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配本草》 卷七


木部 香木类二十二种

辛、平、微凉。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气分。安五脏,宁神志,养心气,定惊悸,利虚秘,治惊痫。

得远志少许,升肾气交心。 配松子、麻仁,治老人虚秘。

去衣炒研,再将末铺纸上加重纸覆之,以熨斗文火熨之,三易其纸,俟纸无油痕入药煎。黄精汁煮炒用,亦妙。

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苦、涩、微温。入手太阴经血分。养阴清肺,止血和阳,生肌杀虫。泻呕逆火,涂汤火伤。

得川连,治尿血。 佐槐花,治下血。 得榴花,研末吹鼻,治鼻衄不止。 得干姜、阿胶、马通汁,治吐血不止。配白芍,治月水不断。

生用,凉。炙用,温。

松脂松节、松花

甘、苦,温。入手太阴、足阳明经。去风胜湿,除邪下气。煎膏,生肌止痛、排脓祛风。

配生铜屑,掺金疮出血。

炒黑,罨刀伤止血。

血虚者禁用。

松节

苦,温。燥血中之湿,除骨节间之风。

得乳香、木瓜,治转筋挛急。

松花

甘,温。润心肺,除风,止血。

配石膏、蒲黄,治产后壮热。

人乳拌蒸,润肺。

多食则上焦发热。

辛,温。治风毒奔豚,除心腹胀满,脚气冲心。

肉桂桂枝

畏生葱、石脂。

甘、辛、热。有小毒。入足少阴经,兼足厥阴经血分。补命门之相火,通上下之阴结,升阳气以交中焦,开诸窍而出阴浊,从少阳纳气归肝,平肝邪扶益脾土,一切虚寒致病,并宜治之。(专温营分之里,与躯壳经络之病无涉。)

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 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蘸雄鸡肝,治遗尿。入阳药,即汗散。 入血药,即温行。 入泄药,即渗利。 入气药,即透表。

去皮,勿见火,研末吞。若入药煎服,必待诸药煎好投入,煎五六沸,即倾出取服。

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

附子救阴中之阳,肉桂救阳中之阳,以桂性轻扬,能横行达表,走窜百脉也。

桂枝

辛、甘、微热。入足太阳,兼手太阴经气分。通血脉,达营卫,去风寒,发邪汗,为内热外寒之圣剂,治肩臂诸药之导引。

得茯苓,御水气之上犯以保心。 得龙骨,使肾邪由经脉以出表。 配黄芩,转少阳之枢。佐人参,发阴经之阳。佐干姜,开阳明之结。 使石膏,和表邪之郁。

勿经铁器,甘草汁浸,焙干用。

阴血虚之,素有血症,外无寒邪,阳气内盛,四者禁用。(《伤寒论》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为之使。畏菖蒲、黄连、蒲黄、石膏、黄环。恶五石脂。

辛,温。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分。通九窍,利关节,行头脑,而散上焦之风热。

佐薄荷、石膏,治鼻流清涕。 佐川柏、牡蛎,治鼻渊如脓。

去心及皮毛,甘草汤浸炒,或芭蕉水浸,焙干用。

气虚,火盛,二者禁用。

切要忌火。

辛、苦、温。入肾与命门。疗下寒上热,消风水肿毒。辟疰忤,散郁结,下痰气,治吐泻,通经络,祛寒湿。

得木香,治胞转不通。 佐苁蓉,治大肠虚秘。 佐熟地,能纳气归肾。

或入汤,或磨汁用。

中气虚,阴血衰,水虚火炎者,禁用。

畏郁金。忌火。

辛,热。入足阳阳经气分。泄肺邪,温胃气,杀酒毒,除冷泻。

得五味子,治奔豚。 配甘蔗、姜汁,治干呕。

气血盛,火盛呕,口气盛,三者禁用。(脾有郁火,溢入肺中,失其清和之气,而秽浊之气上行,则发为口气。)

