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界恶魔,惊天巨骗国宝帮

(摘要:所谓国宝帮是指收藏界里一种特定的人群,它并非指那些购买“国宝"的人群,而是指那些时常买到假货,却自以为捡漏捡到国宝级古董的人。在收藏圈暗暗涌动多年的“国宝帮”,是混入收藏界恶魔,国宝帮制造了国内最惊天骇人的一些巨大骗局。)

  

在古玩收藏圈,像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这样收藏了一屋子赝品并且敢于堂而皇之的作于公开展览的人还不少,据一位藏家估计,“国宝帮”成员可能占全体古玩收藏爱好者的半壁江山。

  

“国宝帮”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既有刚入行不久的收藏菜鸟,也有坚持“捡漏”几十年白发苍苍的老人;既有工薪一族,也有对收藏一窍不通却好附庸风雅的企业家。

  

支撑他们收藏的共同信念就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遗留在民间的好东西不胜繁数,以前没看到的东西不代表不存在;博物馆没有的东西也不代表不存在,历史的记录也很有可能作假。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他们发现,神州处处有“国宝”,一件件雍正粉彩金陵十二钗人物纹大缸;直径一米五的元青花釉里红大盘;汉白玉凳等藏品从各个不知名的角落逐渐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各地的“冀宝斋”。

  

国宝帮一直在民间收藏圈子内悄悄流传,但也仅限于在圈子内部。近几年却有风头大涨之势,不仅收藏的“国宝”正儿八经的上了拍卖行,甚至将“国宝帮”的联谊开到了人民大会堂。


(拍出2.2亿的“汉代玉凳”)

  

1,巨骗一,“汉代玉凳”事件

  

2012年春节期间,一条“汉代玉凳”在网上引发热议——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

  

这套被拍卖公司说成是“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在网上披露后遭到大部分网民的嘲笑:大家纷纷指出,按照一般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当时还没发明凳子。

  

而作为玉凳的鉴定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信誓旦旦的表示,“经过我对玉凳的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其确实属于汉代器物,结论无误。”

  

而另一个持肯定意见的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历史没记载,不代表汉代没有凳子。”

  

但是反对的人更多。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在看了几张照片后称,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表示,汉代礼制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坐着不符合当时的礼制。

  

类似于现在小马扎的坐具“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传播也非常有限,胡床直到南北朝后的隋唐才开始普及,最终演变为凳子和椅子。

  

争议如此大的“玉凳”,却令人惊奇的在拍卖行上拍并且拍出了不可思议的高价,不免让人猜测当中所隐含的猫腻。

  

“玉凳”事件后,有网友在论坛爆料称,姚政就是为“国宝帮”呐喊的领军人物,他手中有一系列的新造汉玉椅玉凳等汉玉器赝品。

  

通过经常性的把这些赝品在公众面前进行展示并让这一系列赝品相互印证,造成汉代已有玉凳的这一假象。至于这么做的背后动机,网友并没有点明。

  

2013年7月7日,马伯庸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披露了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令人颠覆三观”的藏品。


这个原本无人知晓的乡村博物馆彻底火了一把,随着冀宝斋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在收藏圈暗暗涌动多年的“国宝帮”。


(“国宝献汶川”活动中藏家捐赠的直径达1.6米的“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

  

2,巨骗二,“国宝献汶川”

  

整个事件的缘起,是成都69岁的文物收藏爱好者伍义江的善良心愿。

  

作为四川省收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大地震后,他萌生了捐献收藏表达爱心的希望。


09年,他向汶川县政府捐赠了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花薰冠架”,按拍卖市场估价,这件珐琅彩“花薰冠架”高达上亿元。

  

这个捐赠行为引起了很大反响,“全国各地都有藏家打电话来要求向汶川县捐出自己珍藏的国宝级珍品”。

  

为此汶川还特地成立了一个“国宝献汶川”活动领导小组,鉴定并接收全国各地藏家捐赠的“国宝”。

  

