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确与模糊的正确

作者:沈大伟

对宏观策略研究行业本身的思考,本文属意犹未尽之作。条理性和信息量恐怕不如上一篇《我眼中的券商宏观策略江湖及再议策略分析师之死》(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可查看),但试图达到的启发性超过上篇。


海通年度策略报告会创造了火爆的记录,别说一票难求,据说在里面站一站也不容易。于是我想,这难道不是正应了在上一篇中探讨策略分析师之死的部分中“接下来有利于策略分析师处境改善或价值发挥的契机可能出现……只要市场的整体波动性或趋势性提升,就是相对有利于策略分析师价值体现的”的说法么?

但转念一想,如果一买金融股就赚钱,就像前段时间只要买低价股小盘股就赚钱,会不会在类似行情持续期间分析师的价值也要打折呢?这几天浏览微信订阅号,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比之前快了,因为满眼都是风吹猪象,闭眼买券商保险就是。人人是股神、大妈比资深股民和基金经理还能赚的时候,还有多少人听分析师的话呢?

我清楚这么说对分析师是不公平的,这个群体的智慧和勤奋毋庸置疑。其实本来要说的是,宏观策略分析的境界和生命力问题。

金融时报报道高盛近日向金融数据服务商Kensho投资1500万美元,据说Kensh正在研发一种针对专业投资者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分析平台。该工作平台将可以快速、大量的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并且能够实时回答投资者所提出的复杂的金融问题。不过可能在这方面,Google更有优势。

我猜高盛不是想颠覆华尔街投资分析行业,而更可能是在投资未来。就像有人说联想似乎不管怎么努力,其IT产品总摆脱不了正经略显呆板、手机总觉得不够档次,微信上看到最近有人给柳总写了封公开信说关键在于联想不够酷。但联想系PE早已四处投资了很多产业,其中不乏比较酷的领域。产融结合益处多,主体部分转型代价也许太大,那就投资一些未来领域进行对冲。

前段时间看了博时基金创立者、前总经理肖风的大作《投资革命》,我觉得他这位从传统证券投资领域出走的大佬,有一天也许真的将颠覆或者重塑投资行业。所以说有些时候不太得志难道就是坏事吗?借此创造一个时代或至少打开自己的一片蓝天是可能的。虽然到现在我也不太清楚通联数据公司具体做哪些业务,但从书中明显感觉到了肖总的方向感和决心。

而基金业另一位也已离开的创始大佬华夏基金范总在肖总之前出了一本《基金长青》,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通史。至少到目前为止,华夏人当然是相对最有资格写这部史的。在我看来,正是这两位大佬的书刻画了证券投资业未来的趋势和路径,即大数据云平台管理和基本面调研分析结合主观研判艺术。相应地,为证券投资服务的券商研究包括宏观策略分析也可以从两部大作中寻找到启示。说白了,站在目前券商研究现有模式的视角,肖总范总为这个领域指明了生存与发展之道。

废话不多说,我觉得肖总的通联数据可能将来就是要来取代证券分析师甚至基金经理以及颠覆证券投资与研究行业的,买方卖方都躲不开。说取代也许残酷了点,换成改造,颠覆换成重塑吧。证券研究领域里相对实力较弱的,将面临生存问题,一部分券商研究所可能将关闭,而加入肖总所说的类似资产管理云平台的体系,一部分分析师将转型成为大数据维护人员或数据分析师或者转到其他领域。

首先受到冲击的当然会是那些大数据智能机也能很容易做的投研产品,具体到券商宏观策略研究领域就是主观分析很少或基本没有的那些数据周报月报甚至日报,接着就是比较浅度的那些数据、事件和财报点评。只需简单维护,大数据智能机就可以自动出具和发送这些报告。有些券商研究所的宏观策略研究,几乎没见到出过什么深度报告,基本就是前述这些,在未来不久,他们当然会首先被收编。

接下来一步是,除了上面说的那些易被大数据直接替代的工作以外,难道宏观策略研究就高枕无忧了吗?深度报告(不一定要篇幅巨长,关键在深)就安全么?至少有一些看来不是,比如对过往较长时期经济和市场数据进行考察,比较分析类似周期或阶段的异同,提出当下可能走势和应对策略。这个看似深度,但与数据直接关联还是太密切,可替代性还是不低,大数据智能机要做这个,可能也就是丰富一下数据库完善一下算法的事。

