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7年,可疑男子欲进中南海被拦,拿出一封信:我是毛主席的朋友

1957年6月21日下午,中南海。

一名男子引起了中南海警卫战士的注意,对方自打出现就在大门附近徘徊,并且不时向中南海的方向张望,彷佛在观察什么,形迹十分可疑。

战士们很警觉,走上前去询问:“你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

男子年过半百,头发斑白,衣着朴素,倒是不像坏人,但神色却显得有些紧张,颤声回答道:“我……我想找毛主席。”

“找毛主席?”战士狐疑地打量着男子,更加警觉,这些年确实有不少人来中南海找毛主席,可对于这名男子,保卫处没有提前接到上级通知,不可能任由对方进入中南海。

看到战士警觉的目光,男子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说:“我是毛主席的老朋友,姓许,从上海来的,这是毛主席写给我的信。烦请同志帮忙通报一下。”

战士半信半疑地接过信,打开一看,龙飞凤舞,很像毛主席的笔迹,但他不敢轻信,便将信还给男子,说:“你等一会儿,我去挂个电话。”

说完,战士回到值班室给中办打去电话,把许姓男子的情况向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作了汇报。片刻之后,战士迅速跑到男子身边,恭敬地说:“麻烦您稍等一下,一会儿有人来接您。”

很快,毛主席的秘书高智出现在大门口,与许姓男子热情握手,简单寒暄两句后,却没有将男子带入中南海,而是将对方安排在前门招待所住下。

警卫战士这才确认,这名其貌不扬的男子,可能真的认识毛主席。

许姓男子究竟是什么身份?跟毛主席是什么关系?他和毛主席之间有什么交往?又为什么来中南海找毛主席?他是否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是如何对待他的?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新故事?今天,罗敷媚就跟大家聊一下一代伟人毛主席关心帮助落魄少年的故事。

1919年12月,26岁的毛泽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

“张”,指的是湖南督军张敬尧,属于北洋军阀中的皖系,曾拥戴袁世凯称帝,是一个没有节操的军阀,他在湖南横征暴敛,无恶不作,镇压爱国学生运动,引发湖南百姓强烈不满。

青年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挺身而出,领导湖南一批仁人志士,发动了“驱张运动”,要求北洋政府将张敬尧调离湖南,进而实现湖南自治。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毛泽东以“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赴京公民代表团团长”身份赶赴北京,向北洋政府请愿,因途经武汉时暂在汉口逗留,住在一家旅馆。

这天,毛主席准备出门,在旅馆门口看到一名十来岁的少年,少年衣衫褴褛,面容瘦削,缩着身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看样子是一个流浪汉。

毛主席见他可怜,便过去把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关心地询问情况。

少年见毛主席和蔼可亲,为人善良,便一股脑把自己的经历讲了出来。

少年原姓潘,名祖生,1902年出生在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北望村一个贫农家庭,7岁时随父亲迁居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搬了家以后,潘家的日子越过越差,11岁那年,潘祖生的母亲病逝,父亲一个人养活不了孩子,一狠心把潘祖生送给当地一个许姓人家,当了上门女婚。

真正的上门女婿是要随女方姓氏的,潘祖生就是如此,他从此改名换姓,叫许志行。

说是上门女婿,其实跟童养媳一样,人家根本不把他当女婿看,而是当成免费长工,许志行的岳父只让他读了两年高小,14岁那年把他送到外嘉兴的一家酱菜园当学徒。但许志行不想打工,一心只想读书,几次三番偷跑回家,要求继续上学。

岳父怎肯答应许志行?为防他再跑回家,干脆把他打发到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到一家五金玻璃店做工。可许志行确实很有志气,他渴望继续读书,不愿意当一个奴隶式的学徒工,到了玻璃店仅三天,他就找机会逃了出来。

但这一次,许志行回不了家,他身无分文,也不敢回家挨骂,只好沿着长沙到武汉的铁路,漫无目的地往北走,一边走一边乞讨,就这样流浪到了汉口,又偶然在一家旅馆门口,碰见了途径此地的毛泽东。

听了许志行的遭遇,毛泽东深表同情,他最欣赏有志向的年轻人,当下便劝慰许志行道:“你想读书是好的,但是年纪轻轻就流落在外,这是不好的。你若是没钱,回不了家,我可以资助你路费,帮你回浙江老家。”

许志行摇着头说:“毛大哥,我不想回家,也不能回家了,回家只能做苦工。我想留在这里,希望你能帮介我绍一份工作,我自己养活自己。”

毛泽东也很无奈,武汉不是长沙,他人生地不熟,对此无能力为,“小兄弟,我只是从汉口路过,在这里也没有熟人,恐怕没办法帮你介绍工作。”

听毛泽东这么说,许志行掩饰不住失望的表情,毛泽东见状安慰他说:“我看这样,你先回家安心等待一段时间,等我办完事回湖南以后,再设法帮你出来工作,你看如何?”

