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六经辨证谈发热的证治(四)

四、太阴病

特征:太阴病发热,在于湿热为患,以湿归脾胃。发热、午后夜间为重,汗出不畅,纳呆、便溏、面色淡黄,脉濡,唇、舌、咽、手掌、指腹红。湿热并重主以三仁汤,热重湿轻主以蒿芩清胆汤、黄芩滑石汤,湿重热轻主以藿朴夏苓汤、太无神术散、胃苓汤。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阳明篇》“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病在气分,中焦病。《温病条辨·上焦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医案10:发热----感冒----三仁汤加减

徐某某,女,7月。南阳市卧龙区陆营乡人。2009年7月10日初诊。

代主诉:“发热15天”。十五天来持续发热,昼夜无间,上下午无差,热峰39℃,当地就诊服药可退,然汗出不畅,过时又烧。就诊时患儿面色淡黄,口唇淡,小便量少,大便粘腻。诊查:舌淡,苔白,脉弦细而濡。

辨证: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又时值长夏暑湿之季,湿热之邪,留恋气分,弥漫三焦,郁蒸不解,气机不得宣畅而致发热,湿热之邪阻滞脾胃,致脾胃功能失调,使大便稀粘腻,脉弦细而濡。此证为湿热蕴结。治法: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主以三仁汤。

处方:杏仁4g  苡米10g  白蔻仁4g  川朴4g  通草4g  滑石6g  半夏4g  竹叶4g  火香6g  青蒿(另包,后下)20g  焦三仙各10g。2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7月13日):热已缓解,便稀粘腻已好转,脉濡,守原方去青蒿,再进三剂。

3天后热已退,大便已成形,嘱家长注意小儿饮食,忌生冷粘滑油腻之品。

[按语]该患儿发热十五天,昼夜无间,上下午无差,热峰39℃,不符合“午后身热”,但面色淡黄,大便粘腻,脉弦细而濡则符合湿温之例,遂处以三仁汤加味,一药而愈,可见中医的灵魂是辨证论治,不可胶柱鼓瑟、刻舟求剑。

湿温病,湿热胶结,如油和面,黏腻难解,盘踞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首犯脾胃,纳呆便溏,甚则吐泻;肺气不能下降,卫表之气郁遏而发热。个人认为它的重要特征有二,一是脉象,濡缓、弦细而濡,二是脾胃症状突出。治疗时要牢记“湿温三禁”,即汗、下、润。所谓汗,是指误为风寒风热表证,而用荆、防、麻、桂、薄荷、桑叶、蝉衣、浮萍之属;所谓下,误为里热实证,而用承气、硝黄之流;所谓润,误为阴虚用滋阴,如沙参、麦冬、生地、玄参。

湿温病是湿热蕴结所致,当用辛香之类宣畅中上二焦,如白蔻仁、杏仁、半夏,淡渗之类渗利中下二焦,如苡米、竹叶、滑石、通草,使湿从表泄从下渗利,热从表透从下而出,再用行气之品调畅气机,如川朴、白蔻仁,湿去气行,湿热分离。本例再加藿香助白蔻之功,青蒿苦寒,最除脾胃湿热,但辛香清透,于湿热蕴结之发热最为有效,但退热之用一要后下,二要量大,且宜中病即止,终究苦寒不宜久服。

凡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肠炎之发热,属于湿热蕴结者,三仁汤加青蒿、藿香均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发2个用温病方的医案
邓中甲讲方剂学,三仁汤,湿重于热之湿温病。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眨眼、眨眼睛,精神病,消化系统肿瘤
叶天士辨治湿热初探(中医临床)
湿温治疗体会
《疏调学术论坛》疏调气机在温病中的应用
150.八正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