肉桂温能发表,丁香温能和胃。

忌火。

辛,温。入手太阴经气分。辟邪去恶。除心痛,止霍乱,散冷积,解结气。夏月囊香,可辟臭气。

白旃檀,调卫利膈。紫檀,和营消肿。

痈溃、阴虚,俱禁用。

辛,温。入足厥阴经。入血分而降气,治怒气而止血。疗金疮,生肌肉,消肿毒,治肋痛。

取红者研用。

苦、辛、温。入手太阴,兼足少阴经气分。治膀胱冲背之冷气,消风湿侵胃之寒痹。疗泻痢,止腹痛。磨水灌下,能治猫犬百病。

得木香,治腹冷气痛。 得川芎,治气厥头痛。 配小青皮,去五积切痛。 佐益智仁,治小便频数。

酒浸一宿,去心用。炒研用亦可。

气虚及内热者禁用。

枫香脂一名白胶,俗名云香

辛、苦、平。入手足太阴二经。主风热之疹,胜肉里之湿。搽齿龈,止吐痢,活血生肌,排脓止痛。

配蛤粉、姜汁,治吐衄。

内服多不宜。

辛、苦、温。入手少阴经气分。去风伸筋,活血除痛,并疗痘后余毒,并治跌打损伤。

得胆矾,烧研,敷甲疽努肉。 得鹿血、真茶,治心腹气痛。 配绿豆、朱砂,研调水服,托里护心。(毒气外出,不致内侵。) 佐枣仁,治胆虚不眠。 佐枳壳,令胎滑易产。

箬上烘去油,同灯心研则细。

苦,平。微寒。入十二经血分。乳香功专活血而定痛,没药功专散血而消肿。

得虎胫骨,治历节风痛。 配血竭、童便,去产后恶血。

箬上烘去油,同灯心研则细。

痈疽已溃,血虚腹痛,孕妇,三者禁用。

气血疼痛,疮毒壅肿,皆用乳、没治之。盖血滞则气瘀,气瘀则经络满,故痛而且肿,得乳、没以通其气血,肿痛自除。然气血之瘀滞,亦有气虚不行、血虚不动者。有邪气入于肌肉,致气血凝滞者。宜审其虚实,或补或散,以乳、没为佐,勿专恃散血活血之剂以为功也。

甘、咸、平。入诸阴经血分。止痛生肌,为和血之圣药。

配乳香,治慢惊瘛疭。 配没药,消腹中血块。

麒麟木之脂。敲断有光彩,磨指甲红透者佳。须另研,若同众药研,则作尘飞。

疮家多用,引脓不止。

辛、苦、平。入手少阴经。驱邪逐恶。治血晕,消蛊毒,禁梦魇,疗劳瘵。

甘,温。入足太阴经。性暖气窜,通经达窍。和气血,通神明,辟邪恶,去三虫,禁梦魇,消蛊毒。

辛、苦、微热。入手太阴经气分。开气闭,使风邪内散,通关格,引热气外宣。杀诸虫,疗惊痫,退乳蛾,治舌肿,皆其辛散之力。

得麝香,内入骨髓,外走经络。 配川柏、麦冬,治梦漏口疮。(经络中火邪一去,梦漏恍惚等症自除。) 配猪血,宣发痘毒。

梅花片者为最。气虚者禁用。

怪症:舌出五六寸,药不能疗,用冰片末掺舌上即收。盖此症因阳盛极而然也。

樟脑 即樟树脂

辛,热。通关利滞,除湿杀虫。禀龙火之气,能于水中发火。

配朱砂,擦牙疼。

辛,温。入足太阴、阳明经。辟臭气,破痞块,杀小虫,消蛊毒,化肉积,下恶气。

得朱砂为丸,截疟。 配蒌仁,治痢疾。 配五灵脂、狗胆汁,治噎膈痞积。

阿虞木内之汁。置铜器一宿,沾处白如银、汞者真。研细,热酒器上川流不息熩过入药用。

虚气作痞者禁用。

苦,寒。入足厥阴经。最捷于引经入肝。消风热,杀三虫,散瘰疬,治惊痫。镇心明目,利水除肿。

得朱砂,治风秘。 配甘草,敷疮瘘。佐使君子,治脾疳。 入盐汤,漱齿??(和甘草研敷亦可。)

脾胃虚寒作泻者禁用。

咸、苦、大寒。泻热杀风虫,疗齿??,消瘰疬,除结核,清咽喉,止热痛。

配黄丹,掺走马疳。 佐地骨皮,漱牙宣露。

治喉,磨水扫之,取涎而愈。

多服令人吐。

木部 乔木类二十七种

伏硫黄,恶干漆。

苦,寒。入足少阴经血分。泻下焦隐伏之火,除脏腑至阴之湿;溲便癃秘,水泻血痢,由湿热致者,宜此治之。

得肉桂,治咽痛。(桂乃命门之匙,赖以开之。) 配知母,降肺火。 佐苍术,治湿痿。(柏可直入。) 使细辛,泻脬火。(辛用二、三分。)

治上,酒制。治中,蜜炙。治下,盐水制。止崩带,炒炭。涂疮,乳调。

脾胃虚泻,尺脉细弱,二者禁用。

川柏补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阴火,火清则水得坚凝,不补而补也。盖阴中邪火,本非命门之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若肾中之真水不足,水中之真火虚浮于上,宜用二地以滋之,水足火自归藏也。如误投知、柏,水愈燥而火愈炎,反成孤阳飞越,莫可救矣。

又曰:命门之火,安其位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即为烁阴食气之壮火,是畏火也。非急除之不可,川柏、丹皮,在所必需。然少火出位,失水之源,用川柏之苦燥,不若丹皮之辛润,为无伤于真阴也。

干姜为之使。恶泽泻、硝石、寒水石。忌豆。

苦、辛,温。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除肠胃之浊邪,涤膜原之秽积。破郁血,去结水,消宿食,散沉寒。

得炒姜,治肠风下血。(邪去血自归经。) 配黄连,治带下。(湿热消也。) 配杏仁,治气逆急喘。(寒邪去也。) 佐白茯苓,治尿浑。(邪气消也。) 佐解表药,却卫气之有余。(寒邪乘之则有余。) 佐分理药,清大肠之多阻。

