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通地名:山门巷、富贵巷、唐闸、狼山七房等
山门巷的由来
    现今,知道本市山门巷的人很多,然而知道山门巷名称由来的人,恐怕就没有几个了。这里没有山,哪有山门之称的呢?
  原来,明崇祯年间,巷内有一座祀典武庙,因马头朝里,俗称“回马关帝庙”。该庙分为三进,正殿奉祀武圣关公,后殿奉观音。庙并不算大,然而香火十分旺盛。特别逢到农历五月十三,相传关老爷生日,庙内请戏班子唱戏,设素斋款待香客,善男信女云集而至。通州的各大商号、董事乡绅都要前往进香、拜佛,然后看戏,品茗用素斋。但是,回马关帝庙的和尚不懂规矩,每次送客不分主次,一律只送到庙门口止步,从而引起了士绅商贾的不满。他们私下商量了一个对付和尚的办法,集资在距关帝庙百尺之外的巷口建一座庙门,盖了一座精致的过街亭。这样,和尚送客就只好送到新造的山门外方能留步了。这条规定,不知持续了多少年。清末民初,由许松甫先生等人将回马关帝庙改建成学堂,即现今的南园小学。庙门和过街亭在解放后已拆除,但这条巷久而久之就称为“山门巷”了。

查家坝桥
  元朝张鼎封万户侯,管全省军务。死葬西门外北郊桥侧,因名其地为张家坝桥。坟墓甚大,占地四五十亩,年久废弃变为义冢。适有查姓居冢旁遂误为查家坝桥。光绪末,伐冢改为桑园,得墓碑,题为“大元万户侯张公墓”,可见张误为查之证。

唐家闸的由来
  唐闸镇旧时有座坝,地名唐家坝,明成化二十年(1484)建筑石闸,因而又以闸得名。唐家闸在通州的水利历史上是最著名的,它不仅水年利于排涝,旱年并可引江潮入河,以利灌溉。现在的活闸系泽声水利公司所建,作用仍排泄和引蓄并兼,为大生纱厂花纱进出运输服务。至于泽生公司的目的,则主要为的收取船只过闸费。后来张家把泽生公司当作私有,它差不多是他家自设的厘卡了。大生纱厂的厂基,旧名陶朱坝,坝名不见方志书,见张謇《年谱》,唐家闸早先既是唐家坝,那么陶朱坝也许没有坝,也许是一段障水的堤岸,不是唐家坝或盐仓坝之类的坝。

富贵巷  

  富贵巷名不见《州志》,居住巷中人家房契都称“学后”,在老年人口头及文献记载上亦皆称“学后”,因为巷南东面一大段在儒学射圃墙外的缘故。什么时候开始称富贵巷,为什么称富贵巷,都不详。巷内曾有徐、孙二家做过高官,那是咸、同时代的事。《光绪志·疆域志·市巷》有鹰扬巷,无富贵巷,《州城隍图》有巷未注巷名,想当时还未有富贵巷的名称。 

官道桥
  官道桥原是板桥往东通到东教场演武厅管道上的一座小木桥,民国□年,重建改砖穹,桥名随改官道桥。它在旧城厢图上注名作凑板桥,而依俗称当做凑爿儿桥。通州方言,对拼凑的东西称为凑爿子,此桥命名或因初成系多人醵资聚料出力的缘故。

观涛桥 
  自板桥至东桥教场,原来不再有桥梁经过。后在二土地庙西。加上了一顶桥,这是拆城后,利用旧城门搁在那里给人家走(是开去坝头的关系),人叫它城门桥,桥下的条河是呆河。
  观涛桥原名凑板桥。改观涛的名称,在1921年以后,因为这顶桥,是沿运河通往金沙、石港以东各处的大道。凑板桥是本身,自改建砖身拱桥石,即取名观涛桥(有石刻桥名嵌在桥身)。此桥不通往东教场。 