在声势浩大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之后,7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汶川县政府为入选的66件,号称总值数亿人民币的“国宝”组织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捐赠仪式,以回馈捐赠者的爱心。

  

这个捐赠仪式,让这一批“国宝”正式呈现在公众眼前。

  

质疑随之而来,对包括极为罕见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和直径超过1米的“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在内的多件“国宝”,收藏界普遍指认为“假得离谱”的“赝品”。

  

质疑者同时怀疑鉴定方与捐献者有借慈善活动“洗白”赝品抬高身价之嫌。并非仅仅论坛网民,持相同观点的还包括业内专家。

  

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毛晓沪在过目上述赠品图录后,囿于无法上手鉴定,审慎未一一给出结论,但对于这些“大盘子”,他直接给出否定意见,“它的晕散问题完全解决了,这个都超过康熙的水平,根本就不是宣德的东西”,对相关元青花他也频频摇头;

  

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春城则从生产工艺水平给出意见,认为此前被业内认定为真品的宣德瓷器中最大件为60厘米,这么大盘子“闻所未闻”。

  

质疑大部分指向“国宝帮”,后者捐献了此次66件赠品中的大部分。

  

原本热情高涨的汶川县政府最后发现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混乱的“文物江湖”。

  

最终,汶川县政府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通过市场拍卖变现的想法,改为拉爱心企业来捐赠和赞助,文物则成为表达感谢的“纪念品”。

  

即使这样,大部分捐赠品仍然找不到企业来接手,只能静静的躺在在汶川驻成都办事处的库房里。

  

2013年7月7日,马伯庸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披露了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令人颠覆三观”的藏品。

  

这个原本无人知晓的乡村博物馆彻底火了一把,随着冀宝斋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在收藏圈暗暗涌动多年的“国宝帮”。

  

“国宝帮”虽然指代的是一类人物,但是,在每一个群体当中,总会有一些特别“出彩”的人物存在。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来看一看今年比较出挑的“国宝帮”藏家。


(农民收藏家王宗泉)


3,巨骗三,王宗泉:冀宝斋“农民收藏家”

  

“专家没见过的东西就是假的?”

  

这是王宗泉面对质疑时候最爱说的口头禅。

  

这个瘦削的“农民收藏家”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来收集冀宝斋馆内的藏品,“所有藏品都经专家鉴定过为真品。”当然,这个专家就是他自己。

  

对于博物馆藏品的来源,王宗泉表示大部分都是从群众中收过来的。

  

一开始是因为当初建灵秀山庄挖土方的时候,地下挖出的陶瓷残片引起了他的收藏兴趣,随着知名度逐渐增大,往他那送各种瓷器杂件的人也逐渐增多。

  

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就动员村里出资5060万建了冀宝斋博物馆来摆放这些藏品。

  

“这都没花多少钱就收来了,如果真去拍卖会买,我也买不起。”

  

但是对于每件藏品当初的收购价格,王宗泉均视为秘密,从不对外人透露。

  

“从冀宝斋馆藏照片上看,绝大多数是低仿假货,可以说王宗泉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十大古玩赝品收藏家,冀宝斋就是个低仿假货集中营。”

  

有收藏界人士这样评价。但是这并不妨碍冀州本地政府对它的喜爱,2012年7月冀宝斋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是冀州市在“九州之首”文化建设中重点打造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也是衡水市“十馆一中心一剧院”重点项目之一。


(国际收藏家赵泰来)


4,巨骗四,“国际收藏家”赵泰来

  

如果说王宗泉是一个“农民收藏家”,那么,赵泰来可就算是一个“国际收藏家”了。他的收藏“业务”遍布内陆、香港和伦敦。这个号称向国内各大博物馆总共捐赠了价值超过8亿的古代艺术品的华人藏家在今年也红火了一把。今年2月,赵泰来在香港荷里活广场举办了一场“傅抱石国画精品展”,号称价值成千万。然而展览还没开幕,就被傅抱石的外孙女傅蕾蕾指认为“全部不是出自傅抱石之笔,而是拙劣的赝品”。傅蕾蕾是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外孙女。2002年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历史系毕业之后,于2006年加入了国际知名拍卖行佳士得,曾亲自以天价拍卖出外祖父傅抱石的作品。傅蕾蕾的特殊身份让她的话更增加了可信度,而随后赵泰来虽然发布声明称要就傅蕾蕾的指控提出法律行动,但最终没有任何行动。