去粗皮,姜汁炒,或醋炒用。

暴泻如水,(肠胃虚,忌辛散。)胃虚呕恶,脾阴不足,孕妇,(服之损胎元。)四者禁用。

恶玄参、蛇蜕皮。

辛、甘、淡,气温。入足少阴经气分。除阴下之湿,合筋骨之离,补肝气而利于用,助肾气而胎自安。凡因湿而腰膝酸疼,内寒而便多余沥,须此治之。

得羊肾,治腰痛。 配牡蛎,治虚汗。 配菟丝、五味,治肾虚泄泻。 配糯米、山药,治胎动不安。佐当归,补肝火。 入滋补药,益筋骨之气血。 入祛邪药,除筋骨之风寒。

去粗皮用。治泻痢,酥炙。除寒湿,酒炙。润肝肾,蜜炙。补腰肾,盐水炒。治酸疼,姜汁炒。

内热,精血燥者,禁用。

肾中之气不足,因之寒湿交侵,而腰足疼痛,用杜仲温其气,燥其湿,而痛自止。故合破故、胡桃、为蟠桃果,治腰膝酸疼之胜药。若精水不足,内多虚热者,用此治之,水益燥,火益盛,其痛更甚。如略用钱许,为熟地之使,则又能理气而使之不滞。

椿白皮

苦、涩、微温。入手足阳明经血分。治血崩赤带,利肺胃积痰,缩小便,止遗精,去疳??,疗久痢。

得诃子、丁香,治休息痢。 配苍术、枳壳,治脾毒肠风。 配干姜、川柏,治湿热带下。

去粗皮,醋炙或蜜炙,随症制之。

滞气未尽,脾气虚寒,真阴不足者,禁用。

香者为椿,臭者为樗。椿皮入血而涩,樗皮入气而利。俱宜丸散,不入煎药。

名凤眼草

清血内髓中之湿热。

洗疥疮风疽,去疳虫蛔痛。

配参末米饮下,治挟热痢。

半夏为之使。畏鸡子、紫苏、杉木、漆姑草、蟹。忌猪脂。

辛,温。有毒。性急飞窜,能破关节凝结之瘀血。

得牛膝,治妇女经闭。(加生地更好。) 得芜荑,治小儿虫病。

炒烟尽,不宜存性。用铁浆甘豆汤可解其毒。

血枯经闭者,投之立毙。

苦,寒。解热毒,去三虫,能引邪下泄。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者,煮汁饮之。

配连翘、赤小豆,治温热发黄。

苦,平。入血分,行经络,达病所。去风湿,杀诸虫。

得蛇床子,擦癣虫。

血少火炽者禁用。

川楝子 即金铃子

苦,寒。有小毒。入足厥阴经。导小肠膀胱湿热,引心胞相火下行。除伤寒大热发狂,止上下热厥暴痛。

得吴萸,疗气痛囊肿。 得破故、茴香,除偏坠。 配延胡,止热厥心痛。 合芎、猪胆,治五疳。

清火,生用。治疝,煨用。气痛,酒蒸用。用肉,去皮核。用核,槌碎,浆水浸,煮熟去肉用。

脾胃虚寒者禁用。

土楝子根白皮

微苦,寒。泄阳明、厥阴之邪热。专主中焦乳病。

配猳鼠粪、露蜂房,治已溃之乳岩。 配红枣,煮汁常饮,治未溃之乳岩。

根白皮

苦,寒。微毒。主杀虫,利大便。

槐蕊皮、子、叶、胶、栭

景天为之使。

苦,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除五内之邪火,祛皮肤之风热,除痢杀虫。

得郁金,解热结溲血。 配桃仁,治疔疮肿痛。 配栀子,治酒毒下血。 佐荆穗,除风热便血。

治喉痹,炒嚼。治舌血,炒研掺。入汤药,微炒。催生,酒服。

治中风拘挛,齿痛疳??,消痈解毒,止痛长肉。

苦,寒。入足厥阴经气分。脾胃湿热生痰,内虫隐见莫测,子脏血热致痛,肝气结乳为瘕,非此不能消散。

配枳壳、当归,治肠风。 入牛胆阴干,明眼目。

牛乳拌蒸。

脾气不足者禁用。

苦,平。入足厥阴、阳明经。除牙齿诸风,及疥癣疔毒。凡小儿惊痫壮热,入药煎服,无不见效。

配桑叶、甘草,治霍乱烦闷。

苦,寒。入足厥阴经。治毒风筋急,疗四肢顽痹,兼除身若虫行,腰背强硬。(破伤风多此症。)

煨熟绵裹塞耳,治风热聋闭。

汤、散、丸,煎俱可。

血虚、气滞,二者禁用。

即木耳

苦、辛、平。祛风破血。烧研水服,除虫心痛,止肠痔血,疗妇人阴疮。

配赤石脂,治月水不断。

酒可拌炒。

久服有衰精冷肾之害。

苦瓠、防癸、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

苦,寒、涩。入足厥阴、少阴经。治下痢崩带,疗风寒湿痹,祛肝热,点白膜。(煎汁澄清,频点自效。秦皮能达木郁,木不郁则诸症悉除。)