所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数据分析和金融工程分析(谁能告诉我这俩以后有何区别,是不是会融为一体呢?)还有很大空间,应该也是肖总书中一些部分着重提到过的。对金融工程领域基本没什么研究,除表示看好外,我认同“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这句话,模型不是万能的。

模型的不断扩展是为了占领之前由模糊的正确统治的疆土,将其变成由精确的正确统治。模型的完善是为了减少精确的错误,巩固已占领的领域。这种扩张和完善的度在哪里?存不存在某种边界,模型在不损害正确性适用性的前提下,达到其可统治疆域的最大程度,还是会无限扩展呢?我认为,即使那个边界不可能清晰,也必是存在的。在追求模糊正确的舞台上作为既得利益者和守擂者的策略分析师,不会失去其相对于金融工程分析师的价值。

对于策略分析来说,精确的正确也并非禁区,只是这一块以后会更多地与大数据智能平台密切融合,相当部分策略分析师会成为数据分析师而已。在具有传统优势的模糊正确领域,策略分析也不会失去起码的疆土,当然这不等于策略分析师不会。如果不想被取代,坚持模糊正确的策略分析师今后恐怕只能努力做个杂学家,否则容易陷入怀揣单一视角或逻辑闯天下的困境。我们知道,市场是最不同情认死理的。当然,如果牛到各路杂学和金融工程都精通,那就在金融领域做自己爱做的任何职业好了。现代金融世界最牛的杂学家是谁?应该非查理芒格莫属,大概可以是所有金融界人士的学习榜样。

宏观策略研究预判的准确性当然是市场评比排名的一大因素,同时,从我这几年看报告的直观感受来说,逻辑体系和启发性更重要一些。在不知晓今年水晶球新财富入围和获奖名单的情况下,上篇对券商宏观策略江湖各家的评论侧重与最终实际名单基本一致。不是我看得准,而是他们确确实实通过深入研究给了我不同程度的启发。这就是大数据智能平台至少短时间内代替不了的价值。可以说,文章里看好的策略团队都是程度不同的杂学家,而不是只会出定期报告和浅度点评的大数据取代对象。

说到这里,实际上我多少有点为国泰君安任总不平。从其报告的历史底气专业水平逻辑体系来看,我觉得任总是卖方里面的牛人,国研中心出身,大格局大气魄的同时不乏干货。但新财富国君宏观没有入围,多少让人感到意外。我觉得任总入职时间不太长应该不能算重要阻碍,或许与他部分报告风格可能不太讨部分买方喜欢或拉票阶段其他什么不利消息有关吧,尽管市场涨起来确实是党给了智慧给了胆。我这随意猜测而已,别当真。

上篇文章发出后,我想到,在给券商宏观策略研究大致分门别类那部分,可能遗漏了一点内容。就我视野范围内,周期派应该再加上两位,罗毅和洪灏。只不过他们一位不是策略分析师另一位没听说参加过新财富评比而已,实际上他们的宏观策略研究水平是国内一流的。洪灏不用多说了,我上篇提到时说独树一帜,因为他是国内少有的将成体系的数据模型和宏观基本面主观研判充分结合的分析师。

重点说一下金融分析师罗毅,我认为他在很多方面都是策略分析师的榜样。没有完整读过他所有报告,只说我能感受到的比较明显的几点。第一,有清晰简明的逻辑体系,最著名的当属他几年前提出的“M1定买卖”,这在2011年以前的市场可以说基本是真理。当然,近几年银行表外业务、影子银行的大兴使M1一定程度失真,这个策略适用性下降。第二,宏观地理历史感,从一些游记和报告中可以看出。第三,宏观策略的广义适用性,不仅对于股市,对国家、职业与人生选择等等,何尝不是呢,罗毅热血分析师系列能够给人这种启发。我觉得假如作为策略分析师参评,罗毅今年也很大可能进前三。其他各家的优点在上篇有所认识,不再赘述。

不知行文至此,能否算是回答了前面埋下的关于证券研究特别是宏观策略分析行业生存与发展之路的问题。大数据智能平台与天下杂学,科学与艺术,精确的正确与模糊的正确,追求各自极致与相互融合。这才是境界与生命力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眼中的证券研究
【重磅】任泽平或将加盟东吴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
免费面试直达服务 | 获大券商研究部寒假实习offer的经历分享
重磅出炉!2020年券商研究实力排行榜!
去哪儿找经济数据、文献和资料?
分享9个研究股票的神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