狼山的七房 

  狼山的七房,分布于山路的上下,一、梵行庵,即三元宫,在藏经楼东部,占地最广。二、福慧庵,又名下篱笆,在三元宫之上。三、白衣庵,又名望海楼,在半山亭之东。四、准提庵,又名四贤祠,祠祀宋代的范仲淹、胡安国、文天祥、岳飞等四人。五、法聚庵,即三贤祠,又名魁光阁,在藏经楼之西。六、鼎新庵,又名斗姆宫,在雷祖殿之下,已近山顶。七、福兴庵,即关帝庙,在山的东南麓,只这一房在山下。过去规定分年轮流管理山顶香火一年,这一年的收入,即可坐享七年的优裕生活云。  

胡长龄碑称光孝塔为支提塔  
  天宁寺旧名光孝寺,有塔五级,名光孝塔。明嘉靖、万历二志及清康熙、乾隆二志都作光孝塔。惟嘉庆十四(1809)年,知州那登重修,胡长龄撰碑记独题作《重修天宁寺支提塔碑记》。胡碑记今仍在塔基层东壁,其拓本尝收入《南通县金石记》,惟碑腹部前十行烂脱百数十字,在州治西北者即今修天宁寺之光孝塔,缺十一二字,下接“今名者也。”缺文说明改支提寺的缘故,胡卒后未刊闻集,此记亦不载《光绪志》,缺文已不可考。 

南通城门名称和北极阁
 
  南通城无北门,在北门地点的城墙上,建了一座“北极阁”。其余分为东、西、南三门。东门叫“宁波门”,或谓取其近海滨江,江海不要为灾的意义。西门,为对外交通要道,在封建皇朝时,上面的圣旨,公文、卸职官都要经过这一门,它叫“来恩门”。南门叫“江山门”,南门外就是五山和长江,是很现实的。1920年拆去城墙,仅留下东、西、南三个城门和北极阁。解放后为了便利交通和整顿市容,又将三个城门拆去。宁波门三字是篆书,江山门和来恩山是正楷,这三个门的三块石刻,现保存在人民公园内。封建城垣的影像,到现在只有那座北极阁是南通城的存余一部分了。 

南通第一条地道 
  省立南通中学(过去的七中)校园之间为积谷仓前的一条街道所隔断,故于1920年造了一条地道,把学校和校园联络起来。地道用钢骨水泥,建筑非常坚固。 

南通的宝塔  
  南通三塔-城南的文峰塔、城中的支提塔(光孝塔)和狼山的支云塔之中,以狼山顶的为最古。建筑史上宝塔形式,代有变更,创始为四方形,以后才有六角、八角等形式。雁塔为唐玄奘藏舍利子,即是四方塔。按《州志》载也是支云塔为最古,可以相互参证。

三人巷  
  南通市的三人巷,或以为采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义,而其实不然,据说,这个名字是习位思改定的。因巷中有一宅系周源灏旧居,灏为举人,其邻吴氏,有女甚美,时号美人,又有人州差王某同居此巷内。所谓三人,盖指举人、美人、差人。

南通境内之石港场镇  
  石港场镇,位于南通市之东北,相距约六十里。在场镇中的范围比较宏阔,古名卖鱼湾,顾名思义当年是一个滨海渔场。宋文天祥曾于此处渡海勤王,后人为之筑亭,名曰渡海亭,以资纪念。并在场镇东北隅之土山上,筑二贤祠,一是范文正公仲淹,一是文文正公天祥,以示崇德报功之意。 