配滑石、川连,洗赤眼生翳。 配川连、竹叶,治眼暴赤。

怪症:田夫忽然发癞,遍身溃烂,号呼欲绝,此天蛇毒也。用秦皮煮汁一斗,二三次服之。

合欢皮 即夜合

甘,平。入手足太阴经。安五脏,治肺痈,又能补心脾之阴。

得阿胶,治肺痿吐血。 配白蜡煎膏,长肌肉,续筋骨。 配白芥子,内服外敷,治跌打折骨。

去粗皮,炒用。

皂角荚如猪牙,名牙皂。子、刺

柏实为之使。畏人参、苦参、空青。恶麦门冬。伏丹砂、粉霜、硫黄、硇砂。

辛、咸,温燥。有小毒。入足厥阴、阳明经气分。开窍通关,达三焦之气,宣膀胱之滞。搜风逐痰,辟邪化谷。

配蛤蜊壳,消乳痈。 佐白矾,吐风涎。 佐海石,去膈上横结之痰。 佐铁花,坠痰秽上逆之气。使羊肉,治肠风。 合半夏末,取鼻嚏。

去粗皮、弦、子,酥炙或蜜炙,或取汁,或烧炭用。通大肠,入蜜熬膏。

阴虚痰盛,热极生风者禁用。

疏五脏风热,通大便秘结。

煮熟去黄皮,煅存性用。

辛,温。性锐。去风杀虫,能引诸药至痈疽溃处。

攻毒,连尖。不使疮破,去尖。

肥皂荚

柏实为之使。畏人参、苦参、空青。恶麦门冬。伏丹砂、粉霜、硫黄、硇砂。

辛,温。入足厥阴经。除风湿,破坚,通关节,疗肿毒。

得莱菔子,治一切痰气。

去筋膜。酥炙,烧炭,酒炒绞汁,依方法制。

甘,温。腥。除风热,治瘰疬。

得枳壳,治里急后重。 得槐实,治肠风下血。

煮熟,去皮用。

苦,温。入足少阴经。治肠虚冷痢,阴疮阴汗,摄精固齿,乌须发,生肌肉。

配甘草,掺口疮。

去虫食者炒研,或泡,或用浆水于沙盆中研末,焙干用。

诃黎勒 一名诃子。

苦、酸、温。入手太阴、阳明经。敛肺降火。止胎漏,疗崩带。治肾气奔豚,止痰嗽喘急,收泻血脱肛,去心腹胀满。

得橘皮、厚朴,泄气。 配乌梅、五味子,敛血。 佐肉果,止水泻。 佐白术,厚肠胃。

六路纹者良,或多或少,便是他种。酒蒸去核取肉用。清金行气,生用。温胃固肠,煨用。元气虚陷者,当避其苦降之性。

嗽痢初起,肺与大肠实热,俱禁用。

消腹中之恶物。

水杨枝叶根、檽

苦,平。行气血。捣汁,治久痢赤白。

生捣,贴乳痈。

即木耳

苦、辛、平。入足阳明经。去风破血,调中理气。除痰涎,止反胃。

烧研水下,治虫心痛,疗肠痔血。

胃虚弱者禁用。

柳枝

苦,寒。入足阳明、厥阴经。去风热,除湿痹。

治黄疸,煮服。熨肿痛,酒煮。

苦,寒。治天行热疮,疗劳瘵骨蒸。下水气,除白浊。煎汤洗诸恶疮。

阴干为末,入姜汁于铁器中调,摩治眉毛脱落。

赤柽柳枝叶 即西河柳

甘、咸、温。入足阳明、手太阴经。解温疫之躁乱,开肌肉之邪结。一切风火厉气,非此不能达表。

甘,平。滑利。入手足太阳经。利诸窍,通二便,下有形留着之物。治淋肿、喘咳、不眠。(火气下降则寐。)

配归身,治堕胎下血。(火清血止。) 调鸡子清,治五色丹毒。

初生荚仁作羹食,令人多睡。

胃气虚寒者禁用。

辛、苦、温。入手足太阴经气分。除皮肤骨节中邪气,淫淫如虫行。祛五内风湿,止大肠冷滑,杀虫化食,在所必需。(虫因湿而生,食因寒而滞。)

得槟榔,杀诸虫。 配干漆,治虫痫。 配诃子、豆蔻,治小儿疳泻冷痢。 配川连,治疳热生虫。(加猪胆汁、麝香,更效。) 配川连末,猪胆汁丸,疗惊喑。(风热去也。) 配暖胃益血理中等药,治鳖瘕。(大如鳖,小如钱,上侵咽,下蚀肛。) 君猪脂,涂热疮。 拌蜂蜜,搽湿癣。

