的豫皖苏根据地。当时鄂豫边抗日根据地也接到了中央指示,要求李先念率新四军5师抽调一部分兵力北上。以实现三路大军会师河南的战略计划。

新四军第五师是皖南事变后,以活跃在鄂豫皖湘赣边区的抗日武装组建起来的,1937年年底,李先念回到延安,并在毛主席安排下,到新四军第四支队出任参谋长。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闭幕后,根据指示精神,党在沦陷区的工作是建立、恢复与发展党组织,发动武装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于是中共豫南省委决定,抽调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留守处一个连并60余名干部组建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

根据中央指示,李先念奉令挺进鄂豫边区,联合当地抗日武装,在极广大的区域内,沉重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截止1940年,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已经扩大到了19个县的范围,全区部队发展至1.5万人,民兵10万人。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后,全师上下兵力有1.5万余人。

从1941年一直到抗战胜利,鄂豫边抗日根据地一直在执行中央向南发展的战略计划,不仅仅是开辟了鄂南抗日根据地,还积极向湘鄂赣地区拓展,力图恢复在土地革命时期原湘鄂赣根据地及洪湖根据地。

不过,因为长期处在日伪顽的合围之中,尽管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后来发展壮大了不少,新四军5师发展却十分艰难,不仅财政匮乏,干部紧缺,就连部队很疲惫。

1943年秋,郑位三作为中原局的代表赴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参与党政军的领导工作,对于根据地的情况,郑位三有过详细的调研与考察。

1944年初,郑位三提出“以巩固为中心”的战略发展方针,要求部队暂缓向湘鄂赣以及洪湖地区发展,集中力量巩固鄂豫边中心区,给部队争取一个休整与整训的机会。尽管郑位三的提议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最终大家还是达成了一致见解,巩固鄂豫边中心区。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日军发动了豫中战役,导致了河南全省沦陷,当时中央要求鄂豫边区集中力量向北发展,向豫南、豫中地区拓展。

1944年7月,鄂豫边根据地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提出的“向北积极发展”的战略。

会议上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是巩固现有根据地,而另外一种是响应中央的号召积极北上。

一部分人认为,新四军5师自身面临困难较多,此次北上发展必然如此前南下一样困难重重,因而在执行中央北上发展战略中,不必集中全部力量,只要派出一部分队伍北上即可。

以新四军5师15旅政治部主任张执一为主的另外一部分人认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已经不容乐观,处于日伪顽三者的包围之中,此次北上,恰恰是给了一个可以北上与八路军、新四军主力联系的好机会,哪怕是放弃了原有的根据地,只要能北上与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取得联系,也是极好的。

不过,虽然会议上产生了两种观点争执,但最终大家还是都倾向于第一种主张。

之所以大家没有采纳张执一的方案,主要同其个人复杂的经历也有关。

早在大革命时期,张执一就参加了革命,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张执一随即转入地下,开始负责党的秘密工作。

图|1954年,张执一、李正文在十三陵合影

1932年7月,张执一赴上海,在上海党组织安排下回到武汉,从事地下党的工作,然而就在这年10月,张执一不幸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在狱中被关押三年,受尽酷刑。

'哪怕牺牲自我,也要坚持斗争到底,执一不二!'

张执一在狱中始终坚持斗争,一直到1935年8月经保释出狱。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执一留在湖北工作,致力于统战工作。还受党组织委派,出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张自忠部队少将参议,以促成联合抗日。

1939年,张执一被推选为中共鄂西北特委党的七大代表,到河南竹沟时,得知七大推迟召开,当时李先念正率部在鄂豫边区抗战,张执一就留在了李先念部队,并主要负责统战工作。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张执一一直在李先念的指导下工作。

尽管张执一的革命意志毋庸置疑,但对大多数指战员而言,过于复杂的经历使得他受到的质疑也远比其他人要更多一些。

也因为在围绕“北上”还是“固守”一事上,张执一与大伙“唱反调”,于是在会议结束后,张执一被撤掉了旅政治部主任职务,并被送到了苏北新四军军部接受审查。

好在当时陈毅认为,张执一过去的革命经历并无问题,而且因为他有丰富的地下党工作以及统战工作的经验,陈毅对张执一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新四军对苏浙沪地区蒋军和日伪军的统战策反工作。

