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数学方法技巧经典荟萃(今日内容已续写)

       同学们在做中考压轴题的时候,如果掌握的方法技巧越多就越能更快更准的求出答案,为我们答题赢得宝贵的时间,下面雷老师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将中考数学中的解题方法技巧做如下的总结:

一、缩放法

例题: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40和80,那么它的斜边多长呢?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可能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的题目谁不会,勾股定理呀!是的,用勾股定理完全可以求出答案,但是,你能直接给出结果吗?直接给,2秒钟,有的人说我用计算器,行,可以,你拿计算器1秒,开计算器1秒,好,时间到,如果两秒钟给不出答案,就请你听听下面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思考,如何两秒钟得到答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5:07 出水莲 来自雷老师中考数学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这样想:

        我们先把两条直角边都缩小到原来的四十分之一,那么两条直角边的长就是1和2,那么用勾股定理可以口算出斜边为根5,然后再放大40倍,是40倍根5,这就叫做缩放法,熟练掌握缩放法,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既快又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2016年4月25日)


二、特殊三角形三边之比

       特殊三角形的三边之比是中考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技巧,几乎每次考试都可以用到,熟练掌握并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解题效率,既快又准,为我们考场上节省出好多时间,同时会使人心情舒畅,更有信心解答别的题目。

例题: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120度,腰长为5,怎底边长为多少?

        要求1秒钟给出答案,同学们,你可以吗?

        我相信,今天跟着雷老师学了这个技巧之后,你以后肯定会在1秒钟给出答案,下面我们从最简单、最常用的特殊三角形入手来研究:

         你对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几个角的度数熟悉吗?其中一个是30°,60°,90°,由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再利用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三边之比是1:2:根3,另一个是45°,45°,90°,我们利用等角对等边及勾股定理可以求出它们的三边之比是1:1:根2。


那么你知道顶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之比怎么求吗?


       我们作底边上的高可以把它分成两个30°,60°,90°的直角三角形,再按照前面的比,我们可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是1:1:根3。熟记这个比我们在做一些大题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把这个三角形分割,再用原始的方法来求了,这样就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例题的答案现在可以1秒钟给出了吗?


如果你有兴趣,你还可以研究一下顶角是150°的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之比。


下面我画出辅助线,你自己看能不能看明白:


       同学们熟记这些特殊三角形的三边之比吧,并在解题的时候应用它,相信你的解题的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很大的提高的,好了,今天就学习到这里(2016年4月26日)

 

三、旋转法

     旋转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几何全等变换,在我们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它可以化难为易,往往可以把题目所给的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集中都同一个特殊的图形当中去,然后我们用特殊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让我们可以体会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例题:

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且PA=1,PB=2,PC=3,求∠APB的度数。


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CP'的位置,连接PP',则△B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B=45°,BP=BP'=2,故PP'=2√(2),P'C=AP=1,PC=3,由勾

股定理逆定理可得△PP'C为直角三角形,∠PP'C=90°,所以∠BP'C=135°,故∠APB=135°.


    旋转把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了等腰三角形或者直角形当中,然后,我们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知识问题就解决了,是不是感觉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学会了吗?同学们,来一道练习试试吧!

练习:

1.如图,△ABC中,∠BAC=90°,AB=AC,D、E是BC上的两点,∠DAE=45°

求证:BD^2+EC^2=DE^2


先独立思考,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就听雷老师视频讲解: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4,CD=3,∠ABC=∠ACB=∠ADC=45°,则BD的长为多少?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2016年4月27日)


四、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在中考试卷当中我们经常会遇见求直角顶点到斜边的距离的情况,也就是求斜边上的高的问题:

例题: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那么斜边上的高是多少?

直接给答案,是多少?能在2秒钟给出答案吗?雷老师给你一个公式请你记住,牢牢地记住:


     对于例题,你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是5,对吧?然后两条直角边相乘得12,那么斜边上的高就是5分之12,也就是2.4,直接用,非常快,能为我们的考试赢得宝贵的时间。

      其实这个结论就是由等面积法得来的:


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

下面我们来做练习,就用这个结论,一定要用习惯

练习: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长为5,斜边为13,斜边上的高是多少?

2.在△ABC中,AB=9,AC=40,BC=41,则BC边上的高是多少?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2016年4月2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倒计时 | 假期自主复习系列(十五)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一看就懂
勾股定理趣题
初中数学定理:直角三角形定理
初中数学常见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中考数学课堂】第358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