去壳,炒。杀虫,和面炒。

脾肺燥热者禁用。

苏方木一名苏木

甘、辛、咸。入足三阴经血分。达下焦,泄大便,破死血,散痈肿,排脓止痛。

得人参,疗产后气喘。 配乳香,治血风口噤。 使防风,发表里风气。

锉碎,酒煮浓汁入药,治跌扑血瘀作痛。

少用和血,多用破血。

血虚内痛,勿得乱投。

苦、涩、平。治泻痢肠风,止崩中带下。

得发炭,治吐衄。 配乌贼骨,治血淋。 和枯矾末,治血崩。 和蜜、茶,治肠血。(合栝蒌炭亦可。) 合侧柏、卷柏炭,饭丸,止远年下血不止。

笋、花、子皆可用,均宜烧炭调服,不入汤煎汁。

痢初起者禁用。

乌桕根白皮

苦,凉。利水通肠,功胜大戟。

配木通、槟榔,治水肿。 和面作饼,治盐痰喘。

慢火炙黄,亦可捣用。

切勿多用、久用。

巴豆  一名刚子

得火良。芫花为之使。畏大黄、藜芦、黄连、芦笋、酱豉、豆汁、冷水。恶蓑草、牵牛。

辛,热,有毒。刚猛之性,走气溃坚。荡涤肠胃之积滞,驱除脏腑之阴霾,片刻间靡不奏效。

得杏仁,治积滞泄痢。 得硼砂、杏仁、牙皂,水丸服,治痰哮。 燃灯吹灭,以烟熏鼻,治中风痰厥。

不去膜,伤胃;不去心,伤肾。炒熟,令烟尽至黑色,去油极尽用。

用之不当,脏腑溃烂。中其毒,绿豆汁解之。

辛,热,有毒。行水破血。取油治疮疥,有杀虫劫毒之功。

得苦参,治风癞。

去壳。日久油黄勿用。

最伤血分,内服害目失明,不可不慎。

木部 灌木类二十一种

桑根白皮即桑根皮。桑椹、桑叶、桑枝、桑霜

桂心、续断、麻子为之使。忌铁。

甘、辛、寒。入手太阴经气分。泻肺火,降肺气,利二便,祛痰嗽,散瘀血,杀寸虫。又皮主走表,治皮里膜外之水肿,除皮肤风热之燥痒。

得糯米,治嗽血。 配茯苓,利小便。

疏散清热,生用。入补肺药,蜜水拌炒。

肺虚,小便利者,禁用,根出土生者,有毒杀人。

桑椹

甘,凉。入足少阴经血分。补水生津。和血脉,利五脏,通关窍,解酒毒。

入糯米酿酒,治水肿胀满。 得生熟地,治阴虚火动。

清小肠之热,生用。通关节,酒蒸晒。补肾阴,熟地汁拌蒸晒。

胃寒,大便滑,二者禁用。

桑叶

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

得生地、麦冬,治劳热。 配生地、阿胶,治嗽血。

阴干,芝麻研碎,拌蒸用。

肝燥者禁用。

桑枝

甘、苦、平。入手太阴经。治风湿,通关节,除肺咳,利小便,散寒消食。

得桂枝,治肩背痹痛。 配益母,煎膏,治紫白瘢风。

切碎炒香。治风湿,酒蒸。消食,煅炭。

气虚者禁用。

桑霜 即桑树炭

辛,寒。治噎食积块。外用能钻筋透骨,为抽疔拔毒之品。

配川连,洗目赤肿。 配猪胆汁,涂热毒。(中留一孔,以出毒气。)

取东引桑根,带皮煅炭亦可用。

出土生者杀人。

楮实子 一名榖实。树汁、树皮、树叶

甘,平。入足太阴经气分。益颜色,充肌肤,利阴气,通九窍,逐水明目。

得茯苓,治水臌。 得大腹皮,除水肿。 调井水,治喉痹。

水浸,浮者去之,酒拌蒸,焙干用。

久服、多服,成骨软痿症。脾胃阴虚,肾水不足,口舌干燥,俱禁用。

树汁

甘,平。治天行病后胀满,涂癣及蝎螫、犬咬伤。

树皮

逐水。

树叶

煎汤洗恶疮瘾疹。煎汁如饧,空腹一日三服,治水肿。

苦,寒。入手太阴经血分。主屈曲下行。泻三焦之郁火,导痞块中之伏邪,最清胃脘之血热。心烦懊,颠倒不眠,脐下血滞,小便不利,皆此治之。

得滑石,治血淋溺秘。 得良姜,治寒热腹痛。 得柏皮,治身热发黄。 配连翘,治心经留热。(心热则赤淋。) 佐柴胡、白芍,治肝胆郁火。 使生地、丹皮,治吐衄不止。

微炒去皮,水煎二十枚,治吃饭不化直出。

上焦、中焦,连壳。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泻火,生用。止血,炒黑。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

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山栀、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其中却自有别。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肝得辛为补,丹皮之辛,从其性以醒之,是即为补,肝受补,气展而火亦平。肝气过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气必实,龙胆苦以泄其气,寒以制其火,故非实胆草勿用。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气,即使火气悉除,而人已惫矣。