事实上,在强敌环伺之下,没有人就一定能保证,自己能够做出那个最正确的决定。

1944年7月29日,新四军5师派出了1200余名指战员,以“豫南游击兵团”的名义,向豫南敌后挺进,中央也派出了以王树声、戴季英等人进入河南,建立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军区。一直到1945年2月8日,王树声、戴季英抵达晋南中条山,随后渡过黄河,抵达河南渑池县境内,与先行进入豫西的抗日游击第二支队会和。

到1945年5月底,王树声、戴季英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王树声决定向河南内部发展,开辟伏牛山抗日根据地。

当时新四军5师承担的任务最为繁重,他们不仅要与王树声领导的豫西抗日根据地一起向豫中发展,还要抽调出一部分兵力,配合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向豫鄂湘粤敌后挺进,并想方设法与广东部队取得联系,创立五岭根据地。

一开始的发展确实很顺利,李先念率领“豫南游击兵团”出击河南后,连战连捷,在豫南站稳了脚跟,游击兵团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了大量普通农家子弟参军,其中还包括一部分伪军部队反正,兵力猛增至8000余人,可惜的是,新四军5师在派往游击兵团的骨干太少,短时间内部队发展过快,部队并没有形成战斗力,在国民党军反扑下,一些新开辟的根据地陆续又丧失,新收编的地方部队月陆续发生了叛变。

图|王树声将军

王树声领导的河南军区向豫中地区发展同样也不是很顺利,尽管中央给河南军区明确的指示是“向西防御,向东向南发展”,可因为困难重重,部队畏难情绪普遍较多,当时河南军区很多干部战士大多都是华北籍,他们对于部队北渡黄河的信心要远比南下高的多。

不过,事实上到这一年抗战结束,中央对于全国的战略布局也发生了调整。

在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后,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在挺进广东遭到困难后,随即请示中央批准同意北上与新四军5师汇合得到批准,与此同时,河南军区也在中央的劝说下,放弃了北渡的想法,全力南下到鄂豫边区与新四军5师汇合。

尽管中央在河南的整体发展战略依然没有改变,但侧重点又发生了改变,中央希望的是,等到王震率领南下支队、河南军区与新四军5师汇合后,共同执行牵制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从华北、华东调兵到东北争取时间。

图|1939年,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雁北抗日根据地

1945年10月30日,中央同意郑位三、李先念的来电,改鄂豫皖中央局为中原局,并成立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对于此时的鄂豫边根据地来说,面对的困难是很大的,首先是财政方面严重不足,干部短缺的情况尤为严重,其次,因为执行河南发展战略并不彻底,鄂豫边根据地同华北根据地之间的通道没有打通,导致中原军区接下来只能孤悬敌后。

这也几乎就注定了,未来鄂豫边根据地要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下,牵制国民党军优势兵力。

1945年10月,国民党军调集14个师,从南北两个方向合围中原军区,其中北面以豫南的南阳、唐河、泌阳、确山为第一线,方城、舞阳、遂平等处为第二线,一步步地向南推进;南面从信阳至钟祥一带逐步向北推进,企图南北合拢。计划是在11月之前,消灭我军在鄂豫边区的主力。

中原军区的压力陡然间增大。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原军区执行中央的战略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特别是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压迫下,只能不断的选择转移后撤,直至根据地被整体压缩到很窄的片区内,动弹不得。

至1946年6月,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前,中原军区的部队5万余人已经被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今大悟)之间,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内,解放区面积已不及原先的1/10。

事实上,直至中原突围开始以后,许多干部战士想到了当年张执一在会上的据理力争,也生出了不少感慨。

中原军区突围以后,不少新四军5师的干部战士突围至苏北解放区,当年被调往苏北的张执一还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对他们接待与照顾,这些干部战士在见到张执一后,还惭愧的说:

“张主任,如果当年按照你的意见来就好了!”

一席话下来,说得张执一也十分感慨:

“胜负乃兵家常事,我相信我们最终是一定能取得胜利的。”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张执一始终坚持敌后统战工作,并利用关系,开辟国统区与解放区之间

图|晚年张执一埋头撰写回忆文章

的水陆交通联系,时隔多年之后,当谈到自己在过去革命年代的功绩时,张执一谦虚地说:

“我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是时代的洪流把我卷入革命的浪潮中,在党的领导下,我才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3800到830,这是359旅南下支队的征程
抗日战场 -(李先念在中原抗战和中原突围中功绩卓著)
四十多年后,李先念再谈中原突围:可惜,当时听张主任的话就好了
当初如果采纳意见,也许就不用中原突围了!新四军师长感慨
新四军在郧阳大山深处的一场生死决战
新四军第五师历史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