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口味经方:想不爱你不容易

九九有话说:乌梅丸是九九认为最重口味的方剂,没有之一。酸涩、麻辣,即便是对于中药,这样的口感,九九也觉得实在是没有爱了。


但是,乌梅丸之于寒热错杂、气血不调者,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它,疗效就在那里。


***********************************************

先来做一下经典回顾,然后再来学习中医大家蒲辅周老先生是如何把这个没有爱的乌梅丸用得灵活机动、霸气外漏!尤其是每案之后的按语,不可错过!


1、经典回顾

《伤寒论》第338条论述乌梅丸:“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去皮炮)六两 蜀椒四两 桂枝(去皮) 人参、黄柏各六两


可见,乌梅丸是寒热并用之剂,本用于治疗寒热夹杂的蛔厥症。


然而现代社会蛔厥症罕见,若仅局限于条文中字句来理解乌梅丸的适应症,那么这个重口味的经方应该已经被大时代所抛弃;但仲景论述,向来字字玑珠、文浅意远,故蒲辅周老先生认为本方改丸剂为汤剂,用于治疗如今屡屡可见的寒热错杂之症,大有良效。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跟着大师学临床!


2、乌梅丸治腹痛(肠神经官能症)


白某某,男,42岁。上腹疼痛,反复发作,犯病时多在深夜,疼痛极甚,辗转不安,默默不语,呻吟不停,伴有恶心,每次犯病1~2日不能食,起病已7~8年之久,现发病逐渐频繁,每月约发3~4次,曾多次经北京几个医院检查:胃肠、肝胆、胰等皆无异常,诊为“肠神经官能症”,屡治罔效。


观其形体消瘦,神郁不乐;询其脘腹喜热,四肢欠温;望其舌质偏暗,苔灰微腻,脉沉细弦。


先投四逆散合失笑散未效。思其病久有寒热虚实错杂之势,乃改投乌梅汤:乌梅9克,花椒4.5克,马尾连9克,干姜6克,细辛4.5克,黄柏6克,党参9克,当归6克,肉桂4.5克,制附片6克。


药进1剂,疼痛遂止,亦能进食,连服1O剂而愈。一年后随访,未再犯病。


【按语】蒲老认为,肠神经官能症,轻者多为胆胃不和,可用四逆散加味治之;重者多迁延日久,由气及血,由实见虚,由腑入脏,呈现虚实错杂,气血两伤,肝脾不调,土虚木克,则投乌梅汤,屡见奇效。


3、乌梅丸治腹泻


王某某,男,47岁。慢性腹泻已3年,常有黏液便,大便日3~5次,常有不消化之物。大便化验有少量白细胞;于某医院乙状结肠镜检查为肠粘膜充血、肥厚;钡餐检查,有慢性胃炎。近年来腹泻加重,纳呆,腹胀,体重下降10余斤。半年来,心悸渐加重,伴有疲乏无力,查心电图为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时呈二联、三联律,服西药及中药活血化瘀之剂未效。脉沉细而结,舌尖边略红,苔灰。


证属久利,肠胃失调,厥气上逆,心包受扰。治宜酸以收之,辛以温之,苦以坚之,拟乌梅汤加味。


处方:乌梅3枚,花椒4.5克,黄连6克,干姜4.5克,黄柏6克,细辛3克,党参9克,当归6克,桂枝6克,制附片6克,炙远志4.5克。


服5剂药后,食欲大振,大便次数减少,黏液消失,心悸减轻,睡眠亦见好转。又服7剂,大便已成形,每天1次,复查心电图亦转正常。随访2年余,未再犯病。


【按语】《伤寒论》之厥阴病提纲第326条云:“……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似可理解为厥阴心包之为病。又第338条谓:乌梅丸“又主久痢”。本例用乌梅汤治愈慢性腹泻,心悸亦渐消失。可见《伤寒论》之六经辨证虽主要言外感热病,然其论脏腑病之理法方药规律,杂病亦可借鉴。


4、乌梅丸治抑郁(癔病)


任某某,女,37岁。与爱人分居两地,老人、小儿多病,家事冗繁,以致情志抑郁。近两天来,头痛,恶心不食,昼夜不能眠,神呆,有时闭眼不动,呼之不应,有时哭笑无常,忧郁自语,四肢抽搐。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癔病”,服镇静药等尚未见效。脉沉弦涩,舌略暗,苔薄黄。


病由肝失条达,气血不和,厥气上冲,乱其神识。治宜泄肝宁神,调和气血,拟乌梅汤加减。


处方:乌梅9克,花椒4.5克,干姜4.5克,黄连6克,细辛3克,黄柏9克,制附片4.5克,肉桂3克,党参3克,当归6克。

共服4剂,神态恢复正常。隔4月后又犯病,发病较轻,再用乌梅汤治疗而愈。观察2年,一直未再犯病。

【按语】癔病多为七情内伤所致,若伤及厥阴心包与肝,呈现虚实寒热错杂、气血阴阳失调者,可用乌梅汤扶正泄肝,和血宁神。


5、乌梅丸治痛经

董某某,女,41岁。痛经1O年,月经干净后1O天左右,即开始阴道、少腹牵拉样疼痛难忍,直到行经方渐缓解消失。然行经不利,有血块,少腹疼痛较甚,伴有嗳气,矢气,大便溏,心烦,失眠,恶热喜凉,精神困倦。近年来渐加重,曾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之剂亦未见效应。脉右沉细无力,左弦细,舌质稍暗,苔薄白。


证属厥阴为病,寒热错杂,肝脾失调,气血不和。治宜调肝和脾,兼理气血,拟乌梅汤加味。


处方:乌梅1O克,花椒6克,干姜6克,马尾连9克,细辛3克,黄柏6克,制附片4克,当归9克,党参9克,吴茱萸5克,红糖为引,水煎服。


服2剂,阴道、少腹牵拉疼痛减轻,服5剂而消失。续服7剂,月经来潮时疼痛已微,嗳气、便溏有好转,继服乌梅丸调治而愈。


【按语】痛经,凡阴道少腹牵引疼痛者,其病与厥阴关系最为密切。因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


据蒲老经验:若肝郁血虚者,选用逍遥散;血虚寒闭者,选用当归四逆汤,用之可效;而对寒热错杂,气血失和者,选用乌梅丸则有较好疗效。


================================

喜欢最美中国方今天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也欢迎告诉我们你的经验和体会,你的思索和疑惑。我们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热爱中医、关注健康的朋友,请加入最美中国方。可选用如下两种方法:

请在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里查找“zuimeizgf”

或者点击本文右上角按钮后,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梅丸
仲景名方【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介绍。黄欢医生;纽约中医论坛
龚志贤医案(二)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千古一方,寒热错杂,气血不足,必须用她解决!
乌梅丸治疗很多疑难杂证的钥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