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视野、新融合、新发展|聚焦心血管事件链,脉络学说创新研究取得中医药领域突破性成果
userphoto

2023.10.29 湖南

关注

2023年10月20~22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原脑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新视野、新融合、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众多业内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和交流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和创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现场

会议期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高怀林教授以“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为题,系统介绍了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研究内容及系列通络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的重大学术成果。

 高怀林教授


40余年潜心研究,理论创新开创络病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纵观中医药理论发展史,络病学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其形成历经了三次大的发展。“但是,历史上针对络病学的记载均是散在的,始终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高怀林教授表示,络病研究是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

高怀林教授介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吴以岭教授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系统开展络病学研究。由吴以岭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的两项国家973项目研究,联合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专家形成围绕防治血管病变研究的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攻关,在理论创新、机制研究、临床疗效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在理论创新方面,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证治”,形成了指导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和围绕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的“气络学说”两大学科分支方向。国医大师路志正曾高度评价:“络病理论是继春秋《内经》奠定络病理论基础、张仲景首创通络方再到清代叶天士丰富发展络病方药之后,络病学术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吴以岭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创新专利新药13个,其中10个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个列入专家共识、治疗指南、高校教材。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相关研究荣获六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大奖。

三重保护,通心络胶囊系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通心络胶囊是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代表性通络中药,具有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的三重作用,可降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易损斑块、解除血管痉挛、保护微小血管,是我国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

研究显示,约80%-90%的急性心血管临床事件由易损斑块导致,因此稳定逆转易损斑块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基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主持开展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简称CAPITAL研究)显示,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中,在现代常规抗A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IMT逆转率高于对照组18.5%),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首发作时间,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5%,且安全性良好。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仍有约30%~37%的患者存在心肌“无复流”,影响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的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研究(ENLEAT试验)显示,患者行PCI手术前及手术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明显降低ST段抬高幅度(P=0.0016),加速ST段回落速度(P=0.0021),降低心电图无复流发生率达36.6%(34.26% vs. 54.05%,P=0.0031);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为进一步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长期预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30天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30天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1年因心衰再次住院的发生风险。相关研究结果已于近日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发表,获得国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在脑血管研究领域,在日前于加拿大举办的世界卒中大会(WSC)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董漪教授分享了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TISS研究)的最新结果。研究显示,通心络组治疗90天后mRS评分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5.8% vs. 59.1%;OR1.33,95% CI 1.11~1.60;P=0.002)。

TISS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该研究亮相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脑卒中学术舞台,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中医络病理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增添了最新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快慢兼治,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循证充分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领域已开展了系列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其治疗非器质性室性早搏、器质性室性早搏、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伴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确切疗效。

一项纳入1476例心律失常患者(室早859例、阵发性房颤349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68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的总有效率优于美西律;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平均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7.15次/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24h室早次数,提高24h室早下降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联合全国30家医院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减少患者的24 h室性早搏次数,提高治疗8周时的总体有效率,同时也可显著升高4周和8周时的24 h平均心室率。

日前,参松养心胶囊对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920例临床研究在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最新科学研究专场公布。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风险,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标本兼治,芪苈强心胶囊显著提高心衰临床治疗效果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也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作用,还能够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方位的治疗优势,可标本兼治慢性心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牵头开展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12例循证研究证实: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可使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低超过30%的患者比例较安慰剂组增加16%,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同时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该研究于2013年发表在国际循环权威杂志《美国心脏病杂志》(JACC)。

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李新立教授在HOT LINE-2专场汇报了芪苈强心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3119例最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衰标准治疗,可显著减少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心衰恶化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结语



络病理论及其指导的通络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正如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对理论研究给予的高度评价:“本研究创立了'理论 临床 新药 实验 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实现了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排版/编辑:张玉辉

审核:秦苗

致敬第6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全国地铁主题公益巡展活动来了


2023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2022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系列直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视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合理应用,全面提升心脏性猝死防治水平
心律失常治疗进入新时代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药物治疗有望迎来新突破
大咖面对面丨参松养心胶囊干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窦性|窦房|心动|心律不整|心脏衰竭|器官衰竭
黄从新等公布参松养心胶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称,频发室早心衰患者有双重获益
以岭药业(002603)参松养心胶囊 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公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