恶防己。

酸,平。入足厥阴,兼入手少阴经血分。收肝脾之液,以滋养营气。敛心胆之气,以止消渴。补君火以生胃土,强筋骨以除酸痛。

得人参、茯苓,治盗汗。(无火可用。) 得生地、五味子,敛自汗。(心火盛不用。) 配辰砂、乳香,治胆虚不寐。(有火勿用。) 配地黄、粳米,治骨蒸不眠。(枣仁只用一钱)

去壳,治不眠。炒用,治胆热不眠。生用,止烦渴虚汗。醋炒,醒脾。临时炒用恐助火,配二冬用。

肝旺烦躁,肝强不眠,(服之肝气敛,火益盛。)心阴不足,致惊悸者。(血本不足,敛之益增烦躁。)俱禁用。

世医皆知枣仁止汗,能治不眠。岂知心火盛、汗溢不止,胆气热、虚烦不眠,阴虚痨瘵症,有汗出上焦而终夜不寐者,用此治之,寐不安,而汗更不止。

甘,微寒。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破心气,下结痰,治鼻衄,疗目疾。凡心肝脾血分病由风热者所需。

水浸去皮尖,研用。治好眠,生用。治不眠,熟用。用通草少加芒硝水,煮一伏时,研膏入药。

川连、蕤仁等分,研匀,取无蚛干枣二枚,割去下头,取出核,以二物,填入于中,仍以割去者合定,用薄绵裹之,盛茶杯置银器中,文武火煎取一鸡子大,再以绵滤之,收点眼疾,无不神效。

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酸,温。入足厥阴、少阴经血分。收少阳之火,滋厥阴之液,补肾温肝,固精秘气。暖腰膝,缩小便,敛内风,涩阴汗,除面,止遗泄。

去核酒蒸,带核则滑精。

命门火盛,(服之助火精遗。)阴虚血热,肝强脾弱,(木克土则泻。)小便不利,四者禁用。

甘、涩、微酸,性温。入足少阴经血分。固精秘气,止血生津。治虚痢,收虚汗,敛虚火,平虚嗽,定虚喘,疗怔忡。

得人参、熟地,治精从便出。 配芡实、莲子,治阴虚作泻。

霜熟时采用,不及时反令人泻。去毛刺用。

不当涩而涩之,令人减食。(隧道不能通畅也。)

忌面及牛马肉。

辛、苦、甘、酸。入足太阴经气分。开幽门,下结气,导大肠之结,利周身之水。

得酒煮饮醉,治目不闭。(此因悸病也。目系内连肝胆,胆受惊气而然。)

去壳研用。去惊风,酒炒。

大便不实者禁用。

邪气结于胃府,用下药而不下,此幽门未开也。惟郁李仁开之,邪气自流而下。再者,惊恐后寒热如疟,治疟之剂不效,此惊气结于胆下,胆因气积,横而不垂。惟郁李去胆下之惊气,以散其结,则寒热自除。是郁李之用,不仅如麻仁之为润剂也。

女贞子

甘、苦、凉。入足少阴经。养阴气,平阴火。一切烦热骨蒸,虚汗便血,目泪虚风,因火而致者,得此治之,自无不效。其能黑须发,善行水,乃补肾补脾之力也。

配补脾暖胃药,不致腹痛作泻。

洗去衣皮,酒拌蒸,晒干用。淡盐水拌炒亦可。

脾胃虚寒,肾阳不足,津液不足,内无虚热,四者禁用。

微苦。除风散血,消肿定痛。

捣汁,含浸舌肿胀出。

卫矛即鬼箭羽

苦,寒。破血杀虫。去蛊疰,消风毒之肤肿。

得归尾、延胡,治儿枕硬痛。配穿山甲,治疟日发。

去赤毛,酥炙。

南烛子即乌米饭。根、叶

酸、甘、平、微凉。入足少阴经血分。强筋骨,摄精气。

得桑椹,助肾阴。 配生地,治阴火。

润肠,蜜水拌蒸。去风火,酒拌蒸。补肾,盐水拌蒸。

脾胃虚寒者禁用。(亦有用之而不泄者,以酸敛故也。)

