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到家乡的感慨
她回到村里的时候,满街上走着的全是陌生人。
村里已经没有人认识她了。
 

30年以前,她回来的时候,还曾在街上碰到过熟人,那人还叫她“小霞”。那时她还年青,还只有64岁。30年过去,那个叫她小霞的人,也早已不在了。

 

94年以前,她出生在这个著名的位于驼铃古道途中的一个大宅院里。 

 

现在,街道还在原来的地方,只是泥泞的石板路已变成了干净平整的柏油路。路上走着的行人也再不牵着骆驼。

 
 
在路的两边,新的建筑耸立起来,一排排整齐的门脸,光鲜靓丽,古色古香的。但却绝不是她小时候的样子。她小时候,路边都是低矮的灰秃秃的小平房,房顶上有些地方还长着草,墙面上露着大小不一、残缺不平的砖块。那时候的人都很穷。
 

这里早先是牲口棚的后院墙,如今已痕迹皆无。 

 

你打听南胡同,年青一点的都说不知道,只有老人才知道,这里以前就是当年牲口棚的大门口。
  

村东这个地方过去是一片空场,有个水井,中间一个井台,一个辘轳,把水摇上来,村里的人吃水都靠这口井。 

 

她家的老院子却奇迹般地保留下来。

老薛家是当年村里的大户人家,老院子在大街的正中心,院门从她小时候记事的时候起,就是这个样子,唯一的变化是门前的两个带有石狮的门墩,没了踪影。 

  

 

她在自家的门前小坐了一会儿。

 
 
90年以前,她也曾坐在这里,梳着两条细细的小辨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看着外面新鲜的世界。90年过去了,如今的她,头上多了几根白发,脸上添了几道皱纹,手中也多了一根拐杖。
 

90年以前,她家的门前,比现在还要热闹。尘土飞扬的驼铃古道上,一队队的骆驼,载着城里需要的煤碳、各种日用品,口外的皮货、山珍,运往北京城里。



 
牵着骆驼的人,衣衫褴缕,头发蓬乱,全身肮赃。 
  

凡往来的客人,都可以到邻院的二爷家,免费领一丸治腰腿痛的大力丸。 

二爷很有钱,听大人们说,二婶子年青时生过一场大病,病中在佛前发了一个誓,病好以后积德行善,施舍穷人。

二爷家从此被踢破了门坎。 

 
几乎所有经过村里的骆驼,都要停一下,很多人把缰绳在她家门前的木桩上一栓,就去了隔壁。这使她家的门前,总是被牲口踩出乌黑的烂泥坑,散落着牲口的粪便和草料,空气中混合着一股有机肥料的味道。 
  

北京城离她家是那么遥远,她从来也没去过。只是听老人讲,城里有天桥、前门,还有戏园子、饭馆和各种商店。进一趟城,至少四五十里路,要走上多半天。还要带上干粮,水,雨伞,预备好回来的盘缠。

有钱人家,雇头毛驴,没钱的,一路上边走边打听,别迷了路。  

 

再后来,来了日本人,一队队的,打这条街上经过。村里的人,出来看热闹,女孩子坐在自家门口,男孩们骑在墙头上。

再后来,隔壁的二爷当了保长。

再后来,骆驼就越来越少了。

 
 

再后来,二爷家买了汽车,摩托车,在城里置了房产,在川店胡同,离前门和天安门都不远。终于她乘着二爷家的汽车进了一趟北京城,见识了城里的热闹与繁华。

从此,她开始向往那个繁华与热闹的地方,或许,她本来就该生活在那里。

 

她在二爷办的学堂里读了几年书,离开母亲,去了她向往的北京城里。在城里三姨家的一个院子里住了下来,住了十几年,直到文革结束。 

 

这都是过去的事。现在老房子已经破败了。小时候她家的院子好大,她站在院子中间,像落在打谷场上的一只小鸟。周围的每一间屋子,都像一个神圣的殿堂。

 
 

后来院子归了生产队,现在院子里早已住进了许多陌生人,在院子中间盖起小房,把宽大的院子挤成两条令人窒息的窄小通道。

 

 
   

 
土改后留给自家的老屋,现在由于长期无人居住,窗户纸都没了。
 
  