许志行还是有些不甘,可他知道自己和毛泽东萍水相逢,无亲无故,对方没有义务帮自己,能给这样的承诺,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只好听从劝告,并把自己老家的地址告诉了毛泽东。

毛泽东说到做到,先带着许志行一起去了上海。他到上海是为了送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好友赴法勤工俭学。送走他们后,毛泽东给许志行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两人便分手了。

许志行以为毛泽东的承诺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但他回家不久,就收到了毛泽东写给他的信。

信中,毛泽东对许志行安慰鼓励一番,以后又陆续寄来《新生活》、《星期评论》、《新青年》等些进步刊物,以及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小册子,勉励他好好学习,许志行这才相信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也是真心帮助他的。

在毛泽东的鼓励下,许志行认真阅读学习进步刊物,遇到疑惑就不时给毛泽东写信求教,时间一长,许志行的眼界开阔了,思想进步了,逐渐向革命靠拢,对毛泽东的崇拜也与日俱增,热切盼望着能早日到湖南投奔毛泽东。

许志行等啊等,一直等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盼来了好消息。

1920年7月,“驱张运动”胜利,毛泽东回到长沙后不久,担任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主校长。次年,毛泽东筹集经费在一师附小创办了“成年失学补习班”,专门给失学青年上课。

毛泽东没有忘记那位因贫苦失学的朋友,他立即给许志行写信,邀请对方来这个班上课,还允诺承担他的一切学习费用。

收到信后,许志行喜出望外,当即偷偷离家直奔长沙,见到了“贵人”毛泽东,毛泽东把许志行插在补习班读书,让这位穷小子如愿以偿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考虑到许志行身无分文,毛泽东不仅免了他的学费、教材费,还自己掏钱承担他的生活费,让许志行万分感激,无比庆幸自己结识了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朋友和兄长。

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都在一师附小读书,毛泽覃在小学部六年级,毛泽民则和许志行一个补习班。毛泽东把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上选出的文章介绍给许志行等人阅读,还每周挤时间给许志行他们讲一次“公民”课,教给他们革命故事和思想。

1921年7月,毛泽东从上海出席中共一大回来后,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无暇募集经费,补习班无法维持,只得宣布停办,许志行在毛泽东的帮助下转到湖南一师附小高级部读书。暑假期间,许志行去了一趟韶山,住在毛泽东家中,与毛泽民、毛泽覃同在一个房间。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许志行逐渐向共产主义靠拢,1922年,经毛泽东亲自介绍,许志行和毛泽民、毛泽覃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的前身)。

1923年,许志行结束了高小学业,原本想要追随毛泽东的脚步,选择报考湖南一师。但湖南的省立师范学校是公办官费学校,按照当时的政策只招收湖南本省的学生,不招外地人。

许志行成绩很好,却因为是外地人无法报考,可他又不愿意离开长沙,更不愿意离开毛泽东三兄弟,他想退而求其次,报考长沙的中学,但中学一切都要自费,贫寒的许志行根本无力承担,而毛泽东收入有限,也没有能力帮他大包大揽,这让许志行特别苦恼。

看到许志行痛苦纠结的模样,毛泽东做起了他的思想工作:

“志行,求学问不一定非要选择哪一个地方,哪一所学校,只要有真心,什么地方都可以求得真学问,你可以回浙江投考省立师范学校呀!”

浙江省立师范学校也是浙江省公办学校,所有费用只需缴纳一半,半年不到十块钱。“放心吧,这几块钱,我是能继续接济你的!”毛泽东拍了拍许志行的肩膀,承诺接济他的学费。

这让许志行十分感动,他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离开长沙时,他向毛泽东辞行。

“润之兄,一年多来,给你增加很大麻烦。”许志行低着头,强忍着眼泪说:“你的恩情,我一定会铭记在心,涌泉相报!”

“没什么,你不要这样!”毛泽东安慰道:“希望你以后更加努力学习,读书之暇,对于社会事业也要多加关心,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不曾尝过苦痛的人生,简直没有价值!美满的人生,是战胜苦痛的结果!”