根、叶

止热。除盗汗,益气力。

烧研,热水调服一钱,下误吞铜铁。

远志为之使。畏玄参、蛇皮。

辛、苦、温。入足厥阴、少阴经气分。去风湿之在骨节,逐瘀血之在皮肤。除寒痛,止遗沥,杀阴虫,疗疝气。

得牛膝、木瓜,治脚痹拘挛。 配丹皮、当归、赤芍,治妇人血风劳。

饮酒生痰火者,酒浸啜之。

肺气虚,水不足,二者禁用。

枸杞子苗、叶、地骨皮

味甘,微温而润。入足少阴,兼厥阴经血分。补肝经之阴,益肾水之阳。退虚热,益精气,解消渴,去湿风,强筋骨,利二便,下胸胁气,疗痘风眼,止阴虚腰痛,疗肝虚目暗。

得麦冬,治干咳。 得北五味,生心液。 配椒、盐,理肾而除气痛。 佐术、苓,补阴而不滑泄。

甘草汤浸,或好酒浸蒸。恐温热,童便拌蒸。

大便滑泄,肾阳盛而遗泄,二者禁用。

怪症:胁破肠出,臭秽异常,急用香油摸肠送入,煎杞子加人参服之,再吃羊肾粥,十日而效。

苗、叶 名天精草

伏砒、砂。

甘、苦、凉。清上焦心肺客热,代茶止渴。

地骨皮 即杞子根皮

制硫黄、丹砂。

味淡,性寒。入足少阴、手太阴经血分。降肺中伏火,泻肾虚热。上除风热头风,中平胸胁肝痛,(肝火熄,痛自止。)下利大小肠秘,(热清便自行。)除无定之虚邪,退有汗之骨蒸。

得生地、甘菊,益肝肾阴血。 配青蒿,退虚热。 得麦冬、小麦,治骨节虚燔。 配红花研末,敷足趾鸡眼,作痛作疮。君生地,治带下。(湿热去也。)

鲜者,同鲜小蓟煎汁洗,治下疳。鲜者捣碎,煎浓汤,淋洗恶疮。脓血不止,更以细白穣贴之,即愈。

去骨热,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刮去粗皮,取细白穣,可贴疮。

中寒者禁用。

黄荆根 即牡荆

防己为之使。畏石膏。

苦、微辛。入手少阴经。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用叶并嫩头捣烂,罨毒蛇螫伤,洪肿发泡。(捣取汁频涂,亦效。)

配荆芥、荜茇,煎水,漱风牙痛。

辛、甘。入手少阴经。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止消渴,解热痢。治心闷发热,头风旋运目眩,心头漾漾欲吐,中风失音,痰迷心窍,小儿心热惊痫。

配竹沥、姜汁,治风热、风痰。(气虚不能食者,用淡竹沥;气实能食者,用黄荆沥。)

取沥法:用新采黄荆茎截尺余长,架于两砖上,中间烧火炙之,两头以器承取。热服,或入药中。

令人不睡,气虚食少者忌用。

恶乌头、石膏。

辛、苦、微温。入足太阳、厥阴经气分。搜肝风,祛寒湿,除头痛,止睛疼,利九窍,杀白虫,治湿痹拘挛,疗脑鸣齿痛。

配马蔺,治喉痹口噤。 配蒺藜,治皮痹不仁。

去膜拷碎,酒蒸用,或酒拌炒用。

胃虚,(服之恐致痰疾。)血虚头痛,二者禁用。

苦,寒。入足厥阴经血分。活血行气,消肿解毒。治经水凝涩,疗小便不通。

配老酒,治产后诸淋。

酒拌炒用。

木槿根皮

甘、滑、微寒。入手阳明、太阳经。润燥活血。治赤白带下,疗肠风久痢,除湿热,利小便,擦顽癣,杀疮虫。

擦癣,肥皂水浸,或浸汁磨雄黄尤妙。

甘、平、滑。治症与根皮同。

配糯米,治反胃吐食。

芙蓉花根、叶、皮

微辛,平。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

配莲房炭,治经血不止。 得生赤小豆末,和蜜捣涂一切疮毒。(留头频换。)

或鲜捣,或阴干研末用。

根、叶、皮

治症与花同。

苦、微辛,温。入血分。治肠风下血,吐咯衄血。研末调麻油,涂汤火伤。

入童便、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

取红者,阴干用。

甘、平、微寒。入足厥阴经。去肝家之燥热,消风眼之赤脉,青盲及疳气攻目,亦可施治。

配川柏根,治障翳。

酒浸,取出晒干,蜜蒸用。

木部 寓木类六种

白茯苓皮、赤茯苓、茯神、黄松节

得甘草、防风、芍药、麦门冬、紫石英,疗五脏。马蔺为之使。畏地榆、秦艽、牡蒙、龟甲、雄黄。恶白敛。忌米醋、酸物。

甘、淡、平。入手足少阴、太阴、太阳经气分。性上行而下降,通心气以交肾,开腠理,益脾胃。除呕逆,止泄泻,消水肿,利小便。除心下结痛,烦满口干,去胞中积热,腰膝痹痛,及遗精、淋浊、遗溺、带下,概可治之。(以其能利三阴之枢纽,故治无不宜。)

得人参,通胃阳。 得白术,逐脾水。 得艾叶,止心汗。 得半夏,治痰饮。 得木香,治泄痢不止。配黄蜡,治浊遗带下。 君川连、花粉,治上盛下虚之消渴。 加朱砂,镇心惊。(能利心经之热,故可治惊。)

去皮。补阴,人乳拌蒸。利水,生用。补脾,炒用。研细入水,浮者是其筋膜,误服之损目。

上热阳虚,(虚阳上浮,故热。)气虚下陷,心肾虚寒,汗多血虚,水涸口干,阴虚下陷,痘疹灌浆,俱禁用。

怪症:手十指节断坏,惟有筋连,无节肉,出虫如灯心,长数寸,遍身绿毛卷,名曰血余。以茯苓、胡黄连煎汤饮之愈。

专行水,治水肿肤胀。(肿而烦渴,属阳水,宜五皮饮。若溏而不渴,属阴水,宜实脾,不应利水。)