  

在新浪微博上,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据接触过赵泰来收藏的瓷器的知情人表示,且不说字画,他收藏的瓷器没有一件是真的。博友“那来颖”说,赵泰来之前在广东风行十年,大小媒体、大小官员,统统为其扛旗!今日到了众位行家面前见光死了。

  

而接受了赵泰来捐赠的部分藏品的广州番禺宝墨园,赵泰来藏品馆内赫然摆放着“那一排排的青铜器、唐三彩、青花瓷、玉器……竟然只有一个嘉靖年间的花瓶在下面标注是清代仿制,其余的赫然写着西周、春秋、唐宋元明清……竟然还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及远古时代的石斧等!!!”可想而知,赵泰来所捐赠的藏品究竟是一些怎么样的货色了。

  

2013年7月7日,马伯庸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披露了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令人颠覆三观”的藏品。这个原本无人知晓的乡村博物馆彻底火了一把,随着冀宝斋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在收藏圈暗暗涌动多年的“国宝帮”。


(港澳奇兵林缉光)


5,巨骗五,港澳奇兵林缉光

  

与赵泰来一样,林缉光也是横跨内陆与港澳的“国宝帮”之一,他声称,除了大量持有宋五大名窑的精品瓷器外,他还持有南宋文天祥的狂草“过零丁洋诗”手卷、岳飞“满江红”手卷。

  

今年3月,林缉光又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一次是因为林缉光担任董事长的拍卖行纽约贞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宣称将会拍卖宋代大画家米芾的国宝级画作《深山夜雨》。

  

此消息一出,马上震惊了收藏界,古代书画藏家朱绍良直言不讳的指出:“这幅作品当然有问题了,这就是胡闹,弱智。

  

米芾的东西早就没有传世的,台北故宫有一件,但那是宋人的摹本,也不是米芾的真迹,现在故宫和大都会博物馆都没有米芾的东西,如果真是米芾的,两亿能卖吗?起码得要卖十亿。林辑光7、8年前就开始在纽约雷人了,他拍卖的那些闹剧好几年前就有人知道了。”

  

而事实上,林缉光的动作还不仅仅这些,原本定于4月28日开馆的江门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就是以林缉光捐赠的600多件藏品为主。

  

据他自称,在捐赠的这600余件珍品中,有北宋著名词人黄庭坚的书法,宋徽宗的书画,苏轼、米芾、南宋马远、元朝赵孟頫、王蒙等名家的书画珍品。

  

有明朝文征明、唐寅等大家的精作。有清代的“四王”,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等古代名家的重要作品。此外还有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和唐朝的金银器等。

  

五代两宋的柴窑、秘色瓷、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龙泉窑、钧窑、磁州窑、吉州窑等各大名窑的精品,既有元朝的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稀有品,也有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年间的精品,还有清代的珐琅彩、粉彩、斗彩及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傅抱石、张大千等。明眼人应该已经感觉到此事的不靠谱,收藏圈关于林缉光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藏家“花市暂得楼”发的一条关于林辑光捐赠的微博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关键所在,他如此评价此事:“林某但凡从这场荒唐闹剧中得到任何形式来新会服政府方面的利益,即是诈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在现代的藏家们,如果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踏实
给赝品编个爱国故事再捐掉,赚麻啦
古玩行有句话:“一旦成为了‘国宝帮’,就很难被唤醒!
“国宝帮”的前世今生'三步曲':制假、买假、卖假!
中国收藏界“国宝帮”的诞生
假文物有多野:670万换一屋赝品 有人卖假画挣一亿|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