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胸痛中心发展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迅速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最致命的威胁之一。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突如其来的急性胸闷、胸痛、压迫感和堵塞感。抢救急性心梗患者,关键要迅速开通血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发病早期的120分钟)进行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从技术本身而言,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在我国早已经不是技术难题,但因为各种延误导致的悲剧却时刻在发生。


  影响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的原因,主要是三方面的时间延迟造成的,分别是病人延迟(从出现症状到拨打急救电话时间过长)、转运延迟(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接触病人并完成转运时间过长)、治疗延迟(从患者进入医院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过长)。而胸痛中心作为一种创新的急诊急救体系,通过多学科间相互协作,优化救治流程,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赢得黄金抢救时间,从上述三个方面缩短患者总的缺血时间,打通生命的‘高速公路’,从而提高救治的效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7年10月22日印发了《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对于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指导原则》一经发布即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件不仅代表着卫生行政部门对胸痛中心建设的认可,也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发展增添了推力,2018年中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发展步入了高速阶段。

一、进一步完善建设体系,推动胸痛中心快速发展

  在国家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胸痛中心建设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加入胸痛中心建设行列,目前共有27个省级卫健委发文部署胸痛中心建设。现已成立了27个省级胸痛中心联盟(含全军联盟)和 60多个市级胸痛中心联盟。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总部以及各省市胸痛中心联盟的推动下,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超过3600家医院加入胸痛中心建设队伍,其中669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标准版450家,基层版219家),128家单位正处于现场核查阶段。随着胸痛中心认证家数的增多,在2018年11月新增并培训了部分暗访专家,为实现胸痛中心加速发展计划做好了专家储备。

二、完善认证和再认证标准,胸痛中心建设快中求稳

  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是持续改进,认证标准也随着发展不断完善,2018年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更新了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基层版(第二版)”,并发布“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标准(第一版)”,进一步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加速发展,同时启动早期通过认证的50家胸痛中心的再认证工作。


  2018年8月12日,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与评估团体标准在北京正式发布,胸痛中心建设标准从行业指南上升为行业团体标准,标准的发布对于心血管学科和心血管病急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改进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模式的重大举措。

三、积极推动大众教育,增强全民心脏保护意识

  在推动医疗机构建设胸痛中心的基础上,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心肌梗死救治微电影大赛。通过该形式增强医患互动,传播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防护。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总部在2018年11月20日发布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进入急救地图系统,会自动标识出距离患者最近的胸痛中心,为胸痛患者生命救治的“高速路”加速,使心梗救治流程更加流畅、使生命救治链更加高效。

四、立足现有成绩,积极探索胸痛中心建设新方向

  随着国内胸痛中心的标准化运行,转运延迟和治疗延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根据胸痛中心总部的的数据统计,目前国内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已经实现让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的D-to-B时间平均缩短至70分钟左右,部分较好的中心平均D-to-B时间已缩短至40分钟左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中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的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患者对胸痛中心以及急性胸痛的认识仍然不够,从出现症状到拨打急救电话的时间没有明显的缩短,大大延误了治疗的时机。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中心“三全模式“。“全域覆盖”是指胸痛中心覆盖到各类人群,包括已病未病、急病慢病等人群;“全员参与”是指尽可能动员更多公众的参与;“全程管理”是指将疾病的预防、急救、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目前,无锡、南京、苏州、杭州、天津、临汾、晋城、宜昌等多地已开展“三全模式”的试点工作,以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为牵头单位,以二级综合医院为枢纽,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120急救体系全面参与,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沟通,推动落实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救治“三全”理念。调动全市资源来救治患者,优化了就医流程,规范、科学的全病程管理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真正让患者最大化受益,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服务理念,大大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造福患者。目前,全国已有更多的城市在卫健委的指导下开展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建设工作。

五、胸痛中心“三全模式”推动医疗改革

  胸痛中心“三全模式”在多地试点的成功运行,逐渐将包括区域协同救治、分级诊疗、流程优化等在内的胸痛中心内涵延伸到跨学科的全程管理,形成以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康复中心、高血压管理示范中心等“五个中心”为标志的防治救康整体概念;同时也延伸到了包括社会动员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而延伸至政策领域,与目前医疗改革的核心政策相衔接。


  在未来,胸痛中心“三全”模式会在更多的城市落地生根,通过继续优化系统,规划流程,打通信息壁垒,在社区开展慢病筛查、教育等,不断完善“三全”理念,提高疾病救治质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质量,实现分级诊疗。

专家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心脏学院院士(FACC),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亚太心脏协会(Asia Pacific Heart association, APHA)主席,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协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主任,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组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专业组组长,《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介入分册(中文版)》主编等多种期刊主编,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市委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西城医卫联合支部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

  长期从事心内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能。近十年来,对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深入的研究,擅长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连续多年个人冠脉介入例数及总例数居全国前列,先后帮助300余家省市级医院开展介入治疗并每年举办2次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班,同时每年在不同的省市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大会“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 推动了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中国不断普及、规范和提高引领行业发展。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及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机制研究,推动了中国心内科医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战略性防控慢病:积极参与国家心脑血管疾病人群防治工作。并以主要参加者先后获卫生部、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两项。获中华医学会二等奖两项,获第八届“中国医师奖”,“第十三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获“吴阶平创新奖”,第10届Lumen Global“年度成就奖”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承担国家攻关课题和八六三课题各一项,牵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牵头“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干预及转归的研究”、“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比较效果研究”及“十二五“重大专项”“依那普利叶酸片预防脑卒中的上市后临床研究”等。已现已指导14名硕士研究生、44名博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六十余篇,主编学术专著40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与目标
为啥医院都纷纷新冒出“胸痛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和黄药业携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加速推动胸痛中心建设
和黄药业携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加速推动胸痛中心建设
STEMI溶栓·大家谈 |张钲:基层版胸痛中心应该怎样助力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和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