这里原来是她家的猪圈,还有一个露天的厕所。现在都盖上了房子住了人。 

 

房后的小夹道长出了野草。显得荒凉而冷清。 

 

 
 

隔着玻璃窗向里望,老屋里堆着过去的杂物,成了破烂仓库。 

 

在老屋前碰巧遇见了晚辈的亲戚,是她大哥的一个儿子,在大哥的众多子女中排行老二,今年也已经76岁了。  

  
子女给他在城里买了房子,外孙女和孙女婿都在美国呢。
大家见面,分外亲热。亲戚们与她在大门口合了一张影。 
 
 

这是她大姐家的院门外,在她家老房的斜对面,也在大街的中心位置。 

 

晚辈们同样是搬出去了,门是锁的。也是顽固地保持着原貌,没有经过改造的老院子。大姐是前几年去逝的,去逝那年93岁。

她在大姐家的大门前,停留了很久。 
 
村子北面是北京西山。

过去,上山没有宽阔的大马路,只有一条土路,两边全是树林。  

 
 
现在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那时路边有一条小溪,从山上流到村里,从村东的水井旁边流过。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还有小鱼小虾,在很清的溪水里,一窜一窜的逆流而上,在小溪里游一会儿,歇一会儿。 

她说,那时的风景,都是自然的,现在,你们看到的,都是人工的。 

 

 

半山有个山洞,山洞旁边有个泉眼,往外冒着清澈的泉水。山洞里有许多彩色的水晶石。不知什么时候起,泉眼干涸了,水晶石也被人拣光了。

 
 
山上这座小小的石桥,如今也变成了四柏一孔桥,成了历史文物。真的有那么邪乎么?那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石砌桥,小时候没有这么文雅的名字,她与村里的孩子们,常在这桥上用葛针(酸枣枝)捎麻楞(捉蜻蜓),在桥边的草丛里逮刀楞,呱哒扁儿(螳螂和绿蚂蚱)、土蚂蚱,回去喂猫。 
 

  
旁边的法海寺,是她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
 
庙修了,墙砌了,路铺了,如今一切都和原来完全不同了。 
 

 

 
  
到处都焕然一新,显得生机勃勃。院里的两棵白皮松也比以前更加茂盛,长得遮天蔽日的。 
 
 
 

 

只有这个供桌还是原来的老样子。那时有男孩子爬上去,从上面跳下来,一点也不害怕。 

 

现在听人家说,庙里的壁画很珍贵,可那时候谁知道呢? 

 

 
 
   

 
 
曾经来过一队大军,为了不打扰老百姓,都住在无人的寺院里。在画着壁画的墙壁上还钉了一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帆布的书包,望远镜,可能还有一支盒子枪。可是能怪他们吗,那时在村里人眼中,这些壁画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一分钱也不值。谁在乎呢?
  
一直到1956年,有个叫郭沫若的,文趋趋戴个圆眼镜,偶然经过这里,忽然看见了这些壁画,大吃了一惊。经过他的口,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些壁画是500年前画的,是国宝。
 

 
 
 

 
 
 

画里面每一个神仙,每一种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着许多精妙的典故和深刻的寓义。 

  

 
 

现在的砖家说,这些画都是当年宫里顶尖的画家画出来的,即使壁画的细部,也美得令人惊叹不已。 

 

 

人的眼珠都画活了。面孔上的每道皱纹,甚至每一根眉毛,衣服上的每一朵小花,都绘得栩栩如生,经过五百多年,还是那么鲜艳而生动。
 

 

 

  


她家乡的小村,模式口,从此举世闻名。

 

 

在历史上,94年的光辉历史,足以书写出许多辉煌的篇章,(可以装得下六个半秦朝,可以让大隋存在2次以上,)可是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又仿佛只是一个瞬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最后,愿老人家健康长寿,幸福安康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探访小岳岳老家,揭秘岳云鹏小时候的那些事
许永保撰写《家乡的房子最珍贵可爱》
高行健短篇:给我老爷买鱼竿
光阴里的故事
读者投稿 || 杨俊:又回老家
王娃军 | 7月16日,走进大山里的村落——临潭县洪家楼庄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