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撰写的谱序

徐氏谱序·朱熹

夫奔腾漰湃扬其波者必泛其源,森丛蕃郁达其枝者必培其本。世之叙谱者,率以源浚流长、本固末茂为言。所谓源浚本固者,非侈富贵、擅功利之谓。盖其诗书礼乐之懿,忠孝仁义之泽,养之充,积之厚,如水溢江河,木产邓林,发越盛大,沛然乔然,莫之能御。斯谓巨宗望阀,推重一方。第世远则忘,族繁则涣,忘则本源之莫识,涣则情意不相维。此孝敬所以泯,而亲睦之日逖也。故本立宗法,则祖有所继,族有所统,其上将不至于忘本,其下将不至于途人。惜废而莫之能行。谱系非宗法之遗意犹存欤?盖推本其所自出,联络其所同出,而至于其所出者昭昭具见。使水木本源之思,孝敬亲睦之心油然而生。谱其可以不明者乎?
按徐氏,其先出偃王,之后至唐宋有曰乐、摛、陵诸公,咸以宦业显。嗣是而献才迭作,而以忠义文章为天下冠。其大者固已铿鍧宇宙,争光日月,足以扶纲常于千百世;而其次者犹能振名节,激贪懦,使徽胤所有观法兴起。是岂独山川孕秀之异哉?风声之所鼓舞,耳目之所濡染,固有以成其德也,是以称巨宗德门,视他族为最!支裔蔓延于吴、楚、江、浙、徽、宣、池、太、庐、凤等处,文绅武胄在在有之,未可殚述。奕叶传芳,源诚浚矣,本诚固矣。仕于时者多忠孝仁义之泽;德于乡者有诗书礼乐之懿。前作后承,彬彬相望。方今蜚声士林,骋步云程者,骎骎未艾。
有年,家徐氏诸君慨谱未续,倡谋族彦延湖州赵氏而修之。犹河九折汇百川而同会于海,挹饮于澨则识源于昆仑者深;犹木千仞干层霄而终归于根,偃息其下则知本于滋培者厚。凡本宗支派,至于高曾而下,前图后传,则书讳字、生、卒、配、享、厝、茔,纤悉必备。展卷了然,咸知其所自出,与其所同出,而及于所出者,远而不忘,繁而不涣。孝敬之心油然而生,而亲睦之心不从兹挽乎?后之嗣者奋然观法兴起,鉴世德则触羹墙之想,考世业则念弓裘之绍;正彝伦而分严于尊卑,式箴规而磨砺乎劝惩。或出而树勋于国,踵前代之芳躅;或处而慎修于家,景先人之逸轨;相与绍绪于无穷,则谱牒之传愈久而愈光!若夫扬柯晦根,逐流忘源,胥残虐以伤宗,纵匪彝以斁伦,睹兹谱者当汗颜。而热衷又何赘!; 
             
             时 绍熙三年(1192年)九月 之吉
赐进士第累官宝文阁学士兼崇政殿说书改知漳州秘阁修撰后知静江广西经略升涣章阁侍制侍讲赐金紫章服封婺源开国公

晦庵 朱熹 拜撰
[据资料记载:宋宁宗即位,朱熹六十五岁,除涣章阁待制兼侍讲,给皇帝进讲《大学》。但只做了四十六天侍讲,就被免职。而此序落款【------侍制侍讲-----】明显失误。
苏轼序落款宋元祐八年(1093年)比朱熹落款绍熙三年(1192)早了一百年,是谁抄袭谁啊?抄袭苏东坡的文章有辱朱文公的名声,年已六十五岁的朱熹能做得出来吗?是后世小人冒文公之名而为吧。

元佑七年壬申 (1092年),苏轼 五十七岁, 在颍州。春,疏浚颍州西湖。被命移知扬州军州事。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佑八年癸酉 (1093年) ,苏轼五十八岁,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八月,妻王闰之卒於京师。九月出知定州军州事。

这里落款[龙图阁大学士] ,历史上苏轼有被封过[龙图阁大学士]
还真做过,[苏轼以龙图阁大学士知杭州太守】;【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有记载的很多啊,除了都知道的包拯、范仲淹、苏轼,】不像作假。

