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直门内大街的故事(10)
西直门内大街的故事(10)

五.黄门的菜站

 

1.蔬菜供应短缺

小酒馆再往东,过了一个饭馆,再过桦皮厂,就是大米庄了。

黄门的菜站在大米庄对面。对于这个副食店,我不知道我们班其他同学家里是不是也叫它“黄门”。其实这个名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与它的形象很不相符,因为这个副食店的店门和大米庄一样是陈旧的浅蓝色,不仅完全没有一扇门是黄的,而且店内也完全没有一点黄颜色的标记。总而言之,跟“黄门儿”一点不沾边。

 

两个副食店一个路南一个路北,挨得那么近,这在那个商业不发达的年代是很少见的。黄门与大米庄卖的副食种类,油盐酱醋方面,其实差不多。当然一个卖猪肉,一个只卖羊肉,其它的区别我认为是黄门还卖蔬菜,而大米庄经营回民糕点不卖菜。

黄门的副食店,左边门脸经营油盐酱醋鱼肉鸡蛋,右边单有一间专门卖菜的。那时候没有私人卖菜的,没有自由市场,买什么东西全靠国营,那时的售货员是很牛的职业,因为商品匮乏而有特权,因为服务网点少没有竞争而服务态度普遍不好。

黄门儿菜站夏季时多在门口外面的棚子下面,冬季才把菜挪到屋里。

 
 

1960~70年代蔬菜季节性非常强。因为不像现在,农村有蔬菜大棚,可以在任何季节生产出各种蔬菜。那时在寒冷季节只有少量的阳畸种菜,阳畦上没有塑料膜保温。冬天蔬菜生长慢产量也低,只有在春节临近的时候,才有少量的产于阳畦的耐寒蔬菜:青韮和蒜黄,而且卖得那么贵,七、八毛一斤,跟肉的价格差不多了,平时一般家庭也吃不起。冬天人们都只吃大白菜,没有黄瓜西红柿。每年开春,阳历34月份,甚至有一段时间没菜吃。因为头年各家储存的大白菜萝卜土豆吃得差不多了,新一茬蔬菜还没长起来,要是哪个菜站来了一点珍贵的蔬菜,那就要排队抢购,发现晚了根本买不上。

 
 (雨雪天排队买菜的人们) 
 

黄门菜站空空如也,为了吃上点蔬菜,家里的半大小子有时就要骑车去远处买菜。可能有菜的地方我只知道三个:首先是四道口冷库,第二处是海淀菜市场,在苏州街最北头,有一次我从马相胡同骑车去了一趟,花了至少二半个小时,回来的时候都中午11点多了,由于是在美好的春天,沿途看了好多风光,但只买了几条鲫鱼回来。还有一个是东单菜市场,比较大,菜也多,但我们一般去不了,太远。也有这种可能,骑车去了海淀,大老远的跑一趟,那里也没菜,什么也没买着,白跑,所以不是家里有情况,一般也不去。




 (90年代的崇文门菜市场)



(未完待续)   下一章  储存大白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旧影·旧照
由大白菜想到的——东四,抹不去的记忆(七)
买菜虽易 种菜不易 且行且珍惜
老百姓的看家菜——大白菜
北京新印象87---地铁站点景观随拍
菜市口见证百年沧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