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区域协同】深化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
编者语

本文梳理了京津冀金融发展与合作现状、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推动京津冀金融机构和服务一体化,实现区域金融资源的均衡分布和有效配置;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金融联系程度;探索建立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综合协调机制。


文/王琰、张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既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又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深化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以金融服务推动产业布局重整和结构转型升级、要素资源和市场融合,促进资本有序流动,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京津冀金融发展与合作现状

京津冀区域总体金融资源丰富,2013年三地金融资产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3.95,远高于3.2的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优势明显,尤其是京津两地金融业较为发达。

目前,北京已形成以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导,以担保公司、评级公司、资产交易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新型业态等中介机构为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境外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总股本、总市值、首发融资、再融资均居全国首位。2013年,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为2822.1亿元,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8%,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天津作为北方地区经济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得全牌照金融业务资质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天津借助滨海新区、于家堡新区、中新生态城等新区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先行优势明显。2013年天津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202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8.4%。天津在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债券、外汇、医保资金应用等领域都有突破性进展。

河北省工业基础较好,人口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大,但现有金融服务不足,金融市场化意识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弱。相比京津两地,河北省高质量金融资源匮乏,缺乏鲜明的金融产业特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偏弱。2013年河北省社会融资规模为62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2.1%。因此,河北急需京津两地优质金融资源的支持,以在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对河北金融业发展起到提升带动效应。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大力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一定进展。200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环渤海金融合作论坛,以年会形式商讨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发展途径。2011年,京津冀三地的银监局签署银行业监管合作备忘录。2012年4月,京冀签署区域金融合作协议,决定围绕要素市场、科技金融创新、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综合改革等九方面开展合作。2013年5月,津冀、京冀先后签署《天津市河北省深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北京市河北省2013~2015年合作框架协议》,从政府层面提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相关措施。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

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规模大,经济基础好。201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6.2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0.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国人均GDP为41804元,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2210元,天津为97609元,河北为38596元。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且京津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雄厚的区域经济实力会催生充足的金融需求,为区域金融合作提供更广阔空间。

三地产业发展各有特色,产业结构互补性强。2013年京津冀三地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0.8∶22.3∶76.9、1.3∶50.6∶48.1和12.4∶52.1∶35.5。根据钱纳里和库兹涅茨的工业化标准,北京“三二一”结构模式明显,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天津、河北则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北京在智力资源、法律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服务业方面优势突出,天津电子、汽车、化工、冶金、生物技术、能源等方面优势显著,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市场潜力大,承接和吸收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落户的能力和需求较大。

金融业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助推区域金融合作。伴随科技金融、大数据服务等新技术发展,以及突破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等因素叠加,京津地区金融机构进一步向外拓展业务的需求不断加深。京津地区优势金融资源扩散的冲动与河北省积极吸引金融资源的需求相契合,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和协同发展,提升区域金融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地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金融深化程度不一。2013年末,京津冀三地存贷比分别为52.7%、91.3%和61.9%,北京资金充裕,凭借总部经济优势吸引各类要素集聚的同时,对周边城市资源产生“虹吸”效应,加剧了区域不平衡。2013年北京社会融资规模占地方生产总值的64.4%,金融深化程度高于津冀两地。

金融发展梯度差距较大。以京津冀金融业增加值区位熵衡量区域金融梯度,北京区位熵大于1,天津约为0.7,除石家庄、承德等城市外,河北大多城市的金融业增加值区位熵不足0.5。可见,三地金融总量及金融对经济的渗透、支持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金融联系程度差异明显。通过引力模型测算京津冀三地金融联系度,结果表明京津两地金融联系度最大;河北省各市中,廊坊与京津两地金融联系度最大,保定、唐山与京津的金融联系也相对较为紧密。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京津金融合作的外溢性正逐步延及紧邻京津的部分河北省城市,而地理位置相隔较远的河北省城市参与京津冀金融合作的深度仍显不足。

现行监管政策和地方行政界限约束阻碍资本跨区域流动。地方行政区划形成了金融市场的人为分割,一方面导致各地金融组织结构趋同、金融资源重复配置,区域金融竞争大于合作,互补性不足;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要素自由流动,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难以形成金融支持区域经济整体协同发展的合力。

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城市定位北京应以优化首都金融生态环境为依托,着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提升首都金融业的产业竞争力、资本辐射力、创新引领力,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注意和解决“虹吸”现象,推进三地金融业整体健康稳定运行以及金融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

天津要充分发挥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承京启冀”之功能,一方面,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对金融机构总部的吸引能力,疏解北京地区过剩金融资源,提升本地总部效应;另一方面,要鼓励本地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带动河北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北方地区经济中心,天津应依托滨海新区、于家堡新区、中新生态城的金融创新布局,积极整合政策优势与周边地区的市场、技术和科研优势,着力打造金融创新试验示范基地,进一步发挥对外金融合作和开放优势。

河北应以承接产业转移、金融服务和后台支持基地为出发点,为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做好承接准备,做大做强金融机构总部后台服务中心和灾备中心。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开发满足产业转移需求的专业化金融产品,通过项目融资、并购贷款服务、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商圈担保等多种方式,积极满足协同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需求。

深化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具体建议

推动京津冀金融机构和服务一体化,实现区域金融资源的均衡分布和有效配置。研究成立京津冀综合金融控股公司,探索以股权为纽带,实现三地银行、证券、保险、租赁、信托、担保等机构融合,统一调配区域金融资源。研究放开京津冀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到区域内其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鼓励区域内金融机构开展银团贷款和联合授信,形成覆盖京津冀地区的贷款服务网络,支持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区域内金融机构树立京津冀一体化理念,逐步消除对区域内异地授信的限制。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京津冀区域金融联系程度。一是加快发展区域内同城化支付清算系统,探索建立首都经济圈一体化支付体系。建立京津冀金融IC卡“一卡通”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实现三地交通、消费、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支付。二是推动区域统一的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三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互联网企业等数据资源,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的跨区域企业资信评价标准和相互认定系统。三是加强地区金融风险和跨区域资金流动监测,建立和完善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反洗钱协调合作机制等,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由三地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联合成立综合协调机构,负责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总体规划设计、区域金融资源的协调整合与优化配置,引导建立政企、政银、银企间协调机制,共同推进金融协同发展。(完)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2014年第20期(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曾佳;朱虹

关注巴曙松研究员“百度百家”专栏(网址:http://bashusong.baijia.baidu.com),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京津冀医疗合作看点多多
正定16年大规划 建京津冀大型医疗中心
石家庄,冀中南喊你回来吃饭呢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加强区域合作 推动医疗保障协同发展
京津冀探讨区域内文化产业协同大发展2011年09月08日  9月4日,“让文化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科技界、社会科学界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围绕京津冀文化
【文化产业论文】定位选择文化产业论文(共4966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