配椒目,治水肿尿涩。

赤茯苓

甘、淡、平。入手少阴、太阳经气分。专利湿热。

茯神 抱松根生者

得、使、畏、恶、忌,与白茯苓同。

主治与茯苓同,但茯神入心之用多。治心虚健忘,疗虚眩,安神志。较茯苓之淡渗稍差,然总属渗泄之物,心无火而口干者,不宜轻用。

得灯草,退心火。 配金银,镇惊悸。 配竹茹,利惊痰。 佐沉香,消阴气。 使远志,逐心邪。使菖蒲,散心气。

去皮、木用。恐燥,人乳拌蒸。

黄松节 即茯神中木

苦,温。治骨风,疗健忘,止指节痛,除血中湿。

配乳香、木瓜,治筋挛疼痛。

好酒浸透用。血虚者禁用。

甘,平。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气分。达命门,利水道。散瘀破坚,宁神定魄。

得朱砂,治胎惊。 配朱砂、全蝎,治胎痫。 佐大黄、鳖甲,下恶血。 和鹿葱,治淋沥。

拭久吸得芥子子起者真。研粉,滚水泡,候冷,凝如石花,冲药用。

肾虚溲不利者,禁用。

淡、苦。入足少阴、太阳经。去心中水湿之懊憹,分疟疾阴阳之交并。(能于阳中降阴。)

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泻水故也。)

王损庵治疟,每加猪苓于汤药中。以阴阳上下交争,遂致寒热更作,用升、柴升阴中之阳,用知、苓降阳中之阴。外加猪苓一味,理上焦而开腠理,使邪气外达也。

厚朴、芫花、荔实为之使。恶葛根。

苦,寒。有小毒。入手足阳明经。燥脾除热,消积杀虫。(湿热除,虫之巢穴自倒。)

甘草汁浸,酒拌蒸,或泡用。

色赤者杀人。

怪症:皮肉生虫,行如蟹走,声如孩啼,此筋肉之化。用雷丸合雄黄各一两,为末,掺猪肉上炙熟食之。

又腹中作声,随人言语,此名应声虫,用板篮汁一碗,分五次服之,再服雷丸,必效。

桑上寄生

忌火。

苦,平。入足厥阴经。去风湿,益血脉。主崩漏,散疮疡,安胎下乳,兼治胎产余疾。

配阿胶,治胎动腹痛。 配芎、防,治下痢脓血。

桑上节间生出,缠附桑枝者,名寄生。折断有深黄色者真。

杂树上生者多害人。

柳上寄生

苦,平。捣汁服,治膈气刺痛。

竹部 四种

淡竹叶淡竹茹、淡竹沥

畏皂刺、油麻。

甘、淡,微凉。入手太阴、少阴、足阳明经。清咳气上冲,除风邪烦热,止吐血,利小水。

得芍药,清肝胆之火。 得橘皮,治上气发热。 佐小麦、石膏,治时行发黄。

苦竹不入药。

淡竹茹

畏皂刺、油麻。

甘,微寒。入足少阳、阳明经。清上焦之火,消虚热之痰。疗惊悸、止胎动、呕啘噎膈、吐血崩中、因内火致者,非此不治。

得鸡子,治饮酒头痛。 配蒌仁,治妇女劳复如中风状。

肉薄,节间起白霜者。刮去青皮,用第二层。

淡竹沥

姜汁为之使。畏皂刺、油麻。

甘,寒。治狂闷,利九窍。疗破伤中风,止因触胎动,养血明目。凡痰在经络四肢胸膈及皮裹膜外,非此不达不行。

和姜汁,治中风热郁之痰。 合地黄,治时症阴虚之热。

肠胃寒湿者禁用。

伏粉霜。

甘,凉。入手少阴经。凉心热,镇肝风,利关窍,辟邪恶。除昏昧谵妄,病后痰郁。

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结成如竹节片者真。

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苦,寒。能下五脏热毒气。

气虚者禁用。

清肺火,通肺气。虚火伤金,失音不出者,用此治之。

竹内白衣如纸者。

 

服帛部 六种

治血症,敷口疮脐毒。

配茶清,治上气喘急。

烧灰研末。

治吐衄崩中,赤白带下,及金疮出血不止。

烧灰研末。

补脬损,洗头疮溃烂。

配棕榈炭、京墨炭,治妇人血崩。 配丹皮、白及末,治产妇脬破。(服之不可作声)

止血,烧灰用。

蚕吐黄丝所织,非染色也。

甘,温。主血崩金疮。

棉花子油

辛,热。微毒。主恶疮疥癣。燃灯损目。

解诸物毒。治天行热烦。

配醋煮擦,治转筋入腹。配姜汁,治霍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得配本草》
中药药性歌诀新编【154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
《寿世保元》——药性歌括二
《中药学"各论》歌【八】
小说里必不可少的中药名字及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