通济桥的修建历史  

  通济桥原为南吊桥,当初它是州治最长的石桥,俗称长桥。清康熙以来志书,都说它系:“元至正中郡人周茂等建,天启元年(1621)陈实功易石。”其实初次易建石桥者并非陈实功。明《嘉靖志》载桥系元至正二年(1342),郡人周茂等构木为之,成化间知州傅锦易石重建。《万历志》记载又较详,它说:“成化二十二年(1486),知州傅锦易石。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州曹金重建。至三十三年,副使李天宠因倭寇去其穹石,仍驾以木。”那么,天启元年,陈实功乃是再度易木为石,不知《康熙志》为何节略掉中间一段过程。到《光绪志》又于正文下加注:江苏巡抚慕天颜延聘陈实功往治母病,造桥作谢一节。这一传说始见《五山外史丛谈录》,顾鸿等修《江南直隶通州志》,杨延撰等辑《崇川咫闻录》,都沿袭讹传采入。顾曾焕修《光绪志》亦复据不疑考。按:慕天颜之为江苏巡抚,见清康熙十五年(1676)《东华录》,而陈实功卒年,约在崇祯十三年(1640)前后,决无死去六七十年(“六七十年”为“三四十年”之误。-编者),重为慕母治病之理,至其他相因而起的讹传,当然更不足具论。  

十虎桥的故事  
  十虎桥,州志都不载,仅见于《海曲拾遗》,据说桥在剑山东北。那里地形和五十年前已不相同。《海曲拾遗》谈到的又是那时民间相传的故事。故事是这样:那地方需要建一座桥,附近的人屡次会议,建造一座以便行人,可是地主富农不肯出钱,造桥找不到材料,因而屡议无成。后来有十个农民,挺身而出。愿意负担造桥的责任,合力完成这座桥,他们就近开山背石头,挖土担来填基脚,力气又大,工作又快,勇气十足,十个人像十头虎也似的。不多时工程告竣,附近的人把桥名定为十虎桥。 

三元桥  
  南通桥梁建筑以三元桥为最佳。人但知其形式秀美,很少知道它结构的坚固,三个法圈都是正圆式,一半露出水上,一半隐藏水下,所以名副其实应称为三圆桥,后来牵强附会到风水迷信上去,定了今名。 

五山之外的镶山  
  自来指数通州城南诸山,总称为五山,列举为狼、军、剑、马鞍、黄泥。先后方志书都无例外。但近年事实上指数的却不止五山,而是六山,即狼、军、马鞍、黄泥之外,有所谓镶山。镶山在最西的黄泥山西,当是黄泥山西麓一个略形折断了的小丘。高不过三四十尺,长不过百十尺。不知何时何人名之曰镶山,其取义大概因为它在五山缘故。张謇于公元1917年11月,就山之北营西山村庐,1919年6月又在山南营梅坨,那是一所不大不多的建筑物,附带着一区,种有数百株梅树的园林。在他自撰年谱中,记的是营镶山的梅坨。

五山的许多别名 
  通州城南五山: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是习惯的名称。同时它们各有别名,至少一个,多的几个,多的几个。连五山的总名也有,总名的别称是“狼五”或“五狼”,这又引申作为通州的别称,在明末通州人的诗选集命名《狼五诗存》,便是一例。
  狼山在五山中最著名,它的别称特多些。它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被称为狼山,是唐人的说法。宋人王安石的诗提到狼山,作郎山,不作狼山,他曾在海门做过知县,狼山当然到过,其作郎山也许有所本。但嗜好典雅的文人们却是没有沿袭着使用,在南宋,据志书上说有个通州知州叫杨钧的曾经请改狼山为琅山[也就有人]并且说他感于烟光凝而暮山紫,因此称为紫琅,而一说是山上的石头发紫色,于是有紫琅之称。解放前后,附近狼山地区还曾经划称为紫琅乡。紫琅也引申作为通州的别称,像有关通州的诗话命名为《紫琅诗话》是又一例。但据《州志职官表》,南宋时代的通州知州只有杨布而无杨钧把狼写作狼,狼山石刻智显和尚的《易路诗》就这样,最近发现天祚提名上,石刻残字,其中亦做琅山。至于别称是白狼,只有个别的例子。
  此外,军山一称象山,而象山实系象鼻山的简称,当它在清初未登陆以前,东部有狭长石伸出水上,像是象鼻昂起,因而得到这样的别称。三百年来,多次开山采石,那鼻子已凿掉,象山再也不像了。
  剑山的得名,传说秦始皇曾淬剑于此,全称是剑迹山,或作剑脊山,又称刀刃山。《光绪志》说系以形锐得名。其实它一点也不尖锐,它在明万历间筑新城取石已被凿掉一半,看来这一点也未必形锐。
  黄泥山原名塔山,黄泥山是俗称,在宋人称为仙女山,马鞍山以形成得名,其实狼山以西的两山都形似马鞍,所以宋人和明以后的两山山名却相反,宋人以最西的名为仙女山,即黄泥山,而明以来迄今,却称最西的为马鞍山。此乃是明以后记载搞错,与别称无关。但马鞍山也有别称,在清代通州人诗里称狮山或狮峰的即指此。