朱熹序正文首尾与苏东坡《聂氏宗谱原序》何其相同!孰真孰假啊?
付复制文本如下:
《聂氏宗谱原序》夫奔腾澎湃扬其波者,必泛其源;森丛藩郁达其枝者,必培其本。世之叙谱者,率以源浚流长本固末茂为言。所谓源浚流长者,非侈富贵擅功利之谓,盖其诗书礼乐之懿、忠孝仁义之泽,养之充,积之厚,如水溢江河、木产邓林,发越滋盛,沛然乔然,莫之能御。斯为巨宗望族推毂一方。第世远则忘,族繁则涣。忘则本源之莫识,涣则情谊不相维。此孝敬所以泯而亲睦之日颓也。故古之宗法,则祖有所继,族有所统。其上将不至于忘本,其下将不至于途人,惜废而莫之能行。谱系,固宗法之遗意,盖推其所自出。而至于其所出者,昭昭俱见。使水木本源之思、孝敬亲睦之心油然而生。谱其可不叙乎!按聂氏自卫大夫受姓以来,传至夷中、师道以下。仕于时者多忠孝仁义之泽,德于乡者有诗书礼乐之懿。其大者固已鉴鍧宇宙,争光日月,足以扶纲常于千百世。而其次者,犹能振名节激贪懦,使后世子孙有所观法兴起。是岂独山川孕秀之异哉!风声之所鼓动,耳目之所濡染,固有以成其德也。是以称巨宗德门,视他族为最。支裔蔓延于徽、闽、江、浙等处,文绅武胄,在在有之,未可殚述,前作后承,彬彬相望。方今蜚声士林骋步云程者,骏骏未艾也。兹聂氏宗谱统而修之,犹河九折汇百川而同汇于海,挹饮于澨则识源于昆仑者深;犹木千仞干云霄而终归于根,偃息其下,则知本于滋培者厚。凡一族之亲疏尊卑,分支析派,纤悉必备,展卷了然。咸知其所自出与其所同出,而及于所出者,远而不忘,繁而不涣,孝敬之心,油然而生。而亲睦之俗,不从兹挽乎!后之嗣者,奋然观法;监世德者,触羹墙之想;考世业者,念弓裘之绍。正羹伦而分严于尊降,式箴规而磨砺于劝惩。或出而树勋于国,踵前代之芳躅;或处而慎修于家,景先人之逸轨。相与绍绪于无穷,则谱谍之传愈久而愈光矣。若夫扬柯晦根,逐流忘源,胥残虐以伤宗,纵匪彝以斁伦,睹兹谱当汗颜,而热衷又何赘!)

宋元祐八年孟春之吉
龙图阁大学士苏轼拜撰

元佑七年壬申 (1092年),苏轼 五十七岁, 在颍州。春,疏浚颍州西湖。被命移知扬州军州事。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

从朱熹给彭氏族谱和聂氏族谱写序的雷同看较早谱序的不可靠性

近段时间读了不少聂姓族谱的序言,发现不少聂姓族谱的首修原序,可追索到首修为宋代或明代,且为当时名人大家作序。对此,聂学峰宗亲曾进行了辨伪考证。现发现朱熹给彭氏族谱和聂氏族谱都作了谱序,其序言之雷同,令人不得不怀疑。朱熹的序言到底是给谁作的?如果不是给聂姓作的,那么,其鄱阳双港镇利池湖聂家一修谱的年代就值得怀疑了。其谱的宋代源流也就值得怀疑。

一、朱熹谱序的比较

   1赠鄱阳双港镇利池湖聂家《源流序》

   余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君之尊而无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聘,譬犹祖之亲而无敢不本焉。君臣一体,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行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子所当慎终追远,不可一毫或忽者也。

  今阅聂氏谱牒,上溯姓源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考世系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有意于忠孝者而能之乎?噫!世之去祖未远而懵然无知者,愧于聂氏多矣!