听了毛泽东的勉励,许志行内心稍安,重新充满了力量。告别时,毛泽东把许志行送到门口,深情地对他说:“路上小心,到了浙江,考取学校后,就写信来。”

许志行使劲点点头,对于毛泽东这些年来的无私帮助,他无以言谢,只能深深地给毛主席鞠了一个躬,然后强忍着眼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在许志行的成长道路上,毛泽东是导师,是朋友,是兄长。如果不是他的帮助,许志行只能沉沦在社会底层,空有读书梦想而被残酷的现实摧毁。

许志行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他不仅顺利考上了浙江一师,还追随毛泽东的脚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参加工人运动,还组织领导“闹学潮”,尽管因此被学校开除,但是许志行并不后悔,他为自己以毛泽东为榜样而感到无比骄傲!

毛泽东也没有忘记这小朋友。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宣传部长,写信邀请许志行协助自己工作,担任宣传部交通局助理,从事广州、上海之间的地下交通联络工作。北伐期间,许志行还在武汉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秘书。

以毛泽东对许志行的照顾和帮助,如果他一直坚持革命,一定拥有着光明的未来。

但是大革命失败改变了许志行的命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许志行虽然坚持在上海、浙江等地秘密从事地下工作,但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他终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最终辗转到上海落脚,当了一名老师。

此后,许志行的经历也很坎坷,他南下北上,四处奔波,先后在厦门集美中学、汕头友联中学、河北定县铁路员工子弟学校、温州第十中学任教,甚至一度因声援学生运动被捕,后来经人奔走才获保释,又返回上海在晨光书店、开明书店任职。

直至抗战爆发,许志行再也没离开过上海,一直教授中学语文。时间一长,许志行脱了党,也与毛泽东彻底失去了联系,得知毛泽东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许志行也曾动过前去拜访毛泽东的想法,但是想到自己脱党的经历,他又深感惭愧,不知该如何面对。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来到北平。

这时,上海还没有解放。许志行亲眼看到老朋友领导的革命节节胜利,上海也解放在即,内心十分高兴,思来想去,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寄往北平。

信寄出后,许志行满怀期待,可几个月过去了,杳无音讯。许志行心想,或许是毛泽东没有收到信,或许是他太忙了,没空给自己回信,又或许是毛泽东早就忘了自己这个小人物……

其实,毛泽东不仅收到了许志行的信,还立即给他回了信,并托新华社上海分社一位工作人员捎带到上海。可惜,那位同志不慎将信遗失了,许志行就没有收到这封信。

上海解放后,许志行按耐不住,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和毛泽东分手后的经历和现状。不久,一个令人激动的好消息传来:毛主席回信了!

信中,毛主席对许志行的关心勉励一如既往,鼓励他“在上海教书甚好,教书就是为人民服务”,还邀请许志行到北京一游。

许志行激动万分,立即就想去北平探望毛主席这位老朋友。不过,由于在上海的工作一时脱不开身,许志行没能腾出空来去北京。这一耽搁就是好几年。

1956年1月,毛主席再次致信许志行,热情邀请他到北京一叙。这一次,考虑到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繁忙,许志行担心影响毛主席的工作,最终还是没有成行。

第二年,在毛主席的一再催促下,许志行终于下定决心在暑假赶赴北京,他怀揣着毛泽东写给自己的亲笔信,乘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一路之上,许志行心情非常激动,无心观看车窗外的景色,心想:分别三十年,物是人非,润之兄还能认出自己吗?现在两人地位悬殊,见了毛主席,自己该说些什么?

想到这里,许志行下意识地摸了摸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毛泽东的亲笔信。

1957年6月21日,许志行抵达北京,到了中南海求见毛主席,却被警卫拦下了,这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场景。

6月22日下午,许志行接到毛主席要会见他的通知,他的心一下子忐忑起来。晚上6点30分,高智带着许志行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地,在一个宽敞的书房里等候。

很快,毛主席来了。

“毛主席!”许志行立即站起身来,显得有些激动和紧张。

'志行兄,我们见面太晚了!太晚了!”毛主席走上前来,一把抱住许志行的肩膀,然后松开手,注视着许志行,无限感慨地说,“接到信后应该早点来嘛!等了你好长时间了,我多么想见见你这位旧时的朋友啰!”

毛主席性格热情大方,但即便见到故人也大多是握手相待,像对待许志行这样抱肩膀的热情举动,是十分罕见的,这也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对这位昔日小兄弟、好朋友的思念之情。

许志行望着满架满架的书,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您还是那样喜欢书!”