兴隆镇疑即新港镇 
  光绪中叶,通州江岸又连年塌没,沿江小市集或不复存,前者如义学镇,后者如姚港镇之类。然在军山左近未闻塌没新隆镇,刘名芳新隆镇散布诗曰:“山下余坡海上洲,百客茅屋晓烟稠:在唅砑石磨香砻稻,辘辘柴车响驾车。柳树青帘沽酒店,芦花白板打鱼舟;满堆芋票成村市,社鼓声喧识有秋。”名芳住军山,山下自指军山下,今距山不远有新港镇。据居民茅姓述上代相传镇创于雍乾间,殆新港镇昔称兴隆镇耶?

小洋巷闸 
  建于1917年厦,因狼山港淤塞,故辟新港并造闸于海坝镇东马厂圩。结构用钢骨水泥,荷兰工程师特来克设计,并指导施工。开放后,效果甚好。但历年未久,江岸被潮水冲坍,该闸早经沦没江心,其原址所在,现在只能约略指点了。

西被闸 
  南通盐仓坝原有盐仓坝正闸一座,耳闸一座,正闸因年久失修,早已失其功用,只有耳闸可以泄水入江,但其口径甚狭,底亦甚高。据传说,待内河水涨至七分三厘,才可允许防水入江,其功用甚微。因此,另建新闸于大有坝,名曰西被闸,上接城河,下通任港,口径宽二十四尺,墙高十七尺。内河水涨,则宣泄入江,以免积潦成灾,内河水涸,则放潮进来,以资农田灌溉。该闸建于1923年冬,成于1924年秋,历时九月告成。 

众安桥  
  众安桥,据《州志》在望江楼外。《光绪志》把它列在城南江家桥、马家桥、避风港桥之南。所指的是新城南门上望江楼外的一座桥,它后来称为新城桥,是座平构的木桥,今东西河流已断,桥也不存在。但原有桥堍东南墙上,留有众安桥三字刻石一方。 

鹰扬巷 
  鹰扬巷在孔庙北,所谓学后,其名系取义于科举时的祝颂。但此巷名《康熙志》不载,《乾隆志》则称阴阳巷。疑本名阴阳巷,《光绪志》改作鹰扬巷,缘其名不雅。至阴阳巷的命名,疑当与阴阳学有关。《康熙志》阴阳学在察院东,如阴阳学在巷西端,则恰在察院东,其易名鹰扬巷,想在阴阳学废圯后,像州治谯楼东本有医学,《康熙志》云今废,《乾隆志》因之,可见乾隆时阴阳学犹未废。至《光绪志》删去医学下今废二字,却不说明纂修时二者的存在,而是说明二者的都废。 

资生街 
    位于唐闸西洋桥及西贸易市场一带的一段街。其取名于南通资生冶厂。冶厂原名“通州资生铁冶厂”,分铁厂、冶厂两部分。建于光绪卅一年(1905年)春,十月间“开炉试冶”。相传资生冶厂初建时,在厂门口悬挂的精致巨匾上,由张謇撰写“周公遗锅”四个大金字(也有说叫周公遗制)。
    《实业文抄》上说:原江北民间食锅运自镇江者曰“广锅”;运自苏(州)、常(州)者曰“苏锅”,执事(老师傅)皆无锡素业冶人。初建由张謇任总经理。赵翼孙人总监,虞仁良任经理。因虞不善经营,(锅)腹厚度不能尽悉,不甚合(畅)销,后携许聘三任经理,很快扭亏为盈,冶厂即兴旺起来,随之于厂门两侧,形成店面而成为“街”。

兴隆街 

    原为阜生茧厂,先已废。据传阜生茧厂初创时,因技术不精通,质量欠佳,后厂总经理挖空心思亮出“兴隆”的挂匾,说也奇怪,厂即慢慢地兴旺起来而扭亏为盈。因而兴隆成立家业兴旺的吉兆语,其街也就曰“兴隆街”,有时也称谓“兴隆巷”. 

小巷深处传遗闻 
    通有四条巷子取用了有纪念意义的巷名。在西公园附近,有扬中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陆扬中烈士的家在此,以烈士名字命名;扬中街一侧还有扬中后园;离扬中街不远有一条烈士巷,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赵志仪烈士的家在此巷内,此巷名纪念先烈,是另一种形式的纪念碑;还有一条在铁星桥附近的将军巷,是纪念六百余年前,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部将金应的。
在历史上,南通的地名最早见于书籍,至今还保留在巷名之中,而且有多种传说流传民间的是城南望仙桥,那里还有条望仙桥东巷。

    南通以掌印巷和富贵巷的巷名口彩最好,特别对当官的人有吸引力。掌印巷名始建于《乾隆·通州志》,从巷内有元张宏纲的住宅和祠堂,对照以前的州志,知道原为依莲巷;张宏纲袭万户侯,任招讨使,是以为颇有治绩,得到百姓爱戴的高官。虽然富贵巷的巷名不见于南通的各旧志,连《光绪·通州志》的《通州城隍图》上也只画巷子,未标巷名,人们笼统地以“学后”相称,学后是儒学后的简称,此巷在清咸丰、同治时期有当过兵部侍郎孙铭恩和当过巡抚的徐宗千两家居住,富贵之名大概由此渐出。这两条巷子便成了新到任的州官必经过的巷子,他们宁可进西城门之后不直接走西街到目的地,而是南向经展龙桥、玉带桥,转弯向西,过掌印巷,绕路过富贵巷,然后到州衙,或学正署。州志上载有新州官上任后有阅城——登上通州城头,绕城一周的仪式,据传,阅城前,州官也要经过掌印巷与富贵巷,讨个好兆头。

    官地街是南通诸多巷名中最特殊的一个,它因巷内墙上嵌有一块天然有“官地”两字的石头而得名。此石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淡红褐色的底色上,黄褐色的“官”很明显,“地”字要模糊得多,惟天阴雨湿的时候才比较清晰,1958年拓宽人民路,而后拆去嵌有此石的大聪电话公司的房墙,健新华书店,此石下落便不明了。

    说起南通的巷子之窄,人们便想到和平桥西侧北向的一人巷,举数字来说明此巷只能容一人过,是很具体的。城中还有一条三人巷,如以一人巷推而论之,以为能容三个人并排而过,那是臆断;也有人以为巷名来自中国大圣人孔子的那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有教育意义。实际上这是一个带戏谑的巷名,这巷中住着一个叫周源灏的举人,相邻有一位姓吴的、长相美丽的女人,还住着州衙门当差的王某。清末尤为习性的斯文拟定了这个巷名,三人者,是举人、美人、差人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通市区的古迹
【旅途不止】在冬日的暖阳里爱上这座城,南通自驾三日游
怀旧 | 一组你没见过的南通老照片
20世纪20年代江苏南通江风海韵,风光秀丽的南通城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十二卷
南通天宁寺大雄之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