   2、赠彭氏族谱《述朱子文公赠序》

  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坦九曜旋绕归向,譬犹君之尊,而无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兮,譬犹祖之尊,而无敢不本焉!

    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於不忠;五刑之属,莫大於不孝。为人臣者,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者,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也。

   今阅彭氏谱牒,上溯姓源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刻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噫!世之去古未远,闻其所述而懵然者,愧于彭氏多矣!

大宋绍兴三十年  龙图阁侍制新安朱熹拜撰

3、比较

   上面两个序,除个别字的调整和分段不同外,基本是一致的。朱熹作为理学家大文豪,给别人写序竟然一文几送,这是不可能的。一是不合他的人品,二是不符他的才气,三是对不起润笔费。故两家所载序必有一假。

二、聂学峰宗亲对部分聂氏族谱有关谱序的辨伪

“众多族谱的可信性值得怀疑。族谱我们本来是应该相信的,但是现在发现很多族谱有的是后人在续修谱时把齐公加上去的,有的是提供了虚假的资料,使我们对众多族谱不敢相信。

比如,江西谱序中,明朝阳明王守仁正德甲戌(公元1514年)在江西谱序中的聂豹与阳明谈话,纯属虚构编造。为什么这样讲,其一,聂豹是正德丙子(公元1516年)中江西乡试,正德丁丑(公元1517年)中进士,正德甲戌(公元1514年)那时聂豹还未出山,不可能与阳明会面,没有会面那有谈话。其二,历史记载,聂豹与阳明一生只会过一次面,那是在嘉靖五年乙酉(公元1526年),阳明在越,聂豹以御史按闽,过武林(杭州)欲渡江见之,以后都是以书信来往。江西谱序是公元1514年,比聂豹与阳明实际会面时间早了12年,所以江西谱序聂豹所谈内容是人为捏造;其三,明朝正德甲戌(公元1514年)是否修了江西总谱,非常值得怀疑。我们现在修村里的谱都困难,那时明朝信息不灵,交通不发达,有这个能力修江西总谱吗。还有皖(安徽)赣(江西)鄂(湖北)三省历届宗谱(姓源总括),我更怀疑它的真实性,修三省总谱,谈何容易,它是否又是有人造假,是否有参考的价值;其四,从内容上来说,聂豹从来没有说过聂姓是出于齐公,他只说过:”我聂姓始于卫大夫奭,食采于聂”。永丰聂姓族谱是聂豹、聂静亲自编纂,如果江西谱上有的东西,永丰聂姓族谱上肯定会有,试问,为什么永丰聂姓族谱上没有呢。

三、对宋代族谱不能因为老就盲目全信。

目前已经发现了数种宋代聂氏族谱,每发现一种,鄙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崇拜得五体投地,相信得有若神灵。但仔细与史料对照,却感到云里雾里。现就对一些宋明时期聂氏族谱举例:比如讲汉代聂昭公,有说是汉代王太傅,有说是汉朝将军,正史根本不见记载;又比如三国聂友,有言生于山西、有言生于江浙,正史却明确为樟树人;又比如其子聂师道,族谱都说是孙吴国师,史册却明明记载为杨吴国师;还比如唐代聂夷中,正史都讲其家贫,河东或河南人,族谱却硬说他家富有,生于江西,属五代时期人。

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现读到外人的一段文字,且作为本文结语:

“老谱也需要谨慎对待----

在家谱中攀附名人的现象自古有之,即使真的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家谱也并不一定就完完全全可靠。·····有数据说就是,五代十国间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即便到了私修兴起的宋代,旧谱都很难见,更别说许多家族的世系都断了线、失了传。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那种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所以,笔者认为,家谱作为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影响深远。我们也认同人们通过家谱寻“根”的行为。但是,对于老谱,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对于新谱千万不要为了所谓荣光,修大同谱,就往名人身上靠,贻害万年。毕竟,传承的是一种靠谱的文化。”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东光秦村镇陈氏族谱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
延平发现一老族谱 欧阳修作序 朱熹作跋
刘、辛、高、董、范、万、王......日照姓氏家风家训!来看你家的家训是什么!
苏姓家谱
寻根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