“不要叫主席啰!还是叫我润之,或者叫毛泽东吧!”毛主席爽朗地笑着说:“我工作太忙了,只得抽空读一点书。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读书的机会可比现在多呢!'

遇到老朋友,毛主席格外高兴,侃侃而谈。从武汉的相遇、相识,到长沙一师附小的读书生活,从广州、武汉时的战斗生活,到武汉分手后的经历,毛主席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每一幕场景都记得如此清晰,彷佛就在眼前。

许志行眼含热泪,感慨万千。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位共产党的领袖、新中国的领袖,还能记得和自己这个普通百姓之间的交往,更想象不到毛主席还像三十年前那样平易近人,热情大方。

“你此次来京,还想探望些什么人?”毛泽东问许志行。

“我想探望教过我书的谢觉哉老先生。”许志行答。

毛泽东笑了,说:“好,好,那就请他来聚聚。”

半个多小时后,谢觉哉来了。许志行紧紧握住74岁高龄的谢觉哉的手,高兴地说:“谢老,您好!您好记得我这个学生吗?”

“记得,当然记得!”谢觉哉对这个三十五年前的学生印象很深,因为许志行很勤奋、很朴实,三人一起回忆在长沙一师附小的趣事,说到高兴之处,不禁哈哈大笑,轻松的氛围让许志行倍感亲切温暖。

晚饭时间到了,毛主席请谢觉哉、许志行一起吃饭。菜很简单,四菜一汤,炒青椒、韭菜炒肉丝、番茄炒蛋、红烧肉。因为有客人,毛主席嘱咐厨房特地烧了一盘红烧肉。席间,三人边吃边聊,毛主席叫许志行不要客气,多吃菜,还亲自为他夹菜。

毛主席要许志行在北京多住些时间,看一看故宫、颐和园,游一游香山、长城,并替许志行介绍每个景点的情况,许志行见毛主席日理万机,仍关心自己的住行,内心十分感动。吃过晚饭,三人再聊了一会儿,许志行就起身告辞了。

五天后的晚上,毛主席又让人把许志行带到他的书房见面,一见面就笑盈盈地问:“这几天去些什么地方,玩得痛快吗?”

“痛快,开心极了!”许志行高兴地答道。

毛泽东点点头,又向许志行了解了了上海知识界的一些情况。末了,毛主席又说:“过几天,我要到外地去视察,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我尽量帮你解决。”

许志行深受感动,他不想给毛主席添麻烦,想了想只说了一件事——想去韶山看看。

“好,你到那里去看看正好,代我问候家乡的亲人们,我也是许多年未回家了!”毛主席当即拿起毛笔,给韶山公社写了一封信,交给了许志行。

许志行打开一看,信的内容如下:

“韶山乡人民委员会生产合作社委员会各同志:

许志行先生是我的朋友,他现在是上海学校的教师。他在几十年前曾在湖南读书,井且到韶山住过一个暑期,他现在再到你们那里来看看,请你们以朋友的态度接待他,告诉他些事情。

问候你们!毛泽东。”

离开北京时,毛主席送给许志行500元作为路费,让他给家人朋友买一些纪念品。许志行哪里好意思,执意推辞,坚决不肯收。

毛主席笑着说:“这是我的稿费,是我以个人名义送给你的,我决不慷国家之慨!你放心收下吧!”

看到这一幕,许志行又联想起当初毛主席对自己的资助,流出了激动而幸福的泪水。

许志行拿着毛主席的亲笔信去了韶山,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情接待。回到上海后,他牢记毛主席“教书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诲,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从此以后,许志行再也没有见过毛主席,但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永远铭记在心。

1964年,许志行因患中风从上海师范学院副教授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1976年9月9日,瘫痪在床的他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泪如泉涌,这位给了自己莫大帮助的兄长、朋友、领袖,终于先自己而去了,留下的是一段传奇的故事。

1983年10月,许志行病逝于上海,终年81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7年上海一教师来中南海,毛主席抱住他激动道:我们见面太晚啦
1968年,毛主席批评:滕代远搞农运,叶德辉就是在你手里杀掉的嘛
在毛泽东身边很多年的李银桥说毛主席很有原则,很有人情味 他有自己
1957年,一教师重返韶山,毛主席嘱咐当地政府:以朋友态度接待他
1953年,9岁小男孩独自来中南海要见毛泽东,称:毛主席是我